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发抒(發抒)  拼音:fā shū
表达。如:「他常藉写作来发抒心中的感受。」
《漢語大詞典》:阐抉(闡抉)
犹阐发。 明 归有光 《浙省策问对》之一:“而 景濂 独谓诸儒后先相继,推明阐抉,疏闢扶持,理无不章,事无不格,虽圣贤復生于后世,无以加矣。”
分類:阐发
《漢語大詞典》:刔发(刔發)
抉发;阐发。 郭沫若 《王阳明礼赞》:“文集中有一篇《训蒙大意》的文字,最是刔发了儿童教育的精神。”
分類:阐发
《國語辭典》:鼓吹  拼音:gǔ chuì
1.汉代列于殿庭的乐队,宴群臣及君上餐食时所用。大驾出游,有黄门前后部鼓吹,则用于仪仗之间;又赏赐有功之臣时,如班超拜长史,假鼓吹麾幢,即是臣下受特赐之例。
2.一般的仪仗乐队。《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一:「出入陈旌旗,鸣鼓吹,宛然像个小国诸侯。」
3.音乐。清。谭献桂枝香。瑶流自碧〉词:「䌽旗船舫,华灯鼓吹,无复消息。」
《國語辭典》:发挥(發揮)  拼音:fā huī
1.将能力、精神等表现出来。如:「发挥革命精神」。《红楼梦》第一五回:「这点子事,在别人的跟前就忙的不知怎样;若是奶奶的跟前,再添上些,也不够奶奶一发挥的。」
2.阐发分析。如:「借题发挥」。《文明小史》第二六回:「原为这事被我们先生发挥了一顿,此时倒要服他老成先见。」
《漢語大詞典》:无传(無傳)
没有留传;没有传播。 唐 韩愈 《南山诗》:“得非施斧斤,无乃假诅呪;鸿荒竟无传,功大莫酬僦。”新五代史·宦者传赞:“国家兴废之际,岂无谋臣之畧,辩士之谈?而文字不足以发之,遂使泯然无传於后世。” 清 钱谦益 《列朝诗集小诗·陆少保完》:“自次其诗文为水村集二十卷……余得其所次集草藁,惜其遂无传也,为略存之。”
谓没有对儒家经文写下解释、阐发的文字。史记·儒林列传:“﹝ 申公 ﹞退居家教……弟子自远方至受业者百餘人, 申公 独以经为训以教,无传。” 司马贞 索隐:“谓 申公 不作传,但教授。”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玉杯:“ 盾 ( 赵盾 )不诛,无传,何也?曰:世乱义废,背上不臣、篡弑覆君者多,而有明大恶之诛,谁言其诛?”
《漢語大詞典》:空教
佛教语。以阐发般若经部诸法皆空为宗旨的教法。亦泛指佛教。 唐 冯翊 桂苑丛谈·方竹柱杖:“老僧者熟于祗接;至於谈话,多空教所长,不甚对以他事。”旧五代史·梁书·张策传:“妙通因果,酷奉空教,未弱冠,落髮为僧,居 雍 之 慈恩精庐 ,颇有高致。”
《漢語大詞典》:广乐(廣樂)
(1).阐发音乐的义蕴。礼记·乐记:“是故君子反情以和其志,广乐以成其教。” 孔颖达 疏:“宽广乐之义理,以成就其政教之事也。”
(2).盛大之乐。多指仙乐。穆天子传卷一:“天子乃奏广乐。”《史记·赵世家》:“我之帝所甚乐,与百神游于钧天,广乐九奏万舞,不类三代之乐,其声动人心。”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七引 清 王文治 《在西湖寄都中同年》诗:“梦裡似曾闻广乐,归来但觉任樵风。”
(3).称美雅乐。 晋 葛洪 抱朴子·尚博:“真伪颠倒,玉石混淆,同广乐於桑间,钧龙章於卉服,悠悠皆然,可叹可慨者也。”
