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辭典》:雷鼓 拼音:léi gǔ
1.八面鼓。一种古代祭神时所用的大鼓。《周礼。地官。鼓人》:「以雷鼓鼓神祀,以灵鼓鼓社祭。」《荀子。解蔽》:「心不使焉,则白黑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
2.雷声。《文选。枚乘。七发》:「混混庉庉,声如雷鼓。」
2.雷声。《文选。枚乘。七发》:「混混庉庉,声如雷鼓。」
《骈字类编》:鼓鸣(鼓鸣)
汉书鲍宣传部落鼓鸣男女遮迣闻后汉书礼仪志注见钟鸣下 南史檀祗传贼 鼓鸣直谓为晓乃奔散追杀百馀人呼淮南子善用兵若声之与响若镗之与鞈眯不给抚 不给吸敌之静不知其所守动不知其所为故鼓鸣旗麾当者莫不废滞崩陀天下孰敢厉威抗节而当其前者 南海古迹一石鼓山在东兵南山有石如鼓鼓鸣世乱 起卢循东寇筦隐有声
《漢語大詞典》:五鼓
(1).五种鼓。《穀梁传·庄公二十五年》:“天子救日,置五麾,陈五兵五鼓。” 杨士勋 疏:“五鼓者, 糜信 徐邈 并云:东方青鼓,南方赤鼓,西方白鼓,北方黑鼓,中央黄鼓。”
(2).五更。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书证》:“ 汉 魏 以来,谓为甲夜、乙夜、丙夜、丁夜、戊夜;又云鼓,一鼓、二鼓、三鼓、四鼓、五鼓;亦云一更、二更、三更、四更、五更,皆以五为节。”亦指第五更。《晋书·良吏传·邓攸》:“ 攸 去郡,不受一钱,百姓数千人留牵 攸 船,不得进, 攸 乃小停,夜中发去。 吴 人歌之曰:‘紞如打五鼓,鷄鸣天欲曙。 邓侯 拖不留, 谢令 推不去。’” 唐 李德裕 《述梦诗四十韵》序:“其夕五鼓未尽,凉风凄然。”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五·孙文定》:“为童子时,常五鼓入塾。” 郭沫若 《前茅·哀时古调》诗之五:“五鼓、三更, 关公 走 麦城 。”
(2).五更。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书证》:“ 汉 魏 以来,谓为甲夜、乙夜、丙夜、丁夜、戊夜;又云鼓,一鼓、二鼓、三鼓、四鼓、五鼓;亦云一更、二更、三更、四更、五更,皆以五为节。”亦指第五更。《晋书·良吏传·邓攸》:“ 攸 去郡,不受一钱,百姓数千人留牵 攸 船,不得进, 攸 乃小停,夜中发去。 吴 人歌之曰:‘紞如打五鼓,鷄鸣天欲曙。 邓侯 拖不留, 谢令 推不去。’” 唐 李德裕 《述梦诗四十韵》序:“其夕五鼓未尽,凉风凄然。”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五·孙文定》:“为童子时,常五鼓入塾。” 郭沫若 《前茅·哀时古调》诗之五:“五鼓、三更, 关公 走 麦城 。”
分類:寅时
《國語辭典》:腰鼓 拼音:yāo gǔ
1.乐器名,打击乐器。古今形制不同。隋唐以来用于胡乐,广首细腰,挂在腰间,用两手拍击。现在使用的腰鼓,则两端小而中腰较粗,奏时用绸带系鼓缚在舞者腰间,双手各执鼓槌交替击奏。
2.一种舞蹈。腰间挂腰鼓,边跳舞边打击。最先盛行于陕北。
2.一种舞蹈。腰间挂腰鼓,边跳舞边打击。最先盛行于陕北。
《漢語大詞典》:蛙鼓
亦作“ 蛙皷 ”。 群蛙叫声。 宋 邵雍 《和王安之少卿雨后》:“蛙皷未足听,蚊雷未易驱。” 清 陈淏才 《花镜·养鳞介法·蟾蜍蛙》:“一蛙鸣,百蛙皆鸣,其声甚壮,名蛙鼓,至秋则无声。” 姚光 《夜起一首次钝根》:“悄步中庭羣籟寂,惟闻蛙鼓似谈经。” 李瑛 《让水》诗:“蛙鼓敲不响,知了紧绷弦。”
分類:叫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