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传雁
  
雁传书
 
鸿雁书
  
上林雁
 
传书雁
 
天涯芳信
  
鸿雁北来
   
上林书
 
书鸿
 
秋鸿春燕
 
寄锦书
 
寄南飞鸿
 
上林消息
  
系雁书
  
雁来音信
 
云边翼
 
断鸿书
 
归鸿书
 
寄南飞翼
 
寄双飞燕
 
上林鸿雁
 
传帛
 
传雁足
 
断鸿难倩
 
寄书鸿雁
 
见雁思乡信
 
漫写羊裙
 
燕去鸿归
 
音书凭过雁
 
云间一纸书
 
北海雁书
 
北雁连书
 
归鸿无信
 
鸿来雁度
 
裂帛待燕鸿
 
裂帛附双燕
 
南雁传尺素
 
南雁惠佳音
 
难觅征鸿
 
认上林欲下
 
上林过雁
 
上林书绝
 
上苑传书
 
书到雁应还
 
书归玉塞
 
书凭燕翼
 
书倩秋鸿
 
书因北雁稀
 
望飞燕
 
系边书
  
系书翠羽
 
衔来相思字
 
乡书雁少
  
雁鸿附书
   
音信绝南鸿
 
子卿归信
   
赤书凭雁
 
愁怀逐归鸿
 
独雁征书
 
断鸿谁倩
 
飞燕归信
 
归鸿谁寄
 
过鸿来燕
 
鸿羽芳信
 
寄情无雁
 
寄书雁来时
 
寄书雁翼
 
借片鸿
 
锦书寄飞翼
 
空回春雁
 
凭鸿
 
塞鸿传书
 
塞雁音书
 
诗凭燕翼
 
书托过鸿
 
书无过雁
 
书无去鸿
 
书系双飞翼
 
书雁
 
朔燕传书
 
苏武逢雁
 
微辞寄归雁
 
吴鸿传信
 
系帛
  
燕翎寄笺
 
弋雁问消息

相关人物
刘彻(汉武帝)
 
苏武


《汉书》卷五十四〈李广苏建列传·苏武〉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陵恶自赐武,使其妻赐武牛羊数十头。后陵复至北海上,语武:「区脱捕得云中生口,言太守以下吏民皆白服,曰上崩。」武闻之,南乡号哭,欧血,旦夕临。数月,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汉求武等,匈奴诡言武死。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具自陈道。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曰:「武等实在。」于是李陵置酒贺武曰:「今足下还归,扬名于匈奴,功显于汉室,虽古竹帛所载,丹青所画,何以过子卿!陵虽驽怯,令汉且贳陵罪,全其老母,使得奋大辱之积志,庶几乎曹柯之盟,此陵宿昔之所不忘也。收族陵家,为世大戮,陵尚复何顾乎?已矣!令子卿知吾心耳。异域之人,壹别长绝!」陵起舞,歌曰:「径万里兮度沙幕,为君将兮奋匈奴。路穷绝兮矢刃摧,士众灭兮名已隤。老母已死,虽欲报恩将安归!」陵泣下数行,因与武决。单于召会武官属,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
《开元天宝遗事》卷下〈传书燕〉
长安豪民郭行先,有女子绍兰,适巨商任宗,为贾于湘中,数年不归,复音信不达。绍兰目?堂中有双燕戏于梁间,兰长吁而语于燕曰:「我闻燕子自海东来,往复必经由于湘中。我婿离家不归数岁,蔑有音耗,生死存亡弗可知也,欲凭尔附书授于我婿。」言讫泪下,燕子飞鸣上下,似有所诺。兰复问曰:「尔若相允,当泊我怀中。」燕遂飞于膝上。兰遂吟诗一首云:「我婿去重湖,临窗泣血书。慇勤凭燕翼,寄与薄情夫。」兰遂小书其字,系于足上,燕遂飞鸣而去。任宗时在荆州,忽见一燕飞鸣于厅上,宗讶视之,燕遂泊于肩上,见有一小封书系在足上。宗解而视之,乃妻所寄之诗。宗感而泣下,燕后飞鸣而去。宗次年归,首出诗示兰。后文士张说传其事,而好事者写之。

