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回疆  拼音:huí jiāng
新疆天山南路为信仰回教的回族所聚居,故称为「回疆」。
《漢語大詞典》:山步
山脚水旁人家聚居之处。 宋 陆游 《晚闻庭树鸦鸣有感》诗:“残骸幸强健,沽酒遍山步。”自注:“乡语谓湖山间小聚为山步。” 清 曹寅 《送亮生南还即和留别诗兼寄些山先生》:“山步若邀斑杖健,北湖长望惜莓苔。”
《漢語大詞典》:贫巷(貧巷)
(1).贫民聚居的小巷。 唐 卢纶 《送从叔程归西川幕》诗:“岂念在贫巷,竹林鸣鸟声。” 宋 黄庭坚 《和王明之雪》:“贫巷有人衣不纊,北窗惊我眼飞花。” 清 方文 《晚过孙克咸斋中》诗:“贫巷无人昼掩扉,病餘行药过桥磯。”
(2). 明 清 时代 常熟 对丐户聚居之处的称呼。详“ 贫子 ”。
《國語辭典》:贫子(貧子)  拼音:pín zǐ
穷人或穷人家的子孙。《汉书。卷六五。东方朔传》「年十三学书,三冬文史足用」句下三国魏。如淳。注:「贫子冬日乃得学书,言文史之事足可用也。」
《漢語大詞典》:村聚
村庄。聚,指聚居地。 明 唐顺之 《叙广右战功》:“已而贼寇他所,则公军又已先在;或絶远村聚,贼度官军所必不至而潜寇,则公军又已先在。”明史·丁瑄传:“ 福建 多矿盗,令御史 柳华 捕之。 华 令村聚皆置望楼,编民为甲,择其豪为长,得自置兵仗,督民巡徼。” 清 吴敏树 《黄特轩传》:“一人輒倡,数百众刼夺,村聚无敢抗者。”
分類:村庄聚居
《漢語大詞典》:番落
(1).少数民族聚居之处。 明 陈子龙 《赠蓟抚陈令威》诗:“更收山外诸番落,突骑 渔阳 十万人。” 清 赵翼 《扈从木兰》诗:“峩峩 南天门 ,巖巖 古北口 ,一髮通香落,冈峦互环纽。”
(2).指少数民族。旧唐书·李錡传:“以胡、 奚 杂类虬鬚者为一将,名曰‘番落健儿’。”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九:“ 世衡 尝以罪怒一番落,将杖其背,僚属为之请,莫能得,其人被杖已奔。”
《漢語大詞典》:骨咄
(1).古部族名。亦指其聚居地区。新唐书·西域传下·骨咄:“ 骨咄 ,或曰 珂咄罗 。广长皆千里。王治 思助建城 。多良马、赤豹。”
(2).兽名。新唐书·回鹘传下:“﹝ 黠戛斯 ﹞其兽有野马、骨咄、黄羊、羱羝。”
《漢語大詞典》:戎荒
古指西方少数民族聚居的边远地区。宋书·沈昙庆传:“时殿中员外将军 裴景仁 助戍 彭城 ,本傖人,多悉戎荒事。”
《漢語大詞典》:峒人
旧称西南地区聚居于山区的少数民族。 宋 陆游 《游卧龙寺》诗:“峒人争趁五更市,我亦来追六月凉。” 清 陆次云 《峒溪纤志》卷上:“峒人以 苗 为姓,好争喜杀。在 石阡 、 朗溪 二司者,多类汉人…… 粤 西有峒人,弹胡琴,吹六管,女善汉音 楚 歌。”
《漢語大詞典》:夷越
(1).古国名。即 於越 。 夏 少康 庶子的封国。 晋 葛洪 抱朴子·审举:“譬犹售章甫於 夷越 ,徇髯蛇於 华夏 矣。”
(2).古代对 长江 中下游以南各族聚居地区之称。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西和诸 戎 ,南抚夷 越 ,外结好 孙权 ,内脩政理。”
《国语辞典》:集村  拼音:jí cūn
聚居较为密集的村落。多指百家以上且有巷道相通的聚落。
《國語辭典》:狼窝(狼窩)  拼音:láng wō
1.狼所居住的巢穴。元。张国宾《薛仁贵》第三折:「张罗张罗,见一个狼窝。」
2.比喻险恶的处所或敌人、盗匪的地盘。《三国演义》第一三回:「帝泣告大臣曰:『方离狼窝,又逢虎口,如之奈何?』众皆失色。」
《國語辭典》:灶地  拼音:zào dì
沿海设灶煮盐的地方。
《漢語大詞典》:村井
犹村庄。相传古制八家同井,聚居一处,故称。宋书·索虏传论:“自 江 淮 至于 清 济 ,户口数十万,自免湖泽者,百不一焉。村井空荒,无復鸣鸡吠犬。”
《漢語大詞典》:鹿聚
如鹿一样聚居。子华子·孔子赠:“太古之时,澹泊恬愉,鹿聚而麕居。”
分類:聚居
《漢語大詞典》:盗穴(盜穴)
盗贼聚居的地方。旧唐书·田承嗣田弘正等传论:“ 河朔 二十餘州,竟为盗穴,诸 田 兇险,不近物情。” 清 顾炎武 天下郡国利病书·湖广上:“谚曰:‘何知盗穴,山若苇茁。’今四民安堵如故,但其山势巖险,駢附称盗穴者,盖多有之。”清史稿·方耀传:“尝率师出擣盗穴, 广 惠 安謐。”
分類:盗贼聚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