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口子
(1).嘴。 唐 张鷟 游仙窟:“口子鬱郁,鼻似薰穿,舌子芬芳,颊疑钻破。” 柔石 《人间杂记》:“一个穷孩子,睡倒在路边……有时,虽眨眨地向环立在他四周的群众一眼,好似代替他已经不能说话的口子求乞一般。”
(2).身体或物体的表层破裂的地方。儿女英雄传第三一回:“咱们内厨房的 老尤 擦刀来着,手上拉了个大口子。” 老舍 《四世同堂》六三:“他的小干脸上碰青了好几块,袍子的后襟扯了一尺多长的大口子。” 权宽浮 《牧场雪莲花》:“割破了自己的手事小,要是把羊剌一道口子,那就要了我 老梁 的命了。”
(3).指山谷、堤岸等的大的豁口。《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四回:“今天早起,来了个电报,河工上出了事了,口子决得不小。”《人民文学》1977年第10期:“解放前,到不了这样大的水,也早就决了口子。”如:山谷的口子上有一座选矿厂。
(4).泛指缺口。 陈登科 《赤龙与丹凤》十七:“我们从 大郭庄 让出一个口子,让 韦克 的队伍突围到 大郭庄 。”
(5).有容积的器物的通外面的地方。 张天翼 《路》:“手提机枪的口子象在发怒,要吐出火来。”
(6).指港口或路口。《水浒后传》第三回:“﹝我﹞搭了洋船回来,到口子上登岸。” 阿英 《〈敌后日记〉摘抄》:“每年渔市,所获极多,为此一带重要海鲜口子。” 吴组缃 《山洪》三二:“拿着他的两杆枪,和 来宝儿 去守住一条要路的口子。”
(7).指 长城 的关隘。 洪深 《赵阎王》第一节第一幕:“咱打十八岁死了爷,出来找饭;二十多岁当兵,到过两 广 ,出过口子, 四川 打 苗 子, 南京 打革命党。”
(8).部门;机构。《解放日报》1984.7.13:“因此,从一个市来说,也要把有关部门很好地组织起来,由一个口子统抓利用外资项目的协调和审批工作。” 铁竹伟 《霜重色愈浓》:“我可以比较放心外事口的事,让他多出面,我把力量转到别的口子上去。”
(9).喻指某种政策或做法。常用于不正确方面。《人民日报》1975.3.25:“这个口子不能开,社员吃啥咱吃啥。”《人民日报》1982.3.10:“一些地方的主管部门搞土政策,乱开口子,为倒卖石油开放了绿灯。”
(10).指人。 曹禺 《雷雨》第一幕:“这 周 家上上下下几十口子,哪一个不说我 鲁贵 聒聒叫。” 萧乾 《往事三瞥》:“可是多去一口子就多打一盆子粥。” 孔厥 袁静 《新儿女英雄传》第二回:“吃起饭来,二三百口子,分成摊儿,小米饭,梦卜汤,大家吃得挺快。”
《漢語大詞典》:豁口
(1).割破嘴。 元 无名氏 《马陵道》第二折:“ 孙臏 ,你好模好样的做这等勾当!你也须自知罪过,还説甚么。你説一句钢刀豁口,覰一覰金瓜碎首。”
(2).缺口。 管桦 《三日拘留》:“我望着他掉了门牙的豁口叫道:‘牙都笑掉啦,还笑呢!’” 郭澄清 《大刀记》第十九章:“它那高高的围墙,被炸开了一个很大的豁口。那个豁口足有两丈宽。”
分類:缺口豁口
《漢語大詞典》:壑子
豁口;缺口。 赵树理 《表明态度》二:“在讨论第二件事的时候,决定先给 铁柱 家的沟地补壑子。”
分類:豁口缺口
《漢語大詞典》:龙门(龍門)
