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光大  拼音:guāng dà
1.光明正大。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诠赋》:「夫京殿苑猎,述行序志,并体国经野,义尚光大。」
2.光显而盛大。《易经。坤卦。彖曰》:「含弘光大,品物咸亨。」《汉书。卷五十六。董仲舒传》:「行其所知,则光大矣。」
3.宽宏。《抱朴子。内篇。释滞》:「夫有道之主,含垢善恕,知人心之不可同,出处之各有性,不逼不禁,以崇光大。」晋。干宝《搜神记》卷三:「愿府君安身养德,从容光大,勿以神奸,污累天真。」
《漢語大詞典》:尽尽(盡盡)
(1).消沉沮丧貌。荀子·非十二子:“尽尽然,盱盱然。” 王先谦 集解引 郝懿行 曰:“尽尽者,闭藏消沮之容。”一说,极视尽物之貌。见 杨倞 注。
(2).全部;充分。《坚瓠六集》卷三引 明 沈周 《田家乐词》:“桃花尽尽开,菜花香又来。”《西湖佳话·白堤政迹》:“我在 西湖 之上,朝花夕月,冬雪夏风,尽尽的受用了三载。”
(3).犹蜂拥。《金瓶梅词话》第七一回:“只听甲响,叉刀力士、团子红军尽尽而出。”
《國語辭典》:十分  拼音:shí fēn
1.圆满、充足。唐。白居易 和春深诗二○首之一四:「十分杯里物,五色眼前花。」宋。孔平仲〈对菊有怀郎祖仁〉诗:「庭下金龄菊,花开已十分。」
2.很,非常。宋。苏轼 橄榄诗:「待得微甘回齿颊,已输崖密十分甜。」《三国演义》第九九回:「时值六月天气,十分炎热,人马汗如泼水。」
《國語辭典》:发挥(發揮)  拼音:fā huī
1.将能力、精神等表现出来。如:「发挥革命精神」。《红楼梦》第一五回:「这点子事,在别人的跟前就忙的不知怎样;若是奶奶的跟前,再添上些,也不够奶奶一发挥的。」
2.阐发分析。如:「借题发挥」。《文明小史》第二六回:「原为这事被我们先生发挥了一顿,此时倒要服他老成先见。」
《國語辭典》:驰骋(馳騁)  拼音:chí chěng
1.骑马奔驰。《老子》第一二章:「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三国演义》第一○回:「韦挟戟骤马,往来驰骋。」
2.比喻涉猎。《汉书。卷六二。司马迁传。赞曰》:「亦其涉猎者广博,贯穿经传,驰骋古今。」《晋书。卷八三。江逌传》:「偃息毕于仁义,驰骋极于六艺。」
3.游走散涣。《淮南子。精神》:「血气滔荡而不休,则精神驰骋于外而不守矣。」
4.活动、活跃。如:「他驰骋文坛数十年。」
《漢語大詞典》:尽意(儘意)
尽心,竭尽心意。 元 无名氏 《陈州粜米》第三折:“俺家儘意的奉承他,他的金银钱钞可也都使尽俺家里。”
《國語辭典》:发扬(發揚)  拼音:fā yáng
1.宣扬、提倡。《礼记。礼器》:「德发扬,诩万物。」《宋史。卷二九一。列传。王博文》:「凡可以称奉亲之意者,皆宜优异章大,以发扬母后之功烈,则孝德昭于天下矣。」
2.焕发、飞扬的样子。《礼记。乐记》:「发扬蹈厉,太公之志也。」《吕氏春秋。贵直论。过理》:「容貌充满,颜色发扬。」
3.引荐而登用之。《后汉书。卷三二。樊宏阴识列传。樊宏》:「发扬岩穴,宠进儒雅。」
《國語辭典》:发扬蹈厉(發揚蹈厲)  拼音:fā yáng dào lì
意气风发,精神奋勇的样子。《史记。卷二四。乐书》:「发扬蹈厉之已蚤,何也?」唐。张守节。正义:「发,初也。扬,举袂也。蹈,顿足蹋地。厉,颜色勃然如战色也。」唐。权德舆〈故上柱国咸宁郡王赠太师忠武浑公神道碑。序〉:「凡王师之所以剋获都邑,元老之所以发扬蹈厉,公必居其先偏,而当其勍剧。」也作「发扬踔厉」。
《國語辭典》:发达(發達)  拼音:fā dá
1.发迹显达。元。张寿卿《红梨花》第一折:「秀才每几时能勾发达。」《元曲选外编。飞刀对箭。第一折》:「每日则著我使牛耕种,薛仁贵也,几时是我那发达的时节也呵。」
2.兴盛、进步、开展。如:「工业发达」、「经济发达」。
《国语辞典》:间作(间作)  拼音:jiàn zuò
