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259,分151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典故(续上)
妻贤胜敬通
否极泰通
于陵一穷通
律通幽谷
河汉与天通
贺客万钱通
文通恨
汤池
皋通鹤
伯通隐
孔李通家(又作:通家文举过)
蒯通言
一点犀通(又作:灵犀心通 灵犀暗通)
诸生
中原无鹿
典故
妻贤胜敬通
 
戚戚如冯衍
 
穷冯衍
 
冯衍不遇

相关人物
冯衍


《后汉书》卷二十八下〈冯衍列传下·冯衍〉~002~
衍娶北地任氏女为妻,悍忌,不得畜媵妾,儿女常自操井臼,老竟逐之,遂埳壈于时。然有大志,不戚戚于贱贫。居常慷慨叹曰:「衍少事名贤,经历显位,怀金垂紫,揭节奉使,不求苟得,常有陵云之志。三公之贵,千金之富,不得其愿,不概于怀。贫而不衰,贱而不恨,年虽疲曳,犹庶几名贤之风。修道德于幽冥之路,以终身名,为后世法。」居贫年老,卒于家。
典故
否极泰通


《周易注疏》卷九〈杂卦〉~89~
《乾》刚《坤》柔,《比》乐《师》忧;《临》《观》之义,或与或求。《屯》见而不失其居。《蒙》杂而著。《震》,起也。《艮》,止也。《损》、《益》盛衰之始也。《大畜》,时也。《无妄》,灾也。《萃》聚而《升》不来也。《谦》轻而《豫》怠也。《噬嗑》,食也。《贲》,无色也。《兑》见而《巽》伏也。《随》无故也。《蛊》则饬也。《剥》,烂也。《复》,反也。《晋》,昼也。《明夷》,诛也。《井》通而《困》相遇也。《咸》速也。《恒》,久也。《涣》,离也。《节》,止也。《解》,缓也。《蹇》,难也。《睽》,外也。《家人》,内也。《否》、《泰》反其类也。《大壮》则止,《遁》则退也。《大有》,众也。《同人》,亲也。《革》,去故也。《鼎》,取新也。《小过》,过也。《中孚》,信也。《丰》,多故也。亲寡《旅》也。《离》上而《坎》下也。《小畜》,寡也。《履》,不处也。《需》,不进也。《讼》,不亲也。《大过》,颠也。《姤》,遇也,柔遇刚也。《渐》,女归待男行也。《颐》,养正也。《既济》,定也。《归妹》,女之终也。《未济》,男之穷也。《夬》,决也,刚决柔也。君子道长,小人道忧也。
《吴越春秋》卷七〈勾践入臣外传·越王勾践五年〉~63~
圣王贤主皆遇困厄之难,蒙不赦之耻。身拘而名尊,躯辱而声荣;处卑而不以为恶,居危而不以为薄。五帝德厚而穷厄之恨,然尚有泛滥之忧。三守暴困之辱,不离三狱之囚,泣涕而受冤,行哭而为隶,演易作卦,天道祐之。时过于期,否终则泰,诸侯并救,王命见符,朱鬣、玄狐。

例句

乐往必悲生,泰来由否极。 白居易 遣怀

典故
三公灌蔬
 
仲子廉
 
于陵一穷通
  
于陵辞聘
 
灌园人
 
灌园翁
 
灌园逃公卿
 
相关人物
陈仲子

参考典故
灌园


《高士传》卷中〈陈仲子〉
陈仲子者,齐人也。其兄戴为齐卿,食禄万钟,仲子以为不义,将妻子适楚,居于陵,自谓于陵仲子。穷不苟求,不义之食不食。遭岁饥,乏粮三日,乃匍匐而食井上李实之虫者,三咽而能视。身自织履,妻擘纑以易衣食。楚王闻其贤,欲以为相,遣使持金百镒,至于陵聘仲子。仲子入谓妻曰:「楚王欲以我为相,今日为相,明日结驷连骑,食方丈于前,意可乎?」妻曰:「夫子左琴右书,乐在其中矣。结驷连骑,所安不过容膝;食方丈于前,所甘不过一肉。今以容膝之安,一肉之味,而怀楚国之忧,乱世多害,恐生不保命也。」于是出谢使者,遂相与逃去,为人灌园。
《初学记》卷二十六
皇甫士安《高士传》曰:「陈仲,字子终,齐人。适楚,居于陵,自谓于陵子仲。穷,不苟求,非义之食不食。」
《昭明文选》卷三十九〈上书、启·上书·狱中上书自明〉
是以圣王觉悟,捐子之之心,而不悦田常之贤,封比干之后,修孕妇之墓,故功业覆于天下。何则?欲善无厌也。夫晋文公亲其雠而彊霸诸侯,齐桓公用其仇而一匡天下。何则?慈仁殷勤,诚嘉于心,此不可以虚辞借也。至夫秦用商鞅之法,东弱韩魏,立彊天下,而卒车裂之。越用大夫种之谋,禽劲吴而霸中国,遂诛其身。是以孙叔敖三去相而不悔,于陵子仲辞三公,为人灌园。今人主诚能去骄之心,怀可报之意,披心腹,见情素,隳肝胆,施德厚,终与之穷达,无爱于士,则桀之狗可使吠尧,而蹠之客可使刺由,何况因万乘之权,假圣王之资乎!然则荆轲湛七族,要离燔妻子,岂足为大王道哉!

