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文殊问病
 
方丈维摩
 
毗耶城
 
病摩诘

相关人物
菩萨维摩诘


《维摩诘所说经》卷中〈文殊师利问疾品〉
尔时佛告文殊师利。汝行诣维摩诘问疾。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彼上人者难为詶对。深达实相善说法要。辩才无滞智慧无碍。一切菩萨法式悉知。诸佛秘藏无不得入降伏众魔游戏神通。其慧方便皆已得度。虽然当承佛圣旨诣彼问疾。于是众中诸菩萨大弟子释梵四天王等咸作是念。今二大士文殊师利维摩诘共谈。必说妙法。即时八千菩萨五百声闻。百千天人皆欲随从。于是文殊师利与诸菩萨大弟子众及诸天人恭敬围绕入毗耶离大城。尔时长者维摩诘心念。今文殊师利与大众俱来。即以神力空其室内。除去所有及诸侍者。唯置一床以疾而卧。
典故
似维摩
 
问疾来方丈
 
问维摩
 
多病维摩
 
摩诘病
 
摩诘身
 
文殊一问
 
文殊问疾
 
病依居士室
 
病维摩
 
病著维摩
 
示疾维摩
 
示病维摩
 
维摩多病
 
维摩无疾
   
维摩示病
 
卧疾致文殊

相关人物
菩萨维摩诘


《维摩诘所说经》卷中〈方便品〉
长者维摩诘。以如是等无量方便饶益众生。其以方便现身有疾。以其疾故。国王大臣长者居士婆罗门等。及诸王子并馀官属。无数千人皆往问疾。其往者。维摩诘因以身疾广为说法。诸仁者。是身无常无强无力无坚。速朽之法不可信也。为苦为恼众病所集。诸仁者。如此身明智者所不怙。是身如聚沫不可撮摩。是身如泡不得久立。是身如炎从渴爱生。是身如芭蕉中无有坚。是身如幻从颠倒起。是身如梦为虚妄见。
《维摩诘所说经》卷中〈文殊师利问疾品〉
尔时佛告文殊师利。汝行诣维摩诘问疾。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彼上人者难为詶对。深达实相善说法要。辩才无滞智慧无碍。一切菩萨法式悉知。诸佛秘藏无不得入降伏众魔游戏神通。其慧方便皆已得度。虽然当承佛圣旨诣彼问疾。于是众中诸菩萨大弟子释梵四天王等咸作是念。今二大士文殊师利维摩诘共谈。必说妙法。即时八千菩萨五百声闻。百千天人皆欲随从。于是文殊师利与诸菩萨大弟子众及诸天人恭敬围绕入毗耶离大城。尔时长者维摩诘心念。今文殊师利与大众俱来。即以神力空其室内。除去所有及诸侍者。唯置一床以疾而卧。文殊师利既入其舍。见其室空无诸所有独寝一床。时维摩诘言。善来文殊师利。不来相而来。不见相而见。文殊师利言。如是居士。若来已更不来。若去已更不去。所以者何。来者无所从来去者无所至所可见者更不可见。且置是事。居士。是疾宁可忍不。疗治有损不至增乎。世尊慇勤致问无量。居士。是疾何所因起。其生久如。当云何灭。
典故
席维门
  
曲逆车
 
柴门车辙
 
无车辙
 
穷巷回车辙
 
老人骖驭往
 
辙迹陈巷
   
门前车辙
 
门无车辙
  
陈巷车音

相关人物
陈平


《史记》卷五十六〈陈丞相世家〉~205~
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少时家贫,好读书,有田三十亩,独与兄伯居。伯常耕田,纵平使游学。平为人长大美色。人或谓陈平曰:「贫何食而肥若是?」其嫂嫉平之不视家生产,曰:「亦食覈耳。有叔如此,不如无有。」伯闻之,逐其妇而弃之及平长,可娶妻,富人莫肯与者,贫者平亦耻之。久之,户牖富人有张负,张负女孙五嫁而夫辄死,人莫敢娶。平欲得之。邑中有丧,平贫,侍丧,以先往后罢为助。张负既见之丧所,独视伟平,平亦以故后去。负随平至其家,家乃负郭穷巷,以毙席为门,然门外多有长者车辙。张负归,谓其子仲曰:「吾欲以女孙予陈平。」张仲曰:「平贫不事事,一县中尽笑其所为,独柰何予女乎?」负曰:「人固有好美如陈平而长贫贱者乎?」卒与女。为平贫,乃假贷币以聘,予酒肉之资以内妇。负诫其孙曰:「毋以贫故,事人不谨。事兄伯如事父,事嫂如母。」平既娶张氏女,赍用益饶,游道日广。

简释

长者车:咏贫寒而有才者。唐张九龄《送宛句赵少府》。“林下纷相送,多逢长者车。”


例句

辙迹陈家巷,诗书孟子邻。 张九龄 与袁补阙寻蔡拾遗

林下纷相送,多逢长者车。 张九龄 送宛句赵少府

老人骖驭往,童子狎雏嬉。 张说 送乔安邑备

屡逢长者辙,时引故人车。 李峤

座对贤人酒,门听长者车。 杜甫 对雨书怀走邀许十一簿公

深惭长者辙,重得故人书。 杜甫 酬韦韶州见寄

门前长者无虚辙,一片寒光动水池。 杨巨源 题贾巡官林亭

多逢长者辙,不屑诸公辟。 权德舆 奉和崔评事寄外甥刘同州并呈杜宾客许给事王侍郎昆弟杨少尹李侍御并见寄之作

林中独酌邻家酒,门外时闻长者车。 王缙 与卢员外像过崔处士兴宗林亭

郤堂流桂景,陈巷集车音。 韦庄 和薛先辈见寄初秋寓怀即事之作二十韵

典故
千金重入扬州
 
缠腰骑鹤
 
腰缠骑鹤杨州
 
腰金骑鹤
 
腰钱骑鹤维扬
 
万钱骑鹤
 
跨扬州鹤
   
骑鹤下扬州
   
鹤背杨州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百三十七〈子部四十七·类书类存目一·姓源珠玑六卷〉~2842~
《姓源珠玑六卷》,明杨信民撰。信民江阴人。永乐中官日照县知县。是编以洪武正韵分隶诸姓。而各系古之名人于姓下。分为八十一类。各以四字标题。别为编目于卷首。书与录绝不相符。体例极为丛脞。其中乖舛。尤不胜摘。如梁姓列梁武帝梁简文帝。黄姓列黄帝。舜姓列舜。唐姓列唐高祖唐明皇唐文宗。宋姓列宋明帝宋武宗宋徽宗宋山阴公主。已为无理。至扬姓首列扬雄。次列一名曰扬州鹤。注其下曰。尝有四客各言志。一愿为扬州刺史。一愿有钱十万。一愿骑鹤上升。一兼言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则殆于戏具矣。前有宣德七年王直序。称太宗在位时修永乐大典。徵天下文学之士。集馆阁。信民与焉。当时所用之人如是。宜二万馀卷之书。皆割裂庞杂。纷如乱丝也。考明史列传。宣德中有杨信民。浙江新昌人。官至佥都御史。巡抚广东。以循良称。亦与王直同时。其擢广东左参议。即直所荐。盖名姓偶同。与著此书者非一人云。

简释

腰金骑鹤:指愿望、志向不切实际,或指得意之极。金元好问《雪后招邻合王赞子襄饮》:“卖刀买犊未厌早,腰金骑鹤非所望。”

