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题记(題記)
(1).就名胜古迹或有纪念性的文物等著文抒怀。亦指所著之文。 唐 郑谷 《次韵和秀上人游南五台》:“中峯曾到处,题记没苍苔。” 清 吴敏树 《唐子方方伯梦砚斋铭》:“ 唐公 於是命工图之,而以名於其斋,曰‘梦砚之斋’,以与海内士大夫题记赞咏其事。” 孙犁 《秀露集·后记》:“旧作经过战争、动乱,失者不可复得,保存下来的,也实在不容易。每当搜集到手时,常有题记。”
(2).文体名。 姚华 《论文后编》:“而一文之后,有所题记(如《仪礼后记》,亦出 汉 儒。)后人称曰‘书后’,亦或曰‘跋’,则后序之变,前或曰‘引’( 苏明允 《送石昌言北使》),又前序之变也。” 鲁迅 《南腔北调集》《热风》《坟》等均有《题记》专文。
《漢語大詞典》:慈恩题记(慈恩題記)
唐 代从 武则天 神龙 年间开始,新进士在 曲江 宴后,即集于 慈恩寺 塔题名,请同科进士中擅长书法者将金榜诸人姓名写于塔上。见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记》。后用为考中进士的典故。 宋 林逋 《喜侄宥及第》诗:“闻喜宴游秋色雅,慈恩题记墨行清。”
《國語辭典》:题名(題名)  拼音:tí míng
1.题记姓名。如:「题名留念」。
2.唐代举人及第后有曲江会题名席,进士张莒亦有雁塔题名的故事,因此以题名为应考录取之意。如:「金榜题名」。
3.文体名。为留下纪念或表扬人事而作的文字。清。徐师曾〈文体明辨序说。题名〉:「按题名者,纪识登览寻访之岁月与其同游之人也,其叙事欲简而赡,其秉笔欲健而严,独昌黎集有之,亦文之一体也。」
4.作品的命名。如:「有新作出版,请长辈题名。」
5.说出来。《警世通言。卷三六。皂角林大王假形》:「莫怪,不知道是真的。若得回东京,切莫题名!」
《國語辭典》:阀阅(閥閱)  拼音:fá yuè
1.古代贴在门上的功状,在左的称为「阀」,在右的称为「阅」。
2.借指巨室世家。《幼学琼林。卷三。宫室类》:「贵族称为阀阅,朱门乃豪之第。」也作「伐阅」。
《國語辭典》:标题(標題)  拼音:biāo tí
标明文章或作品内容的简短语句。《南齐书。卷二。高帝本纪下》:「若标题犹存,姓字可识,可即运载,致还本乡。」元。周密《齐东野语。卷六。绍兴御府书画式》:「装褾裁制,各有尺度,印识标题,具有成式。」
《漢語大詞典》:谨题(謹題)
(1).给诗文书画写题记或跋文的常用语。表示谦敬之意。 宋 楼钥 《清芬堂记》:“ 子觉 之长子 伯禽 祕藏于家,亦谨题于卷尾。” 元 戴良 《题叶丞相遗墨》:“ 良 既得以快覩前修之真蹟,而又有以窃窥先达之为人,抑何幸歟!后学 浦江 戴良 谨题。”
(2). 明 清 大臣上题本的用语。表示恭敬之意。 明 清 时奏章有题本、奏本之别,题本由官员用印具题。 清 末废,专用奏折。 明 赵南星 《复京察拾遗疏》:“俱奉钦依吏部知道事理,谨题请旨。” 明 范景文 《饬属疏》:“ 南京 兵部尚书臣 范景文 谨题:为敬陈飭属之要,以肃邦政之规事。”参阅明会典·通政使司
《國語辭典》:题跋(題跋)  拼音:tí bá
凡写在书籍、碑帖、字画等前面的文字称为「题」,在后面的称为「跋」,总称为「题跋」。内容多为品评、鉴赏、考订、记事等。今多指跋而言。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五。乐律》:「唐昭宗幸华州,登齐云楼,西北顾望京师,作菩萨蛮辞三章,……今此辞墨本犹在陕州一佛寺中,纸札甚草草,予顷年过陕,曾一见之。后人题跋多盈巨轴矣。」《红楼梦》第四二回:「你快画罢,我连题跋都有了,起个名字,就叫『携蝗大嚼图』。」
《國語辭典》:八书(八書)  拼音:bā shū
书为《史记》五种体例之一:有礼书、乐书、律书、历书、天官书、封禅书、河渠书、平准书八篇,总称为「八书」,其内容记载典章制度沿革,后世正史多改称为「志」。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史传》:「故本纪以述皇王,列传以总侯伯,八书以铺政体,十表以谱年爵。」
《漢語大詞典》:边款(邊款)
印章上的题记。 隋 唐 以来的官印,印背刻有铸造年号等;后来篆刻家刻印,在印侧所刻题记、年月和作者姓名等,叫做“边款”。 丰子恺 《缘缘堂随笔·桐庐负暄》:“钱袋内除钞票外,还有指南针一只,石章一方,边款刻着一篇细字《般若波罗密多心经》的牙章一方。”
《国语辞典》:中原板荡(中原板荡)  拼音:zhōng yuán bǎn dàng
比喻国家动荡不安,十分危急。宋。岳飞〈五岳祠盟题记〉:「自中原板荡,夷狄交侵,余发愤河朔,起自相台,总发从军,历二百馀战。」
《国语辞典》:造像记(造像记)  拼音:zào xiàng jì
古代僧人或信徒在镌造佛像时,题记于其旁或下方的文字。字体介于隶楷之间,始于北魏,流行于唐代。如杨大眼造像记、孙秋生造像记。
《漢語大詞典》:摽题(摽題)
谓在器物、书籍、文章或字画上作题记文字。摽,通“ 标 ”。法苑珠林卷一○三:“七月望日,沙门受腊,此时设供,弥为胜也。若制器物以充供养,器器摽题,言为某人亲奉上三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