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斗粟
断蟒长途
出师未回长星坠地
增之太长,减之太短
临长川
吹管许季长(又作:季长)
此生此夜长好
单刀会
但愿人长久
道长
诗卷长留
凤毛长
槛外长江空自流
吊长沙
相关人物
孝文十二年,民有作歌歌淮南厉王曰:「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能相容。」上闻之,乃叹曰:「尧舜放逐骨肉,周公杀管蔡,天下称圣。何者?不以私害公。天下岂以我为贪淮南王地邪?」乃徙城阳王王淮南故地,而追尊谥淮南王为厉王,置园复如诸侯仪。南朝宋·裴骃《史记集解》引《汉书音义》曰:「尺布斗粟犹尚不弃,况于兄弟而更相逐乎。」瓒曰:「一尺布尚可缝而共衣,一斗粟尚可舂而共食也,况以天下之广而不能相容。」
相关人物
尽诛所与谋者。于是乃遣淮南王,载以辎车,令县以次传。是时袁盎谏上曰:「上素骄淮南王,弗为置严傅相,以故至此。且淮南王为人刚,今暴摧折之。臣恐卒逢雾露病死。陛下为有杀弟之名,柰何!」上曰:「吾特苦之耳,今复之。」县传淮南王者皆不敢发车封。淮南王乃谓侍者曰:「谁谓乃公勇者?吾安能勇!吾以骄故不闻吾过至此。人生一世閒,安能邑邑如此!」乃不食死。至雍,雍令发封,以死闻。上哭甚悲,谓袁盎曰:「吾不听公言,卒亡淮南王。」盎曰:「不可柰何,愿陛下自宽。」上曰:「为之柰何?」盎曰:「独斩丞相、御史以谢天下乃可。」上即令丞相、御史逮考诸县传送淮南王不发封馈侍者,皆弃市。乃以列侯葬淮南王于雍,守冢三十户。孝文八年,上怜淮南王,淮南王有子四人,皆七八岁,乃封子安为阜陵侯,子勃为安阳侯,子赐为阳周侯,子良为东成侯。孝文十二年,民有作歌歌淮南厉王曰:「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能相容。」
高祖以亭长为县送徒郦山,徒多道亡。自度比至皆亡之,到丰西泽中,止饮,夜乃解纵所送徒。曰:「公等皆去,吾亦从此逝矣!」徒中壮士愿从者十馀人。高祖被酒,夜径泽中,令一人行前。行前者还报曰:「前有大蛇当径,愿还。」高祖醉,曰:「壮士行,何畏!」乃前,拔剑击斩蛇。蛇遂分为两,径开。行数里,醉,因卧。后人来至蛇所,有一老妪夜哭。人问何哭,妪曰:「人杀吾子,故哭之。」人曰:「妪子何为见杀?」妪曰:「吾,白帝子也,化为蛇,当道,今为赤帝子斩之,故哭。」人乃以妪为不诚,欲告之,妪因忽不见。后人至,高祖觉。后人告高祖,高祖乃心独喜,自负。诸从者日益畏之。唐·张守节《史记正义》引《括地志》云:「斩蛇沟源出徐州丰县中平地,故老云高祖斩蛇处,至县西十五里入泡水也。」
赤龙子:喻指帝王。唐李贺《公莫舞歌》:“材官小臣公莫舞,座上真人赤龙子。”
九年,亮复出祁山,以木牛运,粮尽退军,与魏将张合交战,射杀合。十二年春,亮悉大众由斜谷出,以流马运,据武功五丈原,与司马宣王对于渭南。亮每患粮不继,使己志不申,是以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耕者杂于渭滨居民之间,而百姓安堵,军无私焉。相持百馀日。其年八月,亮疾病,卒于军,时年五十四。南朝宋·裴松之注引《晋阳秋》曰:「有星赤而芒角,自东北西南流,投于亮营,三投再还,往大还小。俄而亮卒。」
相关人物
