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27,分36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5  7  8  9  10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宝鼎
入道
道长
炉火
道君
访道
道院
种桃
女真
僧道
曲生
寺观
中洲
道情
灵踪
《國語辭典》:宝鼎(寶鼎)  拼音:bǎo dǐng
1.原为古代的炊器,后作为政权的象徵,故称为「宝鼎」。《史记。卷二八。封禅书》:「黄帝作宝鼎三,象天地人。」
2.汉郊祀歌曲。《汉书。卷六。武帝纪》:「六月,得宝鼎后土祠旁。秋,马生渥洼水中。作宝鼎、天马之歌。」
3.三国时吴国孙皓的年号(西元266~269)。
《國語辭典》:入道  拼音:rù dào
1.领悟真理。清。李慈铭《越缦堂日记三则之三》:「此乐非但忘贫,兼可入道。」
2.出家,皈依宗教。《洛阳伽蓝记。卷三。城南高阳王寺》:「及雍薨后,诸妓悉令入道,或有嫁者。」
《國語辭典》:道长(道長)  拼音:dào zhǎng
对修道者的敬称。如:「道长今日到此,不知有何贵干?」
分類:道士敬称
《國語辭典》:炉火(爐火)  拼音:lú huǒ
1.炉子里的火。唐。罗邺 冬夕江上言事诗五首之二:「数星昨夜寒炉火,一阵谁家腊瓮香。」
2.道家指炼丹汞之术。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一一一。青谷先生》:「常修行九息、气之道,后合炉火大丹,服之得道。」
《國語辭典》:道君  拼音:dào jūn
地位尊贵的成道之人。《幼学琼林。卷四。释道鬼神类》:「老聃李耳,即是道君,乃为道教之宗。」
《漢語大詞典》:访道(訪道)
(1).询问治理国家的办法。 南朝 齐 王融 《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之一:“至於思政明臺,访道 宣室 ,若坠之惻每勤,如伤之念恒軫。” 北周 庾信 《燕射歌辞·商调曲一》:“ 有熊 为政,访道於 容成 。”宋史·王岩叟传:“虚心以访道,屈己以从諫。”
(2).寻访真人、道士。初学记卷二三引 隋 孔德绍 《登白马山护明寺》诗:“摄心罄前礼,访道把中虚。”《水浒传》第九六回:“本师 罗真人 常对小弟説:‘ 涇原 有箇 乔冽 ,他有道骨,曾来访道,我暂且拒他。’”《〈李太白全集〉出版说明》:“他不仅想建功立业,还想访道求仙。”
《國語辭典》:道院  拼音:dào yuàn
道士所居的道观。《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六:「不分乡村市井道院僧房,俱要走到,必有下落。」
《分类字锦》:种桃(种桃)
刘禹锡再游元都观诗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司空曙 遇谷口道士诗 自说名因石,谁逢手种桃。
分类:种桃道士
《國語辭典》:女真  拼音:nǚ zhēn
