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辭典》:觉悟(覺悟) 拼音:jué wù
1.醒悟以往的困惑或过失。《荀子。成相》:「不觉悟,不知苦。」《汉书。卷四五。息夫躬传》:「欲令觉悟反正,推诚行善。」
2.佛教用语。指经由修行,證悟真理,而灭除无明、烦恼的圣者境界。《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破僧事》卷六:「于诸法中觉悟者,唯愿当开甘露门。」
2.佛教用语。指经由修行,證悟真理,而灭除无明、烦恼的圣者境界。《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破僧事》卷六:「于诸法中觉悟者,唯愿当开甘露门。」
《國語辭典》:觉寤(覺寤) 拼音:jué wù
1.睡醒。《东观汉记。卷九。冯异传》:「觉寤,心中动悸。」
2.醒悟已往的困惑或过失。《淮南子。要略》:「终身颠顿乎混溟之中,而不知觉寤乎昭明之术矣。」《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
2.醒悟已往的困惑或过失。《淮南子。要略》:「终身颠顿乎混溟之中,而不知觉寤乎昭明之术矣。」《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
《國語辭典》:体要(體要) 拼音:tǐ yào
1.大体、纲要。汉。荀悦 汉纪序:「于是乃作考旧,通连体要,以述汉纪。」宋。苏轼 张文定公墓志铭:「执政乃始奉诏拜翰林学士承旨。问治道体要,公以简易诚明为对。」
2.体统、体制。《宋书。卷七四。列传。沈攸之》:「谓人曰:『州官鞭府职,诚非体要,由小人淩侮士大夫。』」清。顾炎武《日知录。卷三一。三辅黄图》:「以长乐未央建章北宫甘泉宫为纲,而以其中宫室台殿为目,甚得体要。」
3.切实而简要。《书经。毕命》:「政贵有恒,辞尚体要,不惟好异。」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序志》:「盖周书论辞,贵乎体要;尼父陈训,恶乎异端。」
4.谓领悟要旨。晋。葛洪《抱朴子。内篇。微旨》:「凡养生者,欲令多闻而体要,博见而善择,偏修一事,不足必赖也。」
2.体统、体制。《宋书。卷七四。列传。沈攸之》:「谓人曰:『州官鞭府职,诚非体要,由小人淩侮士大夫。』」清。顾炎武《日知录。卷三一。三辅黄图》:「以长乐未央建章北宫甘泉宫为纲,而以其中宫室台殿为目,甚得体要。」
3.切实而简要。《书经。毕命》:「政贵有恒,辞尚体要,不惟好异。」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序志》:「盖周书论辞,贵乎体要;尼父陈训,恶乎异端。」
4.谓领悟要旨。晋。葛洪《抱朴子。内篇。微旨》:「凡养生者,欲令多闻而体要,博见而善择,偏修一事,不足必赖也。」
《國語辭典》:领会(領會) 拼音:lǐng huì
领悟、理解。《红楼梦》第六四回:「只因他虽说和黛玉一处长大,情投意合,又愿同生死,却只是心中领会,从来未曾当面说出。」《文明小史》第五一回:「又说到了大餐间里吃饭,千万不可搔头皮、剔指甲,及种种犯人厌恶之事,饶鸿生一一领会。」
《漢語大詞典》:警悟
(1).警觉领悟;机敏领会。 汉 王充 《论衡·艺增》:“增其语,欲以惧之,冀其警悟也。”《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二:“﹝ 铁生 ﹞心中想着 卧师 所言祸福之报,好生警悟。” 艾芜 《夜归》:“ 康少明 忽然警悟出了,原因一定出在他的脸上。”
(2).告戒使觉悟;警戒醒悟。《旧唐书·郝处俊传》:“且天降灾异,所以警悟人君。其变苟实,言之者何罪?”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九:“ 张无垢 贬 南安 ,凡十有四年。寓处僧舍,未尝出户,其一话一言,举足为法,警悟后学宏矣。”
(3).机敏聪慧。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赏誉》:“ 林公 云:‘见 司州 警悟交至,使人不得住,亦终日忘疲。’” 宋 范仲淹 《忠献范公墓志铭》:“公警悟过人,挺然国器。”《金史·纳合椿年传》:“初置 女直 字,立学官於 西京 , 椿年 与诸部儿童俱入学,最号警悟。”
(2).告戒使觉悟;警戒醒悟。《旧唐书·郝处俊传》:“且天降灾异,所以警悟人君。其变苟实,言之者何罪?”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九:“ 张无垢 贬 南安 ,凡十有四年。寓处僧舍,未尝出户,其一话一言,举足为法,警悟后学宏矣。”
(3).机敏聪慧。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赏誉》:“ 林公 云:‘见 司州 警悟交至,使人不得住,亦终日忘疲。’” 宋 范仲淹 《忠献范公墓志铭》:“公警悟过人,挺然国器。”《金史·纳合椿年传》:“初置 女直 字,立学官於 西京 , 椿年 与诸部儿童俱入学,最号警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