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
相关人物
绵竹颂
相关人物
刘骜(汉成帝)
扬雄
《昭明文选》卷七汉·杨子云(雄)《甘泉赋》
「孝成帝时,客有荐雄文似相如者。」唐·李周翰注:「尝作《绵竹颂》,成帝时直宿郎杨庄颂此文,帝曰:『此似相如之文。』庄曰:『非也,此臣邑人扬子云。』帝即召见,拜为黄门侍郎。」
「孝成帝时,客有荐雄文似相如者。」唐·李周翰注:「尝作《绵竹颂》,成帝时直宿郎杨庄颂此文,帝曰:『此似相如之文。』庄曰:『非也,此臣邑人扬子云。』帝即召见,拜为黄门侍郎。」
例句
几时绵竹颂,拟荐子虚名。 李商隐 令狐舍人说昨夜西掖玩月因戏赠
典故
善颂
《礼记注疏》卷十〈檀弓〉~97~
晋献文子成室,晋大夫发焉。张老曰:「美哉轮焉!美哉奂焉!歌于斯,哭于斯,聚国族于斯。」文子曰:「武也得歌于斯,哭于斯,聚国族于斯,是全要领以从先大夫于九京也。」北面再拜稽首。君子谓之善颂善祷。唐·孔颖达疏:「颂者,美盛德之形容。祷者,求福以自辅也。张老因美而讥之,故为善颂。」
晋献文子成室,晋大夫发焉。张老曰:「美哉轮焉!美哉奂焉!歌于斯,哭于斯,聚国族于斯。」文子曰:「武也得歌于斯,哭于斯,聚国族于斯,是全要领以从先大夫于九京也。」北面再拜稽首。君子谓之善颂善祷。唐·孔颖达疏:「颂者,美盛德之形容。祷者,求福以自辅也。张老因美而讥之,故为善颂。」
典故
相关人物
颂灵光
相关人物
王延寿(字文考)
《后汉书》卷八十上《文苑传·王逸传》
子延寿,字文考,有俊才。少游鲁国,作《灵光殿赋》。后蔡邕亦造此赋,未成,及见延寿所为,甚奇之,遂辍翰而已。曾有异梦,意恶之,乃作梦赋以自厉。后溺水死,时年二十馀。
子延寿,字文考,有俊才。少游鲁国,作《灵光殿赋》。后蔡邕亦造此赋,未成,及见延寿所为,甚奇之,遂辍翰而已。曾有异梦,意恶之,乃作梦赋以自厉。后溺水死,时年二十馀。
例句
正平赋鹦鹉,文考颂灵光。二子古不吊,夫君今何伤。 权德舆 从事淮南府过亡友杨校书旧厅感念愀然
典故
相关人物
王褒颂
子渊新曲
相关人物
王褒
《汉书》卷六十四下〈严朱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列传下·王褒〉~282~
王褒字子渊,蜀人也。宣帝时修武帝故事,讲论六艺群书,博尽奇异之好,徵能为楚辞九江被公,召见诵读,益召高材刘向、张子侨、华龙、柳等待诏金马门。神爵、五凤之间,天下殷富,数有嘉应。上颇作歌诗,欲兴协律之事,丞相魏相奏言知音善鼓雅琴者渤海赵定、梁国龚德,皆召见待诏。于是益州刺史王襄欲宣风化于众庶,闻王褒有俊材,请与相见,使作中和、乐职、宣布诗,选好事者令依鹿鸣之声习而歌之。时泛乡侯何武为僮子,选在歌中。久之,武等学长安,歌太学下,转而上闻。宣帝召见武等观之,皆赐帛,谓曰:「此盛德之事,吾何足以当之!」……褒既为刺史作颂,又作其传,益州刺史因奏褒有轶材。上乃徵褒。既至,诏袖为圣主得贤臣颂其意。褒对曰:……其后太子体不安,苦忽忽善忘,不乐。诏使褒等皆之太子宫虞侍太子,朝夕诵读奇文及所自造作。疾平复,乃归。太子喜褒所为甘泉及洞箫颂,令后宫贵人左右皆诵读之。
王褒字子渊,蜀人也。宣帝时修武帝故事,讲论六艺群书,博尽奇异之好,徵能为楚辞九江被公,召见诵读,益召高材刘向、张子侨、华龙、柳等待诏金马门。神爵、五凤之间,天下殷富,数有嘉应。上颇作歌诗,欲兴协律之事,丞相魏相奏言知音善鼓雅琴者渤海赵定、梁国龚德,皆召见待诏。于是益州刺史王襄欲宣风化于众庶,闻王褒有俊材,请与相见,使作中和、乐职、宣布诗,选好事者令依鹿鸣之声习而歌之。时泛乡侯何武为僮子,选在歌中。久之,武等学长安,歌太学下,转而上闻。宣帝召见武等观之,皆赐帛,谓曰:「此盛德之事,吾何足以当之!」……褒既为刺史作颂,又作其传,益州刺史因奏褒有轶材。上乃徵褒。既至,诏袖为圣主得贤臣颂其意。褒对曰:……其后太子体不安,苦忽忽善忘,不乐。诏使褒等皆之太子宫虞侍太子,朝夕诵读奇文及所自造作。疾平复,乃归。太子喜褒所为甘泉及洞箫颂,令后宫贵人左右皆诵读之。
典故
献颂东巡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后汉文》卷二十六〈班固·东巡颂〉~62~
窃见巡狩岱宗,祡望山虞,宗祀明堂,上稽帝尧,中述世宗,遵奉世祖。礼仪备具,动自圣心。是以明神屡应,休徵仍降。事大而瑞盛,非一小臣所任颂述。
窃见巡狩岱宗,祡望山虞,宗祀明堂,上稽帝尧,中述世宗,遵奉世祖。礼仪备具,动自圣心。是以明神屡应,休徵仍降。事大而瑞盛,非一小臣所任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