《國語辭典》:傅会(傅會)  拼音:fù huì
1.结合比附古事与时事而发议论。《后汉书。卷五九。张衡传》:「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2.牵强、附会。《梦溪笔谈。卷二一。异事》:「详『肤施』之义,亦与尸毗王说相符。按《汉书》:『肤施县乃秦县名。』此时尚未有佛书,疑后人傅会县名为说。」
《國語辭典》:发声(發聲)  拼音:fā shēng
声带因振动而发出声音,多为音乐歌唱前的暖声步骤。
《漢語大詞典》:发微(發微)
(1).阐发微妙之处。 汉 陈琳《迷迭赋》:“动容饰而发微,穆斐斐以承颜。” 宋 周敦颐 通书·诚几德:“发微不可见,充周不可穷之谓神。” 朱熹 注:“发之微妙而不可见,充之周遍而不可穷,则圣人之妙用而不可知也。”
(2).常用作书名或篇名,指对某一事理精蕴或某一事物原委的探索。 清 曾国藩 《复刘霞仙中丞书》:“阁下山居静篤,将为《礼经发微》《或问》等书,何不先取此三礼(昏、丧、祭)撰著鸿篇,使品官士庶可以通行。” 清 吴乔 《〈西昆发微〉序》:“今於本集中抽取无题诗一十六篇为上卷,与 令狐 二世及当时往还者为中卷,疑似之诗为下卷,详説其意,聊命名曰《西崑发微》。”如: 鲁迅 《而已集·大衍发微》
《漢語大詞典》:开说(開説)
(1).进言;陈述。吕氏春秋·壅塞:“今自以贤过於 尧 舜 ,彼且胡可以开説哉?”新唐书·刘文静传:“将发,恐 唐公 不从, 文静 谋因 裴寂 开説,于是介 寂 以交王,遂得进议。”《三国演义》第四三回:“ 子敬 开説大计,正与吾见相同。”
(2).引申为阐发解说。 唐 吕岩 《与潭州智度寺慧觉》诗:“请师开説西来意,七祖如今未有人。”
(3).开脱辩解。 宋 苏轼《论行遣蔡确札子》:“今来非敢为 确 开説,但以此事所係国体至重,天下观望二圣所为,若行遣失当,所损不小。” 清 任泰 《质疑》:“述往事,可以 吕相 自言;陈今事,理合代君开説。”
(4).方言。开导;劝说。如:他心眼儿窄,你得经常开说他。
《漢語大詞典》:达明(達明)
(1).阐发明白。 三国 魏 阮籍 《大人先生传》:“不通於自然者不足以言道,闇於昭昭者不足与达明,子之谓之。”
(2).到天亮。 汉 蔡琰 《胡笳十八拍》:“羯羶为味兮枉遏我情,鞞鼓喧兮从夜达明。”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支诺皋中:“今日暮夜可宿此,达明去也。”
(3).通达贤明。 南唐 刘崇远 金华子杂编卷上:“飞动微物,尽能顾惜身命,况于达明之士也。”
《漢語大詞典》:发英(發英)
比喻阐发典籍之精华。 唐 韩愈 《上贾滑州书》:“伏惟阁下昭融古之典义,含华发英,作 唐 德臣。”
《漢語大詞典》:俗谛(俗諦)
(1).佛教语。佛教依照事物的现象而阐发的浅明而易为世人所理解的道理。又称“世谛”、“世俗谛”,与“真諦”相对。 唐 李邕 《海州大云寺禅院碑》:“曾近俗諦,或乘法流。” 明 宋濂 《重塐释迦文佛卧像碑铭》:“本则真諦,迹则俗諦。真俗混融,皆不思议之事,乌可以异观哉?” 范文澜 《唐代佛教·佛教各宗派》:“所谓二谛,一是俗谛,二是真谛。”
(2).引申指浅陋的道理。 吴骞 辑《扶风传信录》附录引 清 王士禛 居易录:“闻座客方谈, 采苹 笑曰:‘诸君所説,皆俗諦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