典故
乘鹤
 
乘鹤缑山
 
伊笙
 
使鹤催
 
去鹤留笙
 
吹玉笙
  
吹笙仙子
 
吹笙北崖
 
吹笙去
 
吹笙跨鹤
 
吹笙遥谢手
 
吹笙骑鹤
 
周太子
 
周王子
  
子乔笙
 
子乔笙鹤
  
子晋吹笙
 
子晋笙
  
王乔鹤
 
王子吹笙
   
王子驾
 
登缑岭
 
笙箫缑岭人
  
维岭
 
维氏鹤
  
缑山仙子
 
缑山王郎子
 
缑山风月
 
缑山骑鹤
  
缑岭笙歌
 
缑岭云
 
缑岭鹤
  
缑笙
 
举手谢时人
 
舞鹤
 
西岭吹笙
 
西归公子
  
谢路人
  
跨鹤吹笙
 
灵王子
   
骑鹤峰
  
凤吹去
    
相关人物
王子乔


旧题汉·刘向《列仙传》卷上《王子乔》
王子乔,周灵王太子晋也。好吹笙,作凤鸣。游伊洛閒,道士浮丘公接上嵩山。十馀年后,来于山上,告桓良曰:「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缑氏山头。」果乘白鹤驻山颠,望之不得到,举手谢时人而去。
《太平广记》卷四〈神仙四·王子乔〉
王子乔者,周灵王太子也,好吹笙作凤凰鸣,游伊洛之间。道士浮丘公,接以上嵩山。三十馀年,后求之于山,见桓良曰:「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于缑氏山头。」果乘白鹤,驻山岭,望之不到,举手谢时人,数日而去。后立祠于缑氏及嵩山。

简释

王乔鹤:喻洒脱不凡之人,或指鹤。唐杜甫《观李固请司马弟山水图三首》之二:“范蠡舟扁小,王乔鹤不群。”

王子乔:喻指仙人。《古诗十九首》之十五:“仙人王子乔,难可与等期。”

鹤驾:喻仙人或太子的车骑。唐杜甫《洗兵马》:“鹤驾通霄凤辇备,鸡鸣问寝龙楼晓。”


例句

年年望灵鹤,常在此山头。 于鹄 寄续尊师

安得如子晋,与之游太清。 储光羲 同王十三维偶然作十首

琐窗朱槛同仙界,半夜缑山有鹤声。 刘沧 登龙门敬善寺阁

玉笙无遗音,怅望缑岭云。 刘驾 别道者

前堂吹参差,不作缑山声。 刘驾 励志

因思往事成惆怅,不得缑山和一声。 卓英英 理笙

缑山之鹤,华顶之云。 司空图 诗品飘逸

愿随执轻策,往结周太子。 司马扎 赠王道士

吹笙今一去,千古在逡巡。 姚合 庄恪太子挽词二首之二

缑山遗响昔所闻,庙庭进旅今攸设。 孟简 享惠昭太子庙乐章

何年缑岭上,一谢洛阳城。 崔湜 寄天台司马先生

朝朝缑氏鹤,长向洛城飞。 崔融 和梁王众传张光禄是王子晋后身

西归公子何时降,南岳先生早晚来。 施肩吾 候仙词

文王喻复今朝是,子晋吹笙此日同。 李商隐 人日即事

椅梧连鹤禁,埤堄接龙韬。 李德裕 述梦四十韵

幸遇王子晋,结交青云端。 李白 古风

吾爱王子晋,得道伊洛滨。 李白 感遇四首

又引王子乔,吹笙舞松风。 李白 至陵阳山登天柱石酬韩侍御见招隐黄山

客遇王子乔,口传不死方。 李白 赠别舍人弟台卿之江南

莫学吹笙王子晋,一遇浮丘断不还。 李白 凤吹笙曲

早晚还乘鹤,悲歌向故园。 李端 送荀道士归庐山

复闻周太子,亦遇浮丘公。 李群玉 升仙操

王子吹笙鹅管长,呼龙耕烟种瑶草。 李贺 天上谣

孤高堪弄桓伊笛,缥缈宜闻子晋笙。 杜牧 寄题甘露寺北轩

山路远怀王子晋,诗家长忆谢玄晖。 杜牧 怀紫阁山

人传有笙鹤,时过此山头。 杜甫 玉台观

令威子晋皆俦侣,东岳同寻太真女。 杨嗣复 赠毛仙翁

空嗟凤吹去,无复鸡鸣朝。 权德舆 惠昭皇太子挽歌词二首

还似缑山驾,飘飘向碧虚。 权德舆 赠文敬太子挽歌词二首之二

玉笙王子驾,辽鹤令威身。 武元衡 和杨三舍人晚秋与崔二舍人因以继和

王子白云仙去久,洛滨行路夜吹笙。 武元衡 缑山道中口号

忆昔王子晋,凤笙游云空。怜寿不贵色,身世两无穷。 沈佺期 凤笙曲

五岁过人智,三天使鹤催。 王维 恭懿太子挽歌五首

苍舒留帝宠,子晋有仙才。 王维 恭懿太子挽歌五首

子晋少姨闻定怪,人间亦便有霓裳。 白居易 嵩阳观夜奏霓裳

未许子晋乘,难教道林放。 皮日休 鹤屏

君以为真,相期缑岭。 卢纶 和马郎中画鹤赞

他日丹霄骖白凤,何愁子晋不闻声。 眉娘 和卓英英理笙

昨日围棋未终局,多乘白鹤下山来。 秦系 期王鍊师不至

缑岭独能徵妙曲,嬴台相共吹清音。 罗邺 题笙

礼成神既醉,髣髴缑山鹤。 裴度 享惠昭太子庙乐章

王子求仙月满台,玉笙清转鹤裴回。曲终飞去不知处,山下碧桃春自开。 许浑 缑山庙

海中紫雾蓬莱岛,安期子乔去何早。 贯休 了仙谣

归来不骑鹤,身自有羽翼。 贾岛 游仙

子乔来魏阙,明主赐衣簪。 钱起 题秘书王迪城北池亭

葛水雾中龙乍变,缑山烟外鹤初飞。 韦庄 放榜日作

子乔翔邓林,王母游层城。 顾况 谢王郎中见赠琴鹤

不知子晋缘何事,只学吹箫便得仙。 高骈 闻河中王铎加都统

好见吹笙伊洛上,紫烟丹凤亦相随。 鲍容 和王璠侍御酬友人赠白角冠

曾见周灵王太子,碧桃花下自吹笙。 鲍溶 怀仙二首

心期周太子,下马拜虚碧。 鲍溶 途中旅思二首

鹤驾如可从,他年执烟策。 鲍溶 途中旅思二首之一

典故
一斗之胆
 
胆大姜伯约

相关人物
姜维


《三国志》卷四十四〈蜀书·姜维传〉~067~
会厚待维等,皆权还其印号节盖。会与维出则同舆,坐则同席,谓长史杜预曰:「以伯约比中土名士,公休、太初不能胜也。」会既构邓艾,艾槛车徵,因将维等诣成都,自称益州牧以叛。欲授维兵五万人,使为前驱。魏将士愤怒,杀会及维,维妻子皆伏诛。南朝宋·裴松之注引《世语》曰:「维死时见剖,胆大斗大。」

简释

胆大姜伯约:喻有胆量、勇猛。唐韩捆《送刘将军》:“胆大欲期姜伯约,功多不让李轻车。”


