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东山人(東山人)
指从军远征之人。 汉 王粲 《从军》诗之二:“拊衿倚舟檣,眷眷思 鄴城 。哀彼 东山 人,喟然感鸛鸣。”参见“ 东山 ”。
分類:从军远征
《國語辭典》:东山(東山)  拼音:dōng shān
1.日观峰的别名。参见「日观峰」条。
2.《诗经。豳风》的篇名。共四章。根据〈诗序〉:「东山,周公东征也。」或亦指东征之士既归而述怀之诗。首章二句为:「我徂东山,慆慆不归。」
《漢語大詞典》:还东山(還東山)
东晋 时, 谢安 尝辞官隐居 会稽 东山 ,后以“还东山”泛指退隐。《文选·谢灵运〈还旧园作见颜范二中书〉诗》:“辞满岂多秩,谢病不待年。偶与 张 邴 合,久欲还 东山 。” 李善 注:“ 东山 ,谓 会稽 始寧 也。 檀道鸞 《晋阳秋》曰: 谢安 有反 东山 之志,每形之於言。”
《国语辞典》:高卧东山(高卧东山)  拼音:gāo wò dōng shān
晋人谢安隐居东山,不肯出任官职的故事。典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后比喻隐居不仕。也作「东山高卧」。
《國語辭典》:东山法门(東山法門)  拼音:dōng shān fǎ mén
相传四祖道信、五祖弘忍,住在湖北黄梅县东的冯墓山接引学人,所以称他们所传的禅法为「东山法门」。《高僧传。卷八。慧能传》:「于其下说无上乘,度无量众。至是,能爰宅于兹,果于树阴开东山法门。」
《漢語大詞典》:东山复起(東山復起)
同“ 东山再起 ”。 明 张煌言 《祭建国公郑羽长鸿逵文》:“悬拟壮猷, 东山 復起。夫何讣闻,遽骑箕尾?”
《國語辭典》:东山高卧(東山高臥)  拼音:dōng shān gāo wò
晋谢安隐居东山,不肯出仕的故事。典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后用以比喻隐居不仕。元。郑廷玉《忍字记》第四折:「我赶不上庞居士海内沉舟,晋孙登苏门长啸,我可什么谢安石东山高卧。」也作「高卧东山」。
分類:安然隐居
《國語辭典》:东山(東山)  拼音:dōng shān
1.日观峰的别名。参见「日观峰」条。
2.《诗经。豳风》的篇名。共四章。根据〈诗序〉:「东山,周公东征也。」或亦指东征之士既归而述怀之诗。首章二句为:「我徂东山,慆慆不归。」
《漢語大詞典》:东山日头一大堆(東山日頭一大堆)
亦作“ 东方日头一大堆 ”。 犹言来日方长。 李文元 《婚事》:“大娘到底没给他囫囵话,只是说:‘东山日头一大堆的嘛,停停再说吧!’”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三卷第十二章:“﹝ 宋献策 说﹞目前最重要的是紧紧拉住 曹帅 ,凡可以引起双方意见相左的事,竭力避免。好事不在忙中取,东方日头一大堆。所以我和 启东 特意请示了 闯王 ,在 曹帅 面前暂不提设官理民的话。”
《漢語大詞典》:东山谢氏(東山謝氏)
本指 谢安 。后借指隐士、名流。 宋 贺铸 《南乡子》词之二:“柳岸艤兰舟,更结 东山 谢氏 游。”参见“ 东山 ”。
《國語辭典》:东山(東山)  拼音:dōng shān
1.日观峰的别名。参见「日观峰」条。
2.《诗经。豳风》的篇名。共四章。根据〈诗序〉:「东山,周公东征也。」或亦指东征之士既归而述怀之诗。首章二句为:「我徂东山,慆慆不归。」
《國語辭典》:东山再起(東山再起)  拼音:dōng shān zài qǐ
晋谢安退职隐居东山,后来又再度入朝担任要职。典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后用以指官员退职后,再度出仕。《儿女英雄传》第三九回:「回到家乡,先图个骨肉团聚,一面藏器待时,或者圣恩高厚,想起来还有东山再起之日,也未可知。」今亦用此语表示失败后捲土重来。如:「只要你再努力经营,三年后的立委选举,你一定可以东山再起。」也作「东山复起」。
