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南吕(南呂)  拼音:nán lǚ
1.十二律之一,为六阴律的第二律。《周礼。春官。大司乐》:「乃奏姑洗,歌南吕,舞大磬,以祀四望。」《吕氏春秋。季夏纪。音律》:「太簇生南吕,南吕生姑洗。」
2.阴历八月的别名。古人以十二律配十二月,南吕配在八月,故称八月为「南吕」。《吕氏春秋。季夏纪。音律》:「南吕之月,蛰虫入穴。」
《國語辭典》:十二律  拼音:shí èr lǜ
相传为黄帝的乐官伶伦利用竹筒长短造成发音高低不同的原理,而定出的声律准则。分为阳律六:黄钟、太簇、姑洗、蕤宾、夷则、无射;阴律六:林钟、南吕、应钟、大吕、夹钟、中吕。也称为「十二宫」。
《國語辭典》:下元  拼音:xià yuán
1.下元节的简称。参见「下元节」条。
2.术数用语。术数家以六十甲子与九宫相配,共一百八十年,而称第三甲子为「下元」。
3.道教称水中为「下元」,指水府。《西游记》第三回:「恳乞天兵,收此妖孽,庶使海岳清宁,下元安泰。」
4.古代医学称肾部为「下元」。
《漢語大詞典》:月气(月氣)
(1).月的精气。借指月光。文选·颜延之〈应诏宴曲水作诗〉:“朏魄双交,月气参变。” 李善 注:“月气参变,谓三月也。月气每月一变,故曰参也。” 唐 高适 《同韩四薛三东月亭》诗:“树阴荡瑶瑟,月气延清尊。”
(2).对阴历每月二气的统称。古代历法以太阳历二十四气配阴历十二月,每月配有二气,前者叫节气,后者叫中气。
《漢語大詞典》:元巳
即上巳。阴历三月上旬的巳日。旧俗于此日临水祓除不祥,叫做“修禊”。自 三国 魏 以后,把这个节日固定为三月三日。 汉 张衡 《南都赋》:“暮春之禊,元巳之辰,方轨齐軫,祓于阳濒。”自 三国 魏 以后,把这个节日固定为三月三日。《文选·沈约〈三月三日率尔成篇〉诗》:“丽日属元巳,年芳具在斯。” 张铣 注:“元巳,上巳也。”
《國語辭典》:三夏  拼音:sān xià
1.旧时以阴历四月为孟夏、五月为仲夏、六月为季夏,此夏季的三个月,合称为「三夏」。
2.经过夏季三次,即三年之意。宋。晁贯之《墨经。新故》:「凡新墨不过三夏,殆不堪用。」
3.古代肆夏、韶夏、纳夏三乐曲的合称。《左传。襄公四年》:「三夏,天子所以享元侯也,使臣弗敢与闻。」
《國語辭典》:穷九(窮九)  拼音:qióng jiǔ
「送穷」的别称。相传黄帝曾孙高辛氏有一个儿子,既不喜欢穿好的衣服,也不爱吃好的食物,因此宫中的人称他为「穷子」。穷子死在正月二十九日,宫里面的人给他送葬,因此称「送穷子」,故称正月二十九日为「穷九」。也称为「送穷」。
《國語辭典》:年节(年節)  拼音:nián jié
农历新年的节日。一般指除夕到正月十五日元宵节期间。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六。正月》:「正月一日年节,开封府放关扑三日。士庶自早互相庆贺。」《初刻拍案惊奇》卷五:「真是到手佳期,却成虚度,闷闷不乐,过了年节。」
《漢語大詞典》:白分
亦称“ 白半 ”。亦称“ 白月 ”。 古 印度 历法。指阴历每月的上半月。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印度总述:“月盈至满,谓之白分,月亏至晦,谓之黑分。” 宋 永亨 《搜采异闻录》卷二:“日在月前,行至十五日,俱足圆满,是名白半。” 清 钱谦益 《觉浪和上挽词》之一:“莫道三生隔眉宇,琉璃白月自分明。” 钱曾 注:“禪家以初一至十五日为白月,十六至大尽为黑月。”
《漢語大詞典》:古历(古曆)
(1).泛称古代历法。隋书·艺术传·张胄玄:“辰星旧率,一终再见,凡诸古历,皆以为然。”史记·历书“昔自在古,历建正作於孟春” 唐 司马贞 索隐:“古历者,谓 黄帝 《调历》以前有《上元》《太初历》等,皆以建寅为正,谓之孟春也。”
(2).指农历。也称夏历、阴历、旧历。 鲁迅 《花边文学·过年》:“或者谓之‘废历’,轻之也;或者谓之‘古历’,爱之也。” 杜鹏程 《延安人》:“现在是古历七月,大概 延安 一带的谷子和糜子长了半人高。”
《漢語大詞典》:王节(王節)
(1).帝王之符信,传达王命的凭证。语本周礼·地官·掌节:“掌守邦节,而辨其用,以辅王命。” 郑玄 注:“王有命,则别其节之用,以授使者、辅王命者,执以行为信。” 宋 刘敞 《与郓州给事启》:“窃承远驱王节,俯压 楚 郊。望清尘而匪遥,逼贱事之有守。”
(2).重大节日。 唐 符载 《中和节陪何大夫会宴序》:“中和,王节也。万国承之,乐洪庆也。”按阴历二月初一日为中和节,传自 唐 始。参阅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
《漢語大詞典》:午香
旧俗阴历五月每日中午用以祭祀的香。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宜忌》:“五月昼长,神祠祖堂供净水,焚午香。”
《漢語大詞典》:元七
阴历正月初七日。即人日。 宋 叶廷圭 海录碎事·人日:“《东平王苍安仁峯铭》:‘正月元七,厥日惟人。’”
《漢語大詞典》:六斋(六齋)
指六斋日。阴历每月的八日、十四日、十五日、二十三日、二十九日、三十日。佛教认为此六日是“恶日”,应持斋修福。见大智度论卷六五。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大统寺:“至於六斋,常有中黄门一人,监护僧舍,衬施供具,诸寺莫及。” 南朝 陈 徐陵 《东阳双林寺傅大士碑》:“普令百姓,俱稟六斋。”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缚喝国:“凡此三物,每至六斋,法侣成会,陈设供养。”
《國語辭典》:压岁钱(壓歲錢)  拼音:yā suì qián
旧俗于除夕尊长给小孩的钱,称为「压岁钱」。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压岁钱》:「以䌽绳穿钱,编作龙形,置于床脚,谓之压岁钱。尊长之赐小儿者,亦谓之压岁钱。」也称为「押岁钱」。
分類:阴历除夕
《漢語大詞典》:年对(年對)
春联。阴历新年用红纸写成贴在门上的联语。 明 袁宏道 《己亥元日晨起》诗:“官卑心亦暇,骑马看年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