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证 → 證证”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杂佩(雜珮)
亦作“ 杂珮 ”。
(1).总称连缀在一起的各种佩玉。《诗·郑风·女曰鸡鸣》:“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 毛 传:“杂佩者,珩、璜、琚、瑀、衝牙之类。”一说指佩玉的中缀,即琚瑀。 王夫之 《〈诗经〉稗疏·郑风》:“下垂者为垂佩,中缀者为杂佩。杂之为言閒于其中也。则杂佩者专指琚瑀而言。” 晋 陆机 《赠冯文罴》诗:“愧无杂珮赠,良讯代兼金。” 唐 严维 《奉试水精环》诗:“未肯齐珉价,寧同杂佩声。” 清 厉鹗 东城杂记·玉玲珑阁:“玉玲瓏, 宋 宣和 花纲石也……叩之声如杂佩。”
(2).指文章的变化句式。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丽辞:“迭用奇偶,节以杂佩,乃其贵耳。” 詹鍈 义证引 张严 《论诠》:“惟奇句力弱,偶句气王,偏於偶者板滞,偏於奇者缓散。奇偶互用,可以成雄奇变化之文。故曰‘迭用奇偶,节以杂佩,乃其贵耳’。”
《漢語大詞典》:金相
(1).五行之说,谓水胜火。 汉 应劭 《风俗通·祀典·稷神》:“未之神为稷,故以癸未日祠稷於西南,水胜火为金相也。”
(2).比喻完美的形式。 南朝 齐 谢朓 《秋夜讲解》诗:“惠唱摛泉涌,妙演发金相。”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书记:“文藻条流,託在笔札。既驰金相,亦运木訥。” 詹鍈 义证:“金相,比喻文章的形式完善。” 唐 颜真卿 《河南府参军郭君神道碑铭》:“粲粲门子,菲菲国香,家传玉树,人咏金相。”
(3).指贴金的佛菩萨等像。 明 王世贞 《净乐宫》诗:“末法开金相,真王得寳符。”
《漢語大詞典》:宴集(讌集)
宴饮集会。晋书·杜预传:“ 预 初在 荆州 ,因宴集醉卧斋中。” 宋 欧阳修 《与尹师鲁书》之二:“又 朱公 以故人日相劳慰,时时颇有宴集。” 清 沈复《浮生六记·闺房记乐》:“隔岸名 近山林 ,为大宪行台宴集之地,时正谊书院犹未啟也。”
聚饮。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谐隐:“ 楚襄 讌集,而 宋玉 赋《好色》。” 詹鍈 义证:“讌集,指会合近臣燕饮后宫而言,不然,与 宋玉 赋《好色》无关。” 元 刘祁 《游林虑西山记》:“明发,邑中士大夫讌集,作一日留。”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翩翩:“夫妻大悦,举家讌集。”
《漢語大詞典》:藏用
(1).潜藏着的功用。语本易·繫辞上:“显诸仁,藏诸用,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 孔颖达 疏:“藏诸用者,潜藏功用,不使物知。”谓隐藏难知者而更显表其功用。《南齐书·乐志》:“道閟期运,义开藏用。”
(2).指暗藏其用意。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徵圣:“或明理以立体,或隐义以藏用。” 詹鍈 义证:“有时隐晦含蓄把作品的用意暗藏起来,使读者有想象的餘地。”
《漢語大詞典》:阅时(閲時)
经历时日。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明诗:“閲时取证,则五言久矣。” 詹鍈 义证:“‘閲’,经歷。‘閲时取证’,从歷史的发展上来证明。” 明 李贽 《〈西征奏议〉后语》:“嗣后警报愈急,閲时愈久, 客生 不得已乃復疏而上之。”
《漢語大詞典》:体貌(體貌)
亦作“ 体皃 ”。
(1).体态容貌;模样。文选·宋玉〈登徒子好色赋〉:“ 玉 为人体貌闲丽,口多微词。” 李周翰 注:“言 玉 容貌美丽,能为几微之词。” 晋 张华 博物志卷六:“君才过人,而体貌躁,非女婿才。”一本作“ 体皃 ”。 宋 彭乘 续墨客挥犀·海人:“时月正明,见十数人自海连臂而出,登屿笑语,语不可解,体貌与人无异,但裸形耳。”
(2).形容;描绘。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书记:“状者,貌也。体貌本原,取其事实。” 詹鍈 义证引 李曰刚 曰:“体貌本谓体态与貌相……舍人此处独用作动词,犹言‘形容’‘描绘’也。”
(3).体制;规矩。国语·楚语上:“体貌以左右之,明行以宣翼之。” 唐 李德裕 《上尊号玉册文》:“内严体貌,增堂陛之峻,外絶缔交,去辅车之势。”
(4).礼貌。体,通“ 礼 ”。 宋 王安石 《上宋相公启》:“优为体貌,略去等夷。”