例句

一斗之胆撑脏腑,如磥之筋碍臂骨。 施肩吾 壮士行

胆大欲期姜伯约,功多不让李轻车。 韩翃 送刘将军

典故
恩波凤池

相关人物
杜甫
 
王维
 
贾至


《全唐诗》卷二百三十五〈早朝大明宫呈两省僚友〉
银烛熏天紫陌长【银烛朝天紫陌长】,禁城春色晓苍苍。千条弱柳垂青琐,百啭流莺绕建章【百啭流莺满建章】。剑佩声随玉墀步,衣冠身惹御炉香【衣冠身染御炉香】。共沐恩波凤池上【共沐恩波凤池里】,朝朝染翰侍君王。
典故
高人右丞句

相关人物
王维


《全唐诗》卷二百三十〈解闷十二首〉
〈解闷十二首〉其八:「不见高人王右丞,蓝田丘壑漫寒藤【蓝田丘壑蔓寒藤】。最传秀句寰区满,未绝风流相国能【案:原注。右丞弟。今相国缙。】。」
典故 
管弦凝碧池

相关人物
王维


《明皇杂录》
天宝末,群贼陷两京,大掠文武朝臣及黄门宫嫔乐工骑士,每获数百人,以兵仗严卫送于洛阳。……禄山尤致意乐工,求访颇切,于旬日获梨园弟子数百人。群贼因相与大会于凝碧池,宴伪官数十人,大陈御库珍宝,罗列前后。乐既作,梨园旧人不觉歔欷,相对泣下。群逆皆露刃持满以胁之,而悲不能已。有乐工雷海清者,投乐器于地,西向恸哭,逆党乃缚海清于戏马殿,支解以示众,闻之者莫不伤痛。王维时为贼拘于菩提寺中,闻之赋诗曰:「……」

典故 
天女相试
 
天女花
  
天花拂袂
 
天雨曼陀
 
散六花
 
散花天
  
散花维磨室
 
曼陀雨
  
诸天散花
 
雨天花
 

《法华经》卷五《分别功德品》
「佛说是诸菩萨摩诃萨得大法利时,于虚空中,雨曼陀罗华,摩诃曼陀罗华。以散无量百十万亿众宝树下师子座上诸佛。」《佛说阿弥陀经》:「昼夜六时,天雨曼陀罗华。」
《维摩诘所说经》卷中〈观众生品〉
时维摩诘室有一天女。见诸大人闻所说法便现其身。即以天华散诸菩萨大弟子上。华至诸菩萨即皆堕落。至大弟子便著不堕。一切弟子神力去华不能令去。尔时天女问舍利弗。何故去华。答曰。此华不如法是以去之。天曰。勿谓此华为不如法。所以者何。是华无所分别。仁者自生分别想耳。若于佛法出家有所分别为不如法。若无所分别是则如法。观诸菩萨华不著者已断一切分别想故。譬如人畏时非人得其便。如是弟子畏生死故。色声香味触得其便也。已离畏者一切五欲无能为也。结习未尽华著身耳。结习尽者华不著也。

简释

散花天女:指佛家仙女。唐顾云《华清词》:“太上符箓龙蛇踪,散花天女侍香童。”


例句

风竹自吟遥入磬,雨花随泪共沾巾。 刘长卿 题灵祐和尚故居

香云遍山起,花雨从天来。 李白 寻山僧不遇作

常闻天女会,玉指散天花。 李群玉 恼自澄

竹风催淅沥,花雨让飘飖。 杨巨源 春雪题兴善寺广宣上人竹院

一声寒磬空心晓,花雨知从第几天。 杨巨源 题清凉寺

郁律众山抱,空濛花雨零。 独孤及 题思禅寺上方

到处花为雨,行时杖出泉。 钱起 送赟法师往上都

日暮香风时,诸天散花雨。 顾况 题山顶寺

太上符箓龙蛇踪,散花天女侍香童。 顾云 华清词

典故
占熊
 
吉梦兆维熊
 
吉梦占蛇虺
 
吉梦灵蛇
 
梦虺熊
 
惟熊佳梦
  
熊罢吉兆
 
熊罢梦
 
祥生熊帐
 
维熊占梦
 
虺不如熊
 
灵蛇吉梦


《毛诗正义》卷十一之二〈小雅·鸿雁之什·斯干〉~384~
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如竹苞矣,如松茂矣。兄及弟矣,式相好矣。无相犹矣,似续妣祖。筑室百堵,西南其户。爰居爰处,爰笑爰语。约之阁阁,椓之橐橐。风雨攸除,鸟鼠攸去。君子攸芋,如跂斯翼。如矢斯棘,如鸟斯革。如翚斯飞,君子攸跻。殖殖其庭,有觉其楹。哙哙其正,哕哕其冥。君子攸宁,下莞上簟。乃安斯寝,乃寝乃兴。乃占我梦,吉梦维何。维熊维罴,维虺维蛇。大人占之,维熊维罴。男子之祥,维虺维蛇,女子之祥。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其泣喤喤,朱芾斯皇。室家君王,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载弄之瓦,无非无仪。唯酒食是议,无父母诒罹。
典故
相关人物
姜维


