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顿觉(頓覺)
佛教语。犹顿悟。 元 邓文原 《重刻〈禅源诠〉序》:“自顿觉至成佛,十重为浄;自不觉至受报,十重为染。”参见“ 顿悟 ”。
《國語辭典》:顿悟(頓悟)  拼音:dùn wù
佛教用语:(1)谓在一时间證得真理。《五灯会元。卷四。荐福弘辩禅师》:「如来出世为天人师,善知识随根器而说法,为上根器者开最上乘顿悟至理。」(2)證悟一切现象都无真实的生灭变化。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南朝梁。刘孝标。注:「法师研十地,则知顿悟于七住。」
《漢語大詞典》:印心
佛家谓印证于心而顿悟。 宋 苏轼 《书〈楞伽经〉后》:“吾观 震旦 所有经教,惟《楞伽》四卷可以印心。” 明 宋濂 《新刻〈楞伽经〉序》:“卿言《楞伽》为 达摩氏 印心之经,朕取而閲之,信然。” 明 李贽 《复焦弱侯》:“非如 王先生 字字皆解脱门,既得者读之足以印心,未得者读之足以证入也。”
《漢語大詞典》:顿解(頓解)
佛教语。犹顿悟。 南朝 宋 谢灵运 《与诸道人辨宗论》:“是胡傍渐悟者,所以密造顿解:倚 孔 教者,所以潜成学圣。”参见“ 顿悟 ”。
《國語辭典》:顿悟(頓悟)  拼音:dùn wù
佛教用语:(1)谓在一时间證得真理。《五灯会元。卷四。荐福弘辩禅师》:「如来出世为天人师,善知识随根器而说法,为上根器者开最上乘顿悟至理。」(2)證悟一切现象都无真实的生灭变化。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南朝梁。刘孝标。注:「法师研十地,则知顿悟于七住。」
《國語辭典》:一味禅(一味禪)  拼音:yī wèi chán
顿悟成佛的禅法。
《漢語大詞典》:顿渐(頓漸)
佛教语。顿悟、渐悟或顿教、渐教的并称。 隋 慧远 维摩义记卷一:“顿渐虽殊,以其当时受大受处一,是故对斯二人所説为菩萨藏,圣教虽众不出此二。”《坛经·顿渐品》:“于时两宗盛化,人皆称南 能 北 秀 ,故有南北二宗顿渐之分。” 唐 李邕 《嵩岳寺碑》:“开顿渐者,欲依其根;设戒律者,将摄乎乱。”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周繇:“悟门洞开,慧灯深照,顿渐之境,各天所赋。”参见“ 顿悟 ”、“ 顿教 ”。
《國語辭典》:南顿(南頓)  拼音:nán dùn
中国禅宗自六祖慧能之后,分成南、北两宗。南宗禅法以机缘成熟,瞬间开悟,故称为「南顿」。《景德传灯录。卷九。京兆大荐福寺弘辩禅师》:「其所得法虽一,而开导发悟有顿渐之异,故曰:『南顿北渐』。」
《漢語大詞典》:无顿(無頓)
(1).佛教语。谓没有顿悟。 唐 李华 《润州鹤林寺故径山大师碑铭》:“教习大乘,戒妄调伏,自性还源;无渐而可随,无顿而可入。”
(2).犹不必。 宋 辛弃疾 《清平乐·木樨》词:“折来休似年时,小窗或有高低;无顿许多香处,只消三两枝儿。”
《漢語大詞典》:顿了(頓了)
佛教语。犹顿悟。 南朝 宋 谢灵运 《与诸道人辨宗论》:“华民易於见理,难於受教,故闭其累学,而开其一极;夷人易於受教,难於见理,故闭其顿了,而开其渐悟。” 钱锺书 《管锥编·〈全宋文〉三二》:“‘顿了’、‘渐悟’之争昉自 刘 宋 。”参见“ 顿悟 ”。
《國語辭典》:顿悟(頓悟)  拼音:dùn wù
佛教用语:(1)谓在一时间證得真理。《五灯会元。卷四。荐福弘辩禅师》:「如来出世为天人师,善知识随根器而说法,为上根器者开最上乘顿悟至理。」(2)證悟一切现象都无真实的生灭变化。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南朝梁。刘孝标。注:「法师研十地,则知顿悟于七住。」
《漢語大詞典》:顿门(頓門)
佛教语。顿悟法门。指 唐 代 慧能 上承 达摩 的“祖师禪”而开创的禅家南宗。 唐 王维 《能禅师碑》:“其有不植德本,难入顿门,妄繫空花之狂,曾非慧日之咎。” 宋 钱易 南部新书癸:“禪律师 圭峯 密 ,禪得 达磨 顿门。”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七章第二节:“ 慧能 一派徒众也俨然以顿门自负,这就使得人人可以自称为佛。”参阅《坛经·般若品》参见“ 顿悟 ”、“ 顿教 ”。
《漢語大詞典》:顿修(頓修)
佛教语。指佛教禅宗顿悟佛果的修行方法。《坛经·顿渐品》:“自性自悟,顿悟顿修,亦无渐次。” 元 邓文原 《重刻〈禅源诠〉序》:“至於空宗、性宗之别,顿修、渐修之殊,莫不会其指归,开示正觉。”参见“ 顿悟 ”。
《國語辭典》:顿悟(頓悟)  拼音:dùn wù
佛教用语:(1)谓在一时间證得真理。《五灯会元。卷四。荐福弘辩禅师》:「如来出世为天人师,善知识随根器而说法,为上根器者开最上乘顿悟至理。」(2)證悟一切现象都无真实的生灭变化。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南朝梁。刘孝标。注:「法师研十地,则知顿悟于七住。」
《漢語大詞典》:哑禅(啞禪)
禅宗倡静虑、顿悟,常以动作示意,使人领会禅理。故以“哑禅”喻糊涂难明。 明 王衡 《郁轮袍》第四折:“兄弟,他道我参死句,放哑禪,禁得我口无语,瞪眼平看。”
《漢語大詞典》:顿法(頓法)
佛教语。指顿悟法门。《坛经·忏悔品》:“吾祖惟传此顿法,普愿见性同一体。”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七章第二节:“只有大智人,最上乘利根人能接受顿法。”参见“ 顿悟 ”、“ 顿门 ”。
《漢語大詞典》:顿契(頓契)
佛教语。谓顿悟契入。《坛经·定慧品》:“迷人渐修,悟人顿契,自识本心,自见本性,即无差别,所以立顿、渐之假名。”参见“ 顿悟 ”。
《國語辭典》:顿悟(頓悟)  拼音:dùn wù
佛教用语:(1)谓在一时间證得真理。《五灯会元。卷四。荐福弘辩禅师》:「如来出世为天人师,善知识随根器而说法,为上根器者开最上乘顿悟至理。」(2)證悟一切现象都无真实的生灭变化。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南朝梁。刘孝标。注:「法师研十地,则知顿悟于七住。」
《漢語大詞典》:泥融觉(泥融覺)
谓泥滑而跌,忽得顿悟。 宋 陶谷 清异录·泥融觉:“比丘 无染 游 庐山 ,春雨路滑,忽仆石上,由是洞见本原,士大夫称为‘泥融觉’。”
分類:顿悟
《國語辭典》:头上安头(頭上安頭)  拼音:tóu shàng ān tóu
比喻事物重复。《景德传灯录。卷一六。澧州乐普山元安禅师》:「今有一事问汝等:若道这个是,即头上安头;若道这个不是,即斩头求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