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连衡(連衡)
(1). 战国 时 张仪 游说六国共同事奉 秦国 称连衡,与 苏秦 说六国联合抗 秦 叫合纵相对。荀子·赋:“以能合纵,又善连衡。”史记·秦始皇本纪:“当是时, 商君 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备,外连衡而鬭诸侯。” 明 王錂《春芜记·庆寿》:“连衡而后, 嬴秦 肆虐。”
(2).结盟;联合。南齐书·张融周颙传赞:“务在连衡,不谋销印。”隋书·柳庄传:“时 梁 之将帅咸潜请兴师,与 尉迥 等为连衡之势。”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六:“彼时以京师长随,连衡成局,有忠於主人者,共排挤之。”
(3).比配;比肩。晋书·食货志:“於是 王君夫 、 武子 、 石崇 等更相夸尚,舆服鼎俎之盛,连衡帝室,布金埒之泉,粉珊瑚之树。”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景兴尼寺:“为君共 尧 舜 连衡,为臣与 伊 皋 等迹。”周书·苏绰传论:“则 舜 、 禹 、 汤 、 武 之德可连衡矣, 稷 、 契 、 伊 、 吕 之流可比肩矣。”
(4).谓多。文选·陆机〈辩亡论上〉:“謨臣盈室,武将连衡。” 李善 注:“ 包咸 《论语注》曰:衡,軛也。戎车,武将所驾,故以连衡喻多也。”
《漢語大詞典》:合从(合從)
亦作“ 合纵 ”。
(1).谓连接直行。荀子·赋:“日夜合离,以成文章。以能合从,又善连衡。”
(2).指 战国 时, 苏秦 游说六国诸侯联合拒 秦 。 秦 在西方,六国地处南北,故称合从。战国策·秦策三:“天下之士合从,相聚于 赵 ,而欲攻 秦 。” 唐 刘知几 史通·言语:“若史记载 苏秦 合纵, 张仪 连衡, 范雎 反间以相 秦 , 鲁连 解纷而全 赵 是也。” 金 元好问 《解剑行》:“又不见敝裘 苏季子 ,合从归来印纍纍。” 郭沫若 《女神·棠棣之花》:“这几年来今日合纵,明日连衡,今日征 燕 ,明日伐 楚 ,争城者杀人盈城,争地者杀人盈野。”参阅史记·苏秦列传
(3).泛指联合。史记·吕太后本纪:“具以 灌婴 与 齐 楚 合从,欲诛诸 吕 告 产 ,迺趣 产 急入宫。”旧唐书·李密传:“﹝ 李密 ﹞乃致书呼 高祖 为兄,请合从以灭 隋 。” 康有为 《大同书》乙部第二章:“且昔者 俄 之攻 突厥 也,始则 英 法 二国合纵拒之,后则 英 、 法 、 德 、 奥 、 意 五国合兵拒之, 俄 即不能得志。”
《漢語大詞典》:比周
(1).结党营私。管子·立政:“羣徒比周之説胜,则贤不肖不分。”后汉书·朱穆传论:“ 朱穆 见比周伤义,偏党毁俗,志抑朋游之私,遂著《絶交》之论。” 宋 王禹偁 《寄状元孙学士何》诗:“久居臺阁多忧畏,欲荐贤才涉比周。” 章炳麟 《代议然否论》:“司法不为元首陪属,其长官与总统敌体……虽总统有罪,得逮治罢黜,所以防比周也。”
(2).集结;联合。韩非子·初见秦:“天下又比周而军 华 下。”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忧危竑议后记:“且復有 郑妃 与 陈矩 朝夕比周於帝前,以为之主,共举大事,何谓无成?”
