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反水
(1).叛变。 茅盾 《动摇》十:“县长受有密令,要解散党部,工会和农会;已经派警备队下乡捉农民协会执行委员。又要反水了,正月来的账,要打总的算一算呢!” 李六如 《六十年的变迁》第二卷第十三章:“他们的前任 江西 督军,反水过来当了军长的 方本仁 ,在一起挤过浮桥时,一家伙跌下了水。”
(2).反攻倒算。 魏巍 《东方》第一部第六章:“对,我们决不能让他们反水。”
分類:叛变
《國語辭典》:不逞  拼音:bù chěng
不得志、不满意。《左传。襄公十年》:「故五族聚群不逞之人,因公子之徒以作乱。」《梁书。卷五六。侯景传》:「当是不逞之人,曲为口端之说,遂怀市虎之疑,乃致投杼之惑耳。」
《國語辭典》:背叛  拼音:bèi pàn
违背、反叛。《后汉书。卷一。光武帝纪上》:「是时长安政乱,四方背叛。」《三国演义》第一○五回:「秦始皇作阿房宫而殃及其子,天下背叛,二世而灭。」也作「悖叛」、「倍畔」。
《國語辭典》:叛乱(叛亂)  拼音:pàn luàn
造反作乱。《三国志。卷三五。蜀书。诸葛亮传》:「南中诸郡,并皆叛乱,亮以新遭大丧,故未便加兵,且遣使聘吴,因结和亲,遂为与国。」也作「反乱」。
《漢語大詞典》:叛服
叛变或顺服。 宋 苏轼 《司马温公神道碑》:“惟 西羌 夏 人,叛服不常。” 明 宋濂 《使南稿序》:“然予闻序事之体,志其大而舍其细,故特取蛮夷叛服之由,圣世明良之盛,书之于首简。”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部族繁伙,叛服不常。”
分類:叛变顺服
《國語辭典》:反叛  拼音:fǎn pàn
背叛。《晋书。卷一一四。苻坚载记下》:「命炜以书招喻垂及泓、冲,使息兵还长安,恕其反叛之咎。」《五代史平话。梁史。卷上》:「为见蝗虫为灾,天下饥馑,遂结谋聚众,在那郓、曹、濮三州反叛。」
《國語辭典》:反叛  拼音:fǎn pan
匪寇。比喻暴横不讲理的恶人。
《漢語大詞典》:叛降
叛变投敌。《历史研究》1976年第1期:“太平军在 金田 起义后东出 江口 期间,就毅然驱逐了已有叛降迹象的 张钊 、 田芳 等人。”
分類:叛变投敌
《国语辞典》:叛军(叛军)  拼音:pàn jūn
叛变的军队。如:「经过一段时间的围困,叛军终因弹尽援绝而投降。」宋。周密《齐东野语。卷五。端平襄州本末》:「九月十日,闻王旻带所纳叛军来襄,人疑其反复不常,而末如之何。」
《漢語大詞典》:降叛
投降叛变。三国志·吴志·周鲂传:“彼此降叛,日月有人。”隋书·天文志下:“日晕有背,背为逆,有降叛者,有反城。”
分類:投降叛变
《漢語大詞典》:畔乱(畔亂)
武装叛变。畔,通“ 叛 ”。 汉 徐干 中论·智行:“昔 武王 崩, 成王 幼, 周公 居摄, 管 蔡 启 殷 畔乱, 周公 诛之。”后汉书·苏竟传:“君处 阴 中,土多贤士……何自负畔乱之困,不移守恶之名乎?”
分類:武装叛变
《國語辭典》:哗变(譁變)  拼音:huá biàn
部下叛变。如:「军队一旦发生哗变,将不可收拾。」
《漢語大詞典》:叛反
叛变造反。 元 无名氏 《气英布》第二折:“抵多少遵承帝王宣,禀受将军令,不由喒不叛反,不由喒不掀腾。”
分類:叛变造反
《漢語大詞典》:详反(詳反)
假装叛变。详,通“ 佯 ”。史记·秦本纪:“ 晋 人患 随会 在 秦 为乱,乃使 魏讎餘 详反,合谋 会 ,诈而得 会 , 会 遂归 晋 。”
分類:假装叛变
《漢語大詞典》:叛附
叛变后另有依附。新唐书·高祖纪:“ 显州 长史 田瓚 杀行臺尚书令 杨士林 ,叛附于 王世充 。”新唐书·高祖纪:“ 东盐州 人 马君德 以其州叛附于 黑闥 ( 刘黑闥 )。”
《漢語大詞典》:降变(降變)
投降叛变。 聂绀弩 《论白华》:“安知自己的首级不正是部下降变的股票、亲信的赏格的兑换券呢?”
分類:投降叛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