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辭典》:次第 拼音:cì dì
1.次序、依次。《三国演义》第四五回:「离三江口五六十里,船依次第歇定。」《老残游记》第八回:「车夫等人次第出来,方才从石壁缝里把子平拉出。」
2.接著、转眼。南唐。冯延巳 〈忆江南。今日相逢花未发〉词:「东风次第有花开,恁时须约却重来。」
3.形容迅速。唐。白居易 观幻诗:「次第花生眼,须臾烛过风。」
4.规模。《喻世明言。卷二四。杨思温燕山逢故人》:「每年燕山市井,如东京制造,到己酉岁方成次第。」
5.眉目、头绪。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一折》:「他明日回话,必有个次第。」《水浒传》第一七回:「太守问我贼人消息,我回覆道:『未见次第,不曾获的。』」
6.光景。宋。李清照 〈声声慢。寻寻觅觅〉词:「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2.接著、转眼。南唐。冯延巳 〈忆江南。今日相逢花未发〉词:「东风次第有花开,恁时须约却重来。」
3.形容迅速。唐。白居易 观幻诗:「次第花生眼,须臾烛过风。」
4.规模。《喻世明言。卷二四。杨思温燕山逢故人》:「每年燕山市井,如东京制造,到己酉岁方成次第。」
5.眉目、头绪。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一折》:「他明日回话,必有个次第。」《水浒传》第一七回:「太守问我贼人消息,我回覆道:『未见次第,不曾获的。』」
6.光景。宋。李清照 〈声声慢。寻寻觅觅〉词:「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國語辭典》:历数(曆數) 拼音:lì shù
1.天运、气数。《文选。孙楚。为石仲容与孙皓书》:「昔炎精幽昧,历数将终。」也作「历数」。
2.历法。《新唐书。卷一九九。儒学传中。马怀素传》:「博学,尤通氏族、历数、医方。」《警世通言。卷四○。旌阳宫铁树镇妖》:「有一人姓王名朔,亦善通五行历数之书。」也作「历数」。
2.历法。《新唐书。卷一九九。儒学传中。马怀素传》:「博学,尤通氏族、历数、医方。」《警世通言。卷四○。旌阳宫铁树镇妖》:「有一人姓王名朔,亦善通五行历数之书。」也作「历数」。
《國語辭典》:历数(歷數) 拼音:lì shù
1.天道、天运,指星象运行的轨道及周期。古人以此观盛衰兴亡的气数。《书经。大禹谟》:「予懋乃德,嘉乃丕绩,天之历数在汝躬,汝终陟元后。」也作「历数」。
2.历法。《书经。洪范》:「五曰历数。」唐。孔颖达。正义:「算日月行道所历,计气朔早晚之数,所以为一岁之历。」也作「历数」。
2.历法。《书经。洪范》:「五曰历数。」唐。孔颖达。正义:「算日月行道所历,计气朔早晚之数,所以为一岁之历。」也作「历数」。
《國語辭典》:九九 拼音:jiǔ jiǔ
1.算术乘法,即从一到九,二数相乘之数。
2.八十一,九的自乘数。《北史。卷七二。牛弘传》:「通天屋高八十一尺,黄钟九九之实也。」《文选。张衡。东京赋》:「属车九九,乘轩并毂。」
3.中国古代将夏至和冬至后的八十一天,各分为九个段落,每个段落各九天,分别称为夏九九和冬九九。通常所说的九九是指冬九九,即一年中气温由较低过渡到最冷,再逐渐回暖的一段时间。亦指九九中最末的一个九天。
4.九月九日重阳节。《唐诗纪事。卷一。中宗》:「薛稷得历字云:『愿陪九九辰,长奉千千历。』」
2.八十一,九的自乘数。《北史。卷七二。牛弘传》:「通天屋高八十一尺,黄钟九九之实也。」《文选。张衡。东京赋》:「属车九九,乘轩并毂。」
3.中国古代将夏至和冬至后的八十一天,各分为九个段落,每个段落各九天,分别称为夏九九和冬九九。通常所说的九九是指冬九九,即一年中气温由较低过渡到最冷,再逐渐回暖的一段时间。亦指九九中最末的一个九天。
4.九月九日重阳节。《唐诗纪事。卷一。中宗》:「薛稷得历字云:『愿陪九九辰,长奉千千历。』」
《漢語大詞典》:循循
(1).有顺序貌。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八:“洒扫应对至於穷理尽性,循循有序。” 清 侯方域 《豫省试策二》:“夫势无常强,而在于维持者厚;运无常盛,而在于辅翼者隆。循循行之既久,而其始非一端之能窥者。” 苏曼殊 《天涯红泪记》第二章:“﹝老人﹞於是出剑授生,循循诱掖,生奉老人惟谨。”参见“ 循循善诱 ”。
