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昌 → 冐昌”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共1586,分106页显示 2 3 4 5 下一页
安昌列后堂
八公
乐昌破镜(又作:乐昌镜 ...)
邦昌宋
昌谷空囊
昌黎赋
昌歜
昌而炽
昌黎到潮阳
昌蒲蘸酒
昌阳
贳酒杨昌
崇侯
凤归昌
典故
安昌客(又作:安昌坐后堂)安昌列后堂
八公
乐昌破镜(又作:乐昌镜 ...)
邦昌宋
昌谷空囊
昌黎赋
昌歜
昌而炽
昌黎到潮阳
昌蒲蘸酒
昌阳
贳酒杨昌
崇侯
凤归昌
典故
相关人物
丝竹后堂
安昌客
后堂歌舞
入后堂
安昌坐后堂
后堂罗绮
彭宣后堂
张禹后堂
张禹堂深
争得及彭宣
后堂春色
我似彭宣
无地著彭宣
相关人物
张禹
戴崇
彭宣
《汉书》卷八十一〈匡张孔马列传·张禹〉~3349~
禹为人谨厚,内殖货财,家以田为业。及富贵,多买田至四百顷,皆泾、渭溉灌,极膏腴上贾。它财物称是。禹性习知音声,内奢淫,身居大第,后堂理丝竹筦弦。禹成就弟子尤著者,淮阳彭宣至大司空,沛郡戴崇至少府九卿。宣为人恭俭有法度,而崇恺弟多智,二人异行。禹心亲爱崇,敬宣而疏之。崇每候禹,常责师宜置酒设乐与弟子相娱。禹将崇入后堂饮食,妇女相对,优人筦弦铿锵极乐,昏夜乃罢。而宣之来也,禹见之于便坐,讲论经义,日晏赐食,不过一肉卮酒相对。宣未尝得至后堂。及两人皆闻知,各自得也。
禹为人谨厚,内殖货财,家以田为业。及富贵,多买田至四百顷,皆泾、渭溉灌,极膏腴上贾。它财物称是。禹性习知音声,内奢淫,身居大第,后堂理丝竹筦弦。禹成就弟子尤著者,淮阳彭宣至大司空,沛郡戴崇至少府九卿。宣为人恭俭有法度,而崇恺弟多智,二人异行。禹心亲爱崇,敬宣而疏之。崇每候禹,常责师宜置酒设乐与弟子相娱。禹将崇入后堂饮食,妇女相对,优人筦弦铿锵极乐,昏夜乃罢。而宣之来也,禹见之于便坐,讲论经义,日晏赐食,不过一肉卮酒相对。宣未尝得至后堂。及两人皆闻知,各自得也。
例句
复此开悬榻,宁唯入后堂。 杜审言 赠崔融二十韵
典故
相关人物
安昌列后堂
相关人物
张禹
戴崇
《汉书》卷八十一〈匡张孔马列传·张禹〉~3348~
元帝崩,成帝即位,徵禹、宽中,皆以师赐爵关内侯,宽中食邑八百户,禹六百户。拜为诸吏光禄大夫,秩中二千石,给事中,领尚书事。是时,帝舅阳平侯王凤为大将军辅政专权,而上富于春秋,谦让,方乡经学,敬重师傅。而禹与凤并领尚书,内不自安,数病上书乞骸骨,欲退避凤。上报曰:「朕以幼年执政,万机惧失其中,君以道德为师,故委国政。君何疑而数乞骸骨,忽忘雅素,欲避流言?朕无闻焉。君其固心致思,总秉诸事,推以孳孳,无违朕意。」加赐黄金百斤、养牛、上尊酒,太官致餐,侍医视疾,使者临问。禹惶恐,复起视事,河平四年代王商为丞相,封安昌侯。
元帝崩,成帝即位,徵禹、宽中,皆以师赐爵关内侯,宽中食邑八百户,禹六百户。拜为诸吏光禄大夫,秩中二千石,给事中,领尚书事。是时,帝舅阳平侯王凤为大将军辅政专权,而上富于春秋,谦让,方乡经学,敬重师傅。而禹与凤并领尚书,内不自安,数病上书乞骸骨,欲退避凤。上报曰:「朕以幼年执政,万机惧失其中,君以道德为师,故委国政。君何疑而数乞骸骨,忽忘雅素,欲避流言?朕无闻焉。君其固心致思,总秉诸事,推以孳孳,无违朕意。」加赐黄金百斤、养牛、上尊酒,太官致餐,侍医视疾,使者临问。禹惶恐,复起视事,河平四年代王商为丞相,封安昌侯。
《史记》卷一百一十八〈淮南衡山列传〉~3082~
淮南王安为人好读书鼓琴,不喜弋猎狗马驰骋,亦欲以行阴德拊循百姓,流誉天下。时时怨望厉王死,时欲畔逆,未有因也。及建元二年,淮南王入朝。素善武安侯,武安侯时为太尉,乃逆王霸上,与王语曰:「方今上无太子,大王亲高皇帝孙,行仁义,天下莫不闻。即宫车一日晏驾,非大王当谁立者!」淮南王大喜,厚遗武安侯金财物。阴结宾客,拊循百姓,为畔逆事。唐·司马贞《史记索隐》:「《淮南要略》云:『安养士数千,高才者八人,苏非、李尚、左吴、陈由、伍被、毛周、雷被、晋昌,号曰「八公」也。』」
淮南王安为人好读书鼓琴,不喜弋猎狗马驰骋,亦欲以行阴德拊循百姓,流誉天下。时时怨望厉王死,时欲畔逆,未有因也。及建元二年,淮南王入朝。素善武安侯,武安侯时为太尉,乃逆王霸上,与王语曰:「方今上无太子,大王亲高皇帝孙,行仁义,天下莫不闻。即宫车一日晏驾,非大王当谁立者!」淮南王大喜,厚遗武安侯金财物。阴结宾客,拊循百姓,为畔逆事。唐·司马贞《史记索隐》:「《淮南要略》云:『安养士数千,高才者八人,苏非、李尚、左吴、陈由、伍被、毛周、雷被、晋昌,号曰「八公」也。』」
《神仙传》卷四〈刘安〉
八公皆变为童子,年可十四五。……八童子乃复为老人。告王曰:「……吾一人能坐致风雨……一人能崩高山……一人能分神易貌……一人能乘云步虚……一人能入火不灼……一人能千变万化……一人能煎泥成金……浮于太清之上。」
八公皆变为童子,年可十四五。……八童子乃复为老人。告王曰:「……吾一人能坐致风雨……一人能崩高山……一人能分神易貌……一人能乘云步虚……一人能入火不灼……一人能千变万化……一人能煎泥成金……浮于太清之上。」
典故
相关人物
镜盟
乐镜
乐昌镜
菱花缺
菱花扑碎
半分鸾影
分圆镜
两分青镜
鸾光两破
鸾鉴分收
破鸾慵舞
徐家镜
宝镜离合
旧官与新官
乐昌风流
乐昌菱花缺
菱花半鞭
菱花一半寻高价
破鉴徐狼
破镜徐郎
新官向旧官啼
徐郎离镜
相关人物
徐德言
乐昌公主
陈氏
《本事诗·情感》
陈太子舍人徐德言之妻,后主叔宝之妹,封乐昌公主,才色冠绝。时陈政方乱,德言知不相保,谓其妻曰:「以君之才容,国亡必入权豪之家,斯永绝矣。傥情缘未断,犹冀相见,宜有以信之。」乃破一镜,人执其半,约曰:「他日必以正月望日卖于都市,我当在,即以是日访之。」及陈亡,其妻果入越公杨素之家,宠嬖殊厚。德言流离辛苦,仅能至京,遂以正月望日访于都市。有苍头卖半镜者,大高其价,人皆笑之。德言直引至其居,设食,具言其故,出半镜以合之,仍题诗曰:「镜与人俱去,镜归人不归。无复嫦娥影,空留明月辉。」陈氏得诗,涕泣不食。素知之,怆然改容,即召德言,还其妻,仍厚遗之。闻者无不感叹。仍与德言、陈氏偕饮,令陈氏为诗,曰:「今日何迁次,新官对旧官。笑啼俱不敢,方验作人难。」遂与德言归江南,竟以终老。