(5).谓以礼相待;敬重。体,通“ 礼 ”。战国策·齐策三:“ 淳于髠 为 齐 使於 荆 ,还反,过 薛 , 孟尝君 令人体貌而亲郊迎之。”一本作“ 礼貌 ”。 宋 苏轼 《赐知永兴军韩缜三上表陈乞致仕不允断来章诏》:“朕体貌诸老,仪刑四方。” 清 方苞 《二贞妇传》:“家人重其义,故於其子亦体貌焉。”
《漢語大詞典》:朝章
(1).朝廷的典章。后汉书·胡广传:“﹝ 广 ﹞性温柔谨素,常逊言恭色。达练事体,明解朝章。”南史·到仲举传:“ 仲举 既无学术,朝章非其所长,选举引用,皆出自 袁枢 。” 清 韩泰华 无事为福斋随笔卷下:“人始入官,如入晦室,久而愈明。明於朝章掌故也,明於兵刑钱穀也。” 鲁迅 《华盖集续编·马上日记》:“吾乡的 李慈铭 先生,是就以日记为著述的,上自朝章,中至学问,下迄相骂,都记录在那里面。”
(2).指朝庙乐章。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明诗:“至 成帝 品録,三百餘篇,朝章国采,亦云周备,而辞人遗翰,莫见五言。” 詹鍈 义证引 李白刚 斟诠:“朝章,指文士所作朝庙乐章。”
(3).犹朝服。 宋 王禹偁 《滁州谢上表》:“况臣头有重戴,身被朝章,所守者国之礼容,即不是臣之气势。”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二:“先左丞平居,朝章之外,惟服衫帽。”参见“ 朝服 ”。
《漢語大詞典》:朝服
君臣朝会时穿的礼服。举行隆重典礼时亦穿着。仪礼·士冠礼:“主人玄冠、朝服、緇带、素韠,即位于门东西面。”论语·乡党:“吉月,必朝服而朝。” 汉 司马相如 《上林赋》:“袭朝服,乘法驾。” 唐 钱起 《酬陶六辞秩归旧居见柬》诗:“吾当挂朝服,同尔缉荷衣。” 明 王锜 寓圃杂记卷下:“ 宣德 五年,驾幸少师 杨士奇 第,时漏下已二皷。 士奇 惊起,朝服出迎。”红楼梦第五三回:“次日由 贾母 有封誥者,皆按品级着朝服,先坐八人大轿,带领众人进宫朝贺行礼。”
《漢語大詞典》:阔略(闊略)
(1).宽恕;宽容。汉书·王嘉传:“人情不能不有过差,宜可阔略,令尽力者有所劝。” 颜师古 注:“当宽恕其小罪也。”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苟令性不邪恶,志有陈力,便可奬就,骋其所任。若於小小宜适,私行不足,皆宜阔略,不足缕责。”金史·完颜匡传:“称臣割地尚且阔略,区区小节何足深较。”
(2).宽简;简省。汉书·王莽传上:“愿陛下爱精休神,阔略思虑。” 颜师古 注:“阔,宽也。略,简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诔碑:“安有累德述尊,而阔略四句乎!” 詹鍈 义证:“阔略,疏略。” 唐 刘知几 史通·叙事:“此皆文如阔略,而语实周赡。故览之者初疑其易,而为之者方觉其难。”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十二:“明史 成祖 追 阿鲁台 至 捕鱼儿海 ……此追寇漠北,故阔略不详。”
(3).粗疏;不讲究。 汉 王充 论衡·实知:“众人阔略,寡所意识。” 宋 苏轼 《与人书》之四:“某疲病加乏,使令輙用手启通问。恃公雅度阔略细谨耳,然亦皇恐不可言也。” 清 顾炎武 《哭顾推官》诗:“君才本恢宏,阔略人事细。”
(4).疏放,不拘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声律:“练才洞鉴,剖字钻响;疎识阔略,随音所遇。” 宋 欧阳修 《论葛仲古等不当减法札子》:“或其本性阔略,偶不检点,误用於私家,原其本情,亦可轻恕。” 明 冯梦龙 《智囊补·上智·张飞》:“ 超 ( 马超 )见 先主 待之厚也,阔略无上下礼,与 先主 言,常呼字。”
(5).空乏缺略。 明 李东阳 《山阴陈氏祠堂记》:“盖其家生产阔略,而祭祀之礼未尝少闕。”
《漢語大詞典》:雅章
(1).雅乐。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乐府:“暨 后汉 郊庙,惟杂雅章,辞虽典文,而律非 夔 旷 。” 詹鍈 义证:“按‘杂’字义长,意谓 后汉 郊庙乐,杂用雅乐。” 唐 孟郊 《赠万年陆郎中》诗:“旧事笑推案,新声唯雅章。”镜花缘第五二回:“故 殷 因於 夏 ,有所损益, 商辛 无道,雅章湮灭。”
(2).高雅之篇章。谓诗文。 唐 欧阳詹 《泉州刺史席公宴邑中赴举秀才于东湖序》:“佐赞盛事,亦献雅章。”
《漢語大詞典》:高骧(高驤)
腾越;腾飞。 汉 班固 《西都赋》:“列棼橑以布翼,荷栋桴而高驤。”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才略:“ 袁宏 发軫以高驤,故卓出而多偏。” 詹鍈 义证:“直解为‘开篇如驾轻就熟,昂首腾驤,故其气势拔卓特出,但多偏宕激越之处’。” 宋 王明清 挥麈后录卷二:“时万机之餘暇,顿六轡以高驤。”