(1).即 禹门口 。在 山西省 河津县 西北和 陕西省 韩城市 东北。 黄河 至此,两岸峭壁对峙,形如门阙,故名。书·禹贡:“导 河 积石 ,至于 龙门 。”艺文类聚卷九六引 辛氏 《三秦记》:“ 河津 一名 龙门 ,大鱼集 龙门 下数千,不得上,上者为龙,不上者□,故云曝鳃 龙门 。”
(2).喻声望高的人的府第。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德行:“ 李元礼 风格秀整,高自标持,欲以天下名教是非为己任。后进之士,有升其堂者,皆以为登龙门。” 唐 李白 《与韩荆州书》:“一登龙门,则声誉十倍。”
(3).指众望所归者。 清 张明弼 《冒姬董小宛传》:“ 虞山 钱牧斋 先生维时不惟一代龙门,实风流教主也。”
(4).科举试场的正门。 唐 周墀 《贺王仆射放榜》诗:“欲到龙门看风雨,关防不许暂离营。”红楼梦第一一九回:“我们两个人一起去交了卷子,一同出来,在龙门口一挤,回头就不见了。”《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三回:“我被关了一个多月,闷得慌了,开了龙门就跑的。”
(5).借指科举会试。会试中式为登龙门。 唐 卢纶 《早春游樊川野居却寄李端校书兼呈崔峒补阙司空曙主簿耿湋拾遗》诗:“桂树曾争折,龙门几共登。” 宋 洪迈 《夷坚支志丁·刘改之教授》:“﹝ 刘过 ﹞ 淳熙 甲午预秋荐,将赴省试。临岐眷恋不忍行,在道赋《水仙子》一词……二更后,一美女忽来前,执拍板曰:‘愿唱一曲劝酒。’即歌曰:‘别酒未斟心先醉,忽听 阳关 辞故里。扬鞭勒马到皇都,三题尽,当际会。稳跳龙门三级水,天意令吾先送喜。’” 明杨柔胜《玉环记·约友赴选》:“才吞八斗气轩昂,一跃龙门姓字香。”
(6).山名。在 河南省 洛阳市 南。汉书·沟洫志:“昔 大禹 治水,山陵当路者毁之,故凿 龙门 ,辟 伊闕 。” 唐 李白 《汉东紫阳先生碑铭》:“王公卿士送及 龙门 ,入 叶县 ,次 王乔 之祠。” 王琦 注:“《文章正宗》:‘ 龙门 在 河南 县。’《地志》曰:‘ 闕塞山 ,一名 伊闕 ,而俗名 龙门 。’” 清 吴伟业 《送周子俶张青琱往河南学使者幕》诗:“置酒 龙门 夜,论文虎观秋。” 程穆衡 笺:“闻见録: 谢希深 、 欧阳永叔 官 洛阳 时,同游 嵩山 ,自 潁阳 归,暮抵 龙门 。”
(7).山名。在 四川省 广元市 东北,又名 葱岭山 ,产好钟乳。 葱岭 有石穴,高数十丈,其状如门,俗称为 龙门 。 唐 杜甫 《龙门阁》诗:“ 清江 下 龙门 ,絶壁无尺土。” 钱谦益 笺注:“《元和郡国志》: 龙门山 ,在 利州 绵谷县 东北八十二里,出好钟乳。《寰宇记》亦名 葱岭山 。《梁州记》云: 葱岭 有石穴,高数十丈,其状如门,俗号为 龙门 。”
(8). 司马迁 出生于 龙门 ,故以“龙门”指代 司马迁 。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 信 生世等於 龙门 ,辞亲同於 河 洛 。” 倪璠 注:“ 迁 生 龙门 ;太史公留滞 周南 ,病且卒,而子 迁 适反,见父子於 河 洛 之间。” 五代 齐己 《寄金陵幕中李郎中》诗:“ 龙门 支派富才能,年少飞翔便大鹏。” 明 徐渭 《读〈问棘堂集〉拟寄汤君》诗:“无限 龙门 蚕室泪,难偕书札报 任卿 。” 梁启超 《新中国未来记》第二回:“我若将这书做成 龙门 史记、 涑水 《通鑑》一般,岂不令看小説报的人懨懨欲睡,不能终卷吗?”