简释

雁书:喻书信。唐杜甫《秋日荆南送石首薛明诗》:“岁满归凫舄,秋来把雁书。”


例句

当日苏武单于问,道是宾鸿解传信。 刘商 胡笳十八拍

家书欲寄雁飞远,客恨正深秋又来。 刘威 早秋归

对酒不能伤此别,尺书凭雁往来通。 刘沧 留别崔浣秀才昆仲

系帛何须雁,金乌日日飞。 吴融 送僧归日本国

宛转结蚕书,寂寥无雁使。 乔知之 从军行

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 李商隐 离思

鸿雁向西北,飞书报天涯。 李白 千里思

莫惜一雁书,音尘坐胡越。 李白 送友人游梅湖

经时停尺素,望尽云边翼。 李群玉 小弟艎南游近书来

芳草萋萋新燕飞,芷汀南望雁书稀。 李群玉 恼从兄

因书天末心,系此双飞翼。 李群玉 我思何所在

信已凭鸿去,归唯与燕期。 杜牧 偶题二首之二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杜甫 天末怀李白

天上多鸿雁,池中足鲤鱼。相看过半百,不寄一行书。 杜甫 寄高三十五詹事

系书元浪语,愁寂故山薇。 杜甫 归雁二首

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 沈如筠 闺怨二首之一

鸿雁飞不到,音尘何由达。 独孤及 代书寄上李广州

不惜西津交佩解,还羞北海雁书迟。 王勃 采莲曲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王勃 蜀中九日

