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布达式(布达式)  拼音:bù dá shì
军中宣布人事委任命令的仪式。
《国语辞典》:起身炮  拼音:qǐ shēn pào
旧时官吏卸任时,任命新职员、提升旧职员,以示惠或敷衍谋求的人,俗称放起身炮。
《国语辞典》:任免权(任免权)  拼音:rèn miǎn quán
国家元首的主要权责之一。指元首对政务官的任命与免职之权。至于常任文官的任免,则授权各级机关首长依法行使。
《漢語大詞典》:革流归土(革流歸土)
明 清 两代在 云南 、 贵州 等少数民族地区废除由政府临时任命的流官统治,恢复土司世袭制的一种措施。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七:“ 嘉靖 中,虽改 芒部 为 镇雄府 ,旋因 陇氏 之乱,仍革流归土。”参见“ 改土归流 ”。
《國語辭典》:改土归流(改土歸流)  拼音:gǎi tǔ guī liú
明、清时改土官为流官的政策。元代封滇、桂一带的土著酋长为土官,以治理土著,并采世袭制。明代原本沿用,但时有土官虐杀百姓,为患边境,故废除土官制,改以临时任命的流官。清代,云南巡抚鄂尔泰厉行明代的方式,使云、贵一带更加安定。
《漢語大詞典》:遁命
亦作“遯命”。 逃避任命。后汉书·荀爽传:“ 献帝 即位, 董卓 辅政,復徵之。 爽 欲遁命,吏持之急,不得去,因復就拜 平原 相。”后汉书·姜肱传:“乃白徵 肱 为太守, 肱 得詔……乃隐身遯命,远浮海滨。再以玄纁聘,不就。”
分類:逃避任命
《國語辭典》:国务卿(國務卿)  拼音:guó wù qīng
美国国务院的最高领导人,负责处理美国一切对外事务。
《漢語大詞典》:关补(關補)
先任命官吏而后禀报吏部。魏书·尒朱荣传:“曾关补 定州 曲阳县 令,吏部尚书 李神儁 以阶悬不奉,别更拟人。”资治通鉴·梁武帝中大通二年:“ 荣 尝关补 曲阳县 令。” 胡三省 注:“关补者,先补授而后关吏部。”
《國語辭典》:罢免权(罷免權)  拼音:bà miǎn quán
人民对于失职的民选议员或行政官员,以投票方式罢免其官职的权利。
《國語辭典》:拜相封侯  拼音:bài xiàng fēng hóu
形容一个人功成名就,位极高官。《孤本元明杂剧。东篱赏菊。第一折》:「我则待休休游游,他道是御酒金瓯,浅酌低讴,锦带吴钩,拜相封侯。」也作「拜将封侯」。
《漢語大詞典》:版檄
任命官员的文书。晋书·王逊传:“ 逊 未到州,遥举 董联 为秀才, 建寧 功曹 周悦 谓 联 非才,不下版檄。”
《國語辭典》:登坛拜将(登壇拜將)  拼音:dēng tán bài jiàng
古代任命将帅时的隆重仪式。汉萧何推荐韩信给汉王,汉王将拜为大将。萧何说:「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见《史记。卷九二。淮阴侯传》。后喻指任命将帅。唐。杨烱〈唐昭武校尉曹君神道碑〉:「贞观八年,诏特进代国公李靖为行军大总管。登坛拜将,授钺行师。」也作「登台拜将」。
《漢語大詞典》:传奉官(傳奉官)
指因传奉而获任命的官吏。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史三:“太监 梁芳 进淫巧以荡上心,收买奇玩,引用方术,以録呈异书为名,夤缘传旨与官,已官者輒加超擢,不择儒吏兵民工贾囚奴,至有脱白除太常卿者,名曰传奉官。”参见“ 传奉 ”。
分類:任命官吏
《漢語大詞典》:传奉(傳奉)
明 代不由吏部铨选,而由太监视进呈珍异的多寡,以谕旨直接任命官吏的做法。 明 陆容 菽园杂记卷九:“ 成化 末年,太监 梁芳 辈导引京师富贾,收买古今玩器进奉,启上好货之心,由是倖门大开……生员、儒士、匠丁、乐工、勋戚、厮养,凡高貲者,皆与并进,名曰传奉。盖命由中出,不由吏部銓选,故名。”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如今仕者,有由科,有贡科,有传奉,一般做到大官,毕竟非入仕正路,君子不由也。”
《國語辭典》:捧毂推轮(捧轂推輪)  拼音:pěng gǔ tuī lún
毂,车轮中心的圆木。捧毂推轮指用手捧抬起车毂、推动车轮,使车行进。比喻推举人才。《孤本元明杂剧。十样锦。第三折》:「萧何三荐,印挂元戎,筑坛拜将,捧毂推轮。」也作「推轮捧毂」。
《漢語大詞典》:两优释褐(兩優釋褐)
宋 代学制之一。内舍生连考两次优等则可以任命为官。释褐,脱下粗劣的短衣,义为做官。宋史·选举志三:“ 元丰 旧制,内舍生校定,分优、平二等。优等再赴舍试,又入优,则谓之两优释褐,中选者即命以京秩,除学官。”
《國語辭典》:理事会(理事會)  拼音:lǐ shì huì
采取理事制组织的机构,由会员中选出之理事若干人组成,依会员大会决议章程之规定,执行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