(3).亲近。旧唐书·柳泽传:“或打毬击鼓,比周伎术;或飞鹰奔犬,盘游藪泽。”
《漢語大詞典》:连结(連結)
(1).衔接;连接。 汉 王充 论衡·超奇:“采掇传书以上书奏记者为文人,能精思著文连结篇章者为鸿儒。” 宋 苏轼 《八阵碛》诗:“英雄不相干,祸难久连结。” 艾青 《吹号者》诗:“那道路,连结着一个村庄又连结一个村庄。”
(2).联合;结交。 晋 袁宏 后汉纪·献帝纪一:“ 韩馥 、 袁绍 自称大将军,遣使推大司马 刘虞 为帝,不听,復劝 虞 承制封拜,又不听,然犹与 绍 连结。” 明 何景明 《严治篇》:“於是豪暴擅制,富强肆行,宗党连结。” 宋教仁 《宋渔父日记》:“ 陈陶溪 言有同志数人欲入会,而不欲彰明为之,可否另外设法,与此数人秘密连结。”
《漢語大詞典》:连合(連合)
(1).犹联合。 三国 蜀 诸葛亮 《将苑·南蛮》:“南蛮多种,性不能教,连合朋党,失意则相攻。” 明 冯梦龙 《智囊补·兵智·赵充国》:“ 匈奴 连合诸 羌 ,使解仇作约。” 冰心 《最后的安息》:“将她们的精神,连合在一处,造成了一个和爱神妙的世界。”
(2).犹联系。 李劼人 《大波》第二部第六章:“到底连合现实,最后说了几句祝贺新娘成为一个贤妻良母的模范。”
《漢語大詞典》:连和(連和)
联合;交好。史记·楚元王世家:“﹝ 赵王 ﹞北使 匈奴 ,与连和攻 汉 。”新唐书·崔宁传:“於是 剑南 大扰, 杨子琳 起 瀘州 ,与 邛州 柏贞节 连和讨 寧 。” 清 方苞 《灌婴论》:“当是时, 吕氏 所恃 婴 耳,而 婴 顿兵 滎阳 ,与诸侯连和,以待其变。”
分類:联合交好
《漢語大詞典》:携手(攜手)
亦作“携手”。
(1).手拉着手。《诗·邶风·北风》:“惠而好我,携手同行。” 宋 黄庭坚 《新喻道中》诗:“一百八盘携手上,至今归梦绕羊肠。”警世通言·宿香亭张浩遇莺莺:“升梯扶臂而下,携手偕行。”《花月痕》第十回:“ 荷生 看那扇叶上,係画两个美人,携手梧桐树下。”
(2).形容齐心。孙子·九地:“故善用兵者,携手若使一人,不得已也。” 曹操 注:“齐一貌也。”
(3).指共同奋斗,联合。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题〈芥子园画谱三集〉赠许广平》:“十年携手共艰危,以沫相濡亦可哀。” 巴金 《死去的太阳》十一:“就 南京 底情形来说,那次轰动全城的所谓工人与学生携手的大事,算是达到了运动底最高点。”
(4).指聚首,聚会。 唐 陈子昂 《感遇》诗之三二:“ 蜀 山与 楚 水,携手在何时?” 梁启超 《雷庵行》:“十载以后,吾与先生、 雷庵 携手,应忆今年花开时,满城云锦照春酒。”
《漢語大詞典》:外事
(1).古代指外土诸侯奉行王事。书·康诰:“外事,汝陈时臬,司师兹殷罚有伦。” 孔 传:“言外土诸侯奉王事,汝当布陈是法,司牧其众及此 殷 家刑罚有伦理者兼用之。”一说谓在外朝听狱之事。参见 清 孙星衍 《尚书古今文注疏》。亦指境外之事。左传·文公十三年:“ 中行 桓子 曰:‘请復 贾季 ,能外事,且由旧勋。’” 孔颖达 疏:“ 贾季 ……能知外竟之事。”
(2).古代指郊祭或田猎之事。亦指对外联合或用兵。礼记·曲礼上:“外事以刚日,内事以柔日。” 郑玄 注:“出郊为外事。” 孔颖达 疏:“外事,郊外之事也…… 崔灵恩 云:外事,指用兵之事。” 孙希旦 集解:“愚谓外事,谓祭外神。田猎出兵,亦为外事。”史记·蒙恬列传:“ 恬 任外事而 毅 常为内谋,名为忠信,故虽诸将相莫敢与之争焉。” 宋 司马光 《言横山上殿札子》:“但以国家今日内政未修,不可遽谋外事故也。”《三国演义》第四四回:“ 伯符 临终有言:内事不决问 张昭 ,外事不决问 周瑜 。”
