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顺理(順理)  拼音:shùn lǐ
合理。《晋书。卷一。宣帝纪》:「顺理而举易为力,背时而动难为功。」《朱子语类。卷二五。论语。八佾篇》:「人若顺理而行,则心平气和,而自然安裕。」
《国语辞典》:顺情顺理(顺情顺理)  拼音:shùn qíng shùn lǐ
合于情理。如:「他的要求顺情顺理,你就答应了吧!」
分类:合于情理
《国语辞典》:顺条顺理儿的(顺条顺理儿的)  拼音:shùn tiáo shùn lǐ ér de
顺从。如:「你要是顺条顺理儿的,怎么著都好办。」
分类:顺从
《國語辭典》:顺理成章(順理成章)  拼音:shùn lǐ chéng zhāng
顺著条理自成章法。比喻言行合情合理,有条不紊。如:「王同学辩才无碍,因此这次的全校辩论比赛顺理成章的推举他为代表。」
《漢語大詞典》:乘理
顺理。 汉 赵壹 《刺世疾邪赋》:“乘理虽死而非亡,违义虽生而匪存。”
分類:顺理
《國語辭典》:不顺(不順)  拼音:bù shùn
1.不服、不从。汉。司马相如喻巴蜀檄〉:「夫不顺者已诛,而为善者未赏。」元。石君宝《曲江池》第三折:「女心里憎恶娘亲近,娘爱的女不顺,娘爱的郎君个个村,女爱的却无银。」
2.不平整。如:「领子绉绉的不顺。」
3.不正常、不如意。如:「呼吸不顺」。《红楼梦》第三四回:「心顺了,说得比菩萨还好,心不顺,就贬得连畜牲不如。」
《漢語大詞典》:顺成(順成)
(1).谓顺理而成功。左传·宣公十二年:“执事顺成为臧,逆为否。” 杜预 注:“今 彘子 逆命不顺成,故应否臧之凶。” 杨伯峻 注:“凡行事,顺其道而行以有成则为善。”
(2).顺承天施而成功。文选·颜延之〈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坤则顺成,星轩润饰。” 李善 注:“《韩诗》曰:‘淑女奉顺坤德,成其纪纲。’”按,此比喻皇后顺承帝皇以成功。
(3).谓风调雨顺,五谷丰收。礼记·郊特牲:“四方年不顺成,八蜡不通,以谨民财也。” 孔颖达 疏:“谓四方之内,年穀不得和顺成熟,则当方八蜡之神,不得与诸方通祭。” 唐 刘禹锡 《为京兆韦尹谢许折籴表》:“伏以圣明在上,风雨应时。顺成之年,穀糴常贱。”金史·孝友传序:“然以 唐 虞 之世,‘黎民阻飢’不免以命 稷 ,‘百姓不亲、五品不逊’不免以命 契 ,是以知顺成之不可必,犹孝友之不易得也。”
(4).顺序成章。指乐音流畅。礼记·乐记:“宽裕、肉好、顺成、和动之音作,而民慈爱。” 孔颖达 疏:“君上如宽裕厚重,则乐音顺序而利谐动作,故民皆应之而慈爱也。” 孙希旦 集解:“顺成者,以顺而成。”
(5). 元 朝郊祀乐章名。 清 钱大昕 廿二史考异·元史五·礼乐志三:“亚终献酌献,仍有旧曲,改名《肃寧》。注云:‘旧名《顺成》。’”
(6). 三国 魏 女官名。三国志·魏志·后妃传序:“ 魏 因 汉 法,母后之号,皆如旧制,自夫人以下,世有增损…… 文帝 增贵嬪、淑媛、脩容、顺成、良人。”
《國語辭典》:顺序(順序)  拼音:shùn xù
1.依次而不乱。《魏书。卷五。高宗纪》:「即位以来,百姓晏安,风雨顺序,边方无事,众瑞兼呈,不可称数。」《文选。宋玉。神女赋》:「性和适,宜侍旁。顺序卑,调心肠。」也作「顺次」。
2.次序。如:「参加人员依顺序报到。」
《國語辭典》:顺序(順序)  拼音:shùn xu
顺利吉祥。
《國語辭典》:顺利(順利)  拼音:shùn lì
1.便利。《红楼梦》第四八回:「就是东西贵贱行情,他是知道的,自然色色问他,何等顺利。」
2.事情未遭阻难而完成。《儒林外史》第一七回:「却又不可因后来日子略过的顺利些,就添出一肚子里的势利见识来。」
《國語辭典》:横逆(橫逆)  拼音:hèng nì
强暴不顺理的行为。《孟子。离娄下》:「有人于此,其待我以横逆,则君子必自反也。」汉。王充《论衡。书解》:「吕氏横逆,刘氏将倾。」
《漢語大詞典》:顺政(順政)
顺理的政治。逸周书·常训:“顺言曰政,顺政曰遂。” 三国 蜀 诸葛亮 《便宜十六策·教令》:“夫释己教人,是谓逆政;正己教人,是谓顺政。”
分類:顺理政治
《漢語大詞典》:顺言(順言)
(1).顺理的话。逸周书·常训:“顺言曰政,顺政曰遂。”
(2).附和对方的话。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吾顺言许之,所以从其意,使自安而不为备,因蓄士卒之力,一旦击之,所谓疾雷不及掩耳,兵之变化,固非一道也。”
(3).按通常顺序而言。 杨树达 《古书疑义举例续补·倒句例》:“‘有以也夫, 平公 之不霸也!’按:此文顺言之,当云:‘ 平公 之不霸也,有以也夫!’”
《国语辞典》:眉刷  拼音:méi shuā
化妆时用来顺理眉毛的小刷子。
《漢語大詞典》:肌石
理石的别称。石膏之顺理而微硬有肌者。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金石三·理石
分類:石膏顺理
《國語辭典》:名正言顺(名正言順)  拼音:míng zhèng yán shùn
语本《论语。子路》:「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形容名义正当,言词顺适。元。郑光祖《倩女离魂》第二折:「待小生得官回来,谐两姓之好,却不名正言顺?」
《漢語大詞典》:名不正,言不顺(名不正,言不順)
谓名分不正或名与实不相符,话就不顺理。《论语·子路》:“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朱熹 集注引 杨时 曰:“名不当其实,则言不顺。”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二:“今天下之书院祠祀,十之八九皆守之以僧,名不正,言不顺,莫此为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