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四壁  拼音:sì bì
四边的墙。《战国策。秦策二》:「妾以无烛故,常先至,扫室布席,何爱馀明之照四壁者?」
《國語辭典》:四顾(四顧)  拼音:sì gù
1.环视四周。唐。李白〈行路难〉:「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2.四面。《红楼梦》第二五回:「一望园中,四顾无人,惟见花光柳影,鸟语溪声。」
《國語辭典》:方面  拼音:fāng miàn
1.事物的某一部分。如:「在音乐上,他对声乐方面特别擅长。」
2.方向。《后汉书。卷五九。张衡传》:「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3.独当一面的职务。后称封疆大吏为「方面」。《东观汉记。卷九。冯异传》:「今专命方面,施行恩德。」
《國語辭典》:海内(海內)  拼音:hǎi nèi
天下,四海之内。《孟子。梁惠王上》:「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唐。王勃 杜少府之任蜀州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也作「海宇」。
《漢語大詞典》:四围(四圍)
(1).四面环绕。 宋 周密 《癸辛杂识续集下·西湖好处》:“﹝ 西湖 ﹞青山四围,中涵緑水,金碧楼臺相间,全似着色山水。” 元 贡奎 《偶成》诗:“瀲瀲横塘柳四围,雨餘来看緑阴肥。”《冷眼观》第七回:“远远的看见有一所庄院,乌压压四围树木,遥见几缕炊烟。”
(2).四周,周围。 唐 牟融 《登环翠楼》诗:“云树四围当户暝,烟嵐一带隔帘浮。”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 郭沫若 《夕暮》诗:“四围苍老的荒山,好像瘦狮一样。”
《漢語大詞典》:抛梁
旧时营造房室上梁时,总匠师以馒头从梁上向四面上下抛掷,而诵上梁文。 宋 王禹偁 《单州成武县行宫上梁文》:“抛梁东,东去金根御六龙,祥云未出参天岳,喜气先生见日峯。”其下还有“抛梁西”、“抛梁南”、“抛梁北”、“抛梁上”、“抛梁下”等语。 宋 范成大 《赠寿老》诗:“ 眉菴寿老 长随喜,好箇抛梁祝愿文。”参见“ 上梁文 ”。
《國語辭典》:上梁文  拼音:shàng liáng wén
文体名。建屋上梁时用来颂祝的骈文,末尾附诗,分东西南北上下,共计六章。始于六朝,后世多仿行。
《漢語大詞典》:灵岩(靈巖)
(1).指仙山。 晋 庾阐 《孙登隐居》诗:“灵巖霞蔚,石室鳞构,青松标空,兰泉吐牖。”
(2).山名。指 山西省 大同市 云冈 ,又名 武周山 , 北魏 建石窟于此。
(3).山名。在 江苏省 吴县 木渎镇 西北。一名 砚石山 。 春秋 末 吴王 夫差 建离宫于此,今 灵岩寺 即其地。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外郡·灵岩山:“ 灵巖山 有 夫差 馆娃宫 、 响屧廊 、 浣花池 、 采香径 等胜,固 吴中 丽瞩也。” 清 张怡 《入山闻莺》诗:“不识 灵巖 路,行行转欲迷。”
(4).山名。在 浙江 乐清 雁荡山 ,为 雁荡 第一峰。 明 张煌言 《吴子佩远游雁荡归备述名胜因为诗记略》:“ 灵巖 割元气,阴洞碍朝曦。巖中何所有,万象迸葳蕤。”
(5).山名。在 江苏 六合 东。峰峦回抱,有 玛瑙涧 ,出五色石卵,世称灵岩石。参阅《嘉庆一统志·江宁府》
(6).山名。在 山东 长清 东南。四面方正,又名 方山 。
《漢語大詞典》:四出
(1).向四面延伸;从四处长出。《周礼·春官·典瑞》“四圭有邸” 郑玄 注引 汉 郑司农 云:“圭本著於璧,故四圭有邸,圭末四出故也。” 宋 王安石 《揖仙阁》诗:“水花红四出,山竹翠相围。”
(2).指到各处去。后汉书·董卓传:“ 卓 先遣将 徐荣 、 李蒙 四出虏掠。”明史·顾清传:“营差四出,海内骚然。” 王汶石 《大木匠》:“如今 桃叶 自己挑中了一个人,妈妈四出访问,盘根究底。”
(3).指四出文钱。古代货币名,因钱背有纹四出,故称。 清 顾炎武 《钱法论》:“﹝ 汉 ﹞逮于 灵献 ,为四出,为小钱, 汉 钱凡九变。”
《國語辭典》:三门(三門)  拼音:sān mén
1.古代诸侯都城有三道门,即库门、雉门、路门。《礼记。明堂位》汉。郑玄。注:「天子五门,皋库稚应路,鲁有库雉路,则诸侯三门。」
2.本指空门、无相门与无作门。后泛指寺院的大门。元。武汉臣《老生儿》第一折:「休道立下寺,我连三门都与你盖了。」元。王实甫《破窑记》第二折:「呀!他在我三门下写下两句诗,男儿未遇气冲冲,懊恼阇黎斋后钟。」
3.地名。位于浙江省境东部,濒三门湾。
《國語辭典》:阿阁(阿閣)  拼音:ē gé
四面有柱子的楼阁。《文选。古诗十九首。西北有高楼》:「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晋。陆机〈君子有所思行〉:「甲第崇高闼,洞房结阿阁。」
《國語辭典》:四垂  拼音:sì chuí
1.四方边境。《汉书。卷七三。韦贤传》:「四垂无事,斥地远境,起十馀郡。」
2.自四方下垂。三国魏。曹丕〈弹棋赋〉:「滑石雾散,云布四垂。」唐。白居易〈有木〉诗八首之一:「渐密阴自庇,转高梢四垂。」
《國語辭典》:四合  拼音:sì hé
四面围聚。《文选。班固。西都赋》:「红尘四合,烟云相连。」《聊斋志异。卷二。婴宁》:「有草舍三楹,花木四合其所。」
《國語辭典》:四塞  拼音:sì sài
1.四方藩卫的国家。《礼记。明堂位》:「四塞世告至,此周公明堂之位也。」
2.四境均有要塞、天险,比喻险固。《史记。卷六九。苏秦传》:「秦四塞之国,被山带渭。」
3.充塞四方。《汉书。卷九八。元后传》:「其夏,黄雾四塞终日。」《文选。司马相如。封禅文》:「旁魄四塞,云布雾散。」
4.四方蔽塞。宋。文天祥〈正气歌序〉:「乍晴暴热,风道四塞。」
《國語辭典》:合围(合圍)  拼音:hé wéi
1.四面包围。《礼记。王制》:「天子不合围,诸侯不掩群。」《后汉书。卷一八。吴盖陈臧列传。盖延》:「明日,宪大出兵合围,延等惧,遽出突走,因往攻郯。」
2.围猎。《初刻拍案惊奇》卷七:「合围既罢,前驱擒得大角鹿一只,将付庖厨烹宰。」
3.合抱。指直径粗肥,约当双手合抱。唐。张九龄〈荔枝赋〉:「下合围以擢本,傍荫亩而抱规。」
《國語辭典》:四散  拼音:sì sàn
向四周分散。《三国演义》第二回:「俊与玄德、关、张率三军掩杀,射死韩忠,馀皆四散奔走。」《儒林外史》第一回:「这是些逃荒的百姓,官府又不管,只得四散觅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