(3).朝廷政事。与宫内之事称内事相对。后汉书·刘盆子传:“ 盆子 惶恐,日夜啼泣,独与中黄门共卧起,唯得上观阁而不闻外事。”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一》:“太子职当侍膳问安,不宜言外事。”明史·太祖纪三:“秋七月戊戌,禁内官预外事,敕诸司毋通内官监文移。”清史稿·后妃传·太祖孝慈高皇后:“后庄敬聪慧……不预外事,殫诚毕虑以事上。”
(4).世事;家庭或个人以外的事。东观汉记·张酺传:“臣闻王者法天,荧惑奏事太微,故州牧刺史入奏事,所以通下问,知外事也。” 三国 魏 嵇康 《家诫》:“所以然者,长吏喜问外事,或时发举,则怨者谓人所説,无以自免也。” 宋 梅尧臣 《访矿坑老僧》诗:“山深无外事,日夕爱潺湲。”红楼梦第六六回:“且説二姐儿操持家务,十分谨肃,每日关门闭户,一点外事不闻。”
(5).指外交事务。 黄远庸 《库伦独立后之外交》:“ 库伦 独立后, 俄国 国家及国民种种活动,汇而记之,不仅足以识外事,即将来 中 俄 交涉结果之几微,亦在此矣。” 毛泽东 《农业合作化的一场辩论和当前的阶级斗争》:“我们应当在外事工作方面、国防建设方面加强努力。”
(6).指男色之事。 清 吴下阿蒙 《断袖篇·张幼文》:“ 伯起 亦好外,闻有美少年,必多方招至,抚摩周憮,无所不至,年八十餘犹健。或问先生多外事,何得不少损精神。”
《漢語大詞典》:阴合(陰合)
私下联合。战国策·秦策二:“使人使 齐 , 齐 秦 之交阴合。”史记·张仪列传:“善为王计者,不若阴合而阳絶於 齐 ,使人随 张仪 。”
分類:私下联合
《漢語大詞典》:相比
(1).互相联合,编在一起。吴子·治兵:“乡里相比,什伍相保。”
(2).相近;差不多。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任诞:“ 陈留 阮籍 , 譙国 嵇康 , 河内 山涛 ,三人年皆相比, 康 年少亚之。”
(3).互相考校、比较。 明 唐顺之 《送彭通判致仕序》:“古者僚友之间,其相须至殷而其相比至勤也。” 朱自清 《执政府大屠杀记》:“在 民国 史上,只有从前 赵尔丰 的屠杀和去年‘五卅’的屠杀, 沙基 的屠杀,可以与之相比。” 丁玲 《梦珂》一:“是的, 酉阳 的确不能拿 上海 来相比。”
(4).相互勾结。 清 侯方域 《宦官论》:“公卿之贤者,多为相安无事之説,惟恐激其怒;其不肖者,又贪权固位,而阴与相比。”
《漢語大詞典》:复合(複合)
(1).重新联合或聚合。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中:“情论形,已析者难以復合。”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内阁三·江陵震主:“盖二璫晚途復合矣。” 清 朱克敬 《瞑庵杂识》卷一:“三代而下,文武异途,兵民分治,既分之后,势难復合。”
(2).组合;综合。 洪深 《电影戏剧的编剧方法》第六章:“这是一个复合的故事,是由好几个片段凑合成的。” 艾青 《艾青诗选》自序:“人的思维活动所产生的联想、想象,无非是生活经验的复合。”
结合,合在一起。 艾青 《在汽笛的长鸣声中》:“人的思维活动所产生的联想、想象,无非是生活经验的复合。在这种复合的过程中产生了比喻。”
《漢語大詞典》:官联(官聯)
(1).官吏联合治事。周礼·天官·大宰:“以八灋治官府……三曰官联,以会官治。” 郑玄 注:“官联,谓国有大事,一官不能独共,则六官共举之。”《乐府诗集·郊庙歌辞十·隋太庙歌》:“官联式序,奔走在庭。”
