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推毂(推轂)  拼音:tuī gǔ
1.推动车轮轴,使车前进。《宋史。卷三六八。魏胜传》:「每车用二人推毂,可蔽五十人。」
2.比喻推举人才。《史记。卷一○七。魏其武安侯传》:「魏其、武安俱好儒术,推毂赵绾为御史大夫。」
3.比喻助人成事。《史记。卷五一。荆燕世家》:「今吕氏雅故本推毂高帝就天下,功至大,又亲戚太后之重。」
《漢語大詞典》:眷礼(眷禮)
爱重礼遇。新唐书·武元衡传:“帝素知 元衡 坚正有守,故眷礼信任异它相。” 宋 叶梦得 石林诗话卷上:“﹝ 司马光 ﹞虽以论不合去,而 神宗 眷礼之意愈厚。”清史稿·尚善令:“﹝ 吴三桂 ﹞蒙恩眷礼,列爵分藩,富贵荣宠,迄今三十餘年矣。”
《國語辭典》:重礼(重禮)  拼音:zhòng lǐ
1.尊重礼仪。《礼记。聘义》:「诸侯相厉以轻财重礼,则民作让矣。」
2.大礼。汉。陈琳〈为袁绍上汉帝书〉:「臣爵为通侯,位二千石,殊恩厚德,臣既叨之,岂敢阚觊重礼,以希彤弓旅矢之命哉。」
《國語辭典》:皮币(皮幣)  拼音:pí bì
1.兽皮和束帛。古时作为馈赠或聘享的礼物。《孟子。梁惠王下》:「事之以皮币,不得免焉。」汉。赵岐。注:「皮,狐貉之裘;币,缯帛之货也。」
2.用皮革制成的货币。汉武帝时曾订定白鹿皮为「皮币」。《史记。卷三○。平准书》:「乃以白鹿皮方尺,缘以藻缋,为皮币,直四十万。王侯宗室朝觐聘享,必以皮币荐璧,然后得行。」
《漢語大詞典》:礼将(禮將)
重礼仪之将领。六韬·励军:“ 太公 曰:‘将冬不服裘,夏不操扇,雨不张盖,名曰礼将。’” 三国 蜀 诸葛亮 《将苑·将材》:“贵而不骄,胜而不恃,贤而能下,刚而能忍,此之谓礼将。”
《漢語大詞典》:敦教
(1).勉励教诲。 晋 山涛 《启事》:“此三人皆众论所称,谅尤质正少华,可以敦教。”
(2).注重礼教。旧唐书·李晟传:“尝正岁, 崔氏 女归省,未及阶, 晟 却之曰:‘尔有家,况姑在堂,妇当奉酒醴供馈,以待宾客。’遂不视而遣还家,其达礼敦教如此。”
《漢語大詞典》:敬文
注重礼节、仪式。荀子·劝学:“之敬文也,《乐》之中和也,之博也,春秋之微也,在天地之间者毕矣。”荀子·礼论:“故事生不忠厚、不敬文,谓之野;送死不忠厚、不敬文,谓之瘠。”
《漢語大詞典》:重赍(重齎)
赠人的厚重礼物。史记·南越列传:“王、王太后飭治行装重齎,为入朝具。”
《漢語大詞典》:撒殿
以珍珠等抛散殿上。 宋 代南海诸国使节谒见君主时所行的最重礼节。 宋 沈括 梦溪笔谈·杂志一:“ 熙寧 中, 珠輦国 使人入贡,乞依本国俗撒殿,詔从之。使人以金盘贮珠,跪捧於殿槛之间,以金莲花酌珠,向御座撒之,谓之‘撒殿’,乃其国至敬之礼也。”宋史·礼志二二:“ 注輦 、 三佛齐 使者至,以真珠、龙脑、金莲花等登陛跪散之,谓之‘撒殿’。”
《漢語大詞典》:足礼(足禮)
看重礼仪。荀子·礼论:“然而不法礼,不足礼,谓之无方之民;法礼,足礼,谓之有方之士。” 王先谦 集解引 王念孙 曰:“足礼谓重礼也;不足礼,谓轻礼也。”
《國語辭典》:推轮捧毂(推輪捧轂)  拼音:tuī lún pěng gǔ
用手抬起车毂,推动车轮,使车前进。比喻推荐人才。明。姚茂良《精忠记》第二九出:「生不能请功受赏,推轮捧毂,拜将登坛。」也作「捧毂推轮」。
《國語辭典》:捧毂推轮(捧轂推輪)  拼音:pěng gǔ tuī lún
毂,车轮中心的圆木。捧毂推轮指用手捧抬起车毂、推动车轮,使车行进。比喻推举人才。《孤本元明杂剧。十样锦。第三折》:「萧何三荐,印挂元戎,筑坛拜将,捧毂推轮。」也作「推轮捧毂」。
《国语辞典》:礼义生于富足(礼义生于富足)  拼音:lǐ yì shēng yú fù zú
衣食富足则重礼义。汉。王符《潜夫论。爱日》:「孔子称庶则富之,既富则教之。是故,礼义生于富足,盗窃起于贫穷。」宋。卫泾〈潭州劝农文〉:「奸宄起于贫穷,礼义生于富足。故愿父老转相告语,率其子弟勤身从事。」
《漢語大詞典》:把体面(把體面)
谓注重礼貌;按照礼节。 元 关汉卿 《玉镜台》第一折:“小姐,把体面拜哥哥者。” 元 郑廷玉《看钱奴》第二折:“兀那秀才,你过去把体面见员外者。”
《漢語大詞典》:抱见礼(抱見禮)
清 代王公大臣觐见皇帝时的一种隆重礼节。 清 昭槤 啸亭杂录·西域用兵始末:“命王公大臣皆从往陪宴, 阿 逆行抱见礼,上从容抚慰。”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三卷第二九章:“ 皇太极 亲自出城十里迎接,见面时,以 饶余郡王 阿巴泰 为首,一个一个轮流屈一膝跪在他的面前,抱住他的腰,头脑左右摆动两下,而他则松松地搂抱着对方的肩背。行毕这种最隆重的抱见礼,一起回到京城。”
《漢語大詞典》:大红全帖(大紅全帖)
旧时表示郑重礼节的红柬。用梅红纸折成帖式,共十面,故称全帖。《老残游记》第七回:“那时又有一个家人揭了门帘,拿了好几个大红全帖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