大夫登徒子侍于楚王,短宋玉曰:「玉为人,体貌闲丽,口多微辞,又性好色。愿王勿与出入后宫。」王以登徒子之言问宋玉,玉曰:「体貌闲丽,所受于天也;口多微辞,所学于师也;至于好色,臣无有也。」王曰:「子不好色,亦有说乎?有说则止,无说则退。」玉曰:「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国,楚国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然此女登墙窥臣三年,至今未许也。登徒子则不然。其妻蓬头挛耳,齞唇历齿。旁行踽偻,又疥且痔。登徒子悦之,使有五子。王孰察之,谁为好色者矣。」是时,秦章华大夫在侧,因进而称曰:「今夫宋玉盛称邻之女,以为美色,愚乱之邪!臣自以为守德,谓不如彼矣。且夫南楚穷巷之妾,焉足为大王言乎?若臣之陋,目所曾睹者,未敢云也。」王曰:「试为寡人说之。」大夫曰:「唯唯。臣少曾远游。周览九士。足历五都。出咸阳。熙邯郸。从容郑卫溱洧之间。是时向春之未。迎夏之阳。鸧鹒喈喈。群女出桑。此郊之姝。华色含光。体美容冶。不待饰装。臣观其丽者。因称诗曰。遵大路兮揽子袪。赠以芳华辞甚妙。于是处子恍若有望而不来。忽若有来而不见。意密体疏。俯仰异观。含喜微笑。窃视流眄。复称诗曰。寤春风兮发鲜荣。洁斋俟兮惠音声。赠我如此兮不如无生。因迁延而辞避。盖徒以微辞相感动。精神相依凭。目欲其颜。心顾其义。扬诗守礼。终不过差。故足称也。」于是楚王称善。宋玉遂不退。
汉·司马相如《美人赋》:「臣之东邻,有一女子,云发丰艳,蛾眉皓齿,登垣而望臣,三年于兹矣,臣弃而不许。」(据《艺文类聚》卷十八引)
三年送目:指女子爱慕男子。宋杨亿《宋玉》:“三年送目愁邻媛,七泽迷魂怨楚辞。”
宋玉墙:喻女子寄情之所。唐罗隐《桃花》:“数枝艳拂文君酒,半里红欹宋玉墙。”
西墙邻宋玉,窥见妾眉宇。 于濆 宫怨
因游李城北,偶向宋家东。 元稹 会真诗三十韵
住处方窥宋,平生未嫁卢。 吴融 即席十韵
可怜三五夕,妩媚善为邻。 吴融 和韩致光侍郎无题三首十四韵
未达东邻还绝想,不劳南浦更销魂。 吴融 春晚书怀
尘埃一别杨朱路,风月三年宋玉墙。 唐彦谦 离鸾
羞杀登墙女,饶将解佩人。 徐夤 和仆射二十四丈牡丹八韵
宋玉邻边腮正嫩,文君机上锦初裁。 徐夤 忆牡丹
昔岁曾为萧史伴,今朝应作宋家邻。 方干 赠美人四首
古有阳台梦,今多下蔡倡。 李商隐 夜思
自古有秀色,西施与东邻。 李白 效古二首
扬清歌,发皓齿,北方佳人东邻子。 李白 白纻辞三首之一
知君调得东家子,早晚和鸣入锦衾。 李群玉 戏赠魏十四
惊杀东邻绣床女,错将黄晕压檀花。 杜牧 偶作
宋玉东家女,常怀物外多。 梁锽 观王美人海图障子
莫作经时别,西邻是宋家。 权德舆 玉台体十二首
花恨红腰柳妒眉,东邻墙短不曾窥。 段成式 戏高侍御七首
莫教才子偏惆怅,宋玉东家是旧邻。 王硕 和三乡诗
昔赠我者谁,东邻婵娟子。 白居易 感情
红儿若在东家住,不得登墙尔许年。 罗虬 比红儿诗
数枝艳拂文君酒,半里红攲宋玉墙。 罗隐 桃花
郎若姓何应解傅,女能窥宋不劳施。 罗隐 粉
每笑东家子,窥他宋玉墙。 霍总 关山月
有时自患多情病,莫是生前宋玉身。 韦庄 奉和左司郎中春物暗度感而成章
莫道风流无宋玉,好将心力事妆台。 韩偓 席上有赠
手持双豆蔻,的的为东邻。 韩偓 无题
何曾举意西邻玉,未肯留情南陌金。 骆宾王 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
