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金相  拼音:jīn xiàng
语本《诗经。大雅。域朴》:「追琢其章,金玉其相。」形容美好的文章或言论。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书记》:「文藻条流,托在笔札。既驰金相,亦运木讷。」南朝梁。萧统 文选序:「谋夫之话,辨士之端,冰释泉涌,金相玉振。」
《漢語大詞典》:黄中
(1).心脏;内德。古代以五色配五行五方,土居中,故为黄为中央正色。心居五脏之中,故称黄中。易·坤:“君子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美在其中,而畅於四支,发於事业,美之至也。” 汉 蔡邕 《司空杨秉碑》:“非黄中纯白,穷达一致,其恶能立功立事。”南史·沈约传:“汝并黄中英爽,终成奇器。”魏书·高允传:“ 高子 黄中内润,文明外照,必为一代伟器。” 章炳麟 《訄书·序种姓下》:“同柢者,其玉步同;异柢者,其玉步异。是以有黄中而无阴血,无所析也。”
(2).中间黄色。 晋 陆机 《桑赋》:“故其形瑰族类,体艳众木,黄中爽理,滋荣烦縟。” 宋 韩维 《谢到水仙二本》诗:“黄中秀外干虚通,乃喜嘉名近帝聪。”原注:“此花外白中黄,茎干虚通如葱,本生 武当 山谷间,土人谓之天葱。” 清 钱谦益 《蜡梅》诗之二:“莫以黄中笑梔貌,狗蝇今日遍江乡。”
(3).指皇帝。《乐府诗集·郊庙歌辞六·唐五郊乐章》:“黄中正位,含章居贞。”参见“ 黄中君 ”。
《漢語大詞典》:黄中君
天子的别称。 唐 康骈 剧谈录·李邺侯救窦庭芝:“ 德宗 曰:‘曩言黄中君,盖指於朕,未知呼卿为 鬼谷子 ,何也?’” 宋 叶廷圭 海录碎事·百工医技:“ 竇庭芝 与卜者 胡卢生 相善,一日谓 庭芝 曰:‘君家祸将至,非遇黄中君、 鬼谷子 不可救。’教 庭芝 以物色求之,得 李鄴侯 泌 ,倾家结之。未几, 朱泚 之乱, 庭芝 陷贼。事平, 德宗 命诛之。 泌 以前事上闻,特贷其死。 德宗 云:‘所言黄中君盖指朕,谓卿为 鬼谷子 ,何也?’” 清 梁章钜 称谓录·天子古称:“《李泌外传》有术士,称帝为黄中君。”
分類:帝王
《漢語大詞典》:金行
(1).指古代五行学说中的“金”这一行。后汉书·西羌传:“﹝ 西羌 ﹞性坚刚勇猛,得西方金行之气焉。” 李贤 注引《黄帝素问》:“西方者,金之域,沙石之处,其人山居而多风,水土刚强。”《汉书·五行志中之上》“金寒玦离” 唐 颜师古 注:“冬主杀气,金行在西,是谓之寒。”
(2).指 晋 朝。古代哲学家在五行学说中用五行相胜来比附王朝的兴替。认为每一个朝代都代表五行中的一德(性质),循环往复,终而复始。因 晋 王朝以金德王,乃以之代指。《文选·刘孝标〈辩命论〉》:“自金行不竞,天地板荡,左带沸脣,乘閒电发。” 李善 注:“金行,谓 晋 也。 干宝 搜神记曰:‘ 程猗 《説石图》曰:金者 晋 之行也。’”北齐书·文宣帝纪:“是故 汉刘 告否, 当涂 顺民, 曹 历不永,金行纳禪,此皆重规袭矩,率由旧章者也。” 唐 刘禹锡 《游桃源一百韵》:“金行 太元 岁,渔者偶探賾。”
(3).指秋。乐府诗集·郊庙歌辞六·唐五效乐章十四:“金行在节,素灵居正。气肃霜严,林凋草劲。” 宋 沈遘 《五言次韵和景彝秋兴》:“暑随朝雨尽,凉入暮天多。已觉金行早,谁调玉烛和。”
《國語辭典》:丙丁  拼音:bǐng dīng
