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母仪(母儀)  拼音:mǔ yí
为人母的典型轨范。《后汉书。卷一○。皇后纪上。光武郭皇后纪》:「郭主虽王家女,而好礼节俭,有母仪之德。」《三国演义》第四回:「皇太后教无母仪,统政荒乱,永乐太后暴崩,众论惑焉。」
《漢語大詞典》:大仪(大儀)
(1).太极。指形成天地万物的混沌之气。《文选·张华〈励志诗〉》:“大仪斡运,天迴地游。” 李善 注:“大仪,太极也。以生天地谓之大,成形之始谓之仪。”
(2).仪范;大法。管子·任法:“圣君所以为天下大仪也,君臣上下贵贱皆发焉。”鬼谷子·内揵:“环转因化,莫之所为,退为大仪。” 陶弘景 注:“仪者,法也。”
(3). 唐 代礼部尚书的别称。 宋 洪迈 容斋四笔·官称别名:“ 唐 人好以它名标榜官称……吏部尚书为大天,礼部为大仪。”
《國語辭典》:规则(規則)  拼音:guī zé
1.典式、法则,共同遵守的条文规范。如:「大家应遵守交通规则。」唐。李群玉〈湘中别成威阇黎〉诗:「至哉彼上人,冰霜凛规则。」
2.定式的、有规律的。如:「正常人的心脏呈规则的跳动。」
《漢語大詞典》:训范(訓範)
犹仪范。 晋 陆云 《泰伯碑》:“内脩训范,外陶氓俗。” 唐 道宣 续高僧传·义解一·智藏:“ 藏 秉依训范,敬礼宏隆。” 元 袁桷 《书高息斋严母方氏夫人墓志后》:“今垂老隐居,充然自足不假於当世,而独卷卷表章先夫人之训范,以示厥后。”
分類:仪范
《國語辭典》:光明  拼音:guāng míng
1.光亮、明亮。《荀子。王霸》:「如霜雪之将将,如日月之光明。」《初刻拍案惊奇》卷七:「那月色一发光明如昼,照得潞州城中,纤毫皆见。」
2.坦白、磊落。唐。李翱 谢杨郎中书:「窃惟当兹之士,立行光明,可以为后生之所依归者,不过十人焉。」《二刻拍案惊奇》卷二○:「某家迹蒙暧昧,心地光明,错认做歪人,久行废弃。」
3.昌明盛大。《国语。周语上》:「至于武王,昭前之光明而加之以慈和,事神保民,莫弗欣喜。」唐。柳宗元 献平淮夷雅表:「谨撰平淮、夷雅二篇,虽不及尹吉甫、召穆公等,庶施诸后代,有以佐唐之光明,谨昧死再拜以献。」
4.辉映、照耀。《易经。谦卦》:「天道下济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后汉书。卷八九。南匈奴列传》:「昭君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景裴回。竦动左右。」
5.光大、显扬。《吕氏春秋。孟夏纪。尊师》:「君子之学也,说义必称师以论道,听从必尽力以光明。」《后汉书。卷二八下。冯衍传》:「显志者,言光明风化之情,昭章弦妙之思也。」
6.荣耀、光彩。唐。刘驾 励志诗:「及时立功德,身后犹光明。仲尼亦为土,鲁人焉敢耕。」
7.有希望的。如:「光明大道」。
《國語辭典》:表仪(表儀)  拼音:biǎo yí
表率仪范。汉。贾谊《新书。卷八。官人》:「知足以为源泉,行足以为表仪。」
《國語辭典》:临照(臨照)  拼音:lín zhào
抚慰照顾。《左传。桓公二年》:「文物以纪之,声明以发之,以临照百官,百官于是乎戒惧,而不敢易纪律。」唐。陈鸿〈东城老父传〉:「朝觐之礼容,临照之恩泽。」
《國語辭典》:壸范(壼範)  拼音:kǔn fàn
妇女的典范、楷模。
《漢語大詞典》:壸彝
妇女的楷模、仪范。 唐 韩愈 《扶风郡夫人墓志铭》:“夫先其归,其室有丘。公葬有铭,壼彝是收。” 宋 曾巩 《左仆射门下侍郎王珪曾祖尹氏追封燕国太夫人制》:“幽閒静专,躬蹈纯德。嬪于盛族,壼彝是称。” 宋 曾巩 《永安县君李氏墓志铭》:“淑哉夫人,秉是壼彝,周旋大小,无过无亏。”
《國語辭典》:古式  拼音:gǔ shì
古代的制度、仪式。《三国志。卷三二。蜀书。先主备传》:「既宗室微弱,帝族无位,斟酌古式,依假权宜,上臣大司马汉中王。」
《漢語大詞典》:圣范(聖範)
圣人和帝王的仪范或画像。 南朝 梁 沈约 《为南郡王侍皇太子释奠宴》诗:“洋洋圣范,楚楚儒衣。” 宋 龚鼎臣 东原录:“须我主復图仪容去,则南朝必送圣范来。”
《漢語大詞典》:壸训(壼訓)
为妻室者的言行仪范。 唐 陈子昂 《祭外姑宇文夫人文》:“恭闻夫人有清穆之德,皓洁之行……崇严壼训,芬郁母仪,中馈柔嘉,娣姒有别。”
《漢語大詞典》:训仪(訓儀)
庭训和仪范。 唐 权德舆 《唐故使持节郴州诸军事权知郴州刺史赐绯鱼袋李君墓志铭序》:“嗣子 卢氏 县尉 操 、次子前明经 掖 、支子某等,皆以孝经而承训义。”
分類:仪范
《国语辞典》:国民礼仪范例(国民礼仪范例)  拼音:guó mín lǐ yí fàn lì
西元1970年,内政部依传统礼俗和现代生活状况而制定的礼仪范例。《国民礼仪范例》与《国民生活须知》(西元1968年颁行)均为1960年代后期至1970年代中期,中华民国政府推动「中华文化复兴运动」的产物,系属国家对于人民的食、衣、住、行、育、乐等日常生活内容所进行的规范化作为。参见「国民生活须知」、「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