陈太子舍人徐德言之妻,后主叔宝之妹,封乐昌公主,才色冠绝。时陈政方乱,德言知不相保,谓其妻曰:「以君之才容,国亡必入权豪之家,斯永绝矣。傥情缘未断,犹冀相见,宜有以信之。」乃破一镜,人执其半,约曰:「他日必以正月望日卖于都市,我当在,即以是日访之。」及陈亡,其妻果入越公杨素之家,宠嬖殊厚。德言流离辛苦,仅能至京,遂以正月望日访于都市。有苍头卖半镜者,大高其价,人皆笑之。德言直引至其居,设食,具言其故,出半镜以合之,仍题诗曰:「镜与人俱去,镜归人不归。无复嫦娥影,空留明月辉。」陈氏得诗,涕泣不食。素知之,怆然改容,即召德言,还其妻,仍厚遗之。闻者无不感叹。仍与德言、陈氏偕饮,令陈氏为诗,曰:「今日何迁次,新官对旧官。笑啼俱不敢,方验作人难。」遂与德言归江南,竟以终老。
简释
半镜:喻夫妻失散、分离。唐韩偓《代小玉家为蕃骑所虏后寄故事贤裴公相国》:“折钗伴妾埋青家,半镜随郎葬杜邮。”
例句
感破镜之分明,睹泪痕之馀血。 元稹 古诀绝词
红儿若向隋朝见,破镜无因更重寻。 罗虬 比红儿诗
折钗伴妾埋青冢,半镜随郎葬杜邮。 韩偓 代小玉家为蕃骑所虏后寄故集贤裴公相国
亏蟾便是陈宫镜,莫吐清光照别离。 黄滔 别后
典故
邦昌宋
《宋史》卷四百七十五〈判臣列传上·张邦昌〉~379~
邦昌入居尚书省,金人趣劝进,邦昌始欲引决,或曰:「相公不前死城外,今欲涂炭一城耶?」适金人奉册宝至,邦昌北向拜舞受册,即伪位,僭号大楚,拟都金陵。遂升文德殿,设位御床西受贺,遣閤门传令勿拜,时雍率百官遽拜,邦昌但东面拱立。
邦昌入居尚书省,金人趣劝进,邦昌始欲引决,或曰:「相公不前死城外,今欲涂炭一城耶?」适金人奉册宝至,邦昌北向拜舞受册,即伪位,僭号大楚,拟都金陵。遂升文德殿,设位御床西受贺,遣閤门传令勿拜,时雍率百官遽拜,邦昌但东面拱立。
典故
相关人物
囊中诗
锦囊诗句
诗满囊
奚奴锦
囊句
古锦诗囊
诗囊羞涩
探古锦
李贺诗囊
囊不空
囊开古锦
昌谷空囊
古锦句囊
贺囊佳制
锦囊公子
囊诗贮锦
呕心囊句
秀句盈囊
一囊诗稿
背锦
锦囊奚奴
奚奴背诗笈
相关人物
李贺
《全唐文》卷七百八十〈李商隐十·李贺小传〉~849~
京兆杜牧为李长吉集序,状长吉之奇甚尽,世传之。长吉姊嫁王氏者,语长吉之事尤备。长吉细瘦,通眉长指爪,能苦吟疾书。最先为昌黎韩愈所知,所与游者,王参元杨敬之权璩崔植为密。每旦日出,与诸公游,未尝得题,然后为诗,如他人思量牵合,以及程限为意。恒从小奚奴骑距驴,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及暮归,太夫人使婢受囊出之,见所书多,辄曰:「是儿要当呕出心始已耳!」上灯与食,长吉从婢取书,研墨叠纸足成之。投他囊中。非大醉及吊丧日,率如此,过亦不复省。
京兆杜牧为李长吉集序,状长吉之奇甚尽,世传之。长吉姊嫁王氏者,语长吉之事尤备。长吉细瘦,通眉长指爪,能苦吟疾书。最先为昌黎韩愈所知,所与游者,王参元杨敬之权璩崔植为密。每旦日出,与诸公游,未尝得题,然后为诗,如他人思量牵合,以及程限为意。恒从小奚奴骑距驴,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及暮归,太夫人使婢受囊出之,见所书多,辄曰:「是儿要当呕出心始已耳!」上灯与食,长吉从婢取书,研墨叠纸足成之。投他囊中。非大醉及吊丧日,率如此,过亦不复省。
《全唐文》卷五百五十五〈韩愈九·送李愿归盘谷序〉~565~2~
太行之阳有盘谷。盘谷之间,泉甘而土肥,草木丛茂,居民鲜少。或曰:「谓其环两山之间,故曰盘。」或曰:「是谷也,宅幽而势阻,隐者之所盘旋。」友人李愿居之。愿之言曰:「人之称大丈夫者,我知之矣:利泽施于人,名声昭于时,坐于庙朝,进退百官,而佐天子出令。其在外,则树旗旄,罗弓矢,武夫前呵,从者塞途,供给之人,各执其物,夹道而疾驰。喜有赏,怒有刑。才畯满前,道古今而誉盛德,入耳而不烦。曲眉丰颊,清声而便体,秀外而惠中。飘轻裾,翳长袖,粉白黛绿者,列屋而间居,妒宠而负恃,争妍而取怜。大丈夫之遇知于天子,用力于当世者之所为也。吾非恶此而逃之,是有命焉,不可幸而致也。穷居而野处,升高而望远,坐茂树以终日,濯清泉以自洁。采于山,美可茹;钓于水,鲜可食。起居无时,惟适之安。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与其有乐于身,孰若无忧于其心。车服不维,刀锯不加,理乱不知,黜陟不闻。大丈夫不遇于时者之所为也,我则行之。伺候于公卿之门,奔走于形势之途,足将进而趑趄,口将言而嗫嚅,处秽污而不羞,触刑辟而诛戮,徼幸于万一,老死而后止者,其于为人贤不肖何如也?」昌黎韩愈闻其言而壮之,与之酒而为之歌曰:盘之中,维子之宫。盘之土,可以稼。盘之泉,可濯可沿。盘之阻,谁争子所。窈而深,廓其有容。缭而曲,如往而复。嗟盘之乐兮,乐且无殃。虎豹远迹兮,蛟龙遁藏。鬼神守护兮,呵禁不祥。饮且食兮寿而康,无不足兮奚所望。膏吾车兮秣吾马,从子于盘兮,终吾生以徜徉。
太行之阳有盘谷。盘谷之间,泉甘而土肥,草木丛茂,居民鲜少。或曰:「谓其环两山之间,故曰盘。」或曰:「是谷也,宅幽而势阻,隐者之所盘旋。」友人李愿居之。愿之言曰:「人之称大丈夫者,我知之矣:利泽施于人,名声昭于时,坐于庙朝,进退百官,而佐天子出令。其在外,则树旗旄,罗弓矢,武夫前呵,从者塞途,供给之人,各执其物,夹道而疾驰。喜有赏,怒有刑。才畯满前,道古今而誉盛德,入耳而不烦。曲眉丰颊,清声而便体,秀外而惠中。飘轻裾,翳长袖,粉白黛绿者,列屋而间居,妒宠而负恃,争妍而取怜。大丈夫之遇知于天子,用力于当世者之所为也。吾非恶此而逃之,是有命焉,不可幸而致也。穷居而野处,升高而望远,坐茂树以终日,濯清泉以自洁。采于山,美可茹;钓于水,鲜可食。起居无时,惟适之安。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与其有乐于身,孰若无忧于其心。车服不维,刀锯不加,理乱不知,黜陟不闻。大丈夫不遇于时者之所为也,我则行之。伺候于公卿之门,奔走于形势之途,足将进而趑趄,口将言而嗫嚅,处秽污而不羞,触刑辟而诛戮,徼幸于万一,老死而后止者,其于为人贤不肖何如也?」昌黎韩愈闻其言而壮之,与之酒而为之歌曰:盘之中,维子之宫。盘之土,可以稼。盘之泉,可濯可沿。盘之阻,谁争子所。窈而深,廓其有容。缭而曲,如往而复。嗟盘之乐兮,乐且无殃。虎豹远迹兮,蛟龙遁藏。鬼神守护兮,呵禁不祥。饮且食兮寿而康,无不足兮奚所望。膏吾车兮秣吾马,从子于盘兮,终吾生以徜徉。
