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酬 → 詶酬”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相酬
(1).唱和;酬对。 唐 韩愈 《双鸟》诗:“还当三千秋,更起鸣相酬。” 宋 朱熹 《再和油字韵》:“箇里竟能无一语,应慙二鸟起相酬。” 明 袁宗道 《六月三十夜同萧允升过黄思立斋头》诗:“一见生狂态,相酬多謔言。”
(2).报答;酬谢。《东周列国志》第三二回:“某等愿送汝君归国,何以相酬?” 清 管同 《黄蛟门传》:“人或招饮食,必坚拒逃匿,须要觅牵持,不得已而后至。经数日輒相酬,其丰腆恆加倍。”
《漢語大詞典》:酬答
亦作“ 酬荅 ”。亦作“醻答”。亦作“酧答”。
(1).应答。 汉 刘向 《上〈子华子〉序》:“ 子华子 之言,如持水纳石,不相醻答。” 三国 魏 嵇康 《与山巨源绝交书》:“而人间多事,堆案盈机,不相酬答,则犯教伤义。” 清 吴骞 《扶风传信录》:“邻里来问事者,填咽门户, 仲仙 一一与相酧答。” 茅盾 《色盲》:“他勉强镇定着,搜索出一些话来和眼前的女主人酬答。”
(2).酬谢;报答。 元秦简夫《赵礼让肥》第四折:“既当日你金银曾受来,我如今这酬答何推拒?”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八:“贫道也要老丈到我山居中,寻几味野蔬,少少酧答厚意一番。” 李劼人 《天魔舞》第十章:“结果为了自己的面子,同时为了酬答店伙的过份殷勤,仅仅选了两双乔其纱舞袜。”
(3).应酬交往。 南朝 宋 谢灵运 《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应瑒》:“调笑輙酬荅,嘲謔无慙沮。” 宋 叶适 《宿觉庵记》:“余亦在其下,苦疾痼,非人事酬答不妄出。” 清 刘大櫆 《舅氏杨君权厝志》:“舅氏性刚直,於寻常人未尝苟有所酬答。”
《漢語大詞典》:报效(報效)
亦作“ 报効 ”。
(1).报恩效力;酬谢。后汉书·乐恢传:“﹝ 乐恢 ﹞上书辞谢曰:‘仍受厚恩无以报效。’” 唐 韩愈 《答柳柳州食虾蟆》诗:“虽蒙 句践 礼,竟不闻报效。”《水浒传》第二五回:“ 西门庆 道:‘ 九叔 记心,不可泄漏,改日别有报效。’”红楼梦第四回:“依老爷这话,不但不能报效朝廷,亦且自身不保。” 郭沫若 《南冠草》第三幕:“将来国家需要你,总要有好的身体才能够报效国家。”
(2).旧指以财物奉献官府、上司。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十一:“及 乾隆 豫 工 川 运,则承平日久,人思报効,每次皆千万以外,然实不抵一次普免之数。”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一:“十一年, 广东 奸民 李光照 覬覦富贵,具呈内务府,请报効木植,重修 淀园 。”《官场现形记》第二六回:“上紧把银子--该报效的,该孝敬的--早些送进去。” 巴金 《灭亡》第二二章:“结果商会会长报效了二十万元军饷,买回了自己底自由。”
《漢語大詞典》:杯水之谢(杯水之謝)
比喻微薄的酬谢。儒林外史第五一回:“次日, 凤四老爹 果然别了 万中书 ,不曾受他杯水之谢,取路往 杭州 去了。”
分類:微薄酬谢
《漢語大詞典》:谢客(謝客)
(1).辞别朋友。史记·魏公子列传:“ 侯生 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
(2).送客。儿女英雄传第十三回:“却説那日 安老爷 迎宾谢客,忙的半日不曾住脚,一直到下半日才得消停。”
(3).谢绝会客。 宋 苏轼 《东园》诗:“杜门谢客恐生谤,且作人间鹏鷃游。” 明 宗臣 《报刘一丈书》:“相公倦,谢客矣,客请明日来!” 柳亚子 《怀念阿英先生》:“我在闭门谢客的环境中,偷偷地去看了一次,觉得很兴奋。”
(4).指酬谢刺客。 汉 王符 潜夫论·述赦:“ 洛阳 至有主谐合杀人者,谓之会任之家,受人十万,谢客数千。” 彭铎 校正:“主其事者,受人厚赂,遣客为之刺杀仇家。”
(5).指 南朝 宋 谢灵运 。 灵运 幼名 客儿 ,故称。 南朝 梁 钟嵘 诗品总论:“ 谢客 为 元嘉 之雄。” 宋 林逋 《池上春日即事》诗:“已输 谢客 清吟了,未忍 山翁 烂醉归。” 清 赵翼 《庚午同年平姚海孙星士叶古渠陈受粢招饮于吴山丁仙阁姚海有诗即用其韵》:“步联 谢客 登山屐,醉湿 陶 家漉酒巾。”
《漢語大詞典》:酬劳(酬勞)
亦作“酧劳”。
(1).谓用财物酬谢。周书·武帝纪上:“尊年尚齿,列代弘规,序旧酬劳,哲王明范。”《七国春秋平话》卷中:“酧劳军卒,不在话下。” 巴金 《寒夜》二六:“他给你看了好多次病,我们也没有多少钱酬劳他。”