《三国志》卷四十四〈蜀书·姜维传〉~062~
姜维字伯约,天水冀人也。少孤,与母居。好郑氏学。仕郡上计掾,州辟为从事。以父囧昔为郡功曹,值羌、戎叛乱,身卫郡将,没于战场,赐维官中郎,参本郡军事。建兴六年,丞相诸葛亮军向祁山,时天水太守适出案行,维及功曹梁绪、主簿尹赏、主记梁虔等从行。太守闻蜀军垂至,而诸县响应,疑维等皆有异心,于是夜亡保上邽。维等觉太守去,追迟,至城门,城门已闭,不纳。维等相率还冀,冀亦不入维。维等乃俱诣诸葛亮。会马谡败于街亭,亮拔将西县千馀家及维等还,故维遂与母相失。亮辟维为仓曹掾,加奉义将军,封当阳亭侯,时年二十七。亮与留府长史张裔、参军蒋琬书曰:「姜伯约忠勤时事,思虑精密,考其所有,永南、季常诸人不如也。其人,凉州上士也。」又曰:「须先教中虎步兵五六千人。姜伯约甚敏于军事,既有胆义,深解兵意。此人心存汉室,而才兼于人,毕教军事,当遣诣宫,觐见主上。」后迁中监军征西将军。十二年,亮卒,维还成都,为右监军辅汉将军,统诸军,进封平襄侯。延熙元年,随大将军蒋琬住汉中。琬既迁大司马,以维为司马,数率偏军西入。六年,迁镇西大将军,领凉州刺史。十年,迁卫将军,与大将军费祎共录尚书事。是岁,汶山平康夷反,维率众讨定之。又出陇西、南安、金城界,与魏大将军郭淮、夏侯霸等战于洮西。胡王治无戴等举部落降,维将还安处之。十二年,假维节,复出西平,不克而还。维自以练西方风俗,兼负其才武,欲诱诸羌、胡以为羽翼,谓自陇以西可断而有也。每欲兴军大举,费祎常裁制不从,与其兵不过万人。十六年春,祎卒。夏,维率数万人出石营,经董亭,围南安,魏雍州刺史陈泰解围至洛门,维粮尽退还。明年,加督中外军事。复出陇西,守狄道长李简举城降。进围襄武,与魏将徐质交锋,斩首破敌,魏军败退。维乘胜多所降下,拔河关、狄道、临洮三县民还,后十八年,复与车骑将军夏侯霸等俱出狄道,大破魏雍州刺史王经于洮西,经众死者数万人。经退保狄道城,维围之。魏征西将军陈泰进兵解围,维却住钟题。十九年春,就迁维为大将军。更整勒戎马,与镇西大将军胡济期会上邽,济失誓不至,故维为魏大将邓艾所破于段谷,星散流离,死者甚众。众庶由是怨讟,而陇已西亦骚动不宁,维谢过引负,求自贬削。为后将军,行大将军事。二十年,魏征东大将军诸葛诞反于淮南,分关中兵东下。维欲乘虚向秦川,复率数万人出骆谷,径至沈岭。时长城积谷甚多而守兵乃少,闻维方到,众皆惶惧。魏大将军司马望拒之,邓艾亦自陇右,皆军于长城。维前住芒水,皆倚山为营。望、艾傍渭坚围,维数下挑战,望、艾不应。景耀元年,维闻诞破败,乃还成都。复拜大将军。初,先主留魏延镇汉中,皆实兵诸围以禦外敌,敌若来攻,使不得入。及兴势之役,王平捍拒曹爽,皆承此制。维建议,以为错守诸围,虽合周易「重门」之义,然适可禦敌,不获大利。不若使闻敌至,诸围皆敛兵聚谷,退就汉、乐二城,使敌不得入平,且重关镇守以捍之。有事之日,令游军并进以伺其虚。敌攻关不克,野无散谷,千里县粮,自然疲乏。引退之日,然后诸城并出,与游军并力搏之,此殄敌之术也。于是令督汉中胡济却住汉寿,监军王含守乐城,护军蒋斌守汉城,又于西安、建威、武卫、石门、武城、建昌、临远皆立围守。五年,维率众出汉、侯和,为邓艾所破,还住沓中。维本羁旅托国,累年攻战,功绩不立,而宦官黄皓等弄权于内,右大将军阎宇与皓协比,而皓阴欲废维树宇。维亦疑之。故自危惧,不复还成都。六年,维表后主:「闻钟会治兵关中,欲规进取,宜并遣张翼、廖化督诸军分护阳安关口、阴平桥头以防未然。」皓徵信鬼巫,谓敌终不自致,启后主寝其事,而群臣不知。及钟会将向骆谷,邓艾将入沓中,然后乃遣右车骑廖化诣沓中为维援,左车骑张翼、辅国大将军董厥等诣阳安关口以为诸围外助。比至阴平,闻魏将诸葛绪向建威,故住待之。月馀,维为邓艾所摧,还住阴平。钟会攻围汉、乐二城,遣别将进攻关口,蒋舒开城出降,傅佥格而死。会攻乐城,不能克,闻关口已下,长驱而前。翼、厥甫至汉寿,维、化亦舍阴平而退,适与翼、厥合,皆退保剑阁以拒会。会与维书曰:「公侯以文武之德,怀迈世之略,功济巴、汉,声畅华夏,远近莫不归名。每惟畴昔,尝同大化,吴札、郑乔,能喻斯好。」维不答书,列营守险。会不能克,粮运县远,将议还归。而邓艾自阴平由景谷道傍入,遂破诸葛瞻于绵竹。后主请降于艾,艾前据成都。维等初闻瞻破,或闻后主欲固守成都,或闻欲东入吴,或闻欲南入建宁,于是引军由广汉、郪道以审虚实。寻被后主敕令,乃投戈放甲,诣会于涪军前,将士咸怒,拔刀砍石。会厚待维等,皆权还其印号节盖。会与维出则同舆,坐则同席,谓长史杜预曰:「以伯约比中土名士,公休、太初不能胜也。」会既构邓艾,艾槛车徵,因将维等诣成都,自称益州牧以叛。欲授维兵五万人,使为前驱。魏将士愤怒,杀会及维,维妻子皆伏诛。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三国文》卷六十二〈蜀·姜维〉~389~2~
维字伯约。天水冀人。仕魏为郡从事中郎。参本郡军事。见疑来降。丞相亮辟为仓曹掾。加奉义将军。封当阳亭侯。迁中监军征西将军。亮卒。为右监军辅汉将军。进封平襄侯。迁镇西大将军。领凉州刺史。又迁卫将军。录尚书事。加督中外军事。拜大将军。以谷之败。贬为后将军。行大将军事。后复拜大将军。以避黄皓住沓中。寻拒钟会于剑阁。蜀亡。谋兴复。为魏将士所杀。
典故
天生山甫
 
山甫秀钟崧岳
 
岳渎储精
 
崧岳生贤
 
崧岳降神
 
崧生甫
 
崧神
 
嵩岳周王佐
  
嵩降申
 
生甫
  
申降高崧
 
神崧
 
神嵩降甫
 
维岳降神
 
维神隆岳
 
诗咏嵩生
 
降神崧岳

相关人物
仲山甫
 
申伯


《毛诗正义》卷十八之三〈大雅·荡之什·烝民〉~674~
天生烝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好是懿德。天监有周,昭假于下。保兹天子,生仲山甫。仲山甫之德,柔嘉维则。令仪令色,小心翼翼。古训是式,威仪是力。天子是若,明命使赋。王命仲山甫,式是百辟。缵戎祖考,王躬是保。出纳王命,王之喉舌。赋政于外,四方爰发。肃肃王命,仲山甫将之。邦国若否,仲山甫明之。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夙夜匪解,以事一人。人亦有言:柔则茹之,刚则吐之。维仲山甫,柔亦不茹,刚亦不吐;不侮矜寡,不畏彊禦。人亦有言:德輶如毛,民鲜克举之。我仪图之,维仲山甫举之。爱莫助之。衮职有阙,维仲山甫补之。仲山甫出祖,四牡业业,征夫捷捷。每怀靡及,四牡彭彭,八鸾锵锵。王命仲山甫,城彼东方。四牡骙骙,八鸾喈喈。仲山甫徂齐,式遄其归。吉甫作诵,穆如清风。仲山甫永怀,以慰其心。汉·毛亨传:「仲山甫,樊侯也。」汉·郑玄笺:「监,视。假,至也。天视周王之政教其光明乃至于下谓及众民也,天安爱此天子宣王,故生樊侯仲山甫,使佐之。」
《毛诗正义》卷十八之三〈大雅·荡之什·崧高〉~669~
崧高维岳,骏极于天。维岳降神,生甫及申。维申及甫,维周之翰。四国于蕃,四方于宣。亹亹申伯,王缵之事。于邑于谢,南国是式。王命召伯,定申伯之宅。登是南邦,世执其功。王命申伯,式是南邦。因是谢人,以作尔庸。王命召伯,彻申伯土田。王命傅御,迁其私人。申伯之功,召伯是营。有俶其城,寝庙既成。既成藐藐,王锡申伯。四牡蹻蹻,钩膺濯濯。王遣申伯,路车乘马。我图尔居,莫如南土。锡尔介圭,以作尔宝。往近王舅,南土是保。申伯信迈,王饯于郿。申伯还南,谢于诚归。王命召伯,彻申伯土疆。以峙其粻,式遄其行。申伯番番,既入于谢,徒御啴啴。周邦咸喜,戎有良翰。不显申伯,王之元舅,文武是宪。申伯之德,柔惠且直。揉此万邦,闻于四国。 吉甫作诵,其诗孔硕。其风肆好,以赠申伯。汉·毛亨传:「崧,高貌,山大而高曰崧。岳,四岳也。东岳岱、南岳衡、西岳华、北岳恒。尧之时姜氏为四伯,掌四岳之祀,述诸侯之职于周则有甫有申有齐有许也。骏,大,极,至也。岳降神灵和气,以生申、甫之大功。」唐·孔颖达疏:「维此至天之大岳,降其神灵和气,以福祐伯夷之后,生此甫国之侯及申国之伯。以伯夷常掌其神祀,故祐助其后,使其国则历代常存,子孙则多有贤智。维此申伯及此甫侯维为周之卿士桢干之臣。」
典故
骆谷姜维