美女出东邻,容与上天津。 骆宾王 咏美人在天津桥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西沉浮世日,东注逝川波。 于武陵 感情
昔为昼锦游,今成逝川路。 储光羲 陆著作挽歌
行经阙里自堪伤,曾叹东流逝水长。 刘沧 经曲阜城
延年之道既无计,不免将身归逝水。 吴筠 寄白龙洞刘道人
举国繁华委逝川,羽毛飘荡一年年。 吴融 子规
英雄倾夺何纷然,一盛一衰如逝川。 孙逖 丹阳行
人随川上逝,书向壁中留。 崔曙 登水门楼见亡友张贞期题望黄河诗因以感兴
仲尼在川上,子牟存阙下。 张九龄 忝官二十年
逝川惜东驶,驰景怜西颓。 徐浩 宝林寺作
逝川与流光,飘忽不相待。 李白 古风
溧水通吴关,逝川去未央。故人万化尽,闭骨茅山冈。 李白 自溧水道哭王炎三首
阅川已多叹,遐睇几增伤。 李百药 王师渡汉水经襄阳
东山妓逐飞花散,北海尊随逝水空。 李群玉 哭郴州王使君
逝川前后水,浮世短长生。 李群玉 长沙开元寺昔与故长林侍御题松竹联句
叹逝颓波速,缄词丽曲春。 武元衡 和杨三舍人杨君见征鄙词因以继和
已觉逝川伤别念,复看津树隐离舟。 王勃 秋江送别二首
逝川嗟尔命,丘井叹吾身。 王维 过沈居士山居哭之
苍然古溪上,川逝共凄其。 皎然 同李洗马入馀不溪经辛将军故城
昨得耶溪信,翻为逝水悲。 皎然 哭觉上人
如今成逝水,翻使恨流年。 皎然 经仙人渚即沈山下古人沈义白日升仙处
讵期危露尽,相续逝川流。 苏颋 夜闻故梓州韦使君明当引绋感而成章
自古浮华能几几,逝波终日去滔滔。 贯休 山居诗二十四首
举世只知嗟逝水,无人微解悟空花。 贯休 山居诗二十四首
盛德方清贵,旋闻逐逝波。 贯休 追忆冯少常
谁堪逝川上,日暮不归魂。 骆宾王 晚度黄河
小谏才埋玉,星郎亦逝川。 齐己 乱中闻郑谷吴延保下世
融才高博洽,为世通儒,教养诸生,常有千数。涿郡卢植,北海郑玄,皆其徒也。善鼓琴,好吹笛,达生任性,不拘儒者之节。
融既博览典雅,精核数术,又性好音,能鼓琴吹笛,而为督邮,无留事,独卧郿平阳邬中。有雒客舍逆旅,吹笛为〈气出〉、〈精列〉相和。踰年,暂闻,甚悲而乐之。追慕王子渊枚乘刘伯康傅武仲等箫琴笙颂,唯笛独无,故聊复备数,作〈长笛赋〉。
弹弦本自称仁祖,吹管由来许季长。 司马逸客 雅琴篇
虚无马融笛,怅望龙骧茔。 杜甫 八哀诗赠左仆射郑国公严公武
如闻马融笛,若倚仲宣襟。 杜甫 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湖南亲友
苏台忆季常,飞棹历江乡。 王湾 晚春诣苏州敬赠武员外
可悲闻玉笛,不见走香车。 郑谷 长安感兴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先是,益州牧刘璋纲维颓弛,周瑜、甘宁并劝权取蜀,权以咨备,备内欲自规,仍伪报曰:「备与璋托为宗室,冀凭英灵,以匡汉朝。今璋得罪左右,备独竦惧,非所敢闻,愿加宽贷。若不获请,备当放发归于山林。」后备西图璋,留关羽守,权曰:「猾虏乃敢挟诈!」及羽与肃邻界,数生狐疑,疆埸纷错,肃常以欢好抚之。备既定益州,权求长沙、零、桂,备不承旨,权遣吕蒙率众进取。备闻,自还公安,遣羽争三郡。肃住益阳,与羽相拒。肃邀羽相见,各驻兵马百步上,但请将军单刀俱会。肃因责数羽曰:「国家区区本以土地借卿家者,卿家军败远来,无以为资故也。今已得益州,既无奉还之意,但求三郡,又不从命。」语未究竟,坐有一人曰:「夫土地者,惟德所在耳,何常之有!」肃厉声呵之,辞色甚切。羽操刀起谓曰:「此自国家事,是人何知!」目使之去。备遂割湘水为界,于是罢军。
