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清庙(清廟)  拼音:qīng miào
《诗经。周颂》的篇名。共一章。根据〈诗序〉:「清庙,祀文王也。」本章二句为:「于穆清庙,肃雍显相。」
《漢語大詞典》:太宫
太庙。晏子春秋·杂上三:“ 崔杼 既弑 庄公 而立 景公 , 杼 与 庆封 相之,劫诸将军大夫及显士庶人於太宫之坎上,令无得不盟者。” 宋 梅尧臣 《祫礼颂圣德诗》:“宿於太宫,月星皓皓。” 宋 岳珂 桯史·张紫微原芝:“会连岁芝生太宫,百执事多进颂诗。”
分類:太庙
《國語辭典》:大庙(大廟)  拼音:tài miào
天子的祖庙。《礼记。月令》:「天子居大庙大宝。」也称为「太庙」、「祖庙」。
分類:太庙
《國語辭典》:庙堂(廟堂)  拼音:miào táng
1.宗庙。《礼记。礼器》:「庙堂之上,罍尊在阼,牺尊在西。」《史记。卷四七。孔子世家》:「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
2.朝廷。宋。范仲淹 岳阳楼记:「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孤本元明杂剧。活拿萧天佑。第一折》:「你是那调和鼎鼐庙堂臣,扶危救困安邦器。」
《國語辭典》:廊庙(廊廟)  拼音:láng miào
殿下屋和太庙,代指朝廷。《战国策。秦策一》:「式于廊庙之内,不式于四境之外。」《史记。卷一二九。货殖列传》:「贤人深谋于廊庙,论议朝廷。」
《漢語大詞典》:太室
亦作“ 大室 ”。
(1).太庙中央之室,亦指太庙。书·洛诰:“王入太室祼。” 孔 传:“太室,清庙。” 孔颖达 疏:“太室,室之大者,故为清庙。庙有五室,中央曰太室。”春秋·文公十三年:“大室屋坏。” 杜预 注:“大庙之室。”
(2).山名。即 嵩山 。在今 河南省 登封县 北。左传·昭公四年:“ 四岳 、 三涂 、 阳城 、 大室 、 荆山 、 中南 ,九州之险也,是不一姓。” 陆德明 释文:“大室即中岳 嵩高山 也,在 豫州 。”史记·楚世家:“ 幽王 为 太室 之盟。” 裴駰 集解引 杜预 曰:“ 太室 , 中岳 也。”
《漢語大詞典》:庙廊(廟廊)
(1).朝廷。指以君王为首的中央政府。 明 贾仲名 《连环记》第一折:“则为这 汉 家宇宙,好着俺两条眉锁庙廊愁。” 明 刘基 《次韵和石末松秋日感怀见寄》之一:“肉食不知田野事,布衣深为庙廊忧。”《再生缘》第十五回:“卿能大杀 吹台 寇,朕必加恩配庙廊。”
(2).朝廷。借指天子。古今小说·沈小霞相会出师表:“一纸封章忤庙廊,萧然行李入遐荒。相知不敢樊鞍送,恐触权奸惹祸殃。”参见“ 廊庙 ”。
(3).太庙两廊。
《國語辭典》:廊庙(廊廟)  拼音:láng miào
殿下屋和太庙,代指朝廷。《战国策。秦策一》:「式于廊庙之内,不式于四境之外。」《史记。卷一二九。货殖列传》:「贤人深谋于廊庙,论议朝廷。」
《漢語大詞典》:别庙(别廟)
太庙之外另立的庙。南史·后妃传上·殷淑仪:“又讽有司奏曰:‘据春秋, 仲子 非 鲁惠公 元嫡,尚得考别宫。今贵妃盖天秩之崇班,理应创新。’乃立别庙於都下。”新唐书·礼乐志三:“其追赠皇后、追尊皇太后、赠皇太子往往皆立别庙。”宋史·太宗纪一:“又以 懿德皇后 符氏 , 淑德皇后 尹氏 祔别庙。”
分類:太庙之外
《國語辭典》:庙号(廟號)  拼音:miào hào