相关人物
姜维


《三国志》卷四十四〈蜀书·姜维传〉~065~
二十年,魏征东大将军诸葛诞反于淮南,分关中兵东下。维欲乘虚向秦川,复率数万人出骆谷,径至沈岭。时长城积谷甚多而守兵乃少,闻维方到,众皆惶惧。魏大将军司马望拒之,邓艾亦自陇右,皆军于长城。维前住芒水,皆倚山为营。望、艾傍渭坚围,维数下挑战,望、艾不应。景耀元年,维闻诞破败,乃还成都。复拜大将军。
典故
摩诘丹青
 
王摩诘画作新图
 
王维画取

相关人物
王维


《新唐书》卷二百二〈文艺列传中·王维〉~5764~
王维字摩诘,九岁知属辞,与弟缙齐名,资孝友。开元初,擢进士,调太乐丞,坐累为济州司仓参军。张九龄执政,擢右拾遗。历监察御史。母丧,毁几不生。服除,累迁给事中……维工草隶,善画,名盛于开元、天宝间,豪英贵人虚左以迎,宁、薛诸王待若师友。画思入神,至山水平远,云势石色,绘工以为天机所到,学者不及也。客有以按乐图示者,无题识,维徐曰:「此霓裳第三叠最初拍也。」客未然,引工按曲,乃信。
《唐朝名画录》
以神、妙、能、逸四等划分唐代画家,将王维列入「妙品上」,注明王维所画为「写真、山水、松石、树木」。
《漢語大詞典》:维摩疾(維摩疾)
见“ 维摩病 ”。
《漢語大詞典》:维摩病(維摩病)
《维摩经·文殊师利问疾品》载:佛在 毘耶离城 庵摩罗园 ,城中五百长者子至佛所请说法时,居士 维摩诘 故意称病不往。佛遣 舍利弗 及 文殊师利 等问疾。 文殊 问:“居士是疾何所因起?” 维摩诘 答曰:“一切众生病,是故我病;若一切众生得不病者,则我病灭。”后用“维摩病”谓佛教徒生病。 宋 苏轼 《和钱四寄其弟和》:“年来总作 维摩 病,堪笑东西二老人。”亦作“ 维摩疾 ”。 清 周亮工 《病僧》诗:“谁任 维摩 疾,空牀黄叶林。”
《漢語大詞典》:维摩病(維摩病)
《维摩经·文殊师利问疾品》载:佛在 毘耶离城 庵摩罗园 ,城中五百长者子至佛所请说法时,居士 维摩诘 故意称病不往。佛遣 舍利弗 及 文殊师利 等问疾。 文殊 问:“居士是疾何所因起?” 维摩诘 答曰:“一切众生病,是故我病;若一切众生得不病者,则我病灭。”后用“维摩病”谓佛教徒生病。 宋 苏轼 《和钱四寄其弟和》:“年来总作 维摩 病,堪笑东西二老人。”亦作“ 维摩疾 ”。 清 周亮工 《病僧》诗:“谁任 维摩 疾,空牀黄叶林。”
《漢語大詞典》:席门穷巷(席門窮巷)
亦作“ 席门蓬巷 ”。 形容所居之处穷僻简陋。 唐 王勃 《夏日诸公见寻访诗序》:“席门蓬巷,佇高士之来游;丛桂幽兰,喜王孙之相对。” 唐 高适 《行路难》诗:“东邻少年安所知?席门穷巷出无车。”
分類:所居简陋
《漢語大詞典》:长者车(長者車)
见“ 长者辙 ”。
《漢語大詞典》:长者辙(長者轍)
显贵者所乘车辆之行迹。语本史记·陈丞相世家:“﹝ 陈平 ﹞家乃负郭穷巷,以獘席为门,然门外多有长者车辙。”后常用为称颂来访者之典实。 唐 李峤 《宅》诗:“屡逢长者辙,时引故人车。” 唐 杜甫 《酬韦韶州见寄》诗:“深惭长者辙,重得故人书。” 唐 权德舆 《奉和崔评事寄外甥刘同州》:“多逢长者辙,不屑诸公辟。” 唐 王缙 《与卢员外象过崔处士兴宗林亭》:“林中独酌邻家酒,门外时闻长者车。” 唐 杜甫 《对雨书怀走邀许十一簿公》:“座对贤人酒,门听长者车。”
《漢語大詞典》:长者辙(長者轍)
显贵者所乘车辆之行迹。语本史记·陈丞相世家:“﹝ 陈平 ﹞家乃负郭穷巷,以獘席为门,然门外多有长者车辙。”后常用为称颂来访者之典实。 唐 李峤 《宅》诗:“屡逢长者辙,时引故人车。” 唐 杜甫 《酬韦韶州见寄》诗:“深惭长者辙,重得故人书。” 唐 权德舆 《奉和崔评事寄外甥刘同州》:“多逢长者辙,不屑诸公辟。” 唐 王缙 《与卢员外象过崔处士兴宗林亭》:“林中独酌邻家酒,门外时闻长者车。” 唐 杜甫 《对雨书怀走邀许十一簿公》:“座对贤人酒,门听长者车。”
《漢語大詞典》:陈巷(陳巷)
见“ 陈家巷 ”。
《漢語大詞典》:陈家巷(陳家巷)
汉 丞相 陈平 少贫,“家乃负郭穷巷,以獘席为门,然门外多有长者车辙。”见史记·陈丞相世家。后因以“陈家巷”美称有达官、高人往来的居所。 唐 张九龄 《与袁补阙寻蔡拾遗会此公出行后蔡有五韵诗见赠以此篇答焉》:“辙迹 陈 家巷,诗书 孟子 邻。”亦省称“ 陈巷 ”。 前蜀 韦庄 《和薛先辈见寄初秋寓怀即事之作二十韵》:“ 郄 堂流桂影, 陈 巷集车音。”
《漢語大詞典》:骑鹤上扬州(騎鶴上揚州)
南朝 梁 殷芸 《小说》卷六:“有客相从,各言所志,或愿为 扬州 刺史,或愿多貲财,或愿骑鹤上升。其一人曰:‘腰缠十万贯,骑鹤上 扬州 。’欲兼三者。”后因以比喻欲集做官、发财、成仙于一身,或形容贪婪、妄想。 宋 陈与义 《答元方述怀作》诗:“不见圆机论九流,纷纷骑鹤上 扬州 。” 郁达夫 《扬州旧梦寄语堂》:“但我还想加上一个总结,以醒醒你的骑鹤上 扬州 的迷梦。”
《漢語大詞典》:骑鹤上维扬(騎鶴上維揚)
同“ 骑鹤上扬州 ”。 宋 孙惟信 《阮郎归》词:“许谁骑鹤上 维扬 ,温柔和醉乡。”
《國語辭典》:骑鹤扬州(騎鶴揚州)  拼音:qí hè yáng zhōu
几个人在一起谈论自己的志向,有的想做扬州刺史,有的想发财,有的想骑鹤升天成仙。其中一人却说:「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想集三者于一身。典出《殷芸小说。卷六。吴蜀人》。比喻做官、发财、成仙等富贵得意之事。宋。辛弃疾〈满庭芳。西崦斜阳〉词:「屈指人间得意,问谁是、骑鹤扬州。」也作「腰金骑鹤」。
《漢語大詞典》:鹤城(鶴城)
(1).古地名。约在今 河南省 睢县 西南。史记·卫康叔世家“ 懿公 即位,好鹤” 唐 张守节 正义引《括地志》:“故 鹤城 在 滑州 匡城县 西南十五里……俗传 衞懿公 养鹤於此城,因名也。”