《春秋左传正义》卷十七〈僖公·传三十年〉~285~
冬。王使周公阅来聘。飨有昌歜。白。黑。形盐。辞曰。国君文足昭也。武可畏也。则有备物之飨。以象其德。荐五味。羞嘉谷。盐虎形。以献其功。吾何以堪之。晋·杜预注:「昌歜,昌蒲菹。白熬稻,黑熬黍。」
冬。王使周公阅来聘。飨有昌歜。白。黑。形盐。辞曰。国君文足昭也。武可畏也。则有备物之飨。以象其德。荐五味。羞嘉谷。盐虎形。以献其功。吾何以堪之。晋·杜预注:「昌歜,昌蒲菹。白熬稻,黑熬黍。」
典故
昌而炽
《毛诗正义》卷二十之二〈鲁颂·駉之什·閟宫〉~778~
俾尔炽而昌,俾尔寿而臧。保彼东方,鲁邦是尝。唐·孔颖达疏:「作者喜其德当神明,故设辞庆之,使汝得福炽盛而昌大。」
俾尔炽而昌,俾尔寿而臧。保彼东方,鲁邦是尝。唐·孔颖达疏:「作者喜其德当神明,故设辞庆之,使汝得福炽盛而昌大。」
典故
昌黎到潮阳
《旧唐书》卷一百六十〈韩愈列传〉~495~
韩愈字退之,昌黎人。父仲卿,无名位。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父兄。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励。大历、贞元之间,文字多尚古学,效扬雄、董仲舒之述作,而独孤及、梁肃最称渊奥,儒林推重。愈从其徒游,锐意钻仰,欲自振于一代。洎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馀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寻登进士第。宰相董晋出镇大梁,辟为巡官。府除,徐州张建封又请为其宾佐。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宫市之弊,谏官论之不听。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阳山令,量移江陵府掾曹。元和初,召为国子博士,迁都官员外郎。时华州刺史阎济美以公事停华阴令柳涧县务,俾摄掾曹。居数月,济美罢郡,出居公馆,涧遂讽百姓遮道索前年军顿役直。后刺史赵昌按得涧罪以闻,贬房州司马。愈因使过华,知其事,以为刺史相党,上疏理涧,留中不下。诏监察御史李宗奭按验,得涧赃状,再贬涧封溪尉。以愈妄论,复为国子博士。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喻曰:国子先生晨入太学,召诸生立馆下,诲之曰:「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拔去凶邪,登崇俊良。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爬罗剔抉,刮垢磨光。盖有幸而获选,孰云多而不扬?诸生业患不能精,无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无患有司之不公。」言未既,有笑于列者曰:「先生欺予哉!弟子事先生,于兹有年矣。先生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其玄。贪多务得,细大不捐。烧膏油以继晷,常矻矻以穷年。先生之业,可谓勤矣。抵排异端,攘斥佛、老,补苴罅漏,张皇幽眇。寻坠绪之茫茫,独旁搜而远绍;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先生之于儒,可谓有劳矣。沉浸醲郁,含英咀华,作为文章,其书满家。上规姚、姒,浑浑无涯。周诰、殷盘,佶屈聱牙。春秋谨严,左氏浮誇。易奇而法,诗正而葩。下迨庄、骚,太史所录,子云、相如,同工异曲。先生之于文,可谓闳其中而肆其外矣。少始知学,勇于敢为;长通于方,左右具宜。先生之于为人,可谓成矣。然而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跋前踬后,动辄得咎。暂为御史,遂窜南夷。三为博士,冗不见治。命与仇谋,取败几时。冬煖而儿号寒,年丰而妻啼饥。头童齿豁,竟死何裨?不知虑此,而反教人为!」先生曰:「吁,子来前。夫大木为杗,细木为桷,欂栌侏儒、椳闑扂楔,各得其宜,施以成室者,匠氏之工也。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马勃、败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登明选公,杂进巧拙,纡馀为妍,卓荦为杰,校短量长,唯器是适者,宰相之方也。昔者,孟轲好辩,孔道以明,辙环天下,卒老于行。荀卿守正,大论是弘,逃谗于楚,废死兰陵。是二儒者,吐辞为经,举足为法,绝类离伦,优入圣域,其遇于世何如也?今先生学虽勤,不由其统;言虽多,不要其中;文虽奇,不济于用;行虽修,不显于众。犹且月费俸钱,岁靡廪粟,子不知耕,妇不知织,乘马从徒,安坐而食,踵常涂之促促,窥陈编以盗窃。然而圣主不加诛,宰臣不见斥,此非其幸哉!动而得谤,名亦随之。投閒置散,乃分之宜。若夫商财贿之有无,计班资之崇庳,忘己量之所称,指前人之瑕疵,是所谓诘匠氏之不以杙为楹,而訾医师以昌阳引年,欲进其豨苓也。」