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圭玉  拼音:guī yù
古代一种玉制的礼器。
《漢語大詞典》:玉圭
亦作“ 玉珪 ”。 古代帝王、诸侯朝聘或祭祀时所持的玉器。 三国 魏 曹植 《辨道论》:“琼蕊玉华,不若玉圭之洁也。”后汉书·张衡传“伪称洞视玉版” 李贤 注引《遁甲开山图》云:“ 禹 游於东海,得玉珪,碧色,长一尺二寸,圆如日月,以自照,自达幽冥。” 宋 周密 《癸辛杂识别集·升遐玉圭》:“国朝典故:凡人主升遐,玉带则取之 霍山 ,玉圭则取之 文宣王 ,向后復送还之。”
《漢語大詞典》:圭组(珪組)
(1).玉圭与印绶。引申指爵位、官职。晋书·张轨传论:“綰累叶之珪组,赋絶域之琛賨。”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既袭珪组,对扬王命。” 刘良 注:“珪,诸侯所执也;组,綬,所以繫印者也。” 唐 李缜 《奉和郎游仙岩四瀑布》:“符守分珪组,放情在丘峦。” 清 翁荃 《田家诗拟陶》:“珪组岂不荣,日与倾危俱。”
(2).借指文武官员。《清朝野史大观·清朝艺苑一·圣武成功诗》:“珪组充溢,髦倪抃舞。”
《漢語大詞典》:执玉(執玉)
(1).手捧玉器。礼记·祭义:“孝子如执玉,如奉盈,洞洞属属然如弗胜,如将失之。” 孔颖达 疏:“言孝子对神,容貌敬慎,如执玉之大寳,如奉盈满之物。”
(2).谓持玉祭神。 宋 苏辙 《免南郊加恩表》:“及夫昼漏尽而天宇肃清,月几望而云物晏灿。执玉而进,如将弗胜;受福以归,谦不自有。”
(3).执玉圭。古以不同形制之玉圭区别爵位,因以指称仕宦。《孔子家语·三恕》:“国无道,隐之可也;国有道,则衮冕而执玉。” 清 姚鼐 《南唐》诗:“帝都执玉才嫌后,天堑浮桥已架空。”
《漢語大詞典》:桓圭
古代帝王与公、侯、伯、子、男五等诸侯于朝聘时各执玉圭以为信符,圭有六种,表不同的爵秩等级,“桓圭”为公爵所执。《周礼·春官·大宗伯》:“公执桓圭。” 郑玄 注:“桓圭,盖亦以桓为瑑饰,圭长九寸。”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十四:“余在 扬州 汪鲁佩 家,见桓圭,长七寸,葵首垂繰,质粹沁红,真三代物也。”参见“ 六瑞 ”。
《國語辭典》:六瑞  拼音:liù ruì
古代王、公、侯、伯、子、男诸侯于朝聘时所持的六种玉制信符,以别尊卑。《周礼。春官宗伯。大宗伯》:「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国,王执镇圭,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子执谷璧,男执蒲璧。」
《漢語大詞典》:析圭
亦作“ 析珪 ”。
(1).古代帝王按爵位高低分颁玉圭。汉书·司马相如传下:“故有剖符之封,析圭而爵。”圭,一本作“ 珪 ” 颜师古 注引 如淳 曰:“析,中分也。白藏天子,青在诸侯。” 王先谦 补注:“周礼·大宗伯:‘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国:王执镇圭,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析圭而爵,言分圭而爵之也。此盖古语。析,即分颁之义,非中分为二。疑 如 ( 如淳 )説误。”
(2).泛指封王、封官。 唐 李乂 《夏日送司马员外孙员外北征》诗:“析珪行仗节,持印且分麾。” 明 高启 《咏隐逸·武攸绪》:“孽后移寳鼎,同姓咸析珪。独去谢亲宠,龙门事宜栖。”
《漢語大詞典》:命圭