(2).给出力的人的报酬。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下:“医者索酬劳,那得许多钱物。”《老残游记》第二回:“封了一千两银子奉给 老残 ,算是医生的酬劳。” 沈从文 《王谢子弟》:“解决后也作三股均分,另外提出一成作 七爷 酬劳。”
《漢語大詞典》:津润(津潤)
(1).滋润;浸润;湿润。文选·左思〈蜀都赋〉:“紫棃津润,樼栗罅发。” 刘良 注:“津润,棃中含水也。”朱子语类卷七三:“怕只是説水之津润上行,至那木之杪,这便是井水上行之象。” 明 郎瑛 七修类稿·义理·金生水:“又按《天文志》以星动摇而为风雨之候,石津润而为雨水之应。”
(2).富于神韵。 唐 李翱 《答朱载言书》:“浩乎若江海,高乎若丘山,赫乎若日火,包乎若天地,掇章称咏,津润恠丽,六经之词也。”
(3).酬谢的财物。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二:“我辈欲君殫一月工,堆字若干,分赠亲友,冀得小津润。”
《漢語大詞典》:愿心(願心)
对神佛有所祈求时许下的酬谢诺言。清平山堂话本·花灯轿莲女成佛记:“ 张待詔 许下愿心,拜告神明。”
(1).发下的心愿。 元 杨暹 《西游记》第三本第十一出:“我的愿心,只求得道的人,我吃一百箇。诸神不能及,恰吃得九箇,少我的多哩。”
(2).对神佛祈求时许下的酬谢。儿女英雄传第十二回:“媳妇本也有个愿心许下,给他供个长生禄位。” 吴组缃 《山洪》二三:“奶奶还在土地庙里进了香,许了愿心。”
《漢語大詞典》:春赛(春賽)
春时酬谢神灵的祭礼。 元 戴表元 《林邨寒食》诗:“闻説旧时春赛罢,家家鼓笛醉成围。”《清代北京竹枝词·百戏竹枝词·四平腔序》:“ 浙 之 绍兴 土风也,亦 弋阳 之类,但调少平,春赛无处无之。” 鲁迅 《呐喊·社戏》:“当时我并不想到他们为什么年年要演戏。现在想,那或者是春赛,是社戏了。”
《漢語大詞典》:缣帛(縑帛)
(1).绢类的丝织物。古代多用作赏赐酬谢之物,亦用作货币。周礼·天官·典丝“掌其藏与其出,以待兴功之时” 汉 郑玄 注:“时者若温煖宜縑帛,清凉宜文绣。”史记·滑稽列传:“数赐縑帛,檐揭而去。” 唐 韩愈 《许受韩弘物状》:“ 韩弘 荣於宠赐,遂寄縑帛与臣。”
(2).作书写用。后汉书·宦者传·蔡伦:“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縑帛者谓之纸。”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七:“故有刀笔铅槧之説, 秦 汉 末用縑帛。” 清 周亮工 《与胡元润书》:“ 王荆公 作字,未尝轻用縑帛,独於佛语用之。”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三章第四节:“ 两汉 学校发达,经学又极烦琐,士人录写大量经传师说,竹简重,缣帛贵,很自然的需要一种代用品,纸就在这个需要下产生了。”
《漢語大詞典》:酬谢(酬謝)
亦作“酧谢”。 赠送礼物以表示谢意;报谢。宋书·范晔传:“尝有病,因 法静 尼就 熙先 乞治,为合汤一剂, 耀 疾即损。 耀 自往酬谢,因成周旋。” 明 朱有燉 《风月牡丹仙》第三折:“今宵共约在芳亭内,酧谢你《风俗记》太新奇。”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二五章:“在寨主的客房里聚着本寨的几位管事人和几家肉票的当家人,商量如何酬谢 田见秀 。”
《漢語大詞典》:谢媒(謝媒)
酬谢媒人。 明 海瑞 《禁约》:“婚礼不许多用盘盒猪羊糖饼,不许厚礼物谢媒。”
《漢語大詞典》:岁报(歲報)
一年的报答。谓年终腊祭酬谢神的保佑。
《漢語大詞典》:微报(微報)
微薄的酬谢。 唐 谷神子 《博异志·崔玄微》:“处士儻不阻见庇,亦有微报耳。”
分類:微薄酬谢
《漢語大詞典》:宾尸(賓尸)
周 代贵族在祭祀祖先的次日,为了酬谢尸(代表死者受祭的人)的辛劳,设酒食请尸来吃,叫做宾尸。一说为祭祀名,指卿大夫于祭祀的次日再祭。诗·周颂·丝衣序:“《丝衣》,绎、宾尸也。” 郑玄 笺:“绎,又祭也。天子诸侯曰绎,以祭之明日;卿大夫曰宾尸,与祭同日。” 孔颖达 疏:“谓 周公 、 成王 太平之时,祭宗庙之明日,又设祭事以寻绎昨日之祭,谓之为绎,以宾事所祭之尸,行之得礼。” 清 方苞 《又书〈清庙诗〉后》:“至 周 则前期卜日,卜尸,散斋七日,致斋三日,使日祭一庙祭之,明日绎而宾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