陈王初丧应刘。端忧多暇。绿苔生阁。芳尘凝榭。悄焉疚怀。不怡中夜。乃清兰路。肃桂苑。腾吹寒山。弭盖秋阪。临浚壑而怨遥。登崇岫而伤远。于时斜汉左界。北陆南。白露暧空。素月流天。沈吟齐章。殷勤陈篇。抽毫进牍。以命仲宣。仲宣跪而称曰。臣东鄙幽介。长自丘樊。昧道懵学。孤奉明恩。臣闻沈既义。高明既经。日以阳德。月以阴灵。擅扶光于东沼。嗣若英于西冥。引兔于帝台。集素娥于后庭。朒朓警阙。朏魄示冲。顺辰通烛。从星泽风。增华台室。扬采轩宫。委照而吴业昌。沦精而汉道融。若夫气霁地表。云敛天未。洞庭始波。木叶微脱。菊散芳于山椒。雁流哀于江濑。升清质之悠悠。降澄辉之蔼蔼。列宿掩缛。长河韬映。柔祇雪凝。圆灵水镜。连观霜缟。周除冰净。君王乃厌晨欢。乐宵宴。收妙舞。弛清县。去烛房。即月殿。芳酒登。鸣琴荐。若乃凉夜自凄。风篁成韵。亲懿莫从。羁孤递进。聆皋禽之夕闻。听朔管之秋引。于是弦桐练响。音容选和。徘徊房露。惆怅阳阿。声林虚籁。沦池灭波。情纡轸其何托。愬皓月而长歌。歌曰。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临风叹兮将焉歇。川路长兮不可越。歌响未终。馀景就毕。满堂变容。回遑如失。又称歌曰。月既没兮露欲晞。岁方晏兮无与归。佳期可以还。微霜沾人衣。陈王曰。善。乃命执事。献寿羞璧。敬佩玉音。复之无斁。
南国别经年【南国去经年】,云晴波接天。蒲深鸂鶒戏,花暖鹧鸪眠。竹暗湘妃庙,枫阴楚客船。唯应洞庭月,万里共婵娟【万里共娟娟】。
臣某言,今月若干日甲乙日冬至,黄钟之音调,君道得,孝道。」商臣,角民,徵事,羽物,各一板。否则召太史令各板书,封以皂囊,送西陛,跪授尚书,施当轩,北面稽首,拜上封事。尚书授侍中常侍迎受,报闻。以小黄门幡麾节度。太史令前白礼毕。制曰「可」。太史令前稽首曰「诺」。太史命八能士诣太官受赐。陛者以次罢。日夏至礼亦如之。南朝梁·刘昭注引蔡邕《独断》曰:「冬至阳气始动,夏至阴气始起,麋鹿角解,故寝兵鼓。身欲宁,志欲静,故不听事,迎送五日。腊者,岁终大祭,纵吏民宴饮。非迎气,故但送不迎。正月岁首,亦如腊仪。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夏至阴气起,君道衰,故不贺。鼓以动众,钟以止众,故夜漏尽,鼓鸣则起;昼漏尽,钟鸣则息。」
巢父掉头不肯住,东将入海随烟雾。诗卷长留天地间,钓竿欲拂珊瑚树【钓竿欲拂三珠树】。深山大泽龙蛇远,春寒野阴风景暮【花繁草青春日暮】。蓬莱织女回云车【仙人玉女回云车】,指点虚无是征路【指点虚无引归路】。自是君身有仙骨,世人那得知其故。惜君只欲苦死留,富贵何如草头露【我欲苦留君富贵。何如草头易晞露】。蔡侯静者意有馀,清夜置酒临前除。罢琴惆怅月照席【罢琴惆怅月点席】,几岁寄我空中书。南寻禹穴见李白,道甫问信今何如【巢父掉头不肯住。东将入海随烟雾。书卷长携天地间。钓竿欲拂珊瑚树。我拟把袂苦留君。富贵何如草头露。深山大泽龙蛇远,花繁草青风景暮。仙人玉女回云车,指点虚无引归路。若逢李白骑鲸鱼,道甫问信今何如。】。
