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官属(官屬)  拼音:guān shǔ
所属的官吏。《周礼。天官冢宰。大宰》:「以八法治官府。一曰官属,以举邦治。」汉。郑玄。注:「郑司农云:『官属,谓六官,其属各六十。』」《左传。襄公十三年》:「晋侯难其人,使其什吏率其卒乘官属,以从于下军礼也。」
《國語辭典》:宥密  拼音:yòu mì
1.深广、静密。《诗经。周颂。昊天有成命》:「成王不敢康,夙夜基命宥密。」《乐府诗集。卷七。郊庙歌辞七。唐禅社首乐章。雍和》:「夙夜宥密,不敢宁宴。」
2.枢密院。因掌管军事机密,故称为「宥密」。宋。苏轼〈赐正议大夫枢密院事安焘乞退不允批答〉:「宥密之司,安危所寄。」
《國語辭典》:喉舌  拼音:hóu shé
1.咽喉与口舌。
2.比喻掌握机要,负责传达国君命令的重要官员。《诗经。大雅。烝民》:「出纳王命,王之喉舌。」汉。扬雄〈尚书箴〉:「出入王命,王之喉舌。」
3.比喻口才、言辞。唐。刘知几《史通。卷一八。杂说下》:「昔魏史称朱异有口才、挚虞有笔才,故知喉舌翰墨,其辞本异。」
4.比喻代言人。如:「民意代表是人民的喉舌。」
5.比喻要害之处或交通要道。《南齐书。卷四八。刘绘传》:「南康是三州喉舌,应须治干。」
《漢語大詞典》:薇省
紫薇省的简称。借指中枢机要官署。 清 赵翼 《寄题同年项任田青士居祠堂》诗:“ 任田 我同榜,薇省班稍后。” 清 赵翼 《胡豫堂视学江南相见话旧》诗:“三十年前同馆阁,薇省花砖履交错。”参见“薇垣”。
《漢語大詞典》:薇垣
(1). 唐 开元 元年改称中书省为紫微省。简称微垣。 元 代称行中书省为薇垣。 明 洪武 九年改 元 代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司,亦沿称为薇省或薇垣。 清 初也称布政司曰薇垣或薇署。故 明 清 时常以薇垣称相当于中书省的中枢机构或布政司。 明 吴承恩 《贺思翁受封障词》:“昔年兰省,已颁锦轴之荣;今日薇垣,又捧纶音之盛。” 清 赵翼 《戏为迭字体寄邵耐亭》诗:“忆昔与君初结交,儤值薇垣情最密。”
(2).紫微垣的省称。 明 王猷定 《军山看日出》诗:“长鲸鼓浪吼天门,北斗薇垣辨不得。” 清 吴伟业 《思陵长公主挽诗》:“婺宿明河澹,薇垣太白芒。”
《漢語大詞典》:正印
(1).犹正宗。 宋 王迈 《代通舶使启》:“追 河閒 于千载,后得礼乐之盛,心梦 太白 于三生前,传文章之正印。”
(2). 明 制,某些重要官职(如御史)铸有二印。其一为职官本人掌管,谓之“副印”;其一藏于内府,谓之“正印”。有事则受“正印”而出,复命时则仍上交朝廷。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一:“ 郑克塽 降日。奏缴 延平王 册一付, 延平王 印一颗,招讨大将军正印一颗,副印一颗,盖副印用以随带军前者。”参阅明史·舆服志四
(3).正方形的官印。 清 制,自布政使至知州、知县等各级地方长官均用正印,故府州县官又称正印或正印官。《官场现形记》第二回:“既然有路子,为什么不过班做知县,到底是正印。”
《漢語大詞典》:守丞
辅助郡守县令的主要官吏。史记·陈涉世家:“攻 陈 , 陈 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譙门中。”汉书·陈胜传引此文, 颜师古 注:“守丞,谓郡丞之居守者。一曰郡守之丞,故曰守丞。” 汉 《仓颉庙碑侧》:“ 衙 守丞 临晋 张畴 字 元德 ,五百。” 衙 , 左冯翊 的属县。一说为郡守丞,或守狱官之丞。或郡邸守邸之丞。参阅汉书·丙吉传 颜师古 注、 王先谦 补注。
《漢語大詞典》:重职(重職)
重要官职。汉书·儒林传·张山拊:“出则参冢宰之重职,功列施乎政事。”后汉书·皇后纪下·安思阎皇后:“ 章 ( 阎章 )精力晓旧典,久次,当迁以重职。”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二》:“骤使重职,人心不服。”
分類:要官官职
《漢語大詞典》:近要
指接近皇帝的重要官职或官员。北齐书·高乾传:“ 尒朱荣 以 乾 前罪,不应復居近要, 庄帝 听 乾 解官归乡里。” 宋 梅尧臣 《彦国通判绛州》诗:“復与任浮沉,未尝趋近要。以此虽处贫,寧防俗者誚。”
《漢語大詞典》:贵选(貴選)
指朝廷重要官员的人选。 明 王文禄 《求志编》卷一:“諫职之贵选也,必抱诚直奋不顾身之志,又能为委曲明畅之疏,以动明主之听。”
《漢語大詞典》:禁要
指禁省官署中的机要官职。《宋书·颜竣传》:“虚窃国灵,坐玷禁要,闻命惭惶,形魂震越。”北史·后妃传上·魏宣武灵皇后胡氏:“ 郑儼 污乱宫掖,势倾海内, 李神轨 、 徐紇 并见亲侍,一二年中位总禁要。”新唐书·郑綮传:“迁给事中, 杜弘徽 任中书舍人, 綮 以其兄 让能 辅政,不宜处禁要,上还制书,不报,輒移病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