(2).指 扬州 。典出 南朝 梁 殷芸 《小说》卷六:“有客相从,各言所志:或愿为 扬州 刺史,或愿多貲财,或愿骑鹤上升,其一人曰:‘腰缠十万贯,骑鹤上 扬州 。’” 宋 王奕 《贺新郎·题扬州琼花观》词:“禁苑岂无新雨露,底事刚移不去,偏恋定 鹤城 抷土。”
《漢語大詞典》:吹笙
喻饮酒。 宋 张元干 《浣溪沙》词题曰:“谚以窃尝为吹笙云。” 辽 李齐贤 《鹧鸪天·饮麦酒》词:“饮中妙诀人如问,会得吹笙便可工。” 况周颐 蕙风词话卷三:“窃尝,尝酒也……《织餘琐述》云:‘乐器竹製者唯笙,用吸气吸之,恆轻,故以喻窃尝。’”
《漢語大詞典》:子乔(子喬)
春秋 时神话传说人物。《孝经援神契》:“ 鲁哀公 十四年, 孔子 夜梦 三槐 之间, 丰沛 之邦,有赤烟起。乃呼 颜渊 、 子夏 往视之。驱车到 楚 西北 范氏街 ,见芻儿捕麟,伤其前左足,薪而覆之。 孔子 曰:‘儿来,汝姓为谁?’儿曰:‘吾姓 赤诵 ,名 子乔 ,字 受纪 。’”按,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八作“时乔”,初学记卷二九作“时侨”。
分類:人物二九
《漢語大詞典》:子晋(子晉)
王子乔 的字。神话人物。相传为 周灵王 太子,喜吹笙作凤凰鸣,被 浮丘公 引往 嵩山 修炼,后升仙。 晋 葛洪 抱朴子·释滞:“昔 子晋 舍视膳之役,弃储贰之重,而 灵王 不责之以不孝。” 唐 卢眉娘 《和卓英英理笙》:“他日丹霄驂白凤,何愁 子晋 不闻声。” 宋 范仲淹 《天平山白云泉》诗:“ 子晋 罢云笙, 伯牙 收玉琴。” 清 袁枚 新齐谐·控鹤监秘记二则:“太后使 昌宗 骑木鹤,呼为 子晋 后身。”
分類:人物
《漢語大詞典》:洛滨笙(洛濱笙)
亦作“ 洛宾笙 ”。 语出 汉 刘向 列仙传·王子乔:“ 王子乔 者, 周灵王 太子 晋 也。好吹笙作凤凰鸣,游 伊 洛 之间。”后借指仙人吹笙声。 南朝 梁 刘孝绰 《酬陆长史倕》诗:“风传 凤臺 琯,云渡 洛宾 笙。” 唐 许敬宗 《游清都观寻沈道士得清字》诗:“或命 餘杭 酒,时听 洛滨 笙。”
分類:吹笙仙人
《國語辭典》:王子乔(王子喬)  拼音:wáng zǐ qiáo
神话传说中的仙人。汉。刘向《列仙传。卷上。王子乔》:「王子乔者,周灵王太子晋也。好吹笙作凤凰鸣,游伊洛之间,道士浮丘公接以上嵩高山。三十馀年后,求之于山上,见柏良,曰:『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于缑氏山巅。』至时,果乘白鹤驻山头。望之不得到,举手谢时人,数日而去。」也称为「王乔」、「王子晋」。
《國語辭典》:王子晋(王子晉)  拼音:wáng zǐ jìn
神话传说中的仙人。参见「王子乔」条。
《國語辭典》:王子乔(王子喬)  拼音:wáng zǐ qiáo
神话传说中的仙人。汉。刘向《列仙传。卷上。王子乔》:「王子乔者,周灵王太子晋也。好吹笙作凤凰鸣,游伊洛之间,道士浮丘公接以上嵩高山。三十馀年后,求之于山上,见柏良,曰:『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于缑氏山巅。』至时,果乘白鹤驻山头。望之不得到,举手谢时人,数日而去。」也称为「王乔」、「王子晋」。
《漢語大詞典》:笙鹤(笙鶴)
汉 刘向 列仙传载: 周灵王 太子 晋 ( 王子乔 ),好吹笙,作凤鸣,游 伊 洛 间,道士 浮丘公 接上 嵩山 ,三十馀年后乘白鹤驻 缑氏山 顶,举手谢时人仙去。后以“笙鹤”指仙人乘骑之仙鹤。 唐 杜甫 《玉台观》诗之一:“人传有笙鹤,时过北山头。” 宋 姜夔 《阮郎归》词:“与君閒看壁间题:夜凉笙鹤期。” 明 徐渭 《小集滴水厓朝阳观》:“不信夜来高顶望,定应笙鹤下飞仙。”
分類:太子吹笙
《漢語大詞典》:缑山(緱山)
即 缑氏山 。指修道成仙之处。 唐 白居易 《吴兴灵鹤赞》:“ 辽水 一去, 緱山 不迴。”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自负:“ 薛能 尚书题集后曰:‘纵有 緱山 也无益,四方联络尽蛙声。’” 明 王錂《春芜记·访友》:“因此上 箕山 掛瓢, 緱山 弄簫。”参见“ 緱氏山 ”。
分類:修道成仙
《漢語大詞典》:缑氏山(緱氏山)
山名。在 河南省 偃师县 。 汉 刘向 列仙传·王子乔:“ 王子乔 者, 周灵王 太子 晋 也。好吹笙,作凤凰鸣。游 伊洛 之间,道士 浮丘公 接以上 嵩高山 。三十餘年后,求之於山上,见 桓良 曰:‘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於 緱氏山 巔。’至时,果乘白鹤驻山头,望之不得到,举手谢时人,数日而去。”后因以为修道成仙之典。 唐 李白 《凤笙篇》:“緑云紫气向 函关 ,访道应寻 緱氏山 。”
《漢語大詞典》:缑山鹤(緱山鶴)
相传 王子乔 于 缑山 乘鹤成仙。后用作歌咏仙家之典。 唐 裴度 《唐享惠昭太子庙乐章·亚献终献》:“礼成神既醉,彷彿 緱山 鹤。” 唐 元稹 《别李三》诗:“苍苍 秦 树云,去去 緱山 鹤。”亦作“ 緱氏鹤 ”。 清 赵翼 瓯北诗话·各体诗二:“ 金 李俊民 有 王筹堂 《寿诗》,俱用 王 家典故二首:‘仙驭未来 緱氏 鹤,月明吹彻玉笙寒。’”参见“ 緱氏山 ”。
《漢語大詞典》:缑氏山(緱氏山)
山名。在 河南省 偃师县 。 汉 刘向 列仙传·王子乔:“ 王子乔 者, 周灵王 太子 晋 也。好吹笙,作凤凰鸣。游 伊洛 之间,道士 浮丘公 接以上 嵩高山 。三十餘年后,求之於山上,见 桓良 曰:‘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於 緱氏山 巔。’至时,果乘白鹤驻山头,望之不得到,举手谢时人,数日而去。”后因以为修道成仙之典。 唐 李白 《凤笙篇》:“緑云紫气向 函关 ,访道应寻 緱氏山 。”
