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狼狈(狼狽)  拼音:láng bèi
1.二种兽名。狈是一种似狼的动物,它的前二足短,后二足长;而狼则前二足长,后二足短,狼与狈常相互搭驾走路或偷袭牲畜。见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卷一六。毛篇》。比喻彼此勾结,相倚为恶。如:「狼狈为奸」。《幼学琼林。卷四。鸟兽类》:「犹豫多疑,喻人之不决;狼狈相倚,比人之颠连。」
2.一说狈为「跋」的讹字。狼跋指老狼前进则踩到自己下巴垂下的肉,后退则绊到自己的尾巴而跌倒。见《诗经。豳风。狼跋》。比喻情势窘迫,进退两难。晋。李密〈陈情表〉:「臣之进退,实为狼狈。」比喻身心困顿疲乏。如:「狼狈逃走」。明。高明《汲古阁本琵琶记》第二三出:「奴家自从婆婆死后,万千狼狈,谁知公公病又将危。」《儒林外史》第三四回:「朝廷大典,李大人耑要借光,不想先生病得狼狈至此。不知几时可以勉强就道?」
《高级汉语词典》:埙篪
埙为土制乐器,篪为竹制乐器,埙篪合奏声音和谐。后用以表示兄弟和睦,也代指兄弟
《國語辭典》:际会(際會)  拼音:jì huì
遇合、适逢其时。《汉书。卷九九。王莽传上》:「安汉公莽辅政三世,比遭际会,安光汉室,遂同殊风。」唐。杜甫〈古柏行〉:「君臣已与时际会,树木犹为人爱惜。」
《國語辭典》:唱和  拼音:chàng hè
1.唱歌时,互相应和。《荀子。乐论》:「唱和有应,善恶相象。」《资治通鉴。卷二七二。后唐纪一。庄宗同光元年》:「陪侍游宴,与宫女杂坐,或为艳歌相唱和,或谈嘲谑浪。」
2.以诗词互相酬答。唐。张籍 哭元九少府诗:「閒来各数经过地,醉后齐吟唱和诗。」《二刻拍案惊奇》卷一七:「今遇知音,不敢爱丑,当与郎君赏鉴文墨,唱和词章。」
3.互相呼应、配合。《后汉书。卷一○。皇后纪下。安思阎皇后纪》:「更相阿党,互作威福,探刺禁省,更为唱和,皆大不道。」《新唐书。卷一七四。列传。李宗闵》:「而宗闵中助多,先得进,即引僧孺同秉政,相唱和,去异己者。」
《漢語大詞典》:相须(相須)
(1).亦作“ 相需 ”。互相依存;互相配合。诗·小雅·谷风“习习谷风,维风及雨” 毛 传:“风雨相感,朋友相须。” 汉 王充 论衡·无形:“人禀气於天,气成而形立,形命相须,以致终死。”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丽辞:“夫心生文辞,运裁百虑,高下相须,自然成对。”明史·流贼传·李自成:“ 自成 善攻, 汝才 善战,两人相须若左右手。” 谢觉哉 《不惑集·冷和热》:“冷和热是相需为用的,是统一性的对立面。”
(2).相互等待。汉书·王莽传中:“羣公奏请募吏民人马布帛绵,又请内郡国十二买马,发帛四十五万匹,输 长安 ,前后毋相须。” 颜师古 注:“须,待也。” 三国 魏 曹植 《仙人篇》:“徘徊九天上,与尔长相须。” 宋 叶适 《张氏东园送王恭父得殿字》诗:“燕鸿不相须,进趣自求便。”
《國語辭典》:四合  拼音:sì hé
四面围聚。《文选。班固。西都赋》:「红尘四合,烟云相连。」《聊斋志异。卷二。婴宁》:「有草舍三楹,花木四合其所。」
《漢語大詞典》:正官
(1).正式编制内的官员。对额外官及赠官等而言。新唐书·选举志下:“时 李嶠 为尚书,又置员外郎二千餘员,悉用势家亲戚,给俸禄,使釐务,至与正官争事相殴者。”
(2).犹长官。对副贰之官而言。《初刻拍案惊奇》卷五:“今番当得一邑正官,分毫不可妄取了。慎之!慎之!”
