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00,分20页显示  上一页  3  4  5  6  7  9  10  11  12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公函
关行
札书
行文书
邮人
为荷
手批
收文
录书
札子
切照
格文
等情
辞笔
行牒
《國語辭典》:公函  拼音:gōng hán
1.一种公文。用于同级机关或不相隶属的机关往复公文时。
2.多数人联合署名的信函。
《漢語大詞典》:关行(關行)
发公文通知。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崔猛:“关行附近州邑,追捕甚急。”
《漢語大詞典》:札书(札書)
(1).牒,公文。墨子·号令:“札书得,必谨案视参食者。”
(2).指写在简牒之上。墨子·杂守:“民相恶,若议吏;吏所解,皆札书藏之,以须告之至,以参验之。”
(3).简策。史记·封禅书:“ 卿 ( 公孙卿 )有札书曰:‘ 黄帝 得寳鼎 宛胊 ,问於 鬼臾区 ……’ 卿 因 所忠 欲奏之。 所忠 视其书不经,疑其妄书。”
分類:简策公文
《漢語大詞典》:行文书(行文書)
发布公文。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二》:“﹝ 贞元 ﹞末年,不復行文书,置白望数百人於两市并要闹坊,閲人所卖物,但称宫市,即歛手付与。”古今小说·陈御史巧勘金钗钿:“﹝ 陈御史 ﹞便行文书,仰 石城 县提 梁尚宾 妻严审,仍追餘赃回报。”亦省作“ 行文 ”。 明 张居正 《请谕戒边臣疏》:“臣愚伏望特勅兵部,令其行文各边总督镇巡等官,秋防在邇,比常务要倍加儆备,庶可永保无虞。”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四:“姊名 宛玉 ,嫁 淮北 程 家,与夫不协,私行脱逃, 山阳 令行文关提。”儿女英雄传第十三回:“那消几日,早问出许多赃款来,钦差一面行文,仍用名帖去请河道过来説话。”
分類:发布公文
《漢語大詞典》:邮人(郵人)
(1).传递公文书信的人。 汉 王充 论衡·定贤:“先师古语,到今具存,虽带徒百人以上,位博士文学,邮人门者之类也。”
(2).驿站的小吏。新唐书·藩镇传·李载义:“时大酋 李畅 者,晓华人语,尤凶黠。既就馆,横须索,抶疻邮人。”旧唐书作“驛吏”。
(3).指集邮的人。《人民邮电报》1991.1.19:“去年首套‘庚午年’邮票一出,即引起邮人议论纷纷。”
(4).归咎别人。邮,通“ 尤 ”。怨恨。荀子·成相:“己无邮人,我独自美岂独无故。” 杨倞 注:“不可尤责於人,自美其身。”
《國語辭典》:为荷(為荷)  拼音:wéi hè
平行书函的末尾用语,表示希望与感谢之意。如:「敬请查照惠复为荷。」
《國語辭典》:手批  拼音:shǒu pī
亲手批示的公文、书写的命令。《喻世明言。卷一○。滕大尹鬼断家私》:「忽见县差奉著手批拘唤,时刻不容停留,善继推阻不得,只得相随到县。」
《國語辭典》:收文  拼音:shōu wén
收受公文。通常在公文纸上有「收文者」一栏。
分類:公文
《漢語大詞典》:录书(録書)
清 代都察院公文存档的副本。《清会典事例·都察院十七·史书录书》:“凡红本发钞后,本科别録二通,供史官记注者曰史书,存储科署以备编纂者曰録书。”
《國語辭典》:札子  拼音:zhá zi
官府中的往来文书。《水浒传》第一六回:「这献生辰纲的札子内,另修一封书在中间,太师跟前重重保你。」《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七回:「他叫做蓝宝堂,得了札子到差之后,便去见总督。」也作「劄子」。
《漢語大詞典》:切照
切实查照。旧时公文用语。 明 于谦 《安民疏》:“太子太保兼户部尚书 金濂 题:切照京畿天下之本,稼穡衣食之原。” 明 刘若愚 酌中志·辽左弃地:“为遵祖制旧疆,以保生民,以固危边事:切照 太祖高皇帝 ,扫逐胡 元 ,开基未广……现有军人屯种居住,成家乐业,原係开垦内地,并非窜入夷巢。”
分類:切实公文
《漢語大詞典》:格文
犹公文,正式文件。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废等第:“况礼部格文,本无等第,府解不合区分。”
《漢語大詞典》:等情
旧时公文、文契用语。常用于叙述下级机关等的来文终了时。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筮仕·募家丁》:“载明籍贯人氏,并来歷不明,投充卖身旗下,公私过犯等情。”
《漢語大詞典》:辞笔(辭筆)
(1).文笔,文章。 汉 蔡邕 《上〈汉书〉十志疏》:“非臣罪恶所当復蒙,非臣辞笔所能復陈。”
(2).指公文信札。南史·孔珪传:“ 高帝 为驃骑,取为记室参军,与 江淹 对掌辞笔。”
《漢語大詞典》:行牒
(1).出行时用以证明身分的凭证。新唐书·百官志一:“天下关二十六,有上、中、下之差。度者,本司给过所;出塞踰月者,给行牒。”
(2).行移公文。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锺生:“生愁怖,终夜不枕。次日侦听,则已行牒讥察,收藏者弃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