《漢語大詞典》:缑氏鹤(緱氏鶴)
见“ 緱山鹤 ”。
《漢語大詞典》:缑山鹤(緱山鶴)
相传 王子乔 于 缑山 乘鹤成仙。后用作歌咏仙家之典。 唐 裴度 《唐享惠昭太子庙乐章·亚献终献》:“礼成神既醉,彷彿 緱山 鹤。” 唐 元稹 《别李三》诗:“苍苍 秦 树云,去去 緱山 鹤。”亦作“ 緱氏鹤 ”。 清 赵翼 瓯北诗话·各体诗二:“ 金 李俊民 有 王筹堂 《寿诗》,俱用 王 家典故二首:‘仙驭未来 緱氏 鹤,月明吹彻玉笙寒。’”参见“ 緱氏山 ”。
《漢語大詞典》:谢时(謝時)
(1).犹避世,谓不问世事。 唐 李白 《下途归石门旧居》诗:“何当脱屣谢时去,壶中别有日月天。”
(2).犹谢世,谓死亡。 明 何景明 《与何粹夫书》:“三四君子,悉已谢时。”
《國語辭典》:跨鹤(跨鶴)  拼音:kuà hè
传说以跨鹤而升天为成仙。后亦比喻人死为跨鹤。宋。林景熙〈饯盛景则教授〉诗:「空明仙人朝帝所,跨鹤凌虚堕霜羽。」
《漢語大詞典》:丁令威
传说是 汉 辽东 人,学道于 灵虚山 ,后成仙化鹤归来,落城门华表柱上。时有少年,举弓欲射之,鹤乃飞,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鸟有鸟 丁令威 ,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纍纍。”见 晋 陶潜 《搜神后记》卷一。 北周 庾信 《和宇文内史春日游山》诗:“道士 封君达 ,仙人 丁令威 ,煮丹於此地,居然未肯归。”后用以比喻人世的变迁。 宋 苏轼 《和移居》诗:“我岂 丁令威 ,千岁復还兹。” 清 卓尔堪 《题脊令图》诗:“君罢招魂君莫悲,莫信真同 丁令威 。鹰鸇罗网何所据,他时或得生人归。” 张恭 《狱中口占》诗之三:“ 北邙 华表如林立,何处重寻 丁令威 。”
《漢語大詞典》:跨鹤扬州(跨鶴揚州)
南朝 梁 殷芸 《小说·吴蜀人》:“有客相从,各言所志,或愿为 扬州 刺史,或愿多貲财,或愿骑鹤上升。其一人曰:‘腰缠十万贯,骑鹤上 扬州 。’欲兼三者。”后以“跨鹤扬州”指豪富冶游繁华之地。 元 汪元亨 《折桂令·归隐》曲:“先世簪缨,旧业箕裘,走马 章臺 ,骑鲸沧海,跨鹤 扬州 ,黄金积子孙难守。” 明 高明 《二郎神·秋怀》套曲:“得成就,真箇胜似腰缠跨鹤 扬州 。”亦作“ 跨鹤维扬 ”、“ 跨鹤缠腰 ”。 清 长白浩歌子 萤窗异草·落花岛:“ 申无疆 ,字 仲锡 ,跨鹤 维扬 ,歷有年所。” 清 杨潮观 《李卫公替龙行雨》:“俺不是 扬州 游客,跨鹤缠腰;俺不是 秦 臺娇客,乘凤吹簫。”亦省作“ 跨鹤 ”。 明 汤显祖 《牡丹亭·淮泊》:“那里有缠十万,顺天风跨鹤閒游!”
《漢語大詞典》:灵鹤(靈鶴)
亦作“ 灵鵠 ”。 仙鹤。拾遗记·吴附 南朝 梁 萧绮 录:“数百年后,灵鵠翔於林壑,灵虎啸於山丘。” 唐 刘沧 《赠隐者》诗:“临水静闻灵鹤语,隔原时有至人来。” 金 元好问 《二月十五日鹤》诗:“ 九龙岗 上 玄元祠 ,人言尊像神所遗,年年二月降灵鹤,来无定数有定期。”
分類:仙鹤
《漢語大詞典》:骑鹤(騎鶴)
(1).谓仙家、道士乘鹤云游。 唐 贾岛 《游仙》诗:“归来不骑鹤,身自有羽翼。” 宋 张孝祥 《水龙吟·过浯溪》词:“待相将把袂,清都归路,骑鹤去、三千岁。” 清 李调元 《龙洞》诗:“昔者 李道人 ,骑鹤来栖宿。”《花月痕》第四八回:“仙佛不死,何不日日骑鹤,日日跨狮。”
(2).犹言骑鹤上 扬州 。 宋 陈师道 《送泽之过维扬》诗:“顾我老无骑鹤兴,羡君行及看花天。” 金 元好问 《雪后招邻舍王赞子襄饮》诗:“卖刀买犊未厌早,腰金骑鹤非所望。” 清 黄遵宪 《游箱根》诗:“缠腰更骑鹤,辟俗还食肉。”
《國語辭典》:凤吹(鳳吹)  拼音:fèng chuì
笙、箫等弦管乐。唐。李白 宫中行乐词八首之八:「莺歌闻太液,凤吹绕瀛洲。」
分類:笙箫细乐
《國語辭典》:凤笙(鳳笙)  拼音:fèng shēng
笙的美称。南唐。李煜望江南。多少泪〉词:「心事莫将和泪说,凤笙休向泪时吹,肠断更无疑。」
《國語辭典》:鹤禁(鶴禁)  拼音:hè jìn
皇太子的居所。《白孔六帖。卷三七。太子。鹤禁》引〈汉宫阙疏〉曰:「白鹤,太子所居之地,凡人不得辄入,故云鹤禁也。」
《國語辭典》:鹤驭(鶴馭)  拼音:hè yù
传说中仙人多驾鹤升天,故用以比喻仙人或得道之士。唐。吴融 和皮博士赴上京观中修灵斋赠盛仪尊师兼见寄诗:「鹤驭已从烟际下,凤膏还向月中焚。」今常作为哀挽妇女用语。如:「鹤驭西归」。
《國語辭典》:鹤驾(鶴駕)  拼音:hè jià
1.对仙人车驾的敬称。唐。耿湋 游钟山紫芝观诗:「鹤驾何时去,游人自不逢。」《三国演义》第八一回:「震曰:『天子急欲见仙翁一面,幸勿吝鹤驾。』再三敦请,李意方行。」
2.太子的车驾。周灵王的太子晋,被道士浮丘公接上嵩高山修道,三十馀年后乘白鹤驻山头,数日而去。故后人遂把太子的车驾称为「鹤驾」。
3.死亡。因仙人驾鹤升天,故后人在挽辞中也用作哀挽妇女用语。如:「鹤驾西归」。
《漢語大詞典》:凝碧池
唐 禁苑中池名。 唐 天宝 十五载, 安禄山 兵入 长安 ,曾大宴其部下于此处。 唐 王维 《私成口号诵示裴迪》:“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僚何日更朝天。秋槐叶落空宫里, 凝碧池 头奏管弦。” 宋 范公称 过庭录:“ 王履道 同先子避地岭外,甚熟。因见有 颜持约 《王维画嘉陵江山图》,盖 明皇 幸 蜀 过 嘉陵 ,爱其江山,命 吴道子 图於 大同殿 壁, 王维 復画小簇,云:‘江山已暗 大同殿 ,絃管犹喧 凝碧池 。别写 嘉陵 三百里, 右丞 心事与谁知。’盖谓此也。”
《國語辭典》:天女散花  拼音:tiān nǚ sàn huā