(2).遵循规矩貌。 唐 韩愈 《通解》:“自 桀 之前千万年,天下之人循循然不知忠易其死也。” 宋 范仲淹 《酬叶道卿学士见寄》诗:“为郡良优优,乏才止循循。” 清 恽敬 《浙江分巡李公墓表》:“公貌循循然如无所能者。” 章炳麟 《国故论衡·原学》:“然其材性发舒,亦往往有长短……短者即循循无所进取。”
(3).徘徊不前貌。 宋 苏轼 《策别二二》:“而士卒亦循循焉莫肯尽力,不得已而出,争先而归。” 清 李渔 《秦淮健儿传》:“ 健儿 神气沮丧,足循循不前。”
(2).遵循规矩貌。 唐 韩愈 《通解》:“自 桀 之前千万年,天下之人循循然不知忠易其死也。” 宋 范仲淹 《酬叶道卿学士见寄》诗:“为郡良优优,乏才止循循。” 清 恽敬 《浙江分巡李公墓表》:“公貌循循然如无所能者。” 章炳麟 《国故论衡·原学》:“然其材性发舒,亦往往有长短……短者即循循无所进取。”
(3).徘徊不前貌。 宋 苏轼 《策别二二》:“而士卒亦循循焉莫肯尽力,不得已而出,争先而归。” 清 李渔 《秦淮健儿传》:“ 健儿 神气沮丧,足循循不前。”
《漢語大詞典》:顺成(順成)
(1).谓顺理而成功。《左传·宣公十二年》:“执事顺成为臧,逆为否。” 杜预 注:“今 彘子 逆命不顺成,故应否臧之凶。” 杨伯峻 注:“凡行事,顺其道而行以有成则为善。”
(2).顺承天施而成功。《文选·颜延之〈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坤则顺成,星轩润饰。” 李善 注:“《韩诗》曰:‘淑女奉顺坤德,成其纪纲。’”按,此比喻皇后顺承帝皇以成功。
(3).谓风调雨顺,五谷丰收。《礼记·郊特牲》:“四方年不顺成,八蜡不通,以谨民财也。” 孔颖达 疏:“谓四方之内,年穀不得和顺成熟,则当方八蜡之神,不得与诸方通祭。” 唐 刘禹锡 《为京兆韦尹谢许折籴表》:“伏以圣明在上,风雨应时。顺成之年,穀糴常贱。”《金史·孝友传序》:“然以 唐 虞 之世,‘黎民阻飢’不免以命 稷 ,‘百姓不亲、五品不逊’不免以命 契 ,是以知顺成之不可必,犹孝友之不易得也。”
(4).顺序成章。指乐音流畅。《礼记·乐记》:“宽裕、肉好、顺成、和动之音作,而民慈爱。” 孔颖达 疏:“君上如宽裕厚重,则乐音顺序而利谐动作,故民皆应之而慈爱也。” 孙希旦 集解:“顺成者,以顺而成。”
(5). 元 朝郊祀乐章名。 清 钱大昕 《廿二史考异·元史五·礼乐志三》:“亚终献酌献,仍有旧曲,改名《肃寧》。注云:‘旧名《顺成》。’”
(6). 三国 魏 女官名。《三国志·魏志·后妃传序》:“ 魏 因 汉 法,母后之号,皆如旧制,自夫人以下,世有增损…… 文帝 增贵嬪、淑媛、脩容、顺成、良人。”
(2).顺承天施而成功。《文选·颜延之〈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坤则顺成,星轩润饰。” 李善 注:“《韩诗》曰:‘淑女奉顺坤德,成其纪纲。’”按,此比喻皇后顺承帝皇以成功。
(3).谓风调雨顺,五谷丰收。《礼记·郊特牲》:“四方年不顺成,八蜡不通,以谨民财也。” 孔颖达 疏:“谓四方之内,年穀不得和顺成熟,则当方八蜡之神,不得与诸方通祭。” 唐 刘禹锡 《为京兆韦尹谢许折籴表》:“伏以圣明在上,风雨应时。顺成之年,穀糴常贱。”《金史·孝友传序》:“然以 唐 虞 之世,‘黎民阻飢’不免以命 稷 ,‘百姓不亲、五品不逊’不免以命 契 ,是以知顺成之不可必,犹孝友之不易得也。”
(4).顺序成章。指乐音流畅。《礼记·乐记》:“宽裕、肉好、顺成、和动之音作,而民慈爱。” 孔颖达 疏:“君上如宽裕厚重,则乐音顺序而利谐动作,故民皆应之而慈爱也。” 孙希旦 集解:“顺成者,以顺而成。”
(5). 元 朝郊祀乐章名。 清 钱大昕 《廿二史考异·元史五·礼乐志三》:“亚终献酌献,仍有旧曲,改名《肃寧》。注云:‘旧名《顺成》。’”
(6). 三国 魏 女官名。《三国志·魏志·后妃传序》:“ 魏 因 汉 法,母后之号,皆如旧制,自夫人以下,世有增损…… 文帝 增贵嬪、淑媛、脩容、顺成、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