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高高在上  拼音:gāo gāo zài shàng
本指所处地位极高。语出《诗经。周颂。敬之》:「无曰高高在上,陟降厥士,日监在兹。」后形容人自高自大,脱离群众。如:「他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看了就讨厌。」
《漢語大詞典》:高干大
长篇小说。欧阳山作。1947年发表。任常有领导的供销合作社给群众造成沉重负担,引起群众强烈不满。副主任高生亮(即“高干大”)坚持从实际出发,勇于创新,使供销社在经济生活中重新发挥了积极作用。作品反映了发展农村合作经济中的两种不同思想和作风的冲突。
《漢語大詞典》:耕三余一(耕三餘一)
(1).耕种三年,积余一年的粮食。《礼记·王制》:“三年耕,必有一年之食;九年耕,必有三年之食。” 汉 桓宽 盐铁论·力耕:“故三年耕而餘一年之蓄,九年耕有三年之蓄,此 禹 汤 所以备水旱而安百姓也。”
(2).抗 日 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若干边区人民政府在大生产运动中提出“耕三餘一”的口号,号召军民积极生产,厉行节约,做到每家一年有四个月的余粮。 续范亭 《五百字诗》:“耕三须余一,岁岁不恐惶。” 马可 《夫妻识字》:“努力耕种,积草囤粮,耕三余一,防备灾荒。”
《漢語大詞典》:革命人道主义(革命人道主義)
在无产阶级领导人民为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而斗争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项伦理原则。在革命战争中,中国工农红军实行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以及救死扶伤等都体现了革命的人道主义精神。新 中国 建立后采取的救济失业、禁毒、禁娼、除害灭病、劳动保护和公费医疗,以及在坚决消灭剥削阶级的同时,对于剥削阶级的人们,除极少数罪大恶极的分子外,都努力帮助他们在劳动中转变为自食其力的人等等,也体现了革命人道主义的伦理原则。
《漢語大詞典》:二七大罢工
1923年京汉铁路工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举行的反帝、反军阀的政治罢工。2月7日,军阀吴佩孚在汉口、长辛店等地镇压罢工工人,造成流血惨案,所以这次罢工叫二七大罢工。
《國語辭典》:董事会(董事會)  拼音:dǒng shì huì
由全体董事依法设立的议事组织,为公司、团体决定重大事项与监督经营团队的必要机关。
《漢語大詞典》:方腊起义
北宋末年(公元1120年)方腊领导的江东(今安徽南部和江西东北部)、两浙(今浙江全省和江苏南部)农民起义。
《國語辭典》:候选人(候選人)  拼音:hòu xuǎn rén
选举时通过检覈,等候选民投票圈选的人。如公职候选人。
《漢語大詞典》:基马尔革命
基马尔领导的土耳其资产阶级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土耳其面临亡国的危机。1919年5月,希腊军队占领土耳其天然良港伊兹密尔,土耳其反对外国占领的斗争在各地展开。爱国军官基马尔统一了各地分散的民族主义组织,成立土耳其民族代表委员会。1920年4月在安卡拉召开的大国民会议上,成立了以基马尔为首的国民政府。1922年,土耳其军民赶走希腊侵略军。11月,大国民会议宣布废除君主(苏丹)制度。1923年7月,列强承认土耳其独立。10月,土耳其共和国宣告成立。
《漢語大詞典》:襘袺
比喻领导统率。 清 赵翼 《戏咏蛛网》:“满腹藴经纶,不以供襘袺。”
分類:领导统率
《國語辭典》:国务卿(國務卿)  拼音:guó wù qīng
美国国务院的最高领导人,负责处理美国一切对外事务。
《國語辭典》:黑旗军(黑旗軍)  拼音:hēi qí jūn
清刘永福所率领的太平军馀党,所部皆黑旗,故称为「黑旗军」。曾至越南抗法大捷,声名远播。光绪二十年,命守台湾,后因抗日失败而遭解散。《清史稿。卷四六三。刘永福传。论曰》:「永福战越,名震中外,谈黑旗军,辄为之变色!」
《漢語大詞典》:红头文件(紅頭文件)
指党、政领导机关下发的文件。因版头名称常印成红字,故称。《人民日报》1984.7.5:“受旧的传统习惯势力束缚,离开‘红头文件’不走路的人,长期以来采取等待、观望的态度,加上某些职能部门的条条框框,成为企业改革中的‘梗阻’。”
《漢語大詞典》:红巾军(紅巾軍)
亦省称“ 红巾 ”。 1. 南宋 初年北方抗 金 义军。因以红巾为标志而得名。后来 河北 、 淮北 地区也有。续资治通鉴·宋高宗建炎元年:“先是 河东 之民,所在出攻城邑,皆用 建炎 年号。又有红巾军,於 泽 潞 间尝劫 宗翰 寨,故 金 捕红巾甚急;然真红巾不可得,多杀平民亡命者。”
(2). 元 末(公元1351年--1366年) 刘福通 等所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因头包红巾而得名。《全元散曲·醉太平》:“堂堂大 元 ,姦佞专权,开河变钞祸根源,惹红巾万千。” 明 黄溥 《闲中今古录摘抄》:“﹝ 元 ﹞到末年,数当乱,任非其人,酷刑横歛, 台 温 处 之民,树旗村落,曰:‘天高皇帝远,民少相公多,一日三遍打,不反待如何?’由是谋叛者各起, 黄岩 方谷珍 因而肇乱, 江 淮 红巾徧四方矣。” 清 褚人穫 《坚瓠七集·元末红军》:“ 张仲举 在都,寄 浙 省参政 周玉坡 云:‘天子临轩授鉞频,东南无地不红巾。’”参阅明史·韩林儿传
《國語辭典》:波茨坦会议(波茨坦會議)  拼音:bō cí tǎn huì yì
Potsdam Conference
西元一九四五年七月十七日至八月二日,美、英、苏三国在柏林郊外波茨坦所举行的会议。主要商议处置欧战后的欧洲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