火日。丙丁于五行属火,故俗称火为「丙」或「丙丁」。《吕氏春秋。孟夏纪。孟夏》:「其日丙丁,其帝炎帝,其神祝融。」高诱。注:「丙丁,火日也。」
《漢語大詞典》:金木
(1).旧时施刑所用金属和木制刑具的总称。金属刑具如刀锯斧钺,木制刑具如捶楚桎梏等。庄子·列御寇:“宵人之离外刑者,金木讯之;离内刑者,阴阳食之。”南史·王彧传:“诸都令史住京师者,皆遭中兴之庆,人人蒙爵级; 宰 逢 义嘉 染罪,金木缠身,性命几絶。” 宋 秦观 《盗贼上》:“与其婴錮金木,束手而受毙,孰若遯逸山海,脱身而求生。” 清 方苞 《陈西台墓表》:“叔父某又为仇家扳连,将以金木讯,君请代受刑。”
(2).五行中的金与木。吕氏春秋·处方:“金木异任,水火殊事,阴阳不同,其为民利一也。” 晋 傅玄 《太子少傅箴》:“夫金木无常,方圆应形,亦有隐括,习以性成。”
《漢語大詞典》:木人
(1).木制的人像。《战国策·燕策二》:“ 宋王 无道,为木人以写寡人,射其面。寡人地絶兵远,不能攻也。” 汉 王充 论衡·儒增:“为母作木车马、木人御者,机关备具。载母其上。”魏书·高道穆传:“刺史 李世哲 即尚书令 崇 之子,贵盛一时,多有非法,逼买民宅,广兴屋宇,皆置鴟尾,又於马埒堠上为木人执节。”宋史·舆服志一:“记里鼓车,一名大章车……行一里则上层木人击鼓;十里则次层木人击鐲。” 郑观应 《盛世危言·西学》:“ 公输子 削木人为御, 墨翟 刻木鳶而飞, 武侯 作木牛流马。”
(2).喻指冷酷无情或痴呆不慧的人。参见“ 木人石心 ”。
(3).五行说认为人禀天地五行之气而生。受木气多者为木人。木人之外形、禀性皆象木。 隋 萧吉 五行大义·论人配五行:“《禄命书》云:‘金人刚强自用,木人多华而雅。’” 明 王廷相 雅述下:“或曰,木人见漆则疡。世之木人多矣,而疡者间有之,不木而疡者亦有之。”
(4).即木夯。木制的打夯工具。
《國語辭典》:木人石心  拼音:mù rén shí xīn
木作的人,石造的心。比喻没有知觉,任何外在事物皆不足以动其心。《晋书。卷九四。隐逸传。夏统传》:「充等各散曰:『此吴儿是木人石心。』统归会稽,竟不知所终。」
《國語辭典》:水官  拼音:shuǐ guān
1.职官名。掌修治湖泽,收取鱼税。《续汉书志。第二八。百官志五》:「有水池及鱼利多者置水官,主平水收渔税。」
2.水神。唐。韩愈〈咏雪赠张籍〉诗:「水官夸杰黠,木气怯胚胎。」
《國語辭典》:五德  拼音:wǔ dé
1.古时阴阳家把金、木、水、火、土五行看成五德。以五行生剋为帝王嬗代之应,其说尤盛于秦汉间。《史记。卷九六。张丞相列传》:「推五德之运,以为汉当水德之时,尚黑如故。」汉。班固〈典引〉:「肇命民主,五德初始。」
2.玉有五德。即仁、智、义、礼、信五德。《礼记。聘义》:「温润而泽,仁也;缜密以栗,知也;廉而不刿,义也;垂之如坠,礼也;孚尹旁达,信也。」
3.鸡有五德。即文、武、勇、仁、信五德。《韩诗外传》卷二:「君独不见,夫鸡乎,首戴冠者,文也;足搏距者,武也;敌在前敢斗者,勇也;得食相告,仁也;守夜不失时,信也。鸡有此五德,君犹日瀹而食之者,何也?」
《國語辭典》:火气(火氣)  拼音:huǒ qì
1.中医上指可引起发炎、红肿、烦躁等症状的病因。
2.脾气不佳,遇事容易动怒。如:「他今天火气特别大,你可别招惹他。」
《漢語大詞典》:二五
(1).指别卦中的第二爻与第五爻。京氏易传·大过:“以金土定吉凶,去本末,取二五,为过之功。”《易·乾》“利见大人” 三国 魏 王弼 注:“利见大人,唯二五焉。”按:易·乾“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故云“利见大人,唯二五焉。”