执政览其文而怜之,以其有史才,改比部郎中、史馆修撰。踰岁,转考功郎中、知制诰,拜中书舍人。俄有不悦愈者,摭其旧事,言愈前左降为江陵掾曹,荆南节度使裴均馆之颇厚,均子锷凡鄙,近者锷还省父,愈为序饯锷,仍呼其字。此论喧于朝列,坐是改太子右庶子。元和十二年八月,宰臣裴度为淮西宣慰处置使,兼彰义军节度使,请愈为行军司马,仍赐金紫。淮、蔡平,十二月随度还朝,以功授刑部侍郎,仍诏愈撰平淮西碑,其辞多叙裴度事。时先入蔡州擒吴元济,李愬功第一,愬不平之。愬妻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宪宗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凤翔法门寺有护国真身塔,塔内有释迦文佛指骨一节,其书本传法,三十年一开,开则岁丰人泰。十四年正月,上令中使杜英奇押宫人三十人,持香花,赴临皋驿迎佛骨。自光顺门入大内,留禁中三日,乃送诸寺。王公士庶,奔走舍施,唯恐在后。百姓有废业破产、烧顶灼臂而求供养者。愈素不喜佛,上疏谏曰:伏以佛者,夷狄之一法耳。自后汉时始流入中国,上古未尝有也。昔黄帝在位百年,年百一十岁;少昊在位八十年,年百岁;颛顼在位七十九年,年九十八岁;帝喾在位七十年,年百五岁;帝尧在位九十八年,年百一十八岁;帝舜及禹年皆百岁。此时天下太平,百姓安乐寿考,然而中国未有佛也。其后殷汤亦年百岁,汤孙太戊在位七十五年,武丁在位五十年,书史不言其寿,推其年数,盖亦俱不减百岁。周文王年九十七岁,武王年九十三岁,穆王在位百年。此时佛法亦未至中国,非因事佛而致此也。汉明帝时始有佛法,明帝在位才十八年耳。其后乱亡相继,运祚不长,宋、齐、梁、陈、元魏已下,事佛渐谨,年代尤促。唯梁武帝在位四十八年,前后三度舍身施佛,宗庙之祭,不用牲牢,昼日一食,止于菜果;其后竟为侯景所逼,饿死台城,国亦寻灭,事佛求福,乃更得祸。由此观之,佛不足信,亦可知矣。高祖始受隋禅,则议除之。当时群臣识见不远,不能深究先王之道、古今之宜,推阐圣明,以救斯弊,其事遂止。臣尝恨焉!伏惟皇帝陛下,神圣英武,数千百年以来未有伦比。即位之初,即不许度人为僧尼、道士,又不许别立寺观。臣当时以为高祖之志,必行于陛下之手。今纵未能即行,岂可恣之转令盛也!今闻陛下令群僧迎佛骨于凤翔,御楼以观,舁入大内,令诸寺递迎供养。臣虽至愚,必知陛下不惑于佛,作此崇奉以祈福祥也。直以年丰人乐,徇人之心,为京都士庶设诡异之观、戏玩之具耳。安有圣明若此而肯信此等事哉?然百姓愚冥,易惑难晓,苟见陛下如此,将谓真心信佛。皆云天子大圣,犹一心敬信,百姓微贱,于佛岂合惜身命。所以灼顶燔指,百十为群,解衣散钱,自朝至暮,转相仿效,唯恐后时,老幼奔波,弃其生业。若不即加禁遏,更历诸寺,必有断臂脔身以为供养者。伤风败俗,传笑四方,非细事也。佛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殊制。口不道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假如其身尚在,奉其国命,来朝京师,陛下容而接之,不过宣政一见,礼宾一设,赐衣一袭,卫而出之于境,不令惑于众也。况其身死已久,枯朽之骨,凶秽之馀,岂宜以入宫禁!孔子曰:「敬鬼神而远之。」古之诸侯,行吊于国,尚令巫祝先以桃茢,祓除不祥,然后进吊。今无故取朽秽之物,亲临观之,巫祝不先,桃茢不用,群臣不言其非,御史不举其失,臣实耻之。乞以此骨付之水火,永绝根本,断天下之疑,绝后代之惑。使天下之人,知大圣人之所作为出于寻常万万也,岂不盛哉!岂不快哉!佛如有灵,能作祸祟,凡有殃咎,宜加臣身。上天鉴临,臣不怨悔。疏奏,宪宗怒甚。间一日,出疏以示宰臣,将加极法。裴度、崔群奏曰:「韩愈上忤尊听,诚宜得罪,然而非内怀忠恳,不避黜责,岂能至此?伏乞稍赐宽容,以来谏者。」上曰:「愈言我奉佛太过,我犹为容之。至谓东汉奉佛之后,帝王咸致夭促,何言之乖剌也?愈为人臣,敢尔狂妄,固不可赦。」于是人情惊惋,乃至国戚诸贵亦以罪愈太重,因事言之,乃贬为潮州刺史。
韩愈字退之,昌黎人。父仲卿,无名位。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父兄。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励。大历、贞元之间,文字多尚古学,效扬雄、董仲舒之述作,而独孤及、梁肃最称渊奥,儒林推重。愈从其徒游,锐意钻仰,欲自振于一代。洎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馀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寻登进士第。宰相董晋出镇大梁,辟为巡官。府除,徐州张建封又请为其宾佐。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宫市之弊,谏官论之不听。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阳山令,量移江陵府掾曹。元和初,召为国子博士,迁都官员外郎。时华州刺史阎济美以公事停华阴令柳涧县务,俾摄掾曹。居数月,济美罢郡,出居公馆,涧遂讽百姓遮道索前年军顿役直。后刺史赵昌按得涧罪以闻,贬房州司马。愈因使过华,知其事,以为刺史相党,上疏理涧,留中不下。诏监察御史李宗奭按验,得涧赃状,再贬涧封溪尉。以愈妄论,复为国子博士。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喻曰:国子先生晨入太学,召诸生立馆下,诲之曰:「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拔去凶邪,登崇俊良。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爬罗剔抉,刮垢磨光。盖有幸而获选,孰云多而不扬?