不见乡书传雁足,唯看新月吐蛾眉。 王涯 秋思赠远二首

落雁带书惊,啼猿映枝转。 董思恭 咏弓

归牛疑燧落,过雁误书迟。 韦蟾 上元三首之一

雁足应难达,狐踪浪得疑。 韩偓 春闷偶成十二韵

阵去金河冷,书归玉塞寒。 骆宾王 秋雁

莫劳雁足传书信,愿向凌烟阁上看。 鲍溶 赠远

《國語辭典》:佳音  拼音:jiā yīn
好消息。如:「静候佳音」。清。洪升《长生殿》第四九出:「问音由,佳人果有佳音否?」
《國語辭典》:阳和(陽和)  拼音:yáng hé
温暖和畅的春气。《后周。庾信。移虏留使文》:「阳和既动,泽渐万邦。」汉。蔡琰胡笳十八拍〉:「东风应律兮暖气多,知是汉家天子兮布阳和。」
《國語辭典》:玉音  拼音:yù yīn
尊称对方的言词、训示或书信。《文选。曹植。七启》:「将敬涤耳,以听玉音。」《文选。司马相如。长门赋》:「愿赐问而自进兮,得尚君之玉音。」
《國語辭典》:芳信  拼音:fāng xìn
敬称他人的书信。欧阳修蝶恋花。腊雪初消梅蕊绽〉词:「望极不来芳信断,音书纵有争如见。」宋。史达祖双双燕。过春社了〉词:「应自栖香正稳,便忘了天涯芳信。」
《漢語大詞典》:鸾音(鸞音)
(1).鸾鸟鸣声。 唐 李商隐 《寄华岳孙逸人》诗:“惟应逢 阮籍 ,长啸作鸞音。” 朱鹤龄 注:“《晋书》: 阮籍 尝於 苏门山 遇 孙登 ,与商略终古及栖神道气之术, 登 皆不应, 籍 因长啸而退。至半岭,闻有声若鸞凤之音,响动巖谷,乃 登 之啸也。” 明 张煌言 《师次湄岛诸勋镇行长至礼余以服制不与志感》诗:“太史徒然吹凤律,诸侯空自噦鸞音。”
(2).鸾铃的鸣声。 明 何景明 《述归赋》:“张孔雀之翠盖兮,谐鸞音于下辐。”
(3).比喻佳音,好消息。 明许三阶《节侠记·密报》:“惊看烽火关情紧,全凭这书信。雁帛莫浮沉,鸞音要详审。”
《漢語大詞典》:芳音
(1).指诗文佳作。 南朝 齐 谢朓 《和伏武昌登孙权故城》:“幸藉芳音多,承风采餘绚。” 明 宋濂 《送许存礼赴北平教授任序》:“继前古之芳音,首羣英之雅製。”
(2).犹佳音。 南唐 李煜 《采桑子》词:“緑窗冷静芳音断,香印成灰。可奈情怀,欲睡朦朧入梦来。”
(3).美妙的声音。 唐 温庭筠 《杨柳枝》词之六:“两两黄鸝色似金,裊枝啼露动芳音。”
《漢語大詞典》:嘉音
(1).佳音。 南朝 宋 谢灵运 《酬从弟惠连诗》:“别时悲已甚,别后情更延。倾想迟嘉音,果枉《济江篇》。” 唐 牛僧孺 《玄怪录·岑顺》:“明公养素畜德,进业及时,屡承嘉音,愿託神契。”
(2).乐音;悦耳之音。 汉 荀悦 申鉴·杂言上:“宫商角徵不同,嘉音以章,谓之和声。” 唐 杜甫 《过津口》诗:“白鱼困密网,黄鸟喧嘉音。”
《漢語大詞典》:良讯(良訊)
(1).美好的问候。 晋 陆机 《赠冯文罴》诗:“愧无杂佩赠,良讯代兼金。” 唐 李商隐 《自桂林奉使江陵途中感怀》诗:“良讯封鸳綺,餘光借玳簪。”
(2).犹佳音。 宋 杨万里 《遣骑迎家父稽来信》诗:“皈帆扣 惠山 ,良讯传 荆 涯。”
《漢語大詞典》:嘉响(嘉響)
犹佳音。三国志·蜀志·后主传“ 艾 得书,大喜,即报书” 裴松之 注引 晋 王隐 《蜀记》:“ 艾 报书云:‘……衔命来征,思闻嘉响,果烦来使,告以德音。’”
分類:佳音
《國語辭典》:徽音  拼音:huī yīn
1.好的声名。《文选。何晏。景福殿赋》:「思齐徽音,聿求多祜。」
2.音乐。《文选。王粲。公宴诗》:「管弦发徽音,曲度清且悲。」
3.美善的言语。《晋书。卷九○。良吏传。序》:「斯并惇史播其徽音,良吏以为准的。」也作「徽言」。
《漢語大詞典》:好语(好語)
(1).赞扬、称颂的话。史记·南越列传:“且先王昔言,事天子期无失礼,要之不可以説好语入见。入见则不得復归,亡国之势也。” 唐 李贺 《沙路曲》:“沙路归来闻好语,旱火不光天下雨。” 王琦 汇解:“好语,谓民间称颂之语。”
(2).指仁义之言,善言。世说新语·言语“ 魏明帝 为外祖母筑馆於 甄氏 ” 刘孝标 注引《魏末传》:“帝置弓泣曰:‘陛下已杀其母,臣不忍復杀其子。’ 文帝 曰:‘好语动人心。’”