(2).指阴阳与五行。 宋 周敦颐 《太极图说》:“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 曹端 述解:“二,阴阳也。五,五行也。” 清 曾国藩 《居敬箴》:“天地定位,二五胚胎。”
(3).指 春秋 时 晋献公 嬖人 梁五 与 东关五 。国语·晋语一:“ 驪姬 赂二 五 ,使言於公。” 韦昭 注:“二 五 , 献公 嬖大夫 梁五 与 东关五 也。”参见“ 二五耦 ”。
(4).两个五,即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且王之所求者,鬭 晋 、 楚 也; 晋 、 楚 不鬭, 越 兵不起,是知二五而不知十也。”
(5).方言。即二百五。犹言傻里傻气。 王安忆 《冷土》一:“她那么二五,害得 拽子哥 跟着挨人戳脊梁骨。”
《國語辭典》:二五耦  拼音:èr wǔ ǒu
春秋时晋献公所宠幸的梁五与东关嬖五,二人朋比为恶,祸殃晋室,如农夫相并而耕,故晋人称为「二五耦」。见《左传。庄公二十八年》。后用以比喻狼狈为奸。
《漢語大詞典》:五祀
(1).谓禘、郊、宗、祖、报五种祭礼。见国语·鲁语上
(2).古代祭祀的五种神祗。(1)祭祀五行之神。《周礼·春官·大宗伯》:“以血祭祭社稷、五祀、五岳。” 郑玄 注:“此五祀者,五官之神。”左传·昭公二十九年:“故有五行之官,是谓五官。实列受氏姓,封为上公,祀为贵神。社稷五祀,是尊是奉。”太平御览卷五二九引《汉书议》:“祠五祀,谓五行金木水火土也。木正曰 句芒 ,火正曰 祝融 ,金正曰 蓐收 ,水正曰 玄冥 ,土正曰 后土 。皆古贤能治成五行有功者,主其神祀之。”(2)祭祀住宅内外的五种神。礼记·月令:“﹝孟冬之月﹞天子乃祈来年于天宗,大割祀于公社及门閭,腊先祖五祀。” 郑玄 注:“五祀,门、户、中霤、灶、行也。” 汉 王充 论衡·祭意:“五祀报门、户、井、灶、室中霤之功。门、户,人所出入,井、灶,人所欲食,中霤,人所託处,五者功钧,故俱祀之。”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门神》:“夫门为五祀之首,并非邪神,都人神之而不祀之,失其旨矣。”
(3).五类应享受祭祀的功臣。 汉 蔡邕 独断:“五祀之别名:法施於民则祀,以死勤事则祀,以劳定国则祀,能御大灾则祀,能扞大患则祀。”
《漢語大詞典》:戊己
(1).指一旬中的戊日和己日。礼记·月令:“﹝季夏之月﹞中央土,其日戊己。” 郑玄 注:“戊之言茂也,己之言起也。日之行四时之间,从黄道,月为之佐。至此万物皆枝叶茂盛。其含秀者,抑屈而起,故因以为日名焉。”吕氏春秋·季夏:“中央土,其日戊己。” 高诱 注:“戊己,土日。土,王中央也。”事类赋卷十九引 晋 张华 博物志:“鷰戊己日不衔泥涂巢,此非才智,自然得之。” 晋 葛洪 抱朴子·至理:“适偶有所偏解,犹鹤知夜半,燕知戊己,而未必达於他事也。”
(2).古以十干配五方,戊己属中央,于五行属土,因以“戊己”代称土。 宋 苏轼 《思无邪斋赞》:“培以戊己,耕以赤蛇。”
(3).见“ 戊己校尉 ”。
《漢語大詞典》:戊己校尉
汉 代官名。掌管西域屯田事务。汉书·百官公卿表上:“戊己校尉, 元帝 初元 元年置。” 颜师古 注:“甲乙丙丁庚辛壬癸皆有正位,唯戊己寄治耳。今所置校尉亦无常居,故取戊己为名也。有戊校尉,有己校尉。一说戊己居中,镇覆四方,今所置校尉亦处 西域 之中抚诸国也。”汉书·西域传上·康居国:“都护 甘延寿 、副校尉 陈汤 发戊己校尉 西域 诸国兵至 康居 ,诛灭 郅支单于 。”亦省称“ 戊己 ”。梁书·诸夷传·西北诸戎:“ 晋氏 平 吴 以后,少获寧息,徒置戊己之官,诸国亦未宾从也。” 唐 杨炯 《唐昭武校尉曹君神道碑》:“ 车师 旧国,俯枕前廷;戊己遗墟,斜连后壁。”