诸生业患不能精,无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无患有司之不公。」言未既,有笑于列者曰:「先生欺予哉!弟子事先生,于兹有年矣。先生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其玄。贪多务得,细大不捐。烧膏油以继晷,常矻矻以穷年。先生之业,可谓勤矣。抵排异端,攘斥佛、老,补苴罅漏,张皇幽眇。寻坠绪之茫茫,独旁搜而远绍;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先生之于儒,可谓有劳矣。沉浸醲郁,含英咀华,作为文章,其书满家。上规姚、姒,浑浑无涯。周诰、殷盘,佶屈聱牙。春秋谨严,左氏浮誇。易奇而法,诗正而葩。下迨庄、骚,太史所录,子云、相如,同工异曲。先生之于文,可谓闳其中而肆其外矣。少始知学,勇于敢为;长通于方,左右具宜。先生之于为人,可谓成矣。然而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跋前踬后,动辄得咎。暂为御史,遂窜南夷。三为博士,冗不见治。命与仇谋,取败几时。冬煖而儿号寒,年丰而妻啼饥。头童齿豁,竟死何裨?不知虑此,而反教人为!」先生曰:「吁,子来前。夫大木为杗,细木为桷,欂栌侏儒、椳闑扂楔,各得其宜,施以成室者,匠氏之工也。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马勃、败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登明选公,杂进巧拙,纡馀为妍,卓荦为杰,校短量长,唯器是适者,宰相之方也。昔者,孟轲好辩,孔道以明,辙环天下,卒老于行。荀卿守正,大论是弘,逃谗于楚,废死兰陵。是二儒者,吐辞为经,举足为法,绝类离伦,优入圣域,其遇于世何如也?今先生学虽勤,不由其统;言虽多,不要其中;文虽奇,不济于用;行虽修,不显于众。犹且月费俸钱,岁靡廪粟,子不知耕,妇不知织,乘马从徒,安坐而食,踵常涂之促促,窥陈编以盗窃。然而圣主不加诛,宰臣不见斥,此非其幸哉!动而得谤,名亦随之。投閒置散,乃分之宜。若夫商财贿之有无,计班资之崇庳,忘己量之所称,指前人之瑕疵,是所谓诘匠氏之不以杙为楹,而訾医师以昌阳引年,欲进其豨苓也。」执政览其文而怜之,以其有史才,改比部郎中、史馆修撰。踰岁,转考功郎中、知制诰,拜中书舍人。俄有不悦愈者,摭其旧事,言愈前左降为江陵掾曹,荆南节度使裴均馆之颇厚,均子锷凡鄙,近者锷还省父,愈为序饯锷,仍呼其字。此论喧于朝列,坐是改太子右庶子。元和十二年八月,宰臣裴度为淮西宣慰处置使,兼彰义军节度使,请愈为行军司马,仍赐金紫。淮、蔡平,十二月随度还朝,以功授刑部侍郎,仍诏愈撰平淮西碑,其辞多叙裴度事。时先入蔡州擒吴元济,李愬功第一,愬不平之。愬妻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宪宗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凤翔法门寺有护国真身塔,塔内有释迦文佛指骨一节,其书本传法,三十年一开,开则岁丰人泰。十四年正月,上令中使杜英奇押宫人三十人,持香花,赴临皋驿迎佛骨。自光顺门入大内,留禁中三日,乃送诸寺。王公士庶,奔走舍施,唯恐在后。百姓有废业破产、烧顶灼臂而求供养者。愈素不喜佛,上疏谏曰:伏以佛者,夷狄之一法耳。自后汉时始流入中国,上古未尝有也。昔黄帝在位百年,年百一十岁;少昊在位八十年,年百岁;颛顼在位七十九年,年九十八岁;帝喾在位七十年,年百五岁;帝尧在位九十八年,年百一十八岁;帝舜及禹年皆百岁。此时天下太平,百姓安乐寿考,然而中国未有佛也。其后殷汤亦年百岁,汤孙太戊在位七十五年,武丁在位五十年,书史不言其寿,推其年数,盖亦俱不减百岁。周文王年九十七岁,武王年九十三岁,穆王在位百年。此时佛法亦未至中国,非因事佛而致此也。汉明帝时始有佛法,明帝在位才十八年耳。其后乱亡相继,运祚不长,宋、齐、梁、陈、元魏已下,事佛渐谨,年代尤促。唯梁武帝在位四十八年,前后三度舍身施佛,宗庙之祭,不用牲牢,昼日一食,止于菜果;其后竟为侯景所逼,饿死台城,国亦寻灭,事佛求福,乃更得祸。由此观之,佛不足信,亦可知矣。高祖始受隋禅,则议除之。当时群臣识见不远,不能深究先王之道、古今之宜,推阐圣明,以救斯弊,其事遂止。臣尝恨焉!伏惟皇帝陛下,神圣英武,数千百年以来未有伦比。即位之初,即不许度人为僧尼、道士,又不许别立寺观。臣当时以为高祖之志,必行于陛下之手。今纵未能即行,岂可恣之转令盛也!今闻陛下令群僧迎佛骨于凤翔,御楼以观,舁入大内,令诸寺递迎供养。臣虽至愚,必知陛下不惑于佛,作此崇奉以祈福祥也。直以年丰人乐,徇人之心,为京都士庶设诡异之观、戏玩之具耳。安有圣明若此而肯信此等事哉?然百姓愚冥,易惑难晓,苟见陛下如此,将谓真心信佛。皆云天子大圣,犹一心敬信,百姓微贱,于佛岂合惜身命。所以灼顶燔指,百十为群,解衣散钱,自朝至暮,转相仿效,唯恐后时,老幼奔波,弃其生业。若不即加禁遏,更历诸寺,必有断臂脔身以为供养者。伤风败俗,传笑四方,非细事也。佛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殊制。口不道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假如其身尚在,奉其国命,来朝京师,陛下容而接之,不过宣政一见,礼宾一设,赐衣一袭,卫而出之于境,不令惑于众也。况其身死已久,枯朽之骨,凶秽之馀,岂宜以入宫禁!孔子曰:「敬鬼神而远之。」古之诸侯,行吊于国,尚令巫祝先以桃茢,祓除不祥,然后进吊。今无故取朽秽之物,亲临观之,巫祝不先,桃茢不用,群臣不言其非,御史不举其失,臣实耻之。乞以此骨付之水火,永绝根本,断天下之疑,绝后代之惑。使天下之人,知大圣人之所作为出于寻常万万也,岂不盛哉!岂不快哉!佛如有灵,能作祸祟,凡有殃咎,宜加臣身。上天鉴临,臣不怨悔。疏奏,宪宗怒甚。间一日,出疏以示宰臣,将加极法。裴度、崔群奏曰:「韩愈上忤尊听,诚宜得罪,然而非内怀忠恳,不避黜责,岂能至此?伏乞稍赐宽容,以来谏者。」上曰:「愈言我奉佛太过,我犹为容之。至谓东汉奉佛之后,帝王咸致夭促,何言之乖剌也?愈为人臣,敢尔狂妄,固不可赦。」于是人情惊惋,乃至国戚诸贵亦以罪愈太重,因事言之,乃贬为潮州刺史。