(3).佳音,好消息。 唐 白居易 《秋霖中奉裴令公见招早出赴会马上先寄六韵》:“素书传好语,絳帐赴佳期。” 宋 苏轼 《归宜兴留题竹西寺》诗之三:“此生已觉都无事,今岁仍逢大有年。山寺归来闻好语,野花啼鸟亦欣然。” 宋 苏辙 《次韵子瞻十一月旦日锁院赐酒及烛》:“光明坐觉幽阴破,温暖深知覆育长。明日白麻传好语,曼声微绕殿中央。”
(4).温和婉转的话。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秘书曲水砚:“ 大受 以为士可死不可辱,欲委官而去, 郑 以好语调停之。”
(5).态度和悦地对人说话。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二·引经:“有 王生 者,宅为人所夺,久不给直,讼於官。 陈 不能决,第好语曰:‘毛诗云:维鹊有巢,维鳩居之。 王秀才 独不能作鹊耶?’闻者笑之。”
《漢語大詞典》:邸音
邸报所传的佳音。 宋 秦观 《贺京西运使启》:“邸音初播,属部增欣。” 宋 秦观 《贺门下吕仆射启》:“邸音喧腾,士类交庆。”
分類:邸报佳音
《國語辭典》:吉问(吉問)  拼音:jí wèn
佳音、好消息。《后汉书。卷八二。方术传上。李南传》:「旦有善风,明日中时,应有吉问,故来称庆。」
《漢語大詞典》:信鸿(信鴻)
传送书信的鸿雁。 宋 李之仪 《采桑子》词:“明朝去路云霄外,欲见无从。满袂仙风,空託双鳧作信鸿。”
《國語辭典》:帛书(帛書)  拼音:bó shū
1.写在布帛上的书信。《汉书。卷五四。李广苏建传。苏建》:「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
2.写在缣帛上的书籍。如:「马王堆帛书内容丰富,包括《周易》、《老子》、《黄帝四经》、《战国纵横家书》等。」
《漢語大詞典》:空中书(空中書)
指从神仙界寄来的书信。 唐 杜甫 《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诗:“罢琴惆悵月照席,几岁寄我空中书?”
《漢語大詞典》:系书(繫書)
见“ 繫帛书 ”。
《漢語大詞典》:系帛书(繫帛書)
谓缚帛书于雁足以传音信。汉书·苏武传:“﹝ 常惠 ﹞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 上林 中,得雁,足有繫帛书,言 武 等在某泽中。”繫,一本作“ 係 ”。 唐 杨炯 《送东海孙尉诗序》:“但当晨看旅鴈,君逢繫帛之书;夕望牵牛,余候乘槎之客。”亦省作“ 繫书 ”。 南朝 梁 江淹 《恨赋》:“裂帛繫书,誓还 汉 恩。”
《國語辭典》:宾鸿(賓鴻)  拼音:bīn hóng
鸿鸟。清。王夫之蝶恋花。渺渺扁州天一瞬〉词:「泪竹千竿垂紫晕,宾鸿不寄苍梧信。」《水浒传》第三五回:「行至寨前第三关上,只听得空中数行宾鸿嘹亮。」
分類:鸿雁信使
《漢語大詞典》:宾雁(賓雁)
鸿雁。语本礼记·月令:“﹝季秋之月﹞鸿雁来宾。” 唐 钱起 《见上林春雁翔青云寄杨起居李员外》诗:“ 上林 春更好,宾雁不知归。” 明 陈汝元 《金莲记·闻繫》:“心惊宾雁双翰,目断孤云一带。” 郭沫若 《蝶恋花》词:“几见熏风摇碧草,南来宾雁知多少。”
分類:鸿雁
《漢語大詞典》:送书雁(送書雁)
汉武帝 时 苏武 出使 匈奴 被扣,徙 北海 牧羊十九年。 昭帝 时 汉 使求释 苏武 , 匈奴 谎称 苏武 已死。使者曰:“天子射 上林 中,得雁,足有係帛书,言 武 等在某泽中。” 苏武 因此获释归 汉 ·事见汉书·苏武传。后因以称雁为“送书雁”。 唐 杜甫 《十二月一日》诗之一:“一声何处送书雁,百丈谁家上瀨船。” 唐 李商隐 《雨》诗:“侵宵送书雁,应为稻粱恩。”
《漢語大詞典》:雁使
送信的使者。 唐 乔知之 《从军行》:“宛转结蚕书,寂寥无雁使。”参见“ 雁足书 ”。
分類:送信使者
《漢語大詞典》:雁足书(雁足書)
