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金刚骨(金剛骨)
(1).指枣木作的杵臼。 唐 冯贽 云仙杂记·地仙圆:“以枣木为杵臼,号金刚骨。”
(2).植物名。即菝葜。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六·菝葜:“小便滑数。金刚骨为末。每服三钱,温酒下,睡时。”
《漢語大詞典》:四金刚(四金剛)
即四大金刚。通俗编·祝诵引 清 王业 燕在阁知新录:“凡寺门金刚,各执一物,俗谓风调雨顺。执剑者风也,执琵琶者调也,执伞者雨也,执蛇者顺也。”参见“ 四天王 ”。
《漢語大詞典》:四天王
佛经称 帝释 的外将,分别居于 须弥山 四埵,各护一方,因亦称护世四天王。东方 持国天王 (名 多罗吒 ),身白色,持琵琶;南方 增长天王 (名 毗瑠璃 ),身青色,执宝剑;西方 广目天王 ( 名毗留博叉 ),身红色,执羂索;北方 多闻天王 ( 名毗沙门 ),身绿色,执宝叉。旧时寺庙山门两旁多塑四天王像,身形高大,面目狰狞,又称四大天王。俗称四大金刚。参阅法苑珠林卷五三、《三界诸天会名》经律异相卷一《四天王》
《國語辭典》:四大金刚(四大金剛)  拼音:sì dà jīn gāng
佛教四大天王的俗称。参见「四大天王」条。
分類:四天王
《漢語大詞典》:四天王
佛经称 帝释 的外将,分别居于 须弥山 四埵,各护一方,因亦称护世四天王。东方 持国天王 (名 多罗吒 ),身白色,持琵琶;南方 增长天王 (名 毗瑠璃 ),身青色,执宝剑;西方 广目天王 ( 名毗留博叉 ),身红色,执羂索;北方 多闻天王 ( 名毗沙门 ),身绿色,执宝叉。旧时寺庙山门两旁多塑四天王像,身形高大,面目狰狞,又称四大天王。俗称四大金刚。参阅法苑珠林卷五三、《三界诸天会名》经律异相卷一《四天王》
《国语辞典》:密迹金刚(密迹金刚)  拼音:mì jī jīn gāng
保护佛法的天人。根据佛教的传说,密迹金刚原为法意太子,后来发愿要经常亲近佛,随侍佛的左右,普闻诸佛秘要密迹之事。后来真的成为五百名随从的首领。密迹金刚原只有一个,但在寺院三门殿内的两侧,各塑一尊,头戴宝冠,袒露上半身,手持金刚杵,作忿怒相。在中国古小说中则说金刚力士是郑伦、陈奇死后封神而成。也称为「金刚力士」。
《国语辞典》:立地金刚(立地金刚)  拼音:lì dì jīn gāng
比喻人力大无穷,气势威猛。《精忠岳传》第一四回:「马似掀天狮子,人如立地金刚。」
《国语辞典》:金刚顶经(金刚顶经)  拼音:jīn gāng dǐng jīng
书名。佛教典籍。唐代不空译。三卷。全名为《金刚顶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證大教王经》,属佛教密续金刚顶部的经典。金刚顶部共十八会,本经属初会部分。北宋施护的《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證三昧大教王经》,三十卷,是本经的全译本。在中国和日本的密宗,本经是二部最重要的经典之一。也称为「大教王经」、「摄大乘现證经」。
《国语辞典》:金刚猩猩(金刚猩猩)  拼音:jīn gāng xīng xīng
动物名。属巨猿科。分布于赤道非洲。体型似猴而大,没有尾巴和颊襄,性情温和,智慧高于一般猴子。常被用来做为研究人类疾病、心理、行为等的对象。也称为「金刚」。
《国语辞典》:金刚钻婚(金刚钻婚)  拼音:jīn gāng zuàn hūn
西俗称结婚六十或七十五周年纪念为「金刚钻婚」。也称为「钻石婚」。
《国语辞典》:没那金刚钻儿,也不揽那磁器傢伙(没那金刚钻儿,也不揽那磁器傢伙)  拼音:méi nà jīn gāng zuàn ér,yě bù lǎn nà cí qì jiā huo
没有把握的事,就不要随便答应人家。《儿女英雄传》第一六回:「若无破浪扬波手,怎取骊龙颔下珠,就是老妈妈论儿,也道是没那金刚钻儿,也不揽那磁器傢伙,你看我三言两语,定叫他歇了这条报仇的念头。」
《国语辞典》:金刚不坏之身(金刚不坏之身)  拼音:jīn gāng bù huài zhī shēn
比喻身体强健硬朗。如:「张伯伯每天清晨都到山上去跑步、打拳,练就一副金刚不坏之身。」
《国语辞典》:丈二金刚(丈二金刚)  拼音:zhàng èr jīn gāng
(歇后语)摸不著头脑。意指弄不清状况、底细、原因。如:「他突然冒出这一句话,让人丈二金刚──摸不著头脑,愣在那里。」
《国语辞典》:变形金刚(变形金刚)  拼音:biàn xíng jīn gāng
金刚,指勇猛的机器人。变形金刚指一种可以组合成多种形状的玩具。造型源自于卡通片。
《国语辞典》:金刚智(金刚智)  拼音:jīn gāng zhì
唐代高僧的法号。南印度人,十岁出家,精通显、密教典,专修密法,因应南天竺国王之请,到中国传法。是中国密宗的创始人之一,与善无畏、不空并称为「开元三大士」。译有《七俱胝佛母准提大明陀罗尼经》、《金刚顶瑜伽中略出念诵经》等。
《漢語大詞典》:护法金刚(護法金剛)
执金刚杵(杵为古 印度 武器)守护佛法的天神。即今佛寺山门前所塑的守护神。见大宝积经卷八。后亦用以比喻卫护某种事物的人。 瞿秋白 《文艺论辑·文艺的自由和文学家的不自由》:“他们两方面都是文艺的护法金刚,他们都在替文艺争取自由。”
《分类字锦》:破金刚石(破金刚石)
国史纂异唐贞观中有婆罗门僧言得佛齿所击前无坚物傅奕闻之谓其子曰非佛齿吾闻金刚石至坚物莫能敌惟羚羊角破之汝可往试焉叩之应手而碎
分类: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