(9).古 楚国 都城 郢都 门名。《楚辞·九章·哀郢》:“过 夏首 而西浮兮,顾 龙门 而不见。” 王逸 注:“ 龙门 , 楚 东门也。言己从西浮而东行,过 夏水 之口,望 楚 东门,蔽而不见,自伤日以远也。” 洪兴祖 补注:“《水经》云:‘ 龙门 ,即 郢城 之东门。’又 伍端休 《江陵记》云:‘南关三门,其一名 龙门 ,一名 修门 。’”
(10).泛指都门、国门。 唐 王勃 《秋夜长》诗:“鹤关音信断,龙门道路长。” 元 傅若金 《正月十七日丽正门观迎接口号》:“龙门仗簇青云起,鹤禁香通紫气来。”绍剧《龙虎斗》:“[ 赵匡胤 :]孤, 大宋 乾德。自从 陈桥 兵变,登基以来,南征北讨,无不驯服,仅存 河东 、 西凉 未降,谅必不敢蠢动。今当大朝日期,内侍传旨,大开龙门。”
(11).堤坝合龙前的缺口。 宋 沈括 梦溪笔谈·官政一:“ 庆历 中, 河 决北都 商胡 ,久之未塞,三司度支副使 郭申锡 亲往董作。凡塞 河 决,垂合,中閒一埽,谓之‘合龙门’,功全在此。”
《漢語大詞典》:玉玦
佩玉的一种。形如环而有缺口。“玦”、“决”同音,故古人每用“玉玦”表示决断或决绝之意。史记·项羽本纪:“ 范增 数目 项王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左传·闵公二年“公与 石祁子 玦” 晋 杜预 注:“玦,玉玦……玦,示以当决断。”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忠志:“九曰玉玦,形如玉环,四分缺一。”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小翠:“展巾,则结玉玦一枚,心知其不返,遂携婢俱归。”
《漢語大詞典》:佩玦(珮玦)
有缺口的环形佩玉。庄子·田子方:“缓佩玦者,事至而断。” 成玄英 疏:“缓者,五色絛绳,穿玉玦以饰佩也。”参见“ 佩环 ”。
(1).玉佩的一种。环形而有缺口。 宋 陈师道 《次韵麟等诗及破余酒戒》:“丈夫意气合,珮玦不循鉤。”
(2).泛指佩玉。 元 周巽 《野有梅而托兴焉》诗:“吁嗟美人兮,赠我以琼英。酬以珮玦,聊结中情。”
《漢語大詞典》:佩环(珮環)
(1).指玉质佩饰物。 唐 柳宗元 《小石潭记》:“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后多指妇女所佩的饰物。 宋 柳永 《柳腰轻》词:“顾香砌、丝管初调,倚轻风、佩环微颤。” 清 龚自珍 《梦玉人引》词:“奏记帘前,佩环听处依稀。”
(2).借指女子。 宋 姜夔 《疏影》词:“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
(1).玉珮。子华子·晏子问党:“出则有鸞和,动则有珮环。” 唐 常建 《古意》诗之三:“寤寐见神女,金沙鸣珮环。” 元 周文质 《寨儿令》曲:“叮,疑是珮环声。”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莲花公主:“移时,珮环声近,兰麝香浓,则公主至矣。”
(2).指女子。 宋 赵彦端 《南乡子·同韩子东饮汪德召新楼》词:“风露晚珊珊, 洛 下 湘 中接珮环。急把一杯相劳苦,云端;只恐冰肌亦自寒。” 清 赵翼 《题琼花观图长卷》诗:“月下珮环招不得,卷中人可 崔徽 识。”
(3).形容诗文韵调铿锵。 唐 白居易 《将发洛中枉令狐相公手札兼辱二篇宠行以长句答之》:“八行落泊飞云雨,五字鎗鏦动珮环。” 宋 苏轼 《鲜于君以诗文见寄作诗为谢》:“高论逼河汉,清诗鸣珮环。”
(4).比喻月亮。 清 曹寅 《中秋西堂待月》诗:“空香浥路飘丝雨,重縠流云裹珮环。”
《漢語大詞典》:环玦(環玦)
(1).玉环和玉玦,并为佩玉。汉书·隽不疑传:“ 不疑 冠进贤冠,带櫑具剑,佩环玦,褒衣博带,盛服至门上謁。” 颜师古 注:“环,玉环也。玦即玉佩之玦也。带环而又著玉佩也。” 宋 苏轼 《虎跑泉》诗:“至今游人灌濯罢,卧听空堦环玦响。” 清 唐孙华 《溪边步月》诗:“呜咽笙簫别院曲,鏘鸣环玦过桥泉。”
(2).荀子·大略:“絶人以玦,反絶以环。” 杨倞 注:“古者,臣有罪,待放於境,三年不敢去;与之环则还,与之玦则絶。皆所以见意也。”后用“环玦”表示官员的内召和外贬。后汉书·袁谭传:“愿熟详吉凶,以赐环玦。”亦用为偏义,谓招还。 唐 刘禹锡 《望赋》:“望如何其望最伤,俟环玦兮思帝乡。”
(3).有缺口的玉环。 清 龚自珍 《乙丙之际塾议》十七:“日月星之见吉凶,殆为日抱珥,月晕成环玦,星移徙,彗孛。”
《漢語大詞典》:决口(決口)
亦作“决口”。
(1).谓堤岸被水冲出缺口。 清 黄轩祖 《游梁琐记·堤辚子》:“有堤轔子,产 河 中……穴於堤中,以鲤鱼为食,锥沙如空,鳧极快。每决口,必有堤轔子成羣结队,力锥堤岸。”《老残游记》第十四回:“宫保以为夹堤里的百姓,庐墓生产可惜,难道年年决口,就不伤人命吗?”