典故
澡兰
昌蒲蘸酒
《荆楚岁时记》第一部〈宝颜堂秘笈本〉~352~
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四民并蹋百草之。戏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以菖蒲或镂或屑以泛酒。
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四民并蹋百草之。戏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以菖蒲或镂或屑以泛酒。
《全唐文》卷五百五十八〈韩愈十二·进学解〉~5646~2~
先生曰:「吁!子来前,夫大木为杗,细木为桷,欂栌侏儒,椳闑扂楔,各得其宜,施以成室者,匠氏之工也;玉劄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马勃,败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登明选公,杂进巧拙,纡馀为妍,卓荦为杰,校短量长,惟器是适者,宰相之方也。昔者孟轲好辩,孔道以明,辙环天下,卒老于行;荀卿守正,大论是宏,逃谗于楚,废死兰陵。是二儒者,吐辞为经,举足为法,绝类离伦,优入圣域。其遇于世何如也?今先生学虽勤而不繇其统,言虽多而不要其中,文虽奇而不济于用,行虽修而不显于众,犹且月费俸钱,岁靡廪粟,子不知耕,妇不知织,乘马从徒,安坐而食,踵常途之促促,窥陈编以盗窃。然而圣主不加诛,宰相不见斥,兹非其幸欤!动而得谤,名亦随之,投閒置散,乃分之宜。若夫商财贿之有亡,计班资之崇庳,忘已量之所称,指前人之瑕疵,是所谓诘匠氏之不以杙为楹,而訾医师以昌阳引年,欲进其豨苓也。」
先生曰:「吁!子来前,夫大木为杗,细木为桷,欂栌侏儒,椳闑扂楔,各得其宜,施以成室者,匠氏之工也;玉劄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马勃,败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登明选公,杂进巧拙,纡馀为妍,卓荦为杰,校短量长,惟器是适者,宰相之方也。昔者孟轲好辩,孔道以明,辙环天下,卒老于行;荀卿守正,大论是宏,逃谗于楚,废死兰陵。是二儒者,吐辞为经,举足为法,绝类离伦,优入圣域。其遇于世何如也?今先生学虽勤而不繇其统,言虽多而不要其中,文虽奇而不济于用,行虽修而不显于众,犹且月费俸钱,岁靡廪粟,子不知耕,妇不知织,乘马从徒,安坐而食,踵常途之促促,窥陈编以盗窃。然而圣主不加诛,宰相不见斥,兹非其幸欤!动而得谤,名亦随之,投閒置散,乃分之宜。若夫商财贿之有亡,计班资之崇庳,忘已量之所称,指前人之瑕疵,是所谓诘匠氏之不以杙为楹,而訾医师以昌阳引年,欲进其豨苓也。」
典故
相关人物
远山眉黛
淡淡春山
遥山眉
眉黛远山
春山眉黛
山横眉黛
山眉翠
远山学
文君远山
远岫眉
两山横黛
文君蹙远山
茂陵眉
眉抹远山
眉绕山
眉学春山
小山眉黛
遥山羞黛
长眉似远山
娥眉远山
看山忆眉
眉山春争秀
贳酒杨昌
遥山
相关人物
卓文君
《西京杂记》卷二
司马相如,初与卓文君还成都。居贫愁懑,以所著鹔鹴裘,就市人阳昌贳酒,与文君为欢。既而文君抱颈而泣,曰:「我平生富足,今乃以衣裘贳酒。」遂相与谋于成都卖酒。相如亲著犊鼻裈涤器以耻王孙,王孙果以为病,乃厚给文君,文君遂为富人。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脸际常若芙蓉,肌肤柔滑如脂,十七而寡,为人放诞风流,故悦长卿之才而越礼焉。长卿素有消渴疾,及还成都悦文君之色,遂以发痼疾,乃作〈美人赋〉,欲以自刺而终不能改,卒以此疾至死,文君为诔传于世。
司马相如,初与卓文君还成都。居贫愁懑,以所著鹔鹴裘,就市人阳昌贳酒,与文君为欢。既而文君抱颈而泣,曰:「我平生富足,今乃以衣裘贳酒。」遂相与谋于成都卖酒。相如亲著犊鼻裈涤器以耻王孙,王孙果以为病,乃厚给文君,文君遂为富人。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脸际常若芙蓉,肌肤柔滑如脂,十七而寡,为人放诞风流,故悦长卿之才而越礼焉。长卿素有消渴疾,及还成都悦文君之色,遂以发痼疾,乃作〈美人赋〉,欲以自刺而终不能改,卒以此疾至死,文君为诔传于世。
简释
远山眉:喻女子貌美。唐杜牧《少年行》:“豪持出塞节,笑别远山眉。”
典故
相关人物
崇侯
相关人物
姬昌
崇侯虎
纣王
《史记》卷三《殷本纪》
百姓怨望而诸侯有畔者,于是纣乃重刑辟,有炮格之法。以西伯昌、九侯、鄂侯为三公。九侯有好女,入之纣。九侯女不喜淫,纣怒,杀之,而醢九侯。鄂侯争之彊,辨之疾,并脯鄂侯。西伯昌闻之,窃叹。崇侯虎知之,以告纣,纣囚西伯羑里。西伯之臣闳夭之徒,求美女奇物善马以献纣,纣乃赦西伯。西伯出而献洛西之地,以请除炮格之刑。纣乃许之,赐弓矢斧钺,使得征伐,为西伯。而用费中为政。费中善谀,好利,殷人弗亲。纣又用恶来。恶来善毁谗,诸侯以此益疏。
百姓怨望而诸侯有畔者,于是纣乃重刑辟,有炮格之法。以西伯昌、九侯、鄂侯为三公。九侯有好女,入之纣。九侯女不喜淫,纣怒,杀之,而醢九侯。鄂侯争之彊,辨之疾,并脯鄂侯。西伯昌闻之,窃叹。崇侯虎知之,以告纣,纣囚西伯羑里。西伯之臣闳夭之徒,求美女奇物善马以献纣,纣乃赦西伯。西伯出而献洛西之地,以请除炮格之刑。纣乃许之,赐弓矢斧钺,使得征伐,为西伯。而用费中为政。费中善谀,好利,殷人弗亲。纣又用恶来。恶来善毁谗,诸侯以此益疏。
