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00,分20页显示  上一页  2  3  4  5  6  8  9  10  11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平空
拟办
文牍
摆铺
文帐
勾销
知照
符牒
批示
文表
抱案
指令
文稿
内开
等因
《國語辭典》:平空  拼音:píng kōng
平白无故。明。贾仲名《对玉梳》第四折:「风尘中埋没了二十年,平空的唤县君有何颜面?」《红楼梦》第五五回:「只怕如今平空又生出一两件事来,可就了不得了。」
《国语辞典》:拟办(拟办)  拼音:nǐ bàn
针对公文要求事项,提出具体的处理意见,或解决问题的方案。如:「公文的拟办,文字应力求具体明确,切忌模棱两可。」
《國語辭典》:文牍(文牘)  拼音:wén dú
1.公文书札的总称。《宋史。卷三五七。梅执礼传》:「比部职勾稽财货,文牍山委率不暇经目。」
2.俗称担任文书工作的人。
《漢語大詞典》:摆铺(擺舖)
(1). 宋 代各府县所设传递公文信息的驿站。 宋 李心传 《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乙集·时事二·金字牌》:“ 绍兴 末, 邱宗卿 为 蜀 帅,始创摆舖,以健步四十人为之。”宋史·舆服志六:“ 绍熙 末,遂置摆舖焉。”
(2).指传递公文信息的差役。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逻者获 权 ( 王权 )军摆舖数人,中有一曹司, 金 主 亮 见之,问 权 所在,曹司曰:‘在 庐州 。’”
《漢語大詞典》:文帐(文帳)
公文案卷。北齐书·崔暹传:“有囚数百, 世宗 尽欲诛之,每催文帐。 暹 故缓之,不以时进, 世宗 意释,竟以获免。”
《國語辭典》:勾销(勾銷)  拼音:gōu xiāo
取消、抹煞。《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九:「见了以下出身的,就不是途,也必拣个惫赖所在,打发他,不上几时,就勾销了。」也作「勾消」、「勾除」。
《國語辭典》:知照  拼音:zhī zhào
1.知会、照会。《儒林外史》第五一回:「祁太爷道:『何以不见知照?』万中书道:『由阁咨部,由部咨本省巡抚,也须时日。想目下也该到了。』」《文明小史》第六○回:「便吩咐门上,知照他们所有由各处荐来愿当出洋随员的,尽两日内来见。」
2.旧式公文用语。知悉之意,多用于下行文。如:「令行知照」。
《漢語大詞典》:符牒
(1).符移关牒等公文的统称。 唐 吴兢 贞观政要·择官:“比闻公等,听受辞讼,日有数百,此则读符牒不暇,安能助朕求贤哉?” 宋 叶适 《宋邹卿墓志铭》:“翁一生姓名不悬符牒,足趾不履官府。”
(2).官符和度牒。官府给予僧道的证明文件。 宋 苏轼 《赵清献公神道碑》:“ 剑州 民 李孝忠 集众二百餘人,私造符牒,度人为僧。” 清 顾炎武 《五台山记》:“ 縉 为宰相,给中书符牒,令 臺山 僧数十人分行郡县,聚徒讲説以求货利,於是此山名闻外夷。”
《國語辭典》:批示  拼音:pī shì
上级对下属呈文所做的回答指示。《儒林外史》第九回:「今将本犯权时寄监收禁,候上宪批示,然后勒限等情。」
《國語辭典》:文表  拼音:wén biǎo
旧时官吏向朝廷呈报的文书。《北史。卷七七。李谔传》:「其年九月,泗州刺史司马幼之文表华艳,付所司推罪。」《警世通言。卷三。王安石三难苏学士》:「因初到京,文表不曾收拾。明日早朝赍过表章,再来谒见。」
《漢語大詞典》:抱案
抱持案牍。谓办理公文。 明 宋濂 《京畿乡试策问》:“今世之吏,数倍於前,事繁政紊,案牘纷然…… 刘炫 所谓老吏抱案而没者也。” 章炳麟 《代议然否论》:“总统更移,自臺阁以至抱案之吏,无不随之更调。”
《國語辭典》:指令  拼音:zhǐ lìng
1.一种旧式公文。凡以上对下,因呈请而有所指示时用之。
2.指示、命令。唐。韩愈 魏博节度观察使沂国公先庙碑铭:「号登元和,大圣载营,风挥日舒,咸顺指令。」
3.计算机程式中指挥电脑运作的代码。指令的长度,通常从4位元到64位元,包括运算码(opcode)及运算子(operand)。
《國語辭典》:文稿  拼音:wén gǎo
文章或公文的草稿。
《漢語大詞典》:内开(内開)
公文用语,援引来文时用之。 明 唐顺之 《条陈海防经略事疏》:“ 嘉靖 三十七年十月二十五日节该钦奉勅书内开将来海防一应合行事务,尔有所知见,查照兵部原题条奏以闻。”《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文件集·外交部副部长章汉夫致印度驻华大使赖嘉文的照会》:“我谨收到您一九五四年四月二十九日照会,内开……”
《漢語大詞典》:等因
旧时公文用语。常用于叙述上级官署的令文结束时。但叙述平行机关及地位在上的不相隶属机关的来文,为表示尊敬,也间有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