为了充分利用土地,在一作物生育期间,于该作物行株间栽培另一种或多种作物的方式。
《国语辞典》:善用  拼音:shàn yòng
好好的利用,充分的运用。如:「善用人才」、「善用天分」。
《國語辭典》:洋溢  拼音:yáng yì
1.水满溢貌。《文选。张衡。南都赋》:「布濩漫汗,漭沆洋溢。」
2.盛大而远播。《礼记。中庸》:「言而民莫不信,行而民莫不说,是以声名洋溢乎中国。」《文选。司马相如。难蜀父老》:「群生沾濡,洋溢乎方外。」
《漢語大詞典》:沾足
谓雨水充足。 宋 江休复 《江邻几杂志》卷一:“ 同州 民谓沾足为烂雨。”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水灾:“十八日,大雨沾足,乃种豆。”
分類:雨水充足
《國語辭典》:过来(過來)  拼音:guò lai
1.由他处到此处。《警世通言。卷二八。白娘子永镇雷峰塔》:「正没摆布处,只见一个老儿,摇著一只船过来。」《红楼梦》第四二回:「过来,我替你把头发拢一拢。」
2.连接在动词后,表示回到原来的状态。如:「经过急救,车祸伤患终于醒过来了。」
3.连接在动词后,表示能力、时间、数量等充分。如:「如果家事忙不过来,可以请个外佣帮忙。」
《漢語大詞典》:取足
充分取得。 三国 魏 嵇康 《答释难宅无吉凶摄生论》:“若命之成败,取足於信顺,故是吾前难寿夭成於愚智耳,安得有性命自然也!” 唐 韩愈 《记宜城驿》:“ 于太傅 帅 襄阳 ,迁 宜城县 ,并改造南境数驛,材木取足此林。” 明 李贽 《答耿中丞书》:“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於 孔子 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於 孔子 ,则千古以前无 孔子 ,终不得为人乎?”
《漢語大詞典》:厌闻(厭聞)
(1).充分听取。参见“ 厌闻飫听 ”。
(2).不愿听。 鲁迅 《华盖集·并非闲语三》:“平心想起来,所谓‘选家’这一流人物,虽然因为容易联想到 明 季的制艺的选家的缘故,似乎使人厌闻,但现在倒是应该有几个。” 瞿秋白 《饿乡纪程》四:“‘自由’‘平等’‘民权’的口头禅,在大多数社会思想里即使不生复古的反动思潮,也就为人所厌闻。” 茅盾 《第一阶段的故事》二:“但是看看 何先生 的神气,似乎并不把 朱怀义 这句话当作一回事,而且颇有厌闻的表情。”
《漢語大詞典》:厌闻饫听(厭聞飫聽)
谓充分听取。 宋 曾巩 《送江任序》:“既已得其所处之乐,而厌闻飫听其人民之事,而 江 君又有聪明敏急之材。”
分類:充分听取
《國語辭典》:颖脱(穎脫)  拼音:yǐng tuō
椎处囊中,尖端必冒脱而出。语出《史记。卷七六。平原君虞卿传》:「毛遂曰:『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遂蚤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后比喻有才能的人遇有机会即可显露本领。《北齐书。卷三七。魏收传》:「收本以文才,必望颖脱得知,位既不遂,求修国史。」也作「脱颖」。
《國語辭典》:颖脱而出(穎脫而出)  拼音:yǐng tuō ér chū
锥尖透过囊袋显露出来。语出《史记。卷七六。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毛遂曰:『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遂蚤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后比喻有才华的人得到机会而崭露头角。唐。李白 与韩荆州书:「愿君侯不以富贵而骄之,寒贱而忽之,则三千之中有毛遂,使白得颖脱而出。」也作「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