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447,分230页显示  上一页  129  130  131  132  133  135  136  137  138 下一页
词典(续上)
东门之达
东篱门园
东门之役
东门逐兔
东直门
东山法门
东都门额
鼎路门
定鼎门
顶门壮户
顶门子
顶门主顾
顶门正眼
顶门一针
顶门杈
《漢語大詞典》:东门之达(東門之達)
谓 东门吴 丧子而能处之旷达。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 王夷甫 悼子,悲不自胜,异 东门 之达也。”参见“ 东门吴 ”。
分類:能处旷达
《漢語大詞典》:东门吴(東門吴)
战国策·秦策三:“ 梁 人有 东门吴 者,其子死而不忧。其相室曰:‘公之爱子也,天下无有,今子死不忧,何也?’ 东门吴 曰:‘吾尝无子,无子之时不忧;今子死,乃即与无子时同也,臣奚忧焉?’”事亦见列子·力命。后因以“东门吴”为丧失亲人而胸怀旷达者的典型。 晋 潘岳 《悼亡诗》之二:“霑胸安能已,悲怀从中起……上慙 东门吴 ,下愧 蒙 庄子 。” 唐 刘知几 史通·叙事:“而 卢思道 称 邢邵 丧子不慟,自 东门吴 已来,未之有也。”
《分类字锦》:东篱门园(东篱门园)
南史何点傅点门世信佛从弟遁以东篱门园居之孔德璋为筑室焉点招携胜侣及名德桑门清言赋咏优游自得
分类:园圃
《漢語大詞典》:东门之役(東門之役)
左传·隐公四年:“ 宋公 、 陈侯 、 蔡 人、 卫 人,围其东门,五日而还。”又《隐公五年》:“ 郑 人侵 卫 牧,以报东门之役。”后因以“东门之役”指旧仇。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补遗·吏部·汪徐相仇:“﹝ 徐必进 ﹞与 汪 ( 汪雅堂 )为桑梓,初处丞固无香火情,比 汪 报东门之役,人亦尤其已甚。”
《漢語大詞典》:东门逐兔(東門逐兔)
见“ 东门黄犬 ”。
《國語辭典》:东门黄犬(東門黃犬)  拼音:dōng mén huáng quǎn
秦朝的宰相李斯,因赵高诬以谋反罪名,临刑腰斩时懊悔的告诉他的儿子说:「我想与你牵著黄犬到东门外逐兔,哪里有可能啊!」典出《史记。卷八七。李斯传》。后用以比喻做官遭祸,抽身悔迟。南朝陈。徐陵 梁贞阳侯重与王太尉书:「东门黄犬,固以长悲;南阳白衣,何可复得!」
《漢語大詞典》:东直门(東直門)
北京 内城东北城门名。 元 代为 大都 的 崇仁门 , 明 时更今名。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北京》:“都城九门,正南曰 正阳 ……东之北曰 东直 。”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打春》:“立春先一日, 顺天府 官员至 东直门 外一里春场迎春。”
《國語辭典》:东山法门(東山法門)  拼音:dōng shān fǎ mén
相传四祖道信、五祖弘忍,住在湖北黄梅县东的冯墓山接引学人,所以称他们所传的禅法为「东山法门」。《高僧传。卷八。慧能传》:「于其下说无上乘,度无量众。至是,能爰宅于兹,果于树阴开东山法门。」
《韵府拾遗 陌韵》:东都门额(东都门额)
高僧传隋僧脱善正书笔管粗如臂可长三尺东都门额皆脱所题随意赋笔更不修饰
《漢語大詞典》:鼎路门(鼎路門)
汉 长安 城门名。三辅黄图·汉长安故城:“ 长安 城南,出第二门曰 安门 ,亦曰 鼎路门 。北对武库, 王莽 更名曰 光礼门 。”亦省称“ 鼎路 ”。 唐 王勃 《益州夫子庙碑》:“託盐梅於异代, 鼎路 生光;寄舟楫於同时,泉涂改照。”
《漢語大詞典》:定鼎门(定鼎門)