中国古代少数民族之一。为满族的祖先,古籍常用笼统的称呼,如周时称为「肃慎」。汉、三国、晋称为「挹娄」,南北朝时称为「勿吉」,隋、唐时称为「靺鞨」,五代时始称「女真」。居混同江两岸,江南者为熟女真,江北者为生女真。后属辽,因避辽主耶律真宗讳,改称为「女直」。生女真部长完颜阿骨打叛辽自立,建国号为金。灭辽贡宋,统治中国淮河以北之地,与南宋对峙,势称全盛,后为蒙古所灭。其后女真人在东北生聚。明代后期,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其子皇太极改号为清,将女真改称为「满清」。西元一六四四年入关,不久统一全国。也称为「女贞」、「卢贞」、「稷慎」、「息慎」。
《國語辭典》:僧道  拼音:sēng dào
僧徒与道士。《宋史。卷四二九。道学传三。朱熹传》:「日与讲说圣贤修己治人之道,禁女妇之为僧道者。」《红楼梦》第七○回:「贾琏自在梨香院伴宿七日夜,天天僧道不断做佛事。」
《國語辭典》:曲生(麴生)  拼音:qú shēng
酒。宋。苏轼 泗州除夜雪中黄师是送酥酒诗二首之二:「欲从元放觅拄杖,忽有曲生来坐隅。」宋。陆游〈初春怀成都〉诗:「病来几与曲生绝,禅榻茶烟双鬓丝。」也称为「曲秀才」。
《漢語大詞典》:寺观(寺觀)
佛寺和道观。僧人所居曰寺,道士所居曰观。 北魏 杨炫之 《〈洛阳伽蓝记〉序》:“城郭崩毁,宫室倾覆,寺观灰烬,庙塔丘墟。” 唐 韩愈 《论佛骨表》:“﹝陛下﹞即位之初,即不许度人为僧尼、道士,又不许创立寺观。” 清 陈文述 《粥厂》诗:“城闉路康庄,寺观地平敞。”
《漢語大詞典》:中洲
(1).洲中。《楚辞·九歌·湘君》:“君不行兮夷犹,蹇谁留兮中洲。” 王逸 注:“中洲,洲中也。水中可居者曰洲。” 唐 李白 《捣衣篇》:“万里 交河 水北流,愿为双鸟泛中洲。” 清 顾炎武 《金山》诗:“黄旗亘 长江 ,战鼓出中洲。”
(2).海中仙岛,借称道士所居。 唐 李颀 《送暨道士还玉清观》诗:“大道本无我,青春长与君。中洲俄已到,至理得而闻。”
《國語辭典》:道情  拼音:dào qíng
1.道德的情操。南朝宋。谢灵运〈述祖德〉诗:「拯溺由道情,龛暴资神理。」
2.一种以唱为主的说唱艺术。用渔鼓和简板伴奏,原为道士演唱道教故事的曲子,用以宣扬出世思想,警醒顽俗。后来也用一般民间故事做题材。《清平山堂话本。张子房慕道记》:「行至半山,忽见张良渔鼓简子,口唱道情。」元。周密《武林旧事。卷七。乾淳奉亲》:「后苑小厮儿三十人,打息气唱道情。」
《漢語大詞典》:灵踪(靈蹤)
(1).指佛的庄严妙相。 唐 王勃 《梓州通泉县惠普寺碑》:“由是 鹿园 层敞,象教旁流,宣妙奬於希夷,范灵踪於显晦。” 五代 齐己 《题玉泉寺》诗:“胜景饱於閒采拾,灵踪销得正思量,时移两板成尘跡,犹挂吾师旧影堂。”
(2).指神灵。 刘师培 文说·宗骚:“ 荆楚 之俗,敬天明鬼,故《神女》作赋,《山鬼》名篇,仰古贤於 彭咸 ,弔灵踪於 河伯 。”
(3).指僧道的足迹。 唐 孟郊 《送萧炼师入四明山》诗:“静言不语俗,灵踪时步天。” 南唐 李中 《赠东林白大师》诗:“ 虎溪 久驻灵踪,禪外诗魔尚浓。”
(4).借指僧道足迹所履之处。 唐 陆龟蒙 《寄茅山何威仪》诗之一:“大小三峯次 九华 ,灵踪今尽属 何 家。” 明 高启 《赠金华隐者》诗:“我闻名山洞府三十六,一一灵踪纪真籙。”
(5).犹墨宝。宝贵的墨迹。 唐 李商隐 《李肱所遗画松诗书两纸得四十韵》:“伊人秉兹图,顾眄择所从,而我何为者,开颜捧灵踪。”
(6).敬称道士的手迹。 清 厉鹗 《次韵顾丈月田以罗浮竹叶符见赠》:“淋漓太平符,纠繆龙蛇绕,至今留灵踪,叶叶出意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