系于雁足的书信。语出汉书·苏武传:“ 昭帝 即位。数年, 匈奴 与 汉 和亲。 汉 求武等, 匈奴 诡言 武 死。后 汉 使復至 匈奴 , 常惠 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 汉 使,具自陈道。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 上林 中,得雁,足有係帛书,言 武 等在某泽中。使者大喜,如 惠 语以让单于。单于视左右而惊,谢 汉 使曰:‘ 武 等实在。’” 唐 权德舆 《寄李衡州》诗:“主人千骑东方远,唯望 衡阳 雁足书。”相传 元 郝经 亦有雁足传书事。 中统 年间, 郝经 以宣慰副使使 宋 ,被扣于 真州 ,十六年不还。 经 畜一雁,甚驯。一日 经 书诗于尺帛曰:“露冷风高恣所如,归期回首是春初, 上林 天子援弓缴,穷海纍臣有帛书。”系雁足而纵之。雁为猎者所获,献之 元 主, 元 主恻然,遂向南进军,越二年, 宋 亡。见 明 张萱 疑耀卷二。
分類:书信有雁
《國語辭典》:雁字  拼音:yàn zì
雁群飞行天空时,排列如一或人等字形。宋。苏轼〈虚飘飘诗。序〉:「元祐间,山谷作虚飘飘,盖乐府之馀,当时诸公皆有和篇。黄鲁直原作诗云:『虚飘飘,花飞不到地,……蜃楼百尺横沧海,雁字一行书绛霄。』」
《漢語大詞典》:雁封
犹雁书。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书籍·书柬:“ 王瑳 诗:‘雁封归飞断,鲤素还流絶。’按:谓书也。”
《國語辭典》:雁帛  拼音:yàn bó
系帛于雁足以传书。汉苏武等出使匈奴,为匈奴所羁留;其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夜见使者,教他对单于说道,天子射上林中,见帛系雁足,言武等在某泽中,苏武遂得救回国。见《汉书。卷五四。苏建传》。后以比喻书信。《幼学琼林。卷四。文事类》:「雁帛鸾笺通称简札。」也称为「雁书」。
分類:书信
《漢語大詞典》:雁足书(雁足書)
系于雁足的书信。语出汉书·苏武传:“ 昭帝 即位。数年, 匈奴 与 汉 和亲。 汉 求武等, 匈奴 诡言 武 死。后 汉 使復至 匈奴 , 常惠 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 汉 使,具自陈道。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 上林 中,得雁,足有係帛书,言 武 等在某泽中。使者大喜,如 惠 语以让单于。单于视左右而惊,谢 汉 使曰:‘ 武 等实在。’” 唐 权德舆 《寄李衡州》诗:“主人千骑东方远,唯望 衡阳 雁足书。”相传 元 郝经 亦有雁足传书事。 中统 年间, 郝经 以宣慰副使使 宋 ,被扣于 真州 ,十六年不还。 经 畜一雁,甚驯。一日 经 书诗于尺帛曰:“露冷风高恣所如,归期回首是春初, 上林 天子援弓缴,穷海纍臣有帛书。”系雁足而纵之。雁为猎者所获,献之 元 主, 元 主恻然,遂向南进军,越二年, 宋 亡。见 明 张萱 疑耀卷二。
分類:书信有雁
《國語辭典》:雁书(雁書)  拼音:yàn shū
比喻书信。参见「雁帛」条。南朝梁。刘孝威怨诗〉:「雁书犹未返,角马无归年。」唐。李白 送友人游梅湖诗:「莫惜一雁书,音尘坐胡越。」
分類:书信
《漢語大詞典》:雁足书(雁足書)
系于雁足的书信。语出汉书·苏武传:“ 昭帝 即位。数年, 匈奴 与 汉 和亲。 汉 求武等, 匈奴 诡言 武 死。后 汉 使復至 匈奴 , 常惠 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 汉 使,具自陈道。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 上林 中,得雁,足有係帛书,言 武 等在某泽中。使者大喜,如 惠 语以让单于。单于视左右而惊,谢 汉 使曰:‘ 武 等实在。’” 唐 权德舆 《寄李衡州》诗:“主人千骑东方远,唯望 衡阳 雁足书。”相传 元 郝经 亦有雁足传书事。 中统 年间, 郝经 以宣慰副使使 宋 ,被扣于 真州 ,十六年不还。 经 畜一雁,甚驯。一日 经 书诗于尺帛曰:“露冷风高恣所如,归期回首是春初, 上林 天子援弓缴,穷海纍臣有帛书。”系雁足而纵之。雁为猎者所获,献之 元 主, 元 主恻然,遂向南进军,越二年, 宋 亡。见 明 张萱 疑耀卷二。