(2).犹官职。 宋高宗 《翰墨志》:“本朝自 建隆 以后,平定僭伪,其间法书名跡皆归秘府。先帝时又加採访,赏以官联金帛。” 明 陈汝元 《金莲记·生离》:“不肖辈业在官联,恐生吏议, 迈儿 伏事便了。”
《漢語大詞典》:合众(合衆)
(1).聚合众人。周礼·春官·大宗伯:“大封之礼,合众也。” 郑玄 注:“正封疆沟涂之固,所以合聚其民。” 汉 班固 《西都赋》:“连交合众,骋騖乎其中。” 宋 曾巩 《叙盗》:“其创作兵仗,合众以转刼数百里之间,至於贼杀良民。”
(2).拒众,抵御强敌。孙子·地形:“将不能料敌,以少合众,以弱击强,兵无选锋,曰北。”
(3).犹示众。《宣和遗事》前集:“圣旨:‘胡僧疎放, 道坚 乃中国人,送 开封府 刺面决配,於 开寳寺 前合众。’”
(4).指合众国。具有相对独立的几个邦或州联合组成一中央政府的国家。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在 李自成 之世,则賑飢、济困为不可已;在今之世,则合众、共和为不可已。”
《漢語大詞典》:团结(團結)
(1). 唐 宋 时地方民兵丁壮组织。亦指该类组织的士兵。资治通鉴·唐代宗大历十二年:“又定诸州兵,皆有常数,其召募给家粮春冬衣者,谓之‘官健’;差点土人,春夏归农,秋冬追集,给身粮酱菜者,谓之‘团结’。” 宋 李纲 《乞修军政札子》:“团结、保伍废,而无以相维持;教閲、战阵废,而无以习攻击。” 宋 王禹偁 《前普州刺史康公预撰神道碑》:“招集团结,得刀手三千人,败 刘泽 三万人。自是贼势稍沮。”
(2).组织;集结;联合。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十三:“ 熙寧 中,朝廷遣 刘起 刘彝 相继知 桂州 ,以图 交趾 。 起 彝 作战船,团结洞丁,以为保甲。” 宋 苏轼 《乞增修弓箭社条约状》之一:“自 澶渊 讲和以来,百姓自相团结为弓箭社。”明史·明玉珍传:“ 玉珍 与里中父老团结千餘人,屯 青山 。” 清 刘大櫆 《义士吴君传》:“復团结乡兵固守,而 汉阳 亦赖君以全。” 周恩来 《建设与团结》:“为了有效地工作,科学家必须团结。”
(3).指分散物聚拢成团。 明 包汝楫 《南中纪闻》:“其人色黑似墨,颠毛不及寸,皆团结如螺。” 清 张岱 陶庵梦忆·龙山放灯:“山下望如星河倒注,浴浴熊熊;又如 隋煬帝 夜游,倾数斛萤火於山谷间,团结方开,倚草附木迷迷不去者。”
(4).和睦;友好。 谢觉哉 《团结、谦虚、进步!》:“团结、谦虚是人类应有的本能,也是我们国家悠久的传统。” 邓小平 《贯彻调整方针、保证安定团结》四:“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是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漢語大詞典》:连兵(連兵)
(1).联合兵力;集结军队。史记·田单列传:“ 乐毅 畏诛而不敢归,以伐 齐 为名,实欲连兵南面而王 齐 。”后汉书·乌桓传:“ 光武 初, 乌桓 与 匈奴 连兵为寇。” 宋 苏轼 《贾谊论》:“ 灌婴 连兵数十万,以决 刘 吕 之雄雌。” 清 王柏心 《悲鄂州失守》诗:“连兵二十万,不能固金汤。”
(2).交兵;交战。汉书·五行志中之下:“先是连兵邻国,三战而再败也。” 北周 庾信 《周上柱国宿国公河州都督普屯威神道碑》:“置阵 太平 ,开 阴晋 之道;连兵 广武 ,纳 滎阳 之城。”周书·杨乾运传:“时 纪 与其兄 湘东王 绎 争帝,遂连兵不息。” 元 卢琦 《中元回家拜祭感怀》诗:“连兵搆祸今未已,疲民重敛何敢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