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困顿(困頓)  拼音:kùn dùn
1.疲困劳累。如:「旅途困顿」。
2.困苦窘迫。如:「生活困顿」。
《國語辭典》:罢劳(罷勞)  拼音:pí láo
疲劳、疲惫。《左传。宣公十二年》:「民不罢劳,君无怨讟,政有经矣。」
分類:疲劳疲惫
《漢語大詞典》:钝弊(鈍弊)
亦作“ 钝獘 ”。
(1).残破不锋利。 汉 桓宽 盐铁论·水旱:“民用钝弊,割草不痛,是以农夫作剧,得获者少,百姓苦之矣。”新唐书·突厥传序:“战士离落,兵甲钝弊。”
(2).疲惫。国语·吴语:“使吾甲兵钝獘,民人离落,而日以憔悴,然后安受吾烬。”
《漢語大詞典》:疲怠
(1).犹懒散。 三国 魏 曹操 《上书谢策命魏公》:“臣蒙先帝厚恩,致位郎署,受性疲怠,意望毕足,非敢希望高位,庶几显达。” 晋 嵇绍 《赠石季伦》诗:“屡饮致疲怠,清和自否塞。”
(2).疲惫;困倦。晋书·五行志上:“ 皓 初迁都 武昌 ,寻还 建业 ,又起新馆,缀饰珠玉……增广苑囿,犯暑妨农,官私疲怠。”南史·谢晦传:“闻 咸阳 沦没,欲復北伐, 晦 諫以士马疲怠,乃止。”如:战士们刚打退敌人的第一次进攻,疲怠地抱着枪,紧靠着堑壕土墙休息。
《漢語大詞典》:罢惫(罷憊)
疲惫。 唐 柳宗元 《读韩愈所著〈毛颖传〉后题》:“学者终日讨説答问,呻吟习復,应对进退,拘溜播洒,则罢惫而废乱,故有息焉游焉之説。” 宋 王安石 《休假大佛寺》诗:“罢惫得休假,衣冠倦趋翔。”
分類:疲惫
《国语辞典》:害乏  拼音:hài fá
疲惫。《红楼梦》第一六回:「接著回事的人来,不止三四次,贾琏害乏,便传与二门上,一应不许传报,俱等明日料理。」
分类:疲惫
《國語辭典》:累累  拼音:lěi lěi
1.繁多、重积的样子。汉。董仲舒《春秋繁露。顺命》:「春秋列序位卑尊之陈,累累乎可得而观也。」明。梁辰鱼《浣纱记》第七出:「况累累数对璠玙,更纤纤一双花蕊。」也作「累累」。
2.屡屡。《谷梁传。哀公十三年》:「吴,东方之大国也。累累致小国以会诸侯,以合乎中国。」《太平御览。卷五六八。乐部六。宴乐》引《羯鼓录》:「上益加知遇,面赐章绶,累累召对,每令察乐。」也作「累累」。
《國語辭典》:狼狈(狼狽)  拼音:láng bèi
1.二种兽名。狈是一种似狼的动物,它的前二足短,后二足长;而狼则前二足长,后二足短,狼与狈常相互搭驾走路或偷袭牲畜。见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卷一六。毛篇》。比喻彼此勾结,相倚为恶。如:「狼狈为奸」。《幼学琼林。卷四。鸟兽类》:「犹豫多疑,喻人之不决;狼狈相倚,比人之颠连。」
2.一说狈为「跋」的讹字。狼跋指老狼前进则踩到自己下巴垂下的肉,后退则绊到自己的尾巴而跌倒。见《诗经。豳风。狼跋》。比喻情势窘迫,进退两难。晋。李密〈陈情表〉:「臣之进退,实为狼狈。」比喻身心困顿疲乏。如:「狼狈逃走」。明。高明《汲古阁本琵琶记》第二三出:「奴家自从婆婆死后,万千狼狈,谁知公公病又将危。」《儒林外史》第三四回:「朝廷大典,李大人耑要借光,不想先生病得狼狈至此。不知几时可以勉强就道?」
《國語辭典》:老师(老師)  拼音:lǎo shī
1.对传授道业、学问或技艺者的尊称。
2.学生对先生的尊称。
3.科举时代门生对座主的称呼。
《漢語大詞典》:困弊
困顿疲惫。三国志·魏志·夏侯玄传:“民之困弊,咎生於此。”旧唐书·李密传:“若旷日持久,则人马困弊。” 宋 苏轼 《司马温公行状》:“方凶岁,公私困弊,不可举事。” 明 顾起元 客座赘语·坊厢始末:“不忍家难离披,邦国困弊。”
分類:困顿疲惫
《漢語大詞典》:焦头(焦頭)
“焦头烂额”之省。 1.谓牺牲惨重。 宋 王安石 《澶州》诗:“焦头收末功,尚足夸一是。”
(2).谓疲惫不堪。 郭沫若 《甘愿做炮灰》第一幕:“你休息一下好了,像这样焦头抗战,你是不能持久的。”
《漢語大詞典》:衰惫(衰憊)
(1).衰弱疲惫。 唐 冯贽 云仙杂记·孙逢年好酒色老不衰:“晚年衰惫,齿皆蚛龋,空虚如楼阁。” 明 方孝孺 《赠刘文仲序》:“ 刘君 署 金华县 典史,朝夕奔走大府,形容衰惫,不类曩时。” 清 顾炎武 《答迟屏万书》:“弟至 曲沃 三日而大病…… 熊明府 来视者十次,尚未入城一拜,其衰惫可知。” 艾青 《他死在第二次》诗:“他走着,像一个衰惫的老人。”
(2).犹衰败。 宋 苏辙 《臣事策下》之一:“各安其所而不愿有所兴作,故天下渐以衰惫而不振。” 湘灵子 《轩亭冤》第二出:“倘非内政腐败,不克振作,何至衰惫若是?”
《漢語大詞典》:甚病
什么病。《水浒传》第二八回:“你路上途中,曾害甚病来?”
分類:什么
《漢語大詞典》:薾然
(1).疲惫貌;虚弱貌。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薾然沮丧,若不胜衣也。” 宋 欧阳修 《与刘侍读书》:“自夜来益注洩,今旦薾然,遂召 张康 诊。” 明 方孝孺 《题溪渔子传后》:“及乎涉歷无穷之变,未有不薾然消沮者也。” 清 王韬 《英但自守》:“甲胄之士,锦衣玉食,优游嬉戏,而殫歷甘苦於戎行,故观其外则彪然,而究其中则薾然。”
(2).萎靡不振貌。元史·董文用传:“御史臺,譬之卧虎,虽未噬人,人犹畏其为虎也。今虚名仅存,纪纲犹不振,一旦摧抑之,则风采薾然,无可復望者矣。” 清 方苞 《读〈王风〉》:“世儒以 周 不能兴,遂谓《王风》气象薾然不可振起,是所谓见其影而不见其形者也。”
《漢語大詞典》:老罢(老罷)
衰老疲惫。《淮南子·人间训》:“此故公家畜也,老罢而不为用,出而鬻之。”
谓年老百事皆废。南史·蔡兴宗传:“僕比日前虑不復自保……加老罢私门,兵力顿闕,虽有其意,事亦无从。” 唐 杜甫 《闻斛斯六官未归》诗:“老罢休无赖,归来省醉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