旧时皇帝死后,升祀太庙,追尊为某祖某宗,称为「庙号」。如:「清光绪皇帝的庙号为德宗。」
《漢語大詞典》:时享(時享)
亦作“ 时饗 ”。 太庙四时的祭祀。古代帝王臣民都行时享之礼。周礼·春官·大宗伯:“以祠,春享先王;以禴,夏享先王;以尝,秋享先王;以烝,冬享先王。”国语·周语上:“日祭、月祀、时享、岁贡、终王,先王之训也。”国语·楚语下:“百姓夫妇择其令辰,奉其牺牲……帅其子姓,从其时享,虔其祝宗,道其顺辞,以昭祀其先祖。” 唐 柳宗元 《寄许京兆孟容书》:“每当春秋时饗,孑立捧奠,顾眄无后继者。” 清 昭梿 啸亭杂录·本朝祧庙之制:“时享之时,既不预九庙之数,復不压 高皇帝 南向之尊。”
《国语辞典》:庙享(庙享)  拼音:miào xiǎng
享,祭祀。「庙享」指太庙之祭。太庙即皇帝祖庙。
《漢語大詞典》:清庙器(清廟器)
太庙之祭器。喻指可以担当国家重任的人。新唐书·李珏传:“宰相 韦处厚 曰:‘清庙之器,岂击搏才乎?’” 宋 苏轼 《闻正辅表兄将至以诗迎之》:“我兄清庙器,持节瘴海头。”参见“ 清庙 ”。
《國語辭典》:清庙(清廟)  拼音:qīng miào
《诗经。周颂》的篇名。共一章。根据〈诗序〉:「清庙,祀文王也。」本章二句为:「于穆清庙,肃雍显相。」
《漢語大詞典》:迁庙(遷廟)
(1).古代太庙中专门供奉、祭祀被迁神主之庙殿。也称远庙。太庙之制,中为始祖或太祖,为不迁之主,左右三昭三穆,自天子之父、祖、曾祖、高祖、高祖之父、之祖共六代。天子薨,其子继位,则迁新死之天子神主入祀太庙为第六代,而迁原第一代神主入迁庙。孔丛子·巡狩:“或以迁庙之主行,载於斋车,每舍奠焉。”《旧唐书·礼仪志五》:“迁庙、亲庙,皆出太祖之后,故得合食有序,尊卑不差。” 清 许宗彦 《周庙祧考》:“远庙者,远於庙。自正庙而迁之於祧,谓之迁,故祧曰迁庙。”
(2).谓迁移新死天子的神主入祀太庙,迁移其高祖之祖的神主入祀迁庙,并依次迁移原昭穆神主位置的仪式。大戴礼记·诸侯迁庙:“摈者曰:‘迁庙事毕,请就燕。’”《汉书·韦玄成传》:“诚以为迁庙合祭,久长之策, 高皇帝 之意,乃敢不听?” 清 夏炘 学礼管释·释祔:“《迁庙》一篇,新死者自殯宫迁於庙,当迁者自旧庙迁於新庙,皆用此礼。其曰‘从至於庙’,虽殯宫亦称庙,实不专指殯宫也。”
《國語辭典》:阴室(陰室)  拼音:yīn shì
1.私室。南朝于帝王驾崩后,以其生前所居殿为阴室,存放其日常用品。《宋书。卷三。武帝本纪下》:「孝武大明中,坏上所居阴室,于其处起玉烛殿,与群臣观之。」《南齐书。卷五六。倖臣列传。茹法亮》:「延昌殿为世祖阴室,藏诸御服。」
2.古代太庙中祭祀未成年而死的宗子的地方。《晋书。卷一九。礼志上》:「而惠帝世,悯怀太子、太子二子哀太孙臧、冲太孙尚并祔庙;元帝世,怀帝殇太子又祔庙,号为阴室四殇。」《隋书。卷二八。百官志下》:「太庙署又置阴室丞,守视阴室。」
3.背阳朝北的阴凉之室。古代常作为避暑、藏冰之处。唐。萧昕 仲冬时令赋:「斩木阳崖,采周官于是月,藏冰阴室,咏幽诗于此时。」唐。柳宗元 柳州东亭记:「阴室以违温风焉,阳室以违凄风焉,若无寒暑也。」
《漢語大詞典》:庙殿(廟殿)
指太庙的殿堂。魏书·崔光传:“自比鴟鹊巢於庙殿,梟鵩鸣於宫寝,菌生宾阶轩坐之正,準诸往记,信可为诫。”
分類:太庙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