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佛 → 髴佛”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國語辭典》:轮回(輪回) 拼音:lún huí
1.循环不息。《南齐书。卷四○。武十七王传。竟陵文宣王子良传》:「前人增估求侠,后人加税请代,如此轮回,终何纪极?」也作「轮回」。
2.佛教用语。指一切尚未證得解脱的众生,由于业力的关系,永远在六道内转化不休。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二折:「枉著你空悲戚,没理会;人生死,是轮回。」也作「轮回」。
2.佛教用语。指一切尚未證得解脱的众生,由于业力的关系,永远在六道内转化不休。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二折:「枉著你空悲戚,没理会;人生死,是轮回。」也作「轮回」。
《國語辭典》:轮回(輪迴) 拼音:lún huí
1.循环不息。北周。王褒〈善行寺碑〉:「尘沙日月,同渤澥之轮回。」也作「轮回」。
2.佛教用语。指一切尚未證得解脱的众生,由于业力的关系,永远在六道内转化不休。《西游记》第一回:「乃是佛与仙与神圣三者,躲过轮回,不生不灭,与天地山川齐寿。」也作「轮回」。
2.佛教用语。指一切尚未證得解脱的众生,由于业力的关系,永远在六道内转化不休。《西游记》第一回:「乃是佛与仙与神圣三者,躲过轮回,不生不灭,与天地山川齐寿。」也作「轮回」。
《漢語大詞典》:青螺
(1).螺的一种。壳形椭圆,表面稍暗,杂有斑纹。可食。大者其壳可制酒器。 宋 曾巩 《南湖行》之一:“断瓶取酒饮如水,盘中白笋兼青螺。” 宋 范成大 《桂海虞衡志·志虫鱼》:“青螺,状如田螺。其大两拳。揩磨去麄皮如翡翠色,雕琢为酒杯。”
(2).指法螺。佛教称讲经说法为吹法螺。因借指佛教经典。《旧唐书·辛替否传》:“自像王西下,佛教东传,青螺不入於 周 前,白马方行於 汉 后。” 宋 秦观 《还自汤泉十四韵》:“晚参圆白足,昏梵礼青螺。”
(3).喻青山。 唐 刘禹锡 《望洞庭》诗:“遥望 洞庭 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明 张四维 《双烈记·计定》:“ 妙高臺 上望诸峰,点点青螺天际小。” 清 纳兰性德 《南乡子·御沟晓发》词:“曙色远连山色起,青螺。回首微茫忆翠娥。” 郁达夫 《采石矶》七:“千里的 长江 ,映着几点青螺……青螺中一个最大的 采石山 前, 太白楼 开了八面高窗。”
(4).古代的一种发型。 闽 徐夤 《题僧壁》诗:“紺髮青螺长,文茵紫豹重。” 宋 赵彦端 《鹧鸪天·杨兰》词:“两两青螺綰额傍,彩云齐会下 巫阳 。”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同梦》:“翦青螺短衲单条,绣曇花袈裟双袖。”参见“ 青螺髻 ”。
(5).圆形画眉墨。即螺子黛。 明 高启 《十宫词·隋宫》诗:“五斛青螺一日销, 迷楼 深贮万妖嬈。” 明 无名氏 《霞笺记·诉情得喜》:“琴瑟好,閒却青螺,留倩郎描。”
(2).指法螺。佛教称讲经说法为吹法螺。因借指佛教经典。《旧唐书·辛替否传》:“自像王西下,佛教东传,青螺不入於 周 前,白马方行於 汉 后。” 宋 秦观 《还自汤泉十四韵》:“晚参圆白足,昏梵礼青螺。”
(3).喻青山。 唐 刘禹锡 《望洞庭》诗:“遥望 洞庭 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明 张四维 《双烈记·计定》:“ 妙高臺 上望诸峰,点点青螺天际小。” 清 纳兰性德 《南乡子·御沟晓发》词:“曙色远连山色起,青螺。回首微茫忆翠娥。” 郁达夫 《采石矶》七:“千里的 长江 ,映着几点青螺……青螺中一个最大的 采石山 前, 太白楼 开了八面高窗。”
(4).古代的一种发型。 闽 徐夤 《题僧壁》诗:“紺髮青螺长,文茵紫豹重。” 宋 赵彦端 《鹧鸪天·杨兰》词:“两两青螺綰额傍,彩云齐会下 巫阳 。”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同梦》:“翦青螺短衲单条,绣曇花袈裟双袖。”参见“ 青螺髻 ”。
(5).圆形画眉墨。即螺子黛。 明 高启 《十宫词·隋宫》诗:“五斛青螺一日销, 迷楼 深贮万妖嬈。” 明 无名氏 《霞笺记·诉情得喜》:“琴瑟好,閒却青螺,留倩郎描。”
