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23,分29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5  7  8  9  10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制科
明法
新生
攀桂
词科
监临
锁院
学究
齐年
廪给
黄甲
遗才
贤科
武举
文运
《国语辞典》:制科  拼音:zhì kē
唐朝科举的一种,由天子亲试。《旧唐书。卷一六。穆宗本纪》:「戊午,上御宣政殿,试制科举人。」
《國語辭典》:明法  拼音:míng fǎ
1.申明法令。《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皇帝临位,作制明法。」,参见「明法审令」条。
2.自然的规律。《庄子。知北游》:「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3.明的法令。《汉书。卷五二。窦田灌韩传。韩安国》:「今大王列在诸侯,訹邪臣浮说,犯上禁,桡明法。」
《國語辭典》:新生  拼音:xīn shēng
1.刚出现或刚出生。如:「新生的力量」。《庄子。知北游》:「汝瞳焉,如新生之犊,而无求其故。」
2.弃旧重生。如:「他出狱以后,认真工作、奋发向上,洋溢著新生的喜悦与活力。」
3.充满新契机的生命或生活。如:「远离这块伤心地,重新开始,或许能获得新生吧!」也称为「新生命」。
4.刚入学的学生。如:「为对大一新生表示欢迎之意,各种晚会纷纷登场。」汉。应劭《风俗通义。卷一。皇霸。三王》:「俗儒新生不能采综,多共辨论,至于讼阋。」
《國語辭典》:攀桂  拼音:pān guì
比喻科举中第。参见「折桂」条。唐。杜甫 八月十五夜月诗二首之一:「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四:「今试期日近,若但迷恋于此,不惟攀桂无分,亦且身躯难保。」
《國語辭典》:折桂  拼音:zhé guì
晋代郤诜曾以「桂林之一枝」对晋武帝比喻自己举贤良对策的才能,为天下第一。见《晋书。卷五二。郤诜传》。后人遂以折桂比喻科举及第。唐。温庭筠 春日将欲东归寄新及第苗绅先辈诗:「犹喜故人先折桂,自怜羁客尚飘蓬。」也作「攀桂」。
《漢語大詞典》:词科(詞科)
科举名目之一。此科主要选拔学问渊博,文辞清丽,能草拟朝廷日常文稿的人才。 宋 代又为宏词科、词学兼茂科、博学宏词科的通称。 清 代则专指博学鸿词科。 唐 无名氏 玉泉子:“ 德裕 尝为藩府从事日,同院 李评事 以词科进,适与 德裕 同官。” 宋 周密 齐东野语·真西山:“於是与之延誉於朝,而继中词科,遂为世儒宗焉。” 黄人 《〈清文汇〉序》:“继世之主,懋学右文;两举词科,而骏雄游彀;宏开四库,而文献朝宗。”参阅宋史·选举志二
《國語辭典》:监临(監臨)  拼音:jiān lín
1.监察临视。《史记。卷八九。张耳陈馀传》:「且夫监临天下诸将,不为王不可,愿将军立为楚王也。」《汉书。卷八三。朱博传》:「总领百官,上下相监临。」
2.科举制度中乡试的监考官。《儒林外史》第一七回:「后来点名,监临不肯收他。」《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三回:「主考和监临说话,开了门,一个坐在门里,一个坐在门外。」
3.职官名。负责监察临视的官吏。《宋史。卷二六六。王化基传》:「臣任扬州时,朝廷添置监临、使臣等职,实逾本州官数。」
《國語辭典》:锁院(鎖院)  拼音:suǒ yuàn
1.宋代考选官吏时,为求严密公正及防止舞弊,封锁试院的制度。《宋史。卷一五九。选举志五》:「后以就试多怀挟传授,乃锁院、巡搜、糊名。凡试百司吏人,问律及疏,既考合格,复令口诵所对,以防其弊。」宋。吴自牧《梦粱录。卷三。士人赴殿试唱名》:「诸路举人到者,排日赴都堂,帘引讫,伺候择日殿试。前三日,宣押知制诰、详定、考试等官赴学士院锁院,命御策题,然后宣押赴殿。」