(2).指割嘴巴。百喻经·唵米决口喻:“如彼愚人,以小羞故,不肯吐米,以刀决口,乃显其过。”资治通鉴·后汉高祖乾祐元年:“ 弘肇 掌部禁兵,巡逻 京城 ,得罪人,不问轻重,於法何如,皆专杀不请,或决口,斮筋,折脛,无虚日;虽姦盗屏跡,而冤死者甚众,莫敢辩诉。”
亦作“决口”。 指堤岸的缺口。亦泛指缺口。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史料一·蒲城王文恪公尸谏:“上命学士 蒲城 王文恪 公塞决口。” 殷夫 《一九二九年的五月一日》诗:“呵,我们将看见这个决口,红的血与白的脓汹涌奔流。”
《漢語大詞典》:金玦
(1).有缺口的青铜环。古代用作佩锦。国语·晋语一:“使 申生 伐 东山 ,衣之偏裻之衣,佩之以金玦。” 韦昭 注:“玦如环而缺,以金为之。”
(2).指有缺口的黄金环。镜花缘第八四回:“财寳:玉印、金玦。”
《漢語大詞典》:护塞(護塞)
防守边塞。 唐 刘禹锡 《许给事见示哭工部刘尚书诗因命同作》诗:“护塞无南牧,驰心拱北辰。”
谓护堤堵缺口。宋史·周莹传:“与 郝守濬 护塞 宋州 决 河 。”
《漢語大詞典》:山阙(山闕)
山的缺口。 宋 陈造 《陪盱眙王使君东游》诗之四:“风林山闕处,茅舍两三家。” 郭沫若 《女神·女神之再生》:“﹝ 共工 ﹞率其党徒自山阙奔出,断发文身,以蕉蔽下体。”
分類:缺口
《漢語大詞典》:突破
(1).集中兵力向一点进攻或反攻,打开缺口。 吴运铎 《把一切献给党·我们的平射炮》:“一九四三年夏天,在 江 南坚持战斗的六师兵工厂一部分同志,突破敌人的重重封锁,来到了 淮南 。”
(2).冲破;超过。 杨朔 《迎春词》:“不突破风雪重围,春天是永远不会诞生的。” 沙汀 《柳永慧》:“让我们来突破你的八百方吧!”
《漢語大詞典》:缺口
(1).缺嘴,缺唇。 唐 韩愈 《毛颖传》:“今日之获,不角不牙,衣褐之徒,缺口而长鬚。”
(2).物体上缺掉一块而形成的空隙。如:墙上有个缺口。
(3).指物质供应的空档。如:这个工厂的广大职工,充分发掘潜力,克服物资器材供应缺口较大的困难,实现当年投产。
(4).缺陷。 沈从文 《边城》十七:“两个仍然划船过日子,一切依旧,惟对于生活,却仿佛什么地方有了个看不见的缺口。”
(5).突破口。 周恩来 《在一九六二年国庆招待会上的讲话》:“ 中国 革命的胜利,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它在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上打开了一个大的缺口。”
(6).枪炮部件名。也称照门。瞄准装置的一部分。
《漢語大詞典》:小刻
(1).古代的计时单位。分一昼夜为一百刻,每刻六十分,一百刻共六千分。 秦 汉 以后,又分一昼夜为十二时,则每时为五百分,亦即八刻零二十分。将八刻命名为初一、初二、初三、初四,正一、正二、正三、正四,这是大刻。再将零数二十分,分为二小刻,每小刻各十分,命名为初初、正初,分别置于初一、正一之上。参阅 清 顾炎武 日知录·百刻
(2).木板上雕成的小缺口。 宋 朱熹 周易本义·筮仪:“格以横木板为之……当中为两大刻,相距一尺;大刻之西为三小刻,相距各五寸许。”
《漢語大詞典》:食称(食稱)
粮食与人口相称。指百姓不缺口粮。管子·轻重乙:“泉雨五尺,其君必辱。食称之国必亡。待五穀者众也。” 马非百 新诠:“食称之国,谓其国所产之五穀与其国人口之多寡相当。”一说靠称贷而食。 郭沫若 等集校引 李哲明 曰:“称,谓称贷,言国恃称时贷而食,其国必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