分類:腾飞义证
《漢語大詞典》:鉴照(鑑照)
亦作“鉴照”。 鉴识照察。 汉 班昭 《东征赋》:“庶灵祇之鉴照兮,祐贞良而辅信。”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知音:“故鉴照洞明,而贵古贱今者,二主是也。” 詹鍈 义证引 李曰刚 曰:“谓鉴识照察洞彻分明也。”朱子语类卷四五:“一以贯之,固是以心鉴照万物而不遗,然也须多学而识之始得。”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三:“檀越功德,佛已鉴照。”
《漢語大詞典》:颂文(頌文)
指四言有韵的颂体文辞。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诔碑:“详夫誄之为制,盖选言録行,传体而颂文,荣始而哀终。” 詹鍈 义证:“‘传体而颂文’,即主体是叙事,但接近颂体。”
《漢語大詞典》:阴律(陰律)
(1).阴气。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物色:“盖阳气萌而玄驹步,阴律凝而丹鸟羞,微虫犹或入感,四时之动物深矣。” 詹鍈 义证:“阴律,阴气,古代用音律辨别气候,所以也可以用阴律代替阴气。” 唐 骆宾王 《晚泊江镇》诗:“四运移阴律,三翼泛阳侯。” 唐 裴度 《至日登乐游园》诗:“阴律随寒改,阳和应节生。”参见“ 阴气 ”。
(2).即阴吕。宋史·乐志四:“阴穷则归本,故应鐘自生阴律;阳穷则归本,故仲吕自归阳位。” 宋 沈括 梦溪笔谈·乐律一:“自子至巳为阳律、阳吕,自午至亥为阴律、阴吕。”参见“ 阴吕 ”。
(3).迷信指阴间律法。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三:“鬼神之责人,一二行事之失,犹可以善抵,至罪在心术,则为阴律所不容,今生已矣,勉修未来可也。”
《漢語大詞典》:阴气(陰氣)
(1).寒气,肃杀之气。管子·形势解:“秋者阴气治下,故万物收。”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十六:“朔风厉严寒,阴气下微霜。” 唐 杜甫 《雨》诗:“干戈盛阴气,未必自阳臺。” 邹韬奋 《萍踪寄语》四五:“在 伦敦 的蜡人馆里,还在地窖里布置许多被监禁或枪决的著名犯人,阴气逼人,如游阴间。”
(2).旧指所谓女人之气。 老舍 《神拳》第二幕:“我们练团,得躲着女的,女人是阴气,阴气一冲,法术就不灵了。”
《漢語大詞典》:阴吕(陰吕)
即六吕。 宋 沈括 梦溪笔谈·乐律一:“自子至巳为阳律、阳吕,自午至亥为阴律、阴吕。凡阳律、阳吕皆下生,阴律、阴吕皆上生。”参见“ 阴六 ”、“ 六吕 ”。
分類:六吕
《漢語大詞典》:课文(課文)
(1).推敲文字。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指瑕:“《雅》《颂》未闻, 汉 魏 莫用,悬领似如可辩,课文了不成义,斯实情讹之所变,文浇之致弊。” 詹鍈 义证引 郭晋希 注:“课,责也。引申有推求之义。课文,推敲文字。”
(2).督促读书做文章。 明 唐顺之 《章孺人传》:“两弟夜读书,课文夜过半,孺人即又虑其劳以病也。”
(3).窗课,习作文字。 清 吴敏树 《业师两先生传》:“先生怪其课文有异,召詰之曰:‘汝年少,文字当令生嫩秀发,奈何作如许老成状?’”
(4).教科书中的正文。 冰心 《记事珠·我的童年》:“我提到这一幅对联,因为这是我开始识字的一本课文。” 孙犁 《澹定集·〈善闇室纪年〉摘抄》:“就是先不讲课文的内容,而由教员从另外一种事物引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动机。”
《漢語大詞典》:靡密
(1).繁琐细碎。汉书·循吏传·黄霸:“米盐靡密,初若烦碎,然 霸 精力能推行之。” 颜师古 注:“米盐,言碎而且细。” 宋 王禹偁 《潭州岳麓山书院记》:“米盐靡密,推行不倦。”
(2).细致精密。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汶水:“库中有 汉 时故乐器及神车木偶,皆靡密巧丽。”
(3).绵密而纤弱。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诠赋:“ 仲宣 靡密,发端必遒; 伟长 博通,时逢壮采。” 詹鍈 义证引 曹丕 《与元城令吴质书》:“ 仲宣 独自善於辞赋,惜其体弱,不足起其文。” 宋 黄伯思 东观馀论·跋〈辋川图〉后:“世传此图本多,物象靡密而笔势钝弱,今所传则赋象简远而运笔劲峻。盖 摩詰 遗蹟之不失其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