分類:书信有雁
《國語辭典》:雁足  拼音:yàn zú
比喻书信。参见「雁帛」条。南朝梁。王僧孺咏捣衣〉诗:「尺素在鱼肠,寸心凭雁足。」唐。杜光廷〈纪道德赋〉:「雁足凄凉兮传恨绪,凤台寂寞兮有遗音。」
分類:书信
《漢語大詞典》:雁足书(雁足書)
系于雁足的书信。语出汉书·苏武传:“ 昭帝 即位。数年, 匈奴 与 汉 和亲。 汉 求武等, 匈奴 诡言 武 死。后 汉 使復至 匈奴 , 常惠 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 汉 使,具自陈道。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 上林 中,得雁,足有係帛书,言 武 等在某泽中。使者大喜,如 惠 语以让单于。单于视左右而惊,谢 汉 使曰:‘ 武 等实在。’” 唐 权德舆 《寄李衡州》诗:“主人千骑东方远,唯望 衡阳 雁足书。”相传 元 郝经 亦有雁足传书事。 中统 年间, 郝经 以宣慰副使使 宋 ,被扣于 真州 ,十六年不还。 经 畜一雁,甚驯。一日 经 书诗于尺帛曰:“露冷风高恣所如,归期回首是春初, 上林 天子援弓缴,穷海纍臣有帛书。”系雁足而纵之。雁为猎者所获,献之 元 主, 元 主恻然,遂向南进军,越二年, 宋 亡。见 明 张萱 疑耀卷二。
分類:书信有雁
《国语辞典》:雁足传书(雁足传书)  拼音:yàn zú chuán shū
汉苏武出使匈奴国而遭拘留于北海,相传其托雁带书信传递至朝廷。见《汉书。卷五四。李广苏建传。苏建》。后比喻互相联络,音信不断。如:「他们虽然已多年未见面,但总会不定期的雁足传书,互报平安。」
《國語辭典》:鸿雁(鴻雁)  拼音:hóng yàn
动物名。一种群居水边的候鸟。羽毛呈紫褐色,腹部白色,嘴扁平,腿短,趾间有蹼。食植物种子、虫、鱼以维生。也称为「大雁」。
《國語辭典》:鸿雁(鴻鴈)  拼音:hóng yàn
1.即鸿雁,一种群居水边的候鸟。《孟子。梁惠王上》:「王立于沼上,顾鸿雁、麋鹿。」南朝宋。颜延之归鸿〉诗:「万有皆同春,鸿雁独辞归。」俗称为「大雁」。
2.《诗经。小雅》的篇名。共三章。根据〈诗序〉:「鸿雁,美宣王也。」或以为流民喜得安定之所而作之诗。首章二句为:「鸿雁于飞,肃肃其羽。」因以为篇名。
《漢語大詞典》:雁足书(雁足書)
系于雁足的书信。语出汉书·苏武传:“ 昭帝 即位。数年, 匈奴 与 汉 和亲。 汉 求武等, 匈奴 诡言 武 死。后 汉 使復至 匈奴 , 常惠 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 汉 使,具自陈道。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 上林 中,得雁,足有係帛书,言 武 等在某泽中。使者大喜,如 惠 语以让单于。单于视左右而惊,谢 汉 使曰:‘ 武 等实在。’” 唐 权德舆 《寄李衡州》诗:“主人千骑东方远,唯望 衡阳 雁足书。”相传 元 郝经 亦有雁足传书事。 中统 年间, 郝经 以宣慰副使使 宋 ,被扣于 真州 ,十六年不还。 经 畜一雁,甚驯。一日 经 书诗于尺帛曰:“露冷风高恣所如,归期回首是春初, 上林 天子援弓缴,穷海纍臣有帛书。”系雁足而纵之。雁为猎者所获,献之 元 主, 元 主恻然,遂向南进军,越二年, 宋 亡。见 明 张萱 疑耀卷二。
分類:书信有雁
《漢語大詞典》:鸿雁行(鴻雁行)
礼记·王制:“父之齿随行,兄之齿鴈行,朋友不相踰。”言兄弟出行,弟在兄后。后因以“鸿雁行”为兄弟之称。 清 蒲松龄 《八月为李大厅复孙俊服启》:“鸿雁行中,伯仲一门皆秀;鸳鸯牒上, 朱 陈 两姓偏多。”
分類:兄弟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