1.著名的佛经故事之一。叙述当维摩诘和诸菩萨弟子议论佛法时,天女出现以花散在众人身上,于心无所住的菩萨,花朵自然坠落,而心有所执著的弟子反而拂之不去。唐。宋之问 为太平公主五郎病愈设斋叹佛文:「龙王献水,喷车之埃尘;天女散花,缀山林之草树。」
2.戏曲剧目。叙述释迦因维摩居士有病,命文殊师利率诸菩萨弟子前往问疾,又命天女往散花,以验结习的经过。也称为「天女宫」。
《國語辭典》:天花  拼音:tiān huā
1.病名。天花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是由天花病毒引起之人类传染病,传染性极强,而人是天花病毒的唯一宿主。天花可以在人类造成不同程度的感染,其致死率约1~30%,发病时会发疹,是在脸、手臂与腿出现浓密的疹子,这些疹子圆、紧绷并深深的包埋在皮肤,且在1~2天内产生,而后遍布全身。病变会转变成脓泡,在出疹的第2周,病变处开始变乾,约3~4周结痂处会剥离脱落。其他症状包括高烧、疲劳、头痛与背痛等。世界卫生组织于西元1980年正式宣布天花已经从地球上根除,并全面停止施打牛痘疫苗,天花成为第一个由人類从自然界根除之疾病。
2.雪花。宋。陆游〈拟岘台观雪〉诗:「山川灭没雪作海,乱坠天花自成态。」也作「天华」。
《漢語大詞典》:散花天女
佛经故事里的人物。语本《维摩经·观众生品》:“时 维摩詰 室,有一天女,见诸天人闻所説法,便现其身,即以天花散诸菩萨大弟子上,花至诸菩萨,即皆堕落,至大弟子,便著不堕”。儿女英雄传第四回:“説甚么出水 洛神 ,还疑作散花天女。”
分類:佛经人物
《漢語大詞典》:花雨
(1).花季所降的雨。 前蜀 贯休 《春山行》诗:“重叠太古色,濛濛花雨时。” 宋 向子諲 《水龙吟·绍兴甲子上元有怀京师》词:“更冥冥,一帘花雨。” 元 张雨 《次孙大方仙兴诗韵》:“花雨扫尘鸞帚溼,岛云承韈蜃楼昬。”
(2).佛教语。诸天为赞叹佛说法之功德而散花如雨。《仁王经·序品》:“时无色界雨诸香华,香如须弥,华如车轮。”后用为赞颂高僧颂扬佛法之词。 唐 李华 《润州鹤林寺故径山大师碑铭》:“十里花雨,四天香云,幢幡葢网,光蔽日月。” 唐 李白 《寻山僧不遇作》诗:“香云徧山起,花雨从天来。” 赵光荣 《里湖纪游》诗:“花雨散诸天,慈云广荫庇。”
(3).落花如雨。形容彩花纷飞。 郭沫若 《双倍的春天》诗序:“ 北京 市民夹道欢迎,花雨满天,欢雷震地,人人脸上都焕发出无上的喜意。”
《漢語大詞典》:雨花
(1).雨中的花。 唐 李绅 《真娘墓》诗:“愁态自随风烛灭,爱心难逐雨花轻。” 前蜀 韦庄 《江南送李明府入关》诗:“雨花烟柳傍江邨,流落天涯酒一罇。” 明 何景明 《秋日杂兴》诗之二:“雨花风叶总堪怜,海燕江鸥各渺然。”
(2).雨水飘散时的小水花。 唐 刘长卿 《题灵祐和尚故居》诗:“风竹自吟遥入罄,雨花随泪共霑巾。” 元 乃贤 《卖盐妇》诗:“雨花洒盐盐作卤,背负空筐泪如缕。”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九:“飞沫倒捲,屑玉腾珠,遥洒人衣面,白日间真如雨花雪片。”
(3).喻雪。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乾象·雪:“ 杨维楨 《雪》诗:龙喷雨花天作瑞。”
(1).佛教故事。佛祖说法,诸天降众花,满空而下。 唐 杜甫 《谒文公上方》诗:“吾师雨花外,不下十年餘。” 仇兆鳌 注:“《续高僧传》: 法云 讲《法华经》,忽感天花,状如飞雪,满空而下,延於堂内,升空不坠。又 胜光寺 道宗 讲《大论》,天雨众花,旋绕讲堂,飞流户内。” 宋 林逋 《送昱师赴请姑苏》诗:“当知举如意,宝地雨花频。” 明 高启 《次韵灵隐复见心长老见寄兼简泐禅师》:“书到喜闻双径老,雨华新散满瑶京。”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四七:“道场馣馤雨花天, 长水 宗风在目前。”参阅妙法莲华经·分别功德品
(2). 雨花台 的省称。 清 钱谦益 《金陵杂题绝句》之六:“抖擞征衫趂马蹄,临行渍酒 雨花 西。”
《漢語大詞典》:熊梦(熊夢)
指贤才得遇。 明 吕坤 《答孙立亭论格物第四书》:“熊梦有徵,麟紱失繫,因喜成悲,高怀奈何!”参见“ 熊飞 ”。
分類:贤才得遇
《漢語大詞典》:熊飞(熊飛)
宋书·符瑞志上:“﹝ 文王 ﹞将畋, 史徧 卜之曰:‘将大获,非熊非羆,天遗汝师以佐 昌 。’”史记·齐太公世家作“非虎非羆,所获霸王之辅”。 文王 卜此吉兆,后遇 吕尚 于 渭 之阳。后人讹“非”为“飞”,因以“熊飞”谓隐士出山佐世之典。 唐 王勃 《上刘右相书》:“宠冠斋坛,东向举熊飞之策。” 清 惜秋 《维新梦》:“二千餘年钧天醉,卿云復旦,才梦见了熊飞。”
《國語辭典》:姜维(姜維)  拼音:jiāng wéi
人名。(西元202~264)字伯约,三国蜀汉天水冀县(今甘肃省甘俗)人。本为魏将,后归附蜀,为诸葛亮重用,任征西将军。诸葛亮死后,继领其军。魏军攻蜀,后主刘禅降魏,姜维被迫投降。后欲谋复国,事败被乱军所杀。
《漢語大詞典》:嵩生
旧时祝寿的颂词。语本诗·大雅·崧高:“崧高惟岳,峻极於天。惟岳降神,生 甫 及 申 。”崧,同“ 嵩 ”。 太平天囯 洪仁玕 等《戒浮文巧言谕》:“至祝寿浮词,如‘鹤算’、‘龟年’、‘岳降’、‘嵩生’及‘三生有幸’字样,尤属不伦,且涉妄诞。”
《漢語大詞典》:生申
申伯 诞生之日。后为生日之祝辞。语本《诗·大雅·崧高》:“崧高维岳,骏极于天。维崧降神,生 甫 及 申 。” 宋 张元干 《望海潮·为富枢生朝寿》词:“雪度崧高,影横 伊水 庆生申。” 清 陈维嵩 《沁园春·郝元公先生生日观剧词以纪事》词:“昨到 梁溪 ,重披絳帐,恰遇生申燕喜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