「王敬伦风姿似父,作侍中,加授桓公,公服从大门入。桓公望之,曰:『大奴固自有凤毛。』」南朝梁·刘孝标注:「大奴,王劭也。已见。《中兴书》曰:『劭美姿容,持仪操也。』」
新安王子鸾,孝武帝宠子,超宗以选补王国常侍。王母殷淑仪卒,超宗作诔奏之,帝大嗟赏。曰:「超宗殊有凤毛,恐灵运复出。」
中郎凤一毛,世上独贤豪。 岑参 送张郎中赴陇右觐省卿公
令弟字延陵,凤毛出天姿。 李白 感时留别从兄徐王延年从弟延陵
貂簪荆玉润,丹穴凤毛光。 杜牧 春日言怀寄虢州李常侍十韵
欲知世掌丝纶美,池上于今有凤毛。 杜甫 奉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
一毛生凤穴,三尺献龙泉。 杜甫 奉送苏州李二十五长史丈之任
萧史幽栖地,林间蹋凤毛。 杜甫 崔驸马山亭宴集
凤雏无凡毛,五色非尔曹。 杜甫 送重表侄王砅评事使南海
灿灿凤池裔,一毛今再新。 李群玉 送萧绾之桂林
闻得一毛添五色,眼看相逐凤池头。 熊孺登 和窦中丞岁酒喜见小男两岁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捲西山雨。閒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相关人物
「贾生名谊,雒阳人也。」「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雒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贾生既辞往行,闻长沙卑湿,自以寿不得长,又以适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唐·司马贞《史记索隐》:「韦昭云:『适,谴也。』」
自屈原沈汨罗后百有馀年,汉有贾生,为长沙王太傅,过湘水,投书以吊屈原。
吊楚臣:指自伤身世。唐李白《赠崔秋浦》:“应念金门客,投沙吊楚臣。”
贾生方吊屈,岂敢比南昌。 储光羲 奉酬张五丈垂赠
屈平君莫吊,肠断洞庭波。 刘长卿 同姜浚题裴式微余干东斋
游吴经万里,吊屈过三湘。 刘长卿 送从弟贬袁州州(一作皇甫冉诗。题作送从弟豫贬远州)
洞庭波渺渺,君去吊灵均。 刘长卿 送李侍御贬郴州
应嗟独上涔阳客,排比椒浆奠楚魂。 吴融 南迁途中作七首溪翁
贾生曾吊屈,予亦痛斯文。 孟浩然 晓入南山
五岳追向子,三湘吊屈平。 孟浩然 经七里滩
别路追孙楚,维舟吊屈平。 宋之问 送杜审言
更怜湘水赋,还是洛阳才。 张九龄 酬王六霁后书怀见示
赋怀湘浦吊,碑想汉川沉。 张九龄 陪王司马登薛公逍遥台
应念金门客,投沙吊楚臣。 李白 赠崔秋浦三首之三
应念投沙客,空余吊屈悲。 李白 赠汉阳辅录事二首之一
题此涕滋笔,以代投湘赋。 杜牧 李甘诗
归时有诗赋,一为吊沉湘。 罗隐 郴江迁客
贾谊投文吊屈平,瑶琴能写此时情。 雍裕之 听弹沉湘
南登有词赋,知尔吊长沙。 高适 送张瑶贬五溪尉
(2).见“ 赤精子 ”。
(3).谓眼球赤红。精,通“ 睛 ”。《汉书·王莽传中》:“ 莽 为人侈口蹷顄,露眼赤精,大声而嘶。”《文选·鲍照〈舞鹤赋〉》“精含丹而星曜” 李善 注引 浮丘公 《相鹤经》:“露目赤精则视远。”
(2).相传为 范蠡 的别号。《齐民要术·养鱼》引 陶朱公 《养鱼经》:“ 威王 聘 朱公 ,问之曰:‘闻公在湖为渔父,在 齐 为 鴟夷子皮 ,在 西戎 为 赤精子 ,在 越 为 范蠡 ,有之乎?’”
