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00,分20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章牍
手本
训令
官防
牒文
解状
文面
牒牍
饬令
平行文
牒桉
相应
知道
一角
契勘
《漢語大詞典》:章牍(章牘)
指公文。新唐书·王世充传:“又詔西朝堂听寃诉,东朝堂延諫者。繇是章牘填委,观省不暇。”
分類:公文
《國語辭典》:手本  拼音:shǒu běn
1.用手抄写的书籍。
2.告状的文书。南朝梁。钟嵘《诗品。卷下。齐惠休上人齐道猷上人齐释宝月》:「廓子赉手本出都,欲讼此事,乃厚赂止之。」
3.明清时门生见座师或下官见上官时所用的名帖。《水浒传》第二回:「所有一应合属公吏衙将,都军禁军,马步人等,尽来参拜,各呈手本,开报花名。」《儒林外史》第七回:「正在沉吟,长班又送进一个手本,光头名字,没有称呼,上面写著『范进』。」也称为「手板」、「手版」。
《國語辭典》:训令(訓令)  拼音:xùn lìng
上级机关对下级机关,就某种问题带有命令性指示的一种公文。
《國語辭典》:官防  拼音:guān fáng
1.官府的印信。引申为官府。元。无名氏《谢金吾》第一折:「(唱)怎生的打碎了这牌额。(谢金吾云)我便碎了这面牌额,打甚么不紧,你要告,告了我去。(正旦唱)难道你有官防无世界。」
2.官司、诉讼。《董西厢》卷八:「您死后教人打官防,我寻思著甚来由?」元。石君宝《秋胡戏妻》第四折:「走向前来,揝住罗裳,咱两个明有官防。」
《國語辭典》:牒文  拼音:dié wén
官府文书。《三国演义》第一回:「次日,接得青州太守龚景牒文,言黄巾贼围城将陷,乞赐救援。」《西游记》第九回:「即写下牒文一道,差夜又径往洪州城隍、土地处投下,要取秀才魂魄来,救他的性命。」
分類:公文文书
《漢語大詞典》:解状(解狀)
撤消诉讼的状子。《西游记》第九七回:“刺史见了,发怒道:‘你昨日递了失状,就与你拿了贼来,你又领了赃去,怎么今日又来递解状?’”
指押解囚犯的公文。 晋 陈寿 《益部耆旧传·杂记》:“ 祗 密闻之,夜张鐙火见囚,读诸解状。”
《國語辭典》:文面  拼音:wén miàn
脸上刺纹。《新唐书。卷二二二。南蛮传下。南平獠传》:「有文面濮,俗镂面,以青涅之。」《刘知远诸宫调。第二》:「太原府文面做射粮,欲待去却徊徨。」也作「纹面」。
《漢語大詞典》:牒牍(牒牘)
公文。 汉 王充 论衡·超奇:“夫鸿儒希有,而文人比然;将相长吏,安可不贵?岂徒用其才力,游文于牒牘哉?”
分類:公文
《國語辭典》:饬令(飭令)  拼音:chì lìng
命令。《福惠全书。卷二九。邮政部。船夫车驴》:「本官宜预先出示,饬令该地方。」
《国语辞典》:平行文  拼音:píng xíng wén
公文。指同等级机关间相互往来的公文,以及人民与机关间关于申请与答覆时所用的文书等。如我国总统与立法院、监察院公文往覆所用的咨,经济部与教育部公文往覆所用的函,都属于平行文。
《漢語大詞典》:牒桉
公文。新唐书·严郢传:“正恐牒桉填委,章程紊挠。”
分類:公文
《國語辭典》:相应(相應)  拼音:xiāng yìng
1.互相呼应、照应。《文选。刘歆。移书让太常博士》:「皆先帝所亲诵,今上所考视,其为古文旧书,皆有徵验,内外相应,岂苟而已哉?」《三国演义》第五回:「各镇诸侯,皆起兵相应。」
2.相宜、合适。《醒世恒言。卷三。卖油郎独占花魁》:「卖了他一个,就讨得五六个。若凑巧撞得著相应的,十来个也讨得的。」
3.契合。为梵语瑜伽的意译。如:「上师相应法。」
4.舒服、满意。《西游记》第二七回:「师父果若不要我,把那个松箍儿咒念一念,退下这个箍子,交付与你,套在别人头上,我就快活相应了。」
5.帮忙。《西游记》第一六回:「借水救之,却烧不起来,倒相应了他。」
《國語辭典》:知道  拼音:zhī dào
明晓道理。《礼记。学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庄子。秋水》:「知道者,必达于理。」
《國語辭典》:知道  拼音:zhī dao
明白瞭解。《三国演义》第四○回:「先生见教极是。但须禀告母亲知道。」《文明小史》第五○回:「洋老总一瞧他神气不对,知道必有事情。」
《国语辞典》:一角  拼音:yī jué
1.明清时代邮驿制度称公文一份为「一角」。明。贾仲名《对玉梳》第三折:「不如做一角文书,将那柳茂英锁送府牢,依律治罪。」《西游记》第三回:「大王,外面有一老人,背著一角文书,言是上天差来的天使。」
2.古以牛角为盛酒器,后以一角指一勺或一定量的酒。《水浒传》第五三回:「烧起火来做饭,沽一角酒来吃。」《清平山堂话本。杨温拦路虎传》:「且唤茶博士买一角酒,二斤肉来。」
《國語辭典》:契勘  拼音:qì kān
1.按查、考核。宋。苏轼 应诏论四事状:「臣近契勘杭州自承上件指挥以来,以产当酒者,计一千四百三十三户」。
2.当面对质。《大宋宣和遗事。利集》:「似你这般人,留之何用?若五七日,闻知盖天大王,共你契勘这一场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