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义说(義説)
为古书作注而阐明其义。 三国 魏 何晏 《〈论语集解〉序》:“近故司空 陈羣 、太常 王肃 、博士 周生烈 ,皆为义説。” 邢昺 疏:“谓作注而説其义,故云义説。”
《國語辭典》:释义(釋義)  拼音:shì yì
1.解释文义。汉。蔡邕 上封事陈政要七事:「昔孝宣会诸儒于石渠,章帝集学士于白虎,通经释义,其事优大。」
2.佛教的思想。《北史。卷三。魏高祖孝文帝本纪》:「善谈庄、老,尤精释义。」
《漢語大詞典》:摘发(摘發)
调拨。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又令统制官 姚公辅 、 赵銓 守 原州 ,听候中军统制 吴挺 节制,不得自为摘发。”
(1).揭示、阐明。 晋 袁宏 后汉纪·明帝纪上:“诵《易经》,习论语春秋,略记大义,听言观论,摘发其要。”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聪明英特之士,虽摘发新理,怀抱新见,而束於教令,胥缄口结舌而不敢言。”
(2).揭发。北齐书·冯翊王润传:“及长,广慎方雅,习於吏职,至摘发隐伪,姦吏无所匿其情。” 宋 曾巩 《开封府狱空转官制》:“摘发姦欺,动而必中;弹治豪右,勇於敢为。” 明 沈榜 《宛署杂记·人物》:“ 严 俗健讼,公摘发如神,民莫敢欺,讼因以简。” 鲁迅 《南腔北调集·〈一个人的受难〉序》:“在 瑞士 时,常投画稿于日报上,摘发社会的隐病。”
《國語辭典》:阐发(闡發)  拼音:chǎn fā
弘扬发挥。如:「这份月刊以阐发孔孟思想为宗旨。」
《国语辞典》:般若经(般若经)  拼音:bō rě jīng
泛指阐明般若思想的经典。包括《大般若经》、《放光般若经》、《道行般若经》、《大明度经》、《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等。
《国语辞典》:阐微(阐微)  拼音:chǎn wéi
阐明深奥的道理。如:「音韵阐微」。
《漢語大詞典》:申义(申義)
阐明意义。《书序》:“约文申义,敷畅厥旨,庶几有补於将来。” 孔颖达 疏:“要文无不解,是申义也。”
分類:阐明意义
《國語辭典》:挥发(揮發)  拼音:huī fā
1.发挥、阐扬。唐。孟郊〈读张碧集〉诗:「谁作采诗官,忍之不挥发。」
2.液体或固体在常温中变为气体散发出去的现象。
《漢語大詞典》:倡明
提倡并阐明。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三:“ 濂洛 诸君子,倡明理学,厥功不细。”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三:“旧冬 宗夏 初归,始为之倡明此事。” 胡适 《费经虞与费密》《新繁县志·人物》:“﹝ 费密 ﹞晚年穷困,閤户著书,篤守古经,倡明圣学,以教及门。”
分類:提倡阐明
《國語辭典》:设论(設論)  拼音:shè lùn
文体名。作者藉由拟设的问答以阐明意旨。如东方朔的答客难、扬雄的解嘲等。
《漢語大詞典》:驳论(駁論)
亦作“駮论”。
(1).文体名。犹驳议。晋书·杜轸传:“ 軫 博闻广涉,奏议驳论多见施用。” 宋 叶适 《运使直阁郎中王公墓志铭》:“ 常 之狱,有手刃佣主及家数人皆死,焚其庐。州以无证佐奏裁。公亟具駮论如法。”
(2).通过反驳对方的论点来阐明自己的论点。
《漢語大詞典》:显教(顯教)
能以语言文字阐明佛教教义的教派。与密教相对而言。天台、华严、净土诸宗属显教。 宋 赞宁 等宋高僧传·译经三·唐京师满月:“次一法轮者,即显教也,以 摩腾 为始祖焉。”
《漢語大詞典》:唱明
谓开导阐明。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五:“《法苑献徵録》五卷,编辑古今尊宿唱明之语,及 天童 三峯 授受事实,并法中先辈交谊,如序跋、简牘……之类。”参见“ 唱导 ”。
分類:开导阐明
《漢語大詞典》:唱导(唱導)
(1).前导,领先。后汉书·荀爽传:“兽则牡为唱导,牝乃相从。”
(2).犹倡导。带头提倡。三国志·魏志·刘晔传:“﹝ 郑宝 ﹞欲驱略百姓越赴 江 表,以 曄 高族名人,欲彊逼 曄 使唱导此谋。” 宋 司马光 《文中子补传》:“发端唱导者非二家之罪而谁哉?此皆议论不合於圣人者也。”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后记》:“我那一篇《从帮忙到扯淡》,原在指那些唱导什么儿童年,妇女年,读经救国,敬老正俗, 中国 本位文化,第三种人文艺等等的一大批政客豪商,文人学士。”
(3).佛教语。谓讲经说法,宣唱开导。 晋 法显 佛国记:“诸天説是语已,即便在前唱导,导引而去。”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唱导传论》:“唱导者,盖以宣唱法理,开导众心也。” 汤用彤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二分第十三章:“ 宋 时 道照 善于唱导,音吐嘹亮,洗悟尘心。”
《漢語大詞典》:竖义(豎義)
立义;阐明义理。南史·袁宪传:“会 弘正 将升讲坐,弟子毕集,乃延 宪 入室,授以麈尾,令 宪 竖义。” 唐 道宣 续高僧传·义解四·慧远:“但闻法集鐘声,不问旦夕,覆讲竖义,皆入堂伏听。” 清 申涵光 《与朱锡鬯书》:“近尝把玩 宋 儒语録,聊以检点身心,为晚年寡过之计,非敢标理学之名,聚徒竖义,如昔人角立门户为也。”
《漢語大詞典》:廓通
疏通阐明。 唐 皮日休 《春秋决疑》:“苟无 丘明 发决其奥,廓通其玄,亦赴来而责实也,非可诬也。”
分類:疏通阐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