唐 代东都 洛阳 城南有三门,其正南名 定鼎门 。旧唐书·武攸绪传:“ 攸绪 应召至都,授太子宾客。寻请归 嵩山 ,制从之,令京官五品以上饯送于 定鼎门 外。” 唐 韩愈 《送郑十校理序》:“于其行日,分司吏与留守之从事,窃载酒肴,席 定鼎门 外,盛宾客以饯之。” 唐 刘肃 《大唐新语·文章》:“ 长寿 三年, 则天 徵天下铜五十万餘斤,铁三百三十餘万,钱二万七千贯,於 定鼎门 内铸八棱铜柱,高九十尺,径一丈二尺,题曰‘大周万国述德天枢’。” 清 徐松 唐两京城坊考卷五:“东京城……南面三门,正南曰 定鼎门 。”参见“ 鼎门 ”。
《漢語大詞典》:鼎门(鼎門)
(1).城门名。旧 洛阳 城东南有 鼎门 。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穀水:“ 郟 ,山名, 鄏 ,地邑也。十年定鼎为王之东都,谓之新邑,是为王城。其城东南,名曰 鼎门 ,盖九鼎所从入也。” 唐 刘禹锡 《奉和裴令公新成绿野堂即书》:“蔼蔼 鼎门 外,澄澄 洛水 湾。” 唐 李贺 《许公子郑姬歌》:“桂开客花名 郑袖 ,入 洛 闻香 鼎门 口。”
(2).城门名。旧 丹阳 郡门。《文选·谢朓〈暂使下都夜发新林至京邑赠西府同僚〉诗》:“驱车 鼎门 外,思见 昭丘 阳。” 张铣 注:“ 鼎门 , 丹阳 郡门也。”
(3).名门贵族。 唐 王勃 《常州刺史平原郡开国公行状》:“公鼎门疏照,穴岫翔辉。”
《國語辭典》:顶门壮户(頂門壯戶)  拼音:dǐng mén zhuàng hù
支持门户,壮大家声。《红楼梦》第八八回:「这也不枉你大哥哥死了,你大嫂子拉扯他一场,日后也替你大哥哥顶门壮户。」
《國語辭典》:顶门子(頂門子)  拼音:dǐng mén zi
1.立刻。《醒世姻缘传》第五三回:「俺孙子儿没了,连说也合众人说声,顶门子就出,有这等的事?」
2.炮管的闩子。因将炮弹装填入炮管之后,只要推上炮闩,即完成射击准备,故称为「顶门子」。如:「射击都已准备完成,只要推上顶门子就发射。」
《国语辞典》:顶门主顾(顶门主顾)  拼音:dǐng mén zhǔ gù
顶门,支持门户。顶门主顾指老主顾。《醒世恒言。卷一五。赫大卿遗恨鸳鸯绦》:「赫家是顶门主顾,故此家中大小无不认得。」
《漢語大詞典》:顶门正眼(頂門正眼)
即顶门眼。续传灯录·上封佛心才禅师:“使见之者撩起便行,闻之者单刀直入,箇箇具顶门正眼,人人悬肘后灵符。”参见“ 顶门眼 ”。
《漢語大詞典》:顶门眼(頂門眼)
佛教传说 摩醯首罗天 有三眼,其中一眼,竖生额头,称“顶门眼”,高低一顾,万类齐瞻,彻底明了,最超常眼。见《续传灯录·浮山法远园鉴禅师》。因以喻指具有明智彻底的洞察力。《续传灯录·芦山法真禅师》:“欲明向上事,须具顶门眼;若具顶门眼,始契出家心。既契出家心,常具顶门眼。”
分類:佛教一眼
《漢語大詞典》:顶门一针(頂門一針,頂門一鍼)
见“ 顶门上一针 ”。
《漢語大詞典》:顶门上一针(頂門上一針)
针灸时自脑门所下的一针。比喻击中要害而能使人警醒的言论或举动。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三:“ 朱文公 告 陈同父 云:‘真正大英雄人,却从战战兢兢、临深履薄处做将出来,若是气血麄豪,却一点使不着也。’此论於 同父 ,何谓顶门上一针矣。”亦省作“ 顶门一针 ”、“ 顶门一鍼 ”。 宋 刘克庄 《题毋惰赵公辞执政恩数简》:“吾事上十年,聒聒顶门一鍼,每言治乱,原於君心。” 明 卢象升 《与少司成吴葵庵书》:“顶门一针,拜此君之益多矣。”
《漢語大詞典》:顶门杈(頂門杈)
即顶门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