(3).道家谓 老子 的化身。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玉壶遐览二》:“道家称 老子 化身,名号尤众…… 顓帝 时号 赤精子 。”
(2).赤色的龙。古代谶纬家附会为以火德王者(如 炎帝 神农氏 、 帝尧 、 汉 刘邦 )的祥瑞。《淮南子·修务训》“ 尧 眉八彩” 汉 高诱 注:“ 尧 母 庆都 ,盖天帝之女,寄 伊长孺 家,年二十无夫,出观于 河 。有赤龙负图而至……赤龙与 庆都 合而生 尧 。” 宋 罗泌 《路史·前纪六·柏皇氏》:“ 神农 、 唐尧 ,俱感赤龙…… 刘季 断虵而还感赤龙。”
(3).借指 汉高祖 刘邦 。 唐 陈子昂 《我府君有周居士文林郎陈公墓志文》:“ 战国 如麋,至於赤龙。赤龙之兴四百年,天纪復乱。” 唐 李白 《朱虚侯赞》:“赤龙登天,白日昇光。” 王琦 注:“赤龙登天,谓 高祖 升遐。”
(4).泛指皇帝。《邻女语》第五回:“更不见谁是赤龙种,只听説风潮处处汹。”
(5).比喻太阳。 唐 韩愈 《月蚀诗效玉川子作》:“赤龙黑乌烧口热,翎鬣倒侧相搪撑。” 清 魏源 《道中杂言》诗之四:“ 羲和 鞭赤龙,夙驾 扶桑 巔。”
(6).古代马苑名。《晋书·石勒载记上》:“﹝ 石勒 ﹞復东如 赤龙 、 騄驥 诸苑中,乘苑马远掠繒寳,以赂 汲桑 。”
(7).古代船名。 五代 马缟 《中华古今注》卷上:“ 孙权 , 吴 之主也。时号舸为‘赤龙’,小船为‘驰马’。”又 明 代有战舰名“赤龙舟”。参阅 明 茅元仪 《武备志·军资乘·战船》。
(2).赤色的龙。古代谶纬家附会为以火德王者(如 炎帝 神农氏 、 帝尧 、 汉 刘邦 )的祥瑞。《淮南子·修务训》“ 尧 眉八彩” 汉 高诱 注:“ 尧 母 庆都 ,盖天帝之女,寄 伊长孺 家,年二十无夫,出观于 河 。有赤龙负图而至……赤龙与 庆都 合而生 尧 。” 宋 罗泌 《路史·前纪六·柏皇氏》:“ 神农 、 唐尧 ,俱感赤龙…… 刘季 断虵而还感赤龙。”
(3).借指 汉高祖 刘邦 。 唐 陈子昂 《我府君有周居士文林郎陈公墓志文》:“ 战国 如麋,至於赤龙。赤龙之兴四百年,天纪復乱。” 唐 李白 《朱虚侯赞》:“赤龙登天,白日昇光。” 王琦 注:“赤龙登天,谓 高祖 升遐。”
(4).泛指皇帝。《邻女语》第五回:“更不见谁是赤龙种,只听説风潮处处汹。”
(5).比喻太阳。 唐 韩愈 《月蚀诗效玉川子作》:“赤龙黑乌烧口热,翎鬣倒侧相搪撑。” 清 魏源 《道中杂言》诗之四:“ 羲和 鞭赤龙,夙驾 扶桑 巔。”
(6).古代马苑名。《晋书·石勒载记上》:“﹝ 石勒 ﹞復东如 赤龙 、 騄驥 诸苑中,乘苑马远掠繒寳,以赂 汲桑 。”
(7).古代船名。 五代 马缟 《中华古今注》卷上:“ 孙权 , 吴 之主也。时号舸为‘赤龙’,小船为‘驰马’。”又 明 代有战舰名“赤龙舟”。参阅 明 茅元仪 《武备志·军资乘·战船》。
(2).亦作“ 骑鲸鱼 ”、“ 骑长鲸 ”。 杜甫 《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几岁寄我空中书,南寻 禹穴 见 李白 ” 清 仇兆鳌 注:“南寻句,一作‘若逢 李白 骑鲸鱼’。按:骑鲸鱼,出《羽猎赋》。俗传 太白 醉骑鲸鱼,溺死 潯阳 ,皆缘此句而附会之耳。”后用为咏 李白 之典。 宋 陆游 《长歌行》:“人生不作 安期生 ,醉入 东海 骑长鲸。” 金 李端甫 《太白扇头》诗:“巖冰涧雪 謫仙 才,碧海骑鲸望不回。” 明 李东阳 《李太白》诗:“人间未有飞腾地,老去骑鲸却上天。”
2.称誉人文采俊秀,能继承其父风范。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王敬伦风姿似父,作侍中,加授桓公,公服从大门人。桓公望之,曰:『大奴固自有凤毛。』」
2.比喻年少有才能。唐。熊孺登 和窦中丞岁酒喜见小男两岁诗:「闻得一毛添五色,眼看相逐凤池头。」
3.币制一圆的十分之一。也称为「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