(3).星命家术语。谓官煞之两干相配合者,如甲遇辛是。甲若遇庚,则官煞两干不相配合,谓之偏官。红楼梦第八六回:“甲申年正月丙寅,这四个字内有伤官败财。唯申字内有正官禄马,这就是家里养不住的,也不见什么好。”
《國語辭典》:协和(協和)  拼音:xié hé
1.和谐融洽。三国魏。钟会〈移蜀将吏士民檄〉:「布政垂惠,而万邦协和。」《文选。潘岳。笙赋》:「协和陈宋,混一齐楚。」
2.调和。《后汉书。卷三九。刘般传》:「协和阴阳,调训五品。」《三国志。卷三三。蜀书。后主禅传》:「上下交畅,然后万物协和,庶类获乂。」
3.凑合、凑在一起。元。无名氏《梧桐叶》第二折:「四季中间无日无,惟有秋深更凄楚,怎当他协和芭蕉夜窗雨。」
《漢語大詞典》:应合(應合)
应当;该当。 唐 杜甫 《伤春》诗之一:“ 蓬莱 足云气,应合总从龙。”《元典章·户部四·夫自嫁妻》:“ 张世荣 原要买休钱,应合没官。”
应和配合;应和。 老舍 《骆驼祥子》二:“ 祥子 的一扭腰、一蹲腿,或一直脊背,它都就马上应合着,给 祥子 以最顺心的帮助。” 郭沫若 《洪波曲》第十六章五:“两位演员的了解力都很不错,一反一正,一内一外,收到了应合之妙。” 魏巍 《东方》第四部第八章:“她们用同样艰苦的脚步配合着前线上的步伐,用自己忠贞的心应合着丈夫的杀声!”
《漢語大詞典》:作配
(1).谓与某人或某事物相对应、配合。书·吕刑:“今天相民,作配在下。” 孔 传:“今天治民,人君为配,当承天意。”
(2).指祭祀时祔祭、配享。文选·张衡〈东京赋〉:“然后宗上帝於明堂,推 光武 以作配。” 薛综 注:“宗,尊也。上帝,太微中五帝也。配,对也。言尊发五帝於明堂,以 光武 配之。”
《國語辭典》:杂居(雜居)  拼音:zá jū
种族或阶级身分不同的人同居一处。《魏书。卷六○。韩麒麟传》:「然犹分别士庶,不令杂居,伎作屠沽,各有攸处。」《文选。陆机。五等论》:「使万国相维,以成盘石之固;宗庶杂居,而定维城之业。」
《國語辭典》:和谐(和諧)  拼音:hé xié
1.和睦谐顺。《书经。无逸》「其惟不言,言乃雍,不敢荒宁」句下唐。孔颖达。正义:「郑玄云:『其不言之时,时有所言,则群臣皆和谐。』」《诗经。周南。关雎》汉。毛亨。传:「后妃说乐君子之德,无不和谐。」
2.互相配合、协调。《晋书。卷五一。挚虞传》:「施之金石,则音韵和谐;措之规矩,则器用合宜。」
3.和顺驯服。元。关汉卿《窦娥冤》第四折:「你本意待闇里栽排,要逼勒我和谐。」
《漢語大詞典》:相辅(相輔)
相辅助;相配合。 汉 焦赣 《易林·中孚之兑》:“百足俱行,相辅为强,三圣翼事,国富民康。” 清 曾国藩 《周荇农南归序》:“ 迁 ( 司马迁 )之文,其积句也皆奇,而义必相辅,气不孤伸。”
宰辅;宰相。 宋 范仲淹 《与李宗易向约堪任清要状》:“臣伏见知 絳州 职方员外郎 向约 ,生相辅之家,而能专儒学,谨官业,廉贫苦节,慎静寡过。” 宋 乐史 《广卓异记·白衣人告拜相》:“有白衣丈夫,乃鬼也,呼 顗 ( 姚顗 )为中夏之相辅也。”
《漢語大詞典》:遥应(遥應)
谓远远地配合呼应。清史稿·万传:“是时 王杲 领 建州 ,与 韃靼 东西遥应,窥 辽 塞, 万 支拄其间不令合。” 江地 《捻军史初探·皖北根据地失守与张洛行殉难》:“ 浙 东的 法国 洋枪队和 浙 西的 左宗棠 部 湘 军正相互遥应着阴谋夹攻 杭州 。”
《漢語大詞典》:协应(協應)
(1).谓应时,应运而生。 宋 苏轼 《坤成节集英殿宴教坊词·勾合曲》:“秋风协应,生殿閤之微凉。”《宋史·乐志五》:“比岁休祥协应,灵芝产於庙楹,瑞麦秀於留都。”
(2).配合呼应。明史·西域传一·土鲁番:“又或 牙兰 包藏祸心,构变於内,内外协应,何以御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