例句
崇侯入辅严陵退,堪忆啼猿万仞峰。 徐夤 西寨寓居之二
《国语》卷一《周语上》
「周之兴也,鸑鷟鸣于岐山。」三国吴·韦昭注:「鸑鷟,凤之别名也。」
「周之兴也,鸑鷟鸣于岐山。」三国吴·韦昭注:「鸑鷟,凤之别名也。」
《史记》卷四〈周本纪〉~3~
古公曰:「有民立君,将以利之。今戎狄所为攻战,以吾地与民。民之在我,与其在彼,何异。民欲以我故战,杀人父子而君之,予不忍为。」乃与私属遂去豳,度漆、沮,踰梁山,止于岐下。南朝宋·裴骃《史记集解》:『徐广曰:「山在扶风美阳西北,其南有周原。」骃案:皇甫谧云「邑于周地,故始改国曰周」。』
古公曰:「有民立君,将以利之。今戎狄所为攻战,以吾地与民。民之在我,与其在彼,何异。民欲以我故战,杀人父子而君之,予不忍为。」乃与私属遂去豳,度漆、沮,踰梁山,止于岐下。南朝宋·裴骃《史记集解》:『徐广曰:「山在扶风美阳西北,其南有周原。」骃案:皇甫谧云「邑于周地,故始改国曰周」。』
例句
怨已惊秦凤,灵应识汉鸡。 吴融 岐下闻杜鹃
分曹日抱戴,赴节凤归昌。 张九龄 奉和圣制南郊礼毕酺宴
鸣岐今日见,阿阁伫来翔。 李峤 凤
不重鸣岐凤,谁矜陈宝雄。 李隆基 幸凤泉汤
秦鸡常下雍,周凤昔鸣岐。 沈佺期 夏日梁王席送张歧州
出谷莺何待,鸣岐凤欲群。 章孝标 闻云中唳鹤
龙飞灞水上,凤集岐山阳。 袁朗 和洗掾登城南坂望京邑
岐凤鸣层阁,酆雀贺雕梁。 许敬宗 奉和过旧宅应制
《漢語大詞典》:分鞋破镜(分鞋破鏡)
唐 孟棨 《本事诗·情感》载, 南朝 陈 徐德言 娶 陈后主 妹 乐昌公主 为妻,公主有才貌。 陈 亡之际, 德言 料不能夫妻相守,于是破一镜,夫妻各执一半,相约日后合镜相会,又 明 陶宗仪 《辍耕录·贤妻致贵》载, 宋 程鹏举 被虏于 张万户 家为奴,娶 张 所虏宦家女某氏为妻。妻见 程 才貌不凡,非久居人后者,屡劝 程 逃亡。 程 疑妻受 张 所使试探自己,即以告 张 ,妻因此被 张 赶出。妻临行,脱绣鞋一只换 程 鞋一只,期望日后执此相见。后因以“分鞋破镜”喻夫妻分离。 明 高瑞南 《黄莺儿·代妓谢双送别瀑泉王孙》曲:“生平此身,知心是君,相逢莫作寻常论,意儿真。分鞋破镜,怜取眼前人。”参阅 明 董应翰 《易鞋记》、《醒世恒言·白玉娘忍苦成夫》。参见“ 破镜重圆 ”。
《國語辭典》:乐昌破镜(樂昌破鏡) 拼音:lè chāng pò jìng
比喻夫妻因故分散。参见「破镜重圆」条。《喻世明言。卷二四。杨思温燕山逢故人》:「不幸箭穿驾手,刀中梢公,妾有乐昌破镜之忧。」
《漢語大詞典》:乐昌分镜(樂昌分鏡)
南朝 陈 将亡时,驸马 徐德言 与妻 乐昌公主 估计不能相保,因破铜镜各执其半,约于正月十五日售其破镜,俾取联系。 陈 亡,妻没入 杨素 家。及期, 徐 辗转依约至京,果访得售半镜者,夫妻卒得重聚。事见 唐 孟棨 《本事诗·情感》。后因以“乐昌分镜”比喻夫妻分离。 元 孙季昌 《端正好,四时怨别集杂剧名》套曲:“受寂寞似 越娘 背灯,恨别离如 乐昌 分镜。” 明 无名氏 《霞笺记·得笺窥认》:“咫尺天涯有如千丈,相思帐由他主张,须道 乐昌 分镜合 徐郎 。”《剪灯新话·联芳楼记》:“一旦事迹彰闻,恩情间阻,则 乐昌 之镜,或恐从此而遂分。”《古今小说·杨思温燕山逢故人》:“妾有 乐昌 破镜之忧,汝兄被縲紲缠身之苦,为虏所掠。”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三》:“小时记父母为聘一女,但不知其姓氏……颇疑其 乐昌 之镜离而復合,但无显证耳。”
分類:驸马
《國語辭典》:破镜(破鏡) 拼音:pò jìng
1.打破镜子。《太平御览。卷七一七。服用部。镜引神异经》:「昔有夫妇将别,破镜,人执半以为信。」
2.被打破的镜子。如:「地上有破镜的碎片,走路时要小心。」
3.比喻夫妻分散或决裂。参见「破镜重圆」条。
4.比喻半月。汉。无名氏〈古绝句〉:「何当大刀头?破镜飞上天。」
5.镜,指古代武将胸前的护心镜。破镜指破禁开杀戒。元。关汉卿《单刀会》第四折:「若有埋伏,一剑挥之两断。……我特来破镜。」
6.神话传说中的恶兽名。《汉书。卷二五。五行志上》:「古代天子常以春解祠,祠黄帝用一枭、破镜。」颜师古注引孟康曰:「破镜,兽名,食父。……破镜如貙而虎眼。」
2.被打破的镜子。如:「地上有破镜的碎片,走路时要小心。」
3.比喻夫妻分散或决裂。参见「破镜重圆」条。
4.比喻半月。汉。无名氏〈古绝句〉:「何当大刀头?破镜飞上天。」
5.镜,指古代武将胸前的护心镜。破镜指破禁开杀戒。元。关汉卿《单刀会》第四折:「若有埋伏,一剑挥之两断。……我特来破镜。」
6.神话传说中的恶兽名。《汉书。卷二五。五行志上》:「古代天子常以春解祠,祠黄帝用一枭、破镜。」颜师古注引孟康曰:「破镜,兽名,食父。……破镜如貙而虎眼。」
《國語辭典》:破镜重圆(破鏡重圓) 拼音:pò jìng chóng yuán
南朝陈徐德言与妻乐昌公主于战乱分散时各执半镜,作为他日相见的信物,后果因此得以相聚归合。典出唐。孟棨〈本事诗。情感〉。后比喻夫妻失散或决裂后重新团圆和好。《隋唐演义》第六六回:「如晦道:『就是徐德言,他的妻子就是我表姊乐昌公主。』无忌道:『哦,原来就是破镜重圆的。』」《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七:「破镜重圆,离而复合,固是好事。」也作「破镜重合」、「览镜归妻」、「金镜重圆」。
分類:太子舍人
《國語辭典》:破镜重圆(破鏡重圓) 拼音:pò jìng chóng yuán
南朝陈徐德言与妻乐昌公主于战乱分散时各执半镜,作为他日相见的信物,后果因此得以相聚归合。典出唐。孟棨〈本事诗。情感〉。后比喻夫妻失散或决裂后重新团圆和好。《隋唐演义》第六六回:「如晦道:『就是徐德言,他的妻子就是我表姊乐昌公主。』无忌道:『哦,原来就是破镜重圆的。』」《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七:「破镜重圆,离而复合,固是好事。」也作「破镜重合」、「览镜归妻」、「金镜重圆」。