《漢語大詞典》:青螺髻
(1).形如青螺的发髻。 清 赵翼 《绵州刺史刘荫萱驻藏回蜀远寄藏佛一尊赋诗谢》:“珠火眉微分,青螺髻空繚。”
(2).喻山峰。 唐 皮日休 《太湖诗·缥缈峰》:“似将青螺髻,撒在明月中。” 宋 苏轼 《蝶恋花·京口得乡书》词:“ 北固山 前三面水,碧琼梳拥青螺髻。” 明 刘基 《彭泽阻风》诗:“两峰对拥青螺髻,孤月初生白玉钩。”
(2).喻山峰。 唐 皮日休 《太湖诗·缥缈峰》:“似将青螺髻,撒在明月中。” 宋 苏轼 《蝶恋花·京口得乡书》词:“ 北固山 前三面水,碧琼梳拥青螺髻。” 明 刘基 《彭泽阻风》诗:“两峰对拥青螺髻,孤月初生白玉钩。”
《漢語大詞典》:生处(生處)
(1).生长的地方。 唐 李咸用 《苔》诗:“几年风雨跡,叠在石孱颜。生处景长静,看来情儘閒。” 金 元好问 《野谷道中怀昭禅师》诗:“説向阿师应被笑,人生生处果难忘。” 元 曹之谦 《送李郭二子还乡》诗:“丧乱身为客,淹流泪满衣。亦知生处乐,未卜有年归。”
(2).指聚集之处。 唐 杜牧 《山行》诗:“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3).佛教谓转世轮回之处。《魏书·释老志》:“善恶生处凡有六道焉。”
(4).指转生之处。 元 觉岸 《释氏稽古略》卷二:“﹝ 道安法师 ﹞正月晦日命门徒具浴。忽有异僧出入隙中。 安 以生处问之,僧指西北,云即开,见楼阁如幻出,曰:‘彼兜率天也。’”
(5).产地。 清 翟灏 《通俗编·货财》:“生处不如聚处。”
(2).指聚集之处。 唐 杜牧 《山行》诗:“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3).佛教谓转世轮回之处。《魏书·释老志》:“善恶生处凡有六道焉。”
(4).指转生之处。 元 觉岸 《释氏稽古略》卷二:“﹝ 道安法师 ﹞正月晦日命门徒具浴。忽有异僧出入隙中。 安 以生处问之,僧指西北,云即开,见楼阁如幻出,曰:‘彼兜率天也。’”
(5).产地。 清 翟灏 《通俗编·货财》:“生处不如聚处。”
《漢語大詞典》:化城
(1).一时幻化的城郭。佛教用以比喻小乘境界。佛欲使一切众生都得到大乘佛果。然恐众生畏难,先说小乘涅槃,犹如化城,众生中途暂以止息,进而求取真正佛果。见《法华经·化城喻品》。 南朝 宋 谢灵运 《缘觉声闻合赞》:“厌苦情多,兼物志少。如彼化城,权可得寳。诱以涅槃,救尔生老。” 唐 朱子奢 《豳州昭仁寺碑》:“慧刀已裂,化城斯引。” 清 龚自珍 《支那古德遗书序》:“导之也有师,扶持之也有相,尚犹虑夫涉之也有浅深,閲之也有久暂,则有诸境以为之策,有化城以为之止息,乃有大事因缘以为之归墟。”
(2).指幻境。 元 张仲深 《送全上人》诗:“自知浮世一化城,愿结跏趺面墙坐。”
(3).指佛寺。 唐 王维 《登辨觉寺》诗:“竹径从初地,莲峰出化城。” 唐 刘禹锡 《贾客词》:“邀福祷波神,施财游化城。” 明 何景明 《贤隐寺次刘朝信》诗:“化城依宿处,自学此身閒。”
(4).指海市蜃楼。 清 周亮工 《书影》卷四:“若九春三秋,天景清丽,必有素雾自岊起,须臾粉堞青甃,弥亘数里,楼臺轇葛,殊木异葩,数息中,雾气散漫,不復见矣,谓之化城。”
(5).古寺名。废址在今 安徽 当涂 。 唐 李白 《陪族叔当涂宰游化城寺升公清风亭》诗:“ 化城 若化出,金榜天宫开。” 王琦 注引《太平府志》:“古 化城寺 ,在府城内 向化桥 西 礼贤坊 , 吴大帝 时建,基址最广。”
(2).指幻境。 元 张仲深 《送全上人》诗:“自知浮世一化城,愿结跏趺面墙坐。”
(3).指佛寺。 唐 王维 《登辨觉寺》诗:“竹径从初地,莲峰出化城。” 唐 刘禹锡 《贾客词》:“邀福祷波神,施财游化城。” 明 何景明 《贤隐寺次刘朝信》诗:“化城依宿处,自学此身閒。”
(4).指海市蜃楼。 清 周亮工 《书影》卷四:“若九春三秋,天景清丽,必有素雾自岊起,须臾粉堞青甃,弥亘数里,楼臺轇葛,殊木异葩,数息中,雾气散漫,不復见矣,谓之化城。”
(5).古寺名。废址在今 安徽 当涂 。 唐 李白 《陪族叔当涂宰游化城寺升公清风亭》诗:“ 化城 若化出,金榜天宫开。” 王琦 注引《太平府志》:“古 化城寺 ,在府城内 向化桥 西 礼贤坊 , 吴大帝 时建,基址最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