亦作“ 命珪 ”。 天子赐给王公大臣的玉圭。周礼·考工记·玉人:“命圭九寸,谓之桓圭,公守之;命圭七寸,谓之信圭,侯守之;命圭七寸,谓之躬圭,伯守之。” 唐 韩愈 《桃林夜贺晋公》诗:“手把命珪兼相印,一时重叠赏元功。” 元 刘埙 隐居通议·范去非诸作:“ 贾师宪 自 江 上入相, 去非 作贺啟,有曰:‘命珪相印,瞻骑火之西来;羽扇纶巾,赋 大江 之东去。’”
《漢語大詞典》:秉圭
亦作“ 秉珪 ”。 手执玉圭。书·金縢:“为坛於南方北面, 周公 立焉。植璧秉珪,乃告 大王 、 王季 、 文王 。” 三国 魏 嵇康 《难〈宅无吉凶摄生论〉》:“ 汤 祷 桑林 , 周公 秉圭,不知是谴祟非也?” 明 唐顺之 《读〈春秋〉》:“天子黼扆之前,乃不得一人秉圭而北面者。”
分類:执玉玉圭
《漢語大詞典》:延喜
亦作“ 延嬉 ”。 玉圭名。《尚书璇玑铃》:“ 禹 开 龙门 ,导 积石 ,玄圭出,刻曰:‘延喜玉,王受德,天赐佩。’”后用为宣扬帝王瑞应的典故。文选·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昭华之珍既徙,延喜之玉攸归。” 张铣 注:“ 舜 时, 西王母 献昭华玉;天锡 禹 玄珪,刻曰:‘延喜之字’。”宋书·符瑞志下:“延嬉,王者孝道行则至。”
《漢語大詞典》:宝镇(寶鎮)
玉圭之类的珍贵玉器。周礼·春官·天府:“上春,衅宝镇及宝器。”周礼·春官·天府“凡国之玉镇大宝器藏焉” 唐 贾公彦 疏:“此云玉镇,即《大宗伯》云以玉作六瑞镇圭之属,即此宝镇也。” 宋 李觏 《鲁公碑》诗:“唯恐此碑坏,此书难再覩。安得同宝镇,收藏在天府。”
《漢語大詞典》:授玉
给予玉圭。古代诸侯相朝,互相授受以玉为礼。左传·成公三年:“ 齐侯 朝于 晋 ,将授玉。” 杜预 注:“授玉,行朝礼。” 孔颖达 疏:“玉谓所执之圭也。凡诸侯相朝,升堂授玉於两楹之间。”左传·成公六年:“ 郑伯 如 晋 拜成, 子游 相,授玉于东楹之东。”
《漢語大詞典》:三圭
亦作“ 三珪 ”。 三种玉圭,借指公、侯、伯。后亦指高官重臣。《楚辞·大招》:“三圭重侯,听类神只。” 王逸 注:“谓公、侯、伯也。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故言三圭也。”庄子·让王“﹝ 楚昭王 ﹞谓 司马子綦 曰:‘ 屠羊説 居处卑贱而陈义甚高, 子綦 为我延之以三旌之位’” 陆德明 释文:“三旌,三公位也。 司马 本作‘三珪’云。谓诸侯之三卿皆执珪也。” 唐 权德舆 《酬张秘监阁老喜太常中书二阁老与德舆同日迁官相代之作》诗:“正名推五字,贵仕仰三珪。”
《國語辭典》:日圭  拼音:rì guī
1.祭祀太阳所用的长形玉器。《宋史。卷九八。礼志一》:「朝日日圭,夕月月圭,皆五寸。」
2.测量日影以定时刻的器具。《清会典。卷八一。钦天监。天文科》:「日圭,则陈于室,而窍以承日焉。」
《漢語大詞典》:圭甑
玉圭与瓦釜。比喻高低、贵贱。梁书·武帝纪中:“冠履倒错,珪甑莫辨。”
《漢語大詞典》:玉变(玉變)
古谓玉圭化石。为不祥之兆。汉书·五行志中之上:“《左氏》 昭公 二十四年十月癸酉, 王子鼂 以 成周 之宝圭湛于 河 ,几以获神助。甲戌,津人得之 河 上, 阴不佞 取将卖之,则为石。是时 王子鼂 篡天子位,万民不乡,号令不从,故有玉变,近白祥也。”
《国语辞典》:析圭分土  拼音:xī guī fēn tǔ
古代帝王以土地分封诸侯时,以玉圭做成六瑞,分别交由君王及大臣掌持,以分别爵等高低。通常由王执镇圭,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子执縠璧,男执蒲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