分類:太子舍人
《國語辭典》:破镜(破鏡) 拼音:pò jìng
1.打破镜子。《太平御览。卷七一七。服用部。镜引神异经》:「昔有夫妇将别,破镜,人执半以为信。」
2.被打破的镜子。如:「地上有破镜的碎片,走路时要小心。」
3.比喻夫妻分散或决裂。参见「破镜重圆」条。
4.比喻半月。汉。无名氏〈古绝句〉:「何当大刀头?破镜飞上天。」
5.镜,指古代武将胸前的护心镜。破镜指破禁开杀戒。元。关汉卿《单刀会》第四折:「若有埋伏,一剑挥之两断。……我特来破镜。」
6.神话传说中的恶兽名。《汉书。卷二五。五行志上》:「古代天子常以春解祠,祠黄帝用一枭、破镜。」颜师古注引孟康曰:「破镜,兽名,食父。……破镜如貙而虎眼。」
2.被打破的镜子。如:「地上有破镜的碎片,走路时要小心。」
3.比喻夫妻分散或决裂。参见「破镜重圆」条。
4.比喻半月。汉。无名氏〈古绝句〉:「何当大刀头?破镜飞上天。」
5.镜,指古代武将胸前的护心镜。破镜指破禁开杀戒。元。关汉卿《单刀会》第四折:「若有埋伏,一剑挥之两断。……我特来破镜。」
6.神话传说中的恶兽名。《汉书。卷二五。五行志上》:「古代天子常以春解祠,祠黄帝用一枭、破镜。」颜师古注引孟康曰:「破镜,兽名,食父。……破镜如貙而虎眼。」
《國語辭典》:破镜(破鏡) 拼音:pò jìng
1.打破镜子。《太平御览。卷七一七。服用部。镜引神异经》:「昔有夫妇将别,破镜,人执半以为信。」
2.被打破的镜子。如:「地上有破镜的碎片,走路时要小心。」
3.比喻夫妻分散或决裂。参见「破镜重圆」条。
4.比喻半月。汉。无名氏〈古绝句〉:「何当大刀头?破镜飞上天。」
5.镜,指古代武将胸前的护心镜。破镜指破禁开杀戒。元。关汉卿《单刀会》第四折:「若有埋伏,一剑挥之两断。……我特来破镜。」
6.神话传说中的恶兽名。《汉书。卷二五。五行志上》:「古代天子常以春解祠,祠黄帝用一枭、破镜。」颜师古注引孟康曰:「破镜,兽名,食父。……破镜如貙而虎眼。」
2.被打破的镜子。如:「地上有破镜的碎片,走路时要小心。」
3.比喻夫妻分散或决裂。参见「破镜重圆」条。
4.比喻半月。汉。无名氏〈古绝句〉:「何当大刀头?破镜飞上天。」
5.镜,指古代武将胸前的护心镜。破镜指破禁开杀戒。元。关汉卿《单刀会》第四折:「若有埋伏,一剑挥之两断。……我特来破镜。」
6.神话传说中的恶兽名。《汉书。卷二五。五行志上》:「古代天子常以春解祠,祠黄帝用一枭、破镜。」颜师古注引孟康曰:「破镜,兽名,食父。……破镜如貙而虎眼。」
《漢語大詞典》:陈宫镜(陳宫鏡)
《國語辭典》:破镜重圆(破鏡重圓) 拼音:pò jìng chóng yuán
南朝陈徐德言与妻乐昌公主于战乱分散时各执半镜,作为他日相见的信物,后果因此得以相聚归合。典出唐。孟棨〈本事诗。情感〉。后比喻夫妻失散或决裂后重新团圆和好。《隋唐演义》第六六回:「如晦道:『就是徐德言,他的妻子就是我表姊乐昌公主。』无忌道:『哦,原来就是破镜重圆的。』」《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七:「破镜重圆,离而复合,固是好事。」也作「破镜重合」、「览镜归妻」、「金镜重圆」。
分類:太子舍人
《漢語大詞典》:古锦囊(古錦囊)
用年代久远的锦缎制成的袋。《新唐书·文艺传下·李贺》:“每旦日出,骑弱马,从小奚奴,背古锦囊,遇所得,书投囊中,未始先立题然后为诗……及暮归,足成之。”亦省作“ 古锦 ”。专指贮诗之袋。 宋 韩维 《宝奎殿前花树子答宋中道》诗:“春罗试舞衣新换,古锦藏诗墨未乾。” 樊增祥 《再示儿辈》诗:“雅人深致循良事,都被先生古锦收。”
《漢語大詞典》:古锦囊(古錦囊)
用年代久远的锦缎制成的袋。《新唐书·文艺传下·李贺》:“每旦日出,骑弱马,从小奚奴,背古锦囊,遇所得,书投囊中,未始先立题然后为诗……及暮归,足成之。”亦省作“ 古锦 ”。专指贮诗之袋。 宋 韩维 《宝奎殿前花树子答宋中道》诗:“春罗试舞衣新换,古锦藏诗墨未乾。” 樊增祥 《再示儿辈》诗:“雅人深致循良事,都被先生古锦收。”
《漢語大詞典》:昌歜
(1).菖蒲根的腌制品。又称昌菹。昌,通“ 菖 ”。古以飨他国之来使,以示优礼。
(2).菖蒲根的腌制品。又称昌菹。昌,通“ 菖 ”。传说 周文王 嗜昌歜, 孔子 慕 文王 而食之以取味。后以指前贤所嗜之物。 唐 韩愈 《送无本师归范阳》诗:“来寻吾何能?无殊嗜昌歜。” 唐 皮日休 《郢州孟亭记》:“既慕其名,亦覩其貌,盖 仲尼 思 文王 ,则嗜昌歜。” 宋 苏轼 《仁宗皇帝御飞白记》:“存昌歜以追嗜好,不若因褒贬以想见其所与之人。” 宋 陆游 《夜坐观小儿作拟毛诗欣然有赋》:“即今见汝尚懽欣,此癖真同嗜昌歜。”
(3).菖蒲根的腌制品。又称昌菹。昌,通“ 菖 ”。端午节有食菖蒲菹与饮菖蒲酒之俗。 宋 范成大 《代儿童作端午贴门诗》之三:“黍筒小费名田课,昌歜多浮乐圣杯。” 清 宫鸿历 《长安午日》诗:“綵结灵符聊辟鬼,盘堆昌歜故愁吾。”
(2).菖蒲根的腌制品。又称昌菹。昌,通“ 菖 ”。传说 周文王 嗜昌歜, 孔子 慕 文王 而食之以取味。后以指前贤所嗜之物。 唐 韩愈 《送无本师归范阳》诗:“来寻吾何能?无殊嗜昌歜。” 唐 皮日休 《郢州孟亭记》:“既慕其名,亦覩其貌,盖 仲尼 思 文王 ,则嗜昌歜。” 宋 苏轼 《仁宗皇帝御飞白记》:“存昌歜以追嗜好,不若因褒贬以想见其所与之人。” 宋 陆游 《夜坐观小儿作拟毛诗欣然有赋》:“即今见汝尚懽欣,此癖真同嗜昌歜。”
(3).菖蒲根的腌制品。又称昌菹。昌,通“ 菖 ”。端午节有食菖蒲菹与饮菖蒲酒之俗。 宋 范成大 《代儿童作端午贴门诗》之三:“黍筒小费名田课,昌歜多浮乐圣杯。” 清 宫鸿历 《长安午日》诗:“綵结灵符聊辟鬼,盘堆昌歜故愁吾。”
《漢語大詞典》:玉芙蓉
《漢語大詞典》:远山色(遠山色)
分類: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