《漢語大詞典》:五部
(1).谓金、木、水、火、土五行。史记·历书:“盖闻昔者 黄帝 合而不死,名察度验,定清浊,起五部,建气物分数。” 裴骃 集解引 应劭 曰:“五部,金、木、水、火、土也。”隋书·律历志中:“洎乎 炎帝 分八节, 轩辕 建五部。”
(2).指古代 高句骊国 消奴 、 绝奴 、 顺奴 、 灌奴 、 桂娄 五个部族。见后汉书·东夷传·高句骊。亦泛指 高句骊国 。 唐 杨炯 《右将军魏哲神道碑》:“威振六官,风扬五部。”
(3).中医指额、頦、鼻、左腮、右腮。《医宗金鉴·幼科杂病心法要诀·四诊总括》:“欲识小儿百病原,先从面部色详观,五部五色应五臟,诚中形外理昭然。”注:“五部者,额属心,頦属肾,鼻属脾,左腮属肝,右腮属肺也。”
《漢語大詞典》:五运(五運)
(1).古代据五行生克说推算出的王朝兴替的气运。东观汉记·光武纪:“自帝即位,按图讖,推五运, 汉 为火德, 周 苍 汉 赤,木生火,赤代 苍 。”《旧五代史·梁书·太祖纪》:“是以三正互用,五运相生,前朝道消,中原政散,瞻乌莫定,失鹿难追。” 宋 欧阳修 《正统论上》:“帝王之兴必乘五运者,繆妄之説也。”
(2).金、木、水、火、土五行的运行。《素问·天元纪大论》:“五运相袭而皆治之,终朞之日,周而復始。” 张隐庵 集注:“言五运之气,递相沿袭,而一岁皆为之主治。”参见“ 五运六气 ”。
《漢語大詞典》:五运六气(五運六氣)
中医学名词。古代医家根据金、木、水、火、土五行的运行和阴、阳、风、雨、晦、明(《素问·至真要大论》以风、热、湿、火、燥、寒为六气。)六气的流转(即所谓“气运”),以推断气候变化与疾病发生的关系。 宋 沈括 梦溪笔谈·象数一:“医家有五运六气之术,大则候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旱、螟、蝗,率皆有法;小则人之众疾,亦随气运盛衰,今人不知所用,而胶於定法,故其术皆不验。”明史·方伎传·周述学:“自历以外,图书、皇极、律吕、山经……五运六气、海道鍼经,莫不各有成书,凡一千餘卷。”
《漢語大詞典》:五气(五氣)
(1).指五脏之气。气,指脏腑的功能活动。《周礼·天官·疾医》:“以五气、五声、五色眡其死生。” 郑玄 注:“五气,五藏所出气也。肺气热,心气次之,肝气凉,脾气温,肾气寒。”
(2).五行之气,五方之气。鹖冠子·度万:“五气失端,四时不成。”史记·五帝本纪:“ 轩辕 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 裴骃 集解引 王肃 曰:“五行之气。” 北周 庾信 《配帝舞》:“四时咸一德,五气或同论。”
(3).中医谓寒、暑、燥、湿、风五气。《素问·六节藏象论》:“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五气入鼻,藏於心肺。”《医宗金鉴·四诊心法要诀上》:“天有五气,食人入鼻,藏于五藏。”注:“天以风、暑、湿、燥、寒之五气食人,从鼻而入。”
(4).五种情感。逸周书·官人:“民有五气:喜、怒、欲、惧、忧……五气诚於中,发形於外,民情不可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