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臣妾  拼音:chén qiè
称服贱役的男女。《孝经。孝治章》:「治家者,不敢失于臣妾,而况于妻子乎。」《史记。卷六六。伍子胥传》:「使大夫种厚币遗吴太宰嚭以请和,求委国为臣妾。」
《漢語大詞典》:践扬(踐揚,踐敭)
亦作“ 践敭 ”。扬历。谓仕宦所经历。 宋 王禹偁 《谢除刑部郎中知制诰启》:“窃念某猥以腐儒,受知先帝,践扬两制,出处九年。” 宋 苏轼 《赐新除中大夫守尚书右丞胡宗愈辞免恩命不允诏》:“卿更涉夷险,践敭中外。” 宋 王明清 挥麈后录卷十一:“ 徐康国 为两 浙 曹,亦以职事入謁中书, 康国 自谓践扬之久,率多傲忽。” 明 文徵明 《铁柯记》:“公起家进士,为良有司,入为名法从,追躋列卿,歷事三朝,践敭中外餘三十年。”
分類:仕宦经历
《國語辭典》:簪笏  拼音:zān hù
冠簪与手版,为古代仕宦者所用,故比喻为官贵显。唐。王勃〈滕王阁序〉:「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唐。白居易〈初除户曹喜而言志〉诗:「弟兄俱簪笏,新升嫜衣巾。」
《國語辭典》:鸿渐(鴻漸)  拼音:hóng jiàn
鸿鸟由低处逐渐飞翔到高处。语出《易经。渐卦。初六》:「鸿渐于干,小子厉有言,无咎。」唐。孔颖达。正义:「鸿,水鸟也。干,水涯也。渐进之道自下升高,故取譬鸿飞自下而上也。」比喻官位升迁。《文选。班固。幽通赋》:「皇十纪而鸿渐兮,有羽仪于北京。」
《國語辭典》:显荣(顯榮)  拼音:xiǎn róng
显达荣华。《韩非子。五蠹》:「文学习,则为明师,为明师则显荣。」《史记。卷六八。商君传》:「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漢語大詞典》:龙津(龍津)
(1).即 龙门 。 龙门 一名 河津 ,故称。晋书·郭璞传:“登降纷於九五,沦涌悬乎 龙津 。” 明 徐芳 《城门高》诗:“虾蝤百辈走耽耽,直取 龙津 为窟宅。”参见“ 龙门 ”。
(2).喻高德硕望。梁书·陆倕传:“过龙津而一息,望凤条而曾翔。”
(3).喻仕宦腾达之路。晋书·孙绰传:“﹝ 绰 ﹞尝鄙 山涛 ,而谓人曰:‘ 山涛 吾所不解,吏非吏,隐非隐,若以 元礼 门为 龙津 ,则当点额暴鳞矣。’” 唐 李商隐 《春日寄怀》诗:“欲逐风波千万里,未知何路到 龙津 。” 冯浩 注:“《三秦记》:‘ 河津 一名 龙门 ,水险不通,龟鱼之属莫能上,江海大鱼薄集门下数千,不得上,上则为龙。’”
(4).指龙池。 唐 李德裕 《离平泉马上作》诗:“十年紫殿掌洪钧,出入三朝一品身。 文帝 宠深陪雉尾, 武皇 恩厚宴 龙津 。”借指宫中。《醒世恒言·隋炀帝逸游召谴》:“轩内好,嬉戏下龙津。玉管朱絃闻尽夜,踏青鬭草事青春,玉輦从羣真。”参见“ 龙池 ”。
《國語辭典》:龙门(龍門)  拼音:lóng mén
1.比喻声望高的人的宅第。《后汉书。卷六七。党锢列传。李膺》:「士有被其容接者,名为登龙门。」唐。李白〈与韩荆州书〉:「一登龙门,则声价十倍。」
2.科举试场的正门。《儒林外史》第四二回:「大爷、二爷跟了这些人进去,到了二门口接卷,进龙门归号。」《红楼梦》第一一九回:「我们两个人一起去交了卷子,一同出来,在龙门口一挤,回头就不见了。」
3.汉朝司马迁生于龙门,故以龙门代指司马迁。北周。庾信〈哀江南赋〉:「信生世等于龙门,辞亲同于河洛。」
《國語辭典》:龙池(龍池)  拼音:lóng chí
1.湖泊名:(1)在四川省宜宾县西南。(2)在陕西省西安市东南。
2.琴的底孔。上曰龙池,下曰凤池。
《國語辭典》:小姐  拼音:xiǎo jiě
1.旧时指娼妓、歌女。宋。洪迈《夷坚三志己。卷四。傅九林小姐》:「傅九,年二十九岁,好狎游,常为倡家营办生业,遂与散乐林小姐绸缪,约窃负而逃。」
2.富贵人家的女儿。《红楼梦》第四五回:「这东西亏他托生在诗书大宦名门之家做小姐,出了嫁又是这样,他还是这么著;若生在贫寒小户人家做个小子,还不知怎么下作贫嘴恶舌的呢!」
3.称谓。称妻子、夫人。明。贾仲名《金安寿》第一折:「俺小姐夹谷人氏,童家女儿,小字娇兰,娶为妻室,十年光景,甚是绸缪。」
4.社交场合泛称年轻女性,多用于未婚女子或女子姓名之后的称呼。如:「小姐,请问民权东路怎么走?」
5.称选美比赛中的优胜者,常冠以地区名称或其他衔称。如:「中国小姐」、「环球小姐」。
《漢語大詞典》:政路
(1).为政的途径。 汉 蔡邕 《上封事陈政要七事》:“臣愚以为宜擢 文 右职,以劝忠謇,宣声海内,博开政路。”