《國語辭典》:东山(東山)  拼音:dōng shān
1.日观峰的别名。参见「日观峰」条。
2.《诗经。豳风》的篇名。共四章。根据〈诗序〉:「东山,周公东征也。」或亦指东征之士既归而述怀之诗。首章二句为:「我徂东山,慆慆不归。」
《漢語大詞典》:东山之府(東山之府)
指 汉 吴王 刘濞 的府库。汉书·枚乘传:“夫 汉 并二十四郡,十七诸侯,方输错出,运行数千里,不絶於道,其珍怪不如 东山 之府。” 颜师古 注引 如淳 曰:“ 东山 , 吴王 之府藏也。”后以指帝王的宝库。
分類:吴王府库
《國語辭典》:东山之志(東山之志)  拼音:dōng shān zhī zhì
晋谢安曾隐居东山不仕。典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后用以指隐居不仕的志愿。宋。陆游 贺吕知府启:「虽北阙之书,至于屡上,然东山之志,宁许遽从。」
分類:隐居念头
《國語辭典》:东山(東山)  拼音:dōng shān
1.日观峰的别名。参见「日观峰」条。
2.《诗经。豳风》的篇名。共四章。根据〈诗序〉:「东山,周公东征也。」或亦指东征之士既归而述怀之诗。首章二句为:「我徂东山,慆慆不归。」
《漢語大詞典》:山东山相,山西出将(山東山相,山西出將)
古谓 崤山 、 华山 以西地区多出名将, 崤山 、 华山 以东地区多出宰相。汉书·赵充国传赞:“ 秦 汉 以来, 山 东出相, 山 西出将。”后汉书·虞诩传“喭曰:‘ 关 西出将, 关 东出相’” 唐 李贤 注:“《前书》曰:‘ 秦 汉 以来, 山 东出相, 山 西出将。’ 秦 时 郿 白起 , 频阳 王翦 ; 汉 兴, 义渠 公孙贺 、 傅介子 , 成纪 李广 、 李蔡 , 上邽 赵充国 , 狄道 辛武贤 :皆名将也。丞相,则 萧 、 曹 、 魏 、 丙 、 韦 、 平 、 孔 、 翟 之类也。” 元 白珽 湛渊静语卷二:“ 山 东出相, 山 西出将,信有之。”
《国语辞典》:东山老虎要吃人,西山老虎也要吃人(东山老虎要吃人,西山老虎也要吃人)  拼音:dōng shān lǎo hǔ yào chī rén,xī shān lǎo hǔ yě yào chī rén
(谚语)比喻世上的所有坏人都同样的坏。如:「你别指望他会放你一马!东山老虎要吃人,西山老虎也要吃人。」
《國語辭典》:洞庭  拼音:dòng tíng
1.广大的庭宇。指天地。《庄子。天运》:「帝张咸池之乐于洞庭之野。」唐。成玄英。疏:「洞庭之野,天地之间,非太洞之洞庭也。」
2.湖泊名:(1)在今湖南省北部。参见「洞庭湖」条。(2)太湖的旧称。参见「太湖」条。
《國語辭典》:洞庭湖  拼音:dòng tíng hú
湖泊名。位于湖南省北部,长江的南侧,纳湘、资、沅、澧四水,有松滋、太平、藕池、调弦四口与长江相通,而在岳阳城陵矶注入长江,夏季洪水期间湖面较大,冬季则湖面缩小,具有调节长江水量的作用。为淡水养殖渔业的重要地区之一。
《國語辭典》:太湖  拼音:tài hú
湖泊名。跨江苏、浙江两省,面积约二千四百平方公里,湖水东溢为黄浦、吴淞诸水,分注于长江。濒湖土壤肥沃,是江、浙间的重要农作地带。旧称为「洞庭」、「震泽」。
分類:太湖震泽
《國語辭典》:东山(東山)  拼音:dōng shān
1.日观峰的别名。参见「日观峰」条。
2.《诗经。豳风》的篇名。共四章。根据〈诗序〉:「东山,周公东征也。」或亦指东征之士既归而述怀之诗。首章二句为:「我徂东山,慆慆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