2.借指科举考场。《明史。卷二八五。文苑列传一。杨维桢列传》:「至正元年,省试罗刹江赋,时锁院三千人,独惟善据枚乘七发辨钱塘江为曲江,由是得名,号曲江居士。」
《國語辭典》:学究(學究)  拼音:xué jiù
1.本为唐宋时考试的科目之一。《新唐书。卷四四。选举志上》:「明经之别,有五经,有三经,有二经,有学究一经。」后用以泛称读书人。《刘知远诸宫调。第一》:「知远便从引至庄上,请王学究写文契了必。」《喻世明言。卷一八。杨八老越国奇逢》:「高年学究,忽然及第连科。」
2.旧称私塾中的教书先生。明。郎瑛《七修类稿。卷二六。辨證类。嘲学究》:「近世嘲学究云:『我若有道路,不作猢狲王。』」
3.讽刺迂腐浅陋而不通世故的读书人。
《國語辭典》:齐年(齊年)  拼音:qí nián
同年登科。《旧唐书。卷一五八。武元衡传》:「始元衡与吉甫齐年,又同日为宰相。」
《漢語大詞典》:廪给(廩給)
亦作“廪给”。
(1).俸禄;薪给。 唐 权德舆 《拜昭陵过咸阳墅》诗:“自惭廩给厚,谅使井税先。” 元 揭傒斯 《靖州广德书院记》:“其为屋椽础之数若干,工匠之计若干,自相攸迄成之岁月、廩给之寡伙,咸俾刻于碑阴焉。”
(2).指科举时代公家给予在学生员的膳食津贴。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礼部·廪生追粮:“臣以为不幸有疾,罢之可也,至于廩给,糜费於累岁,而追索於一朝,固亦难矣。”
(3).谓发给廪禄。《宋史·兵志八》:“乞严敕州、军按月廩给。”
(4).泛指衣食等生活资料。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修鳞》:“ 梅 或偶供廪给,必力辞不受。” 郑观应 《盛世危言·农功》:“今则畎澮纵横,桑麻翳薈,神京廩给,悉仰南方。”
《國語辭典》:黄甲(黃甲)  拼音:huáng jiǎ
科举甲科进士及第的名册以黄纸书写,称为「黄甲」。《宋史。卷一五六。选举志二》:「朝谢后拜黄甲,其仪设褥于堂上,东西相向,皆再拜。」《初刻拍案惊奇》卷二○:「我苦志一生,得登黄甲,死亦无恨。」
《國語辭典》:遗才(遺才)  拼音:yí cái
1.虽有才华而考试落第的人。《宋史。卷一五五。选举志一》:「是年及端拱初,礼部试已,帝虑有遗才,取不中格者再试之,于是由再试得官者数百人。」
2.旧时秀才考举人时,临时核准参加考试的人,称为「遗才」。《警世通言。卷二六。唐解元出奇玩世》:「直至临场,曹公再三苦求,附一名于遗才之末。是科遂中了解元。」
《漢語大詞典》:贤科(賢科)
科举时代对选拔官吏所分科目的美称。 宋 文同 《谢成都端明启》:“谬缘贤科,窃迹秘府。” 明 李开先 《钝庵赵尹征粮受奖帐文》:“发跡贤科,倚马之才空北 冀 ;登名仕籍,栖鸞之地在 章城 。”
《國語辭典》:武举(武舉)  拼音:wǔ jǔ
1.武科乡试中式的人。《宋史。卷九。仁宗本纪一》:「乙巳,亲试书判拔萃科及武举人。」
2.科举制度中的武科。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后弃文就武,遂得武举状元。」《水浒传》第一二回:「年纪小时,曾应过武举,做到殿司制使官。」
《漢語大詞典》:武举人(武舉人)
科举时代,武乡试及第者。宋史·仁宗纪一:“﹝八年﹞乙巳,亲试书判拔萃科及武举人。”续文献通考·选举六:“﹝ 宋 ﹞ 嘉定 十年十二月詔武举人毋復应文举。”亦省称“ 武举 ”。《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史料·光绪广州府志》:“ 新安县 武举 庾体羣 ,亦於初四夜半攻 英 船於 虎门 。”
《國語辭典》:文运(文運)  拼音:wén yùn
文学盛衰的气运。《儒林外史》第一回:「天可怜见,降下这一夥星君去维持文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