(2).指仕路、仕宦。 宋 叶梦得 避暑录话卷上:“公既登政路,法当得坟寺。”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上:“ 韩持国维 宝元 閒偕兄弟应进士举,预南省奏名,而下第士子有 韩 家四子连名之嘲,盖以其父 忠宪公 见在政路也。”
《國語辭典》:公馆(公館)  拼音:gōng guǎn
1.古代公家所造的馆舍。《儒林外史》第五一回:「祁太爷毛了,只得退了堂,将犯人寄监,亲自坐轿上公馆辕门面禀了抚军。」
2.仕宦的寓所。《文明小史》第四九回:「先打听洋务局总办的公馆,打听著了,暂时在城里大街上一家客店住下。」
3.敬称他人的住所。《文明小史》第二四回:「一行人找到了华甫母舅的公馆里来,暂时住下不题。」
4.旅舍。《醒世恒言。卷五。大树坡义处送亲》:「我家不是公馆,柴火不便,别处去利市。」
《漢語大詞典》:宦辙(宦轍)
指仕宦之路;为官之行迹、经历。 明 宋濂 《故民匠提举司知事许府君墓志铭》:“命书既下,州人士具壶觴以为寿。府君笑曰:‘吾秋髮种种矣,倘何情落宦辙哉?’辞弗赴。” 明 李东阳 《〈洛阳刘氏族谱〉序》:“先生尝闻之曾大母,仅得其世系名爵。又於宦辙所经,搜访遗跡,亦间有所得。惧其久而益忘,乃用 欧阳 氏例为谱图而传之。” 清 赵翼 《树斋述庵奉使秦邮别后却寄》诗:“人间朋游乐,此可入画谱。宦辙一朝分,相望万里阻。”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三七:“三十华年四牡騑,每谈宦辙壮怀飞。”
《漢語大詞典》:执圭(執圭)
亦作“ 执珪 ”。
(1).以手持圭。《论语·乡党》:“执圭,鞠躬如也,如不胜。”战国策·韩策三:“ 申不害 与 昭釐侯 执珪而见 梁 君。”古代大夫始得执圭,因以指称仕宦。 清 陈梦雷 《李葆甫传》:“至夫栖迟泉石,乐其天真,较世之执圭膺组而俯仰趦趄者,世必有能辨之,又奚俟予言。”
(2). 先秦 楚国 爵位名。圭以区分爵位等级,使执圭而朝,故名。吕氏春秋·知分:“ 荆王 闻之,仕之执圭。”《战国策·楚策一》:“ 楚 尝与 秦 构难,战於 汉中 , 楚 人不胜,通侯、执珪死者七十餘人,遂亡 汉中 。”
(3).泛指封爵。 清 包世臣 艺舟双楫·与吴熙载书:“执珪之赏,是足下材力自致,非聚族而谋者,所敢与其巧也。”
《國語辭典》:宦学(宦學)  拼音:huàn xué
出游求学,学习做官之事与六艺。《礼记。曲礼上》:「宦学事师,非礼不亲。」《抱朴子。外篇。行品》:「弃衰色而广欲,非宦学而远游者,荡人也。」
《漢語大詞典》:践历(踐歷)
亦作“ 践厤 ”。
(1).经历;经过。 前蜀 杜光庭 《冉处俦还北斗愿词》:“臣等顷因衔命,远涉道途,践歷艰危,登临险阻。” 明 文徵明 《华尚古小传》:“既家居,率以良时胜日领客燕游。南昉 钱塘 ,北尽 京口 ,数百里中名山胜境,靡不践歷。”
(2).仕宦所经历,任职。 唐 白居易 《故工部尚书致仕杜羔赠右仆射制》:“﹝ 杜羔 ﹞自立朝右,蔼然素风,司諫平刑,驳议廉问,凡所践歷,不懈于位。”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才情雅致:“夫践歷华要,宅高旷而处深靚,以适其身,固所宜也。”续资治通鉴·宋太祖乾德元年:“ 防 性淳厚,守礼法,所践歷皆有能名。” 王闿运 《〈衡阳县志〉序》:“信臣播迁,假禄 湘 东,归登上第,践厤臺中。”
《漢語大詞典》:华缨(華纓)
彩色的冠缨。古代仕宦者的冠带。《文选·鲍照〈咏史〉》:“仕子彯华缨,游客竦轻轡。” 李善 注:“《七启》曰:‘华组之缨。’” 宋 龚鼎臣 东原录:“纸尾勤勤问姓名,禁林依旧玷华缨,莫惊书録称臣 向 ,便是当年 刘更生 。” 明 高启 《青丘子歌》:“不慙被宽褐,不羡垂华缨。”
《漢語大詞典》:霄路
(1).指高山上的小路。 南朝 宋 谢灵运 《山居赋》“抗北顶以葺馆,瞰南峯以启轩”自注:“南悉连岭叠鄣,青翠相接,云烟霄路,殆无倪际。”
(2).云中之路,上天之路。 南朝 梁 沈约 《为柳兖州世隆上旧宫表》:“故能属輦道於天阶,命帝闕於霄路。”《云笈七籤》卷九九:“吉光腾紫气,霄路逸丹天。” 清 冯桂芬 《题蔡庶常殿齐悼亡诗后》诗:“一朝舜华谢,柘饭春幽幽,飇车逝霄路,帘暗珊瑚鉤。”
(3).青云之路。喻仕宦之途。 宋 范仲淹 《祭叶翰林文》:“阔视霄路,直步云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