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方任
一方的重任,指地方长官的职位。 三国 魏 曹操 《谢袭费亭侯表》:“双金重紫,显以方任;虽不识义,庶知所尤。”《三国志·魏志·满宠传》“ 凌 支党毁 宠 ” 裴松之 注引《世语》:“ 王凌 表 宠 年过耽酒,不可居方任。”《资治通鉴·魏明帝太和五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曰:“方任,方面之任也。”《文选·任昉〈齐竟陵文宣王行状〉》:“朝旨以董司岳牧,敷兴邦教,方任虽重,比此为轻。” 张铣 注:“方任,谓太守也。言太守虽重,比此司徒侍中之职,太守为轻也。” 唐 权德舆 《送安南裴都护》诗:“莫言方任远,且贵主忧分。” 清 郝懿行 《宋琐言》卷上:“ 义康 少而聪察,及居方任,职事修理,性好吏职,鋭意文案,纠剔是非,莫不精尽。”
《漢語大詞典》:赞治(贊治)
(1).谓负责文书的草拟工作。《周礼·天官·宰夫》:“六曰史,掌官书以赞治。” 郑玄 注:“赞治,若今起文书草也。” 贾公彦 疏:“起文书草,乃后判决,是为赞治之法,故称赞治也。”
(2).协助治理。 宋 洪适 《代人起居太母回銮表》:“彤史扬休,久嬪京而赞治;赤光协吉,遂毓圣以开祥。” 明 汤显祖 《南柯记·御饯》:“况有 周 田 二卿赞治,卿其勉之,以副国念。”
(3).官名。州府长官的行政助理。《北齐书·陈元康传》:“ 大业 初,卒於 彭城郡 赞治。”《隋书·裴蕴传》:“由是渐见亲委,拜京兆赞治,发擿纤毫,吏民慑惮。”《通典·职官十五》:“ 开皇 三年,改治中为司马。 煬帝 又改司马及长史,併置赞治一人,寻又改赞治为郡丞。”
(2).协助治理。 宋 洪适 《代人起居太母回銮表》:“彤史扬休,久嬪京而赞治;赤光协吉,遂毓圣以开祥。” 明 汤显祖 《南柯记·御饯》:“况有 周 田 二卿赞治,卿其勉之,以副国念。”
(3).官名。州府长官的行政助理。《北齐书·陈元康传》:“ 大业 初,卒於 彭城郡 赞治。”《隋书·裴蕴传》:“由是渐见亲委,拜京兆赞治,发擿纤毫,吏民慑惮。”《通典·职官十五》:“ 开皇 三年,改治中为司马。 煬帝 又改司马及长史,併置赞治一人,寻又改赞治为郡丞。”
《漢語大詞典》:正印
(1).犹正宗。 宋 王迈 《代通舶使启》:“追 河閒 于千载,后得礼乐之盛,心梦 太白 于三生前,传文章之正印。”
(2). 明 制,某些重要官职(如御史)铸有二印。其一为职官本人掌管,谓之“副印”;其一藏于内府,谓之“正印”。有事则受“正印”而出,复命时则仍上交朝廷。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一:“ 郑克塽 降日。奏缴 延平王 册一付, 延平王 印一颗,招讨大将军正印一颗,副印一颗,盖副印用以随带军前者。”参阅《明史·舆服志四》。
(3).正方形的官印。 清 制,自布政使至知州、知县等各级地方长官均用正印,故府州县官又称正印或正印官。《官场现形记》第二回:“既然有路子,为什么不过班做知县,到底是正印。”
(2). 明 制,某些重要官职(如御史)铸有二印。其一为职官本人掌管,谓之“副印”;其一藏于内府,谓之“正印”。有事则受“正印”而出,复命时则仍上交朝廷。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一:“ 郑克塽 降日。奏缴 延平王 册一付, 延平王 印一颗,招讨大将军正印一颗,副印一颗,盖副印用以随带军前者。”参阅《明史·舆服志四》。
(3).正方形的官印。 清 制,自布政使至知州、知县等各级地方长官均用正印,故府州县官又称正印或正印官。《官场现形记》第二回:“既然有路子,为什么不过班做知县,到底是正印。”
《漢語大詞典》:凭熊(憑熊)
借指地方长官。古时地方长官乘坐横轼作熊形的车,故称。 宋 王禹偁 《拟长孙无忌让代袭刺史表》:“臣等乃位极庙堂,地分藩翰,下至凭熊之秩,尽为尸禄之人。”参见“ 熊軾 ”。
《漢語大詞典》:报最(報最)
犹举最。旧时长官考察下属,把政绩最好的列名报告朝廷叫报最。 清 钱谦益 《原任福建福州罗源县知县倪千禩授文林郎制》:“乃于报最之时,遽有亲藩之擢。”参见“ 举最 ”。
《漢語大詞典》:宗卿
(1).与国君同宗之大臣。《左传·成公十四年》:“是先君宗卿之嗣也,大国又以为请,不许,将亡。虽恶之,不犹愈于亡乎?君其忍之!安民而宥宗卿,不亦可乎?” 杜预 注:“同姓之卿。”《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吾子为 鲁 宗卿,而任其大政,不慎举,何以堪之?”
(2).宗正寺卿的省称。 唐 杜甫 《别李义》诗:“丈人领宗卿,肃睦古制敦。” 仇兆鳌 注:“《唐书》:宗正寺卿一人,从三品,掌天子族亲属籍,以辨昭穆。”
(3).泛称朝廷中掌礼仪、祭祀、宗庙之长官。 南朝 梁 陆倕 《为王光禄转太常让表》:“故拜命无辞,受爵不让,况宗卿清重,歷选所难。” 宋 苏轼 《谢除两职守礼部尚书表》:“备员西学,已愧空疎;易职东班,尤惊忝冒。遂领宗卿之事,併为儒者之荣。”
(2).宗正寺卿的省称。 唐 杜甫 《别李义》诗:“丈人领宗卿,肃睦古制敦。” 仇兆鳌 注:“《唐书》:宗正寺卿一人,从三品,掌天子族亲属籍,以辨昭穆。”
(3).泛称朝廷中掌礼仪、祭祀、宗庙之长官。 南朝 梁 陆倕 《为王光禄转太常让表》:“故拜命无辞,受爵不让,况宗卿清重,歷选所难。” 宋 苏轼 《谢除两职守礼部尚书表》:“备员西学,已愧空疎;易职东班,尤惊忝冒。遂领宗卿之事,併为儒者之荣。”
《漢語大詞典》:九伯
(1).上古九州的方伯。方伯,诸侯之长。《左传·僖公四年》:“五侯九伯,汝实征之,以夹辅 周 室。” 杜预 注:“五等诸侯九州之伯,皆得征讨其罪。”
(2).泛指地方长官。 唐 王维 《魏郡太守河北采访处置使上党苗公德政碑》:“公当九伯之官,兼八使之任。” 宋 王安石 《谢知州启》:“ 谢 守论功,当为九伯之冠。”
(3).见“ 九百 ”。
(2).泛指地方长官。 唐 王维 《魏郡太守河北采访处置使上党苗公德政碑》:“公当九伯之官,兼八使之任。” 宋 王安石 《谢知州启》:“ 谢 守论功,当为九伯之冠。”
(3).见“ 九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