例句

金张好车马,于陵亲灌畦。 元镇 青云驿

应笑于陵子,遗荣自灌畦。 李德裕 山居遇雪道者相访

既非逃相地,乃是故侯园。 李德裕 近于伊川卜山居将命者画图而至欣然有感聊赋此诗兼寄上浙东元相公大夫使求青田胎化鹤

乾木富义,于陵辞聘。 李瀚 蒙求

寄书寂寂于陵子,蓬蒿没身胡不仕。 李颀 答高三十五留别便呈于十一

老氏齐宠辱,于陵一穷通。 顾况 从江西至彭蠡入浙西淮南界道中寄齐相公

典故 
律通幽谷
  
燕谷暖
  
邹生吹律
 
邹衍律
  
黍生春
 
黍谷可吹

相关人物
邹衍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汉文》卷三十八〈刘向·别录〉~338~
《方士传》言,邹衍在燕,燕有谷,地美而寒,不生五谷。邹子居之,吹律而温气至,而黍生,今名黍谷。
《列子集释》卷五〈汤问篇〉
匏巴鼓琴而鸟舞鱼跃,郑师文闻之,弃家从师襄游。柱指钧弦,三年不成章。师襄曰:「子可以归矣。」师文舍其琴,叹曰:「文非弦之不能钧,非章之不能成。文所存者不在弦,所志者不在声。内不得于心,外不应于器,故不敢发手而动弦。且小假之,以观其后。」师襄曰:「子之琴何如?」师文曰:「得之矣。请尝试之。」于是当春而叩商弦以召南吕,凉风忽至,草木成实。及秋而叩角弦以激夹钟,温风徐回,草木发荣。当夏而叩羽弦以召黄钟,霜雪交下,川池暴冱。及冬而叩徵弦以激蕤宾,阳光炽烈,坚冰立散。将终,命宫而总四弦,则景风翔,庆云浮,甘露降,澧泉涌。师襄乃抚心高蹈曰:「微矣子之弹也!虽师旷之清角,邹衍之吹律,亡以加之。彼将挟琴执管而从子之后耳。」
典故
河汉与天通
 
银河一派九天垂
 
香炉照日


《全唐诗》卷一百八十〈望庐山瀑布二首〉
〈望庐山瀑布二首〉其二:「日照香炉生紫烟【庐山上与星斗连】,遥看瀑布挂前川【日照香炉生紫烟】。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典故
贺客万钱通


《史记》卷八〈高祖本纪〉~344~
单父人吕公善沛令,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沛中豪桀吏闻令有重客,皆往贺。萧何为主吏,主进,令诸大夫曰:「进不满千钱,坐之堂下。」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乃绐为谒曰「贺钱万」,实不持一钱。谒入,吕公大惊,起,迎之门。
典故
文通恨
 
江淹愁

相关人物
江淹


《昭明文选》卷十六〈赋辛·哀伤·恨赋〉~744~
试望平原,蔓草萦骨,拱木敛魂。人生到此,天道宁论!于是仆本恨人,心惊不已。直念古者,伏恨而死。至如秦帝按剑,诸侯西驰。削平天下,同文共规。华山为城,紫渊为池。雄图既溢,武力未毕。方架鼋鼍以为梁,巡海右以送日。一旦魂断,宫车晚出。若乃赵王既虏,迁于房陵。薄暮心动,昧旦神兴。别艳姬与美女,丧金舆及玉乘。置酒欲饮,悲来填膺。千秋万岁,为怨难胜。至如李君降北,名辱身冤,拔剑击柱,吊影惭魂。情往上郡,心留雁门。裂帛系书,誓还汉恩。朝露溘至,握手何言?若夫明妃去时,仰天太息。紫台稍远,关山无极。摇风忽起,白日西匿。陇雁少飞,代云寡色。望君王兮何期,终芜绝兮异域。至乃敬通见抵,罢归田里。闭关却扫,塞门不仕。左对孺人,顾弄稚子。脱略公卿,跌宕文史。赍志没地,长怀无已。及夫中散下狱,神气激扬。浊醪夕引,素琴晨张。郁青霞之奇意,入脩夜之不旸。或有孤臣危涕,孽子坠心。迁客海上,流戍陇阴。此人但闻悲风汩起,血下沾衿。亦复含酸茹叹,销落湮沈。若乃骑叠迹,车屯轨,黄尘匝地,歌吹四起。无不烟断火绝,闭骨泉里。已矣哉!春草暮兮秋风惊,秋风罢兮春草生。绮罗毕兮池馆尽,琴瑟灭兮丘垄平。自古皆有死,莫不饮恨而吞声。
典故 
相关人物
蒯通


《汉书》卷四十五〈蒯伍江息夫列传·蒯通〉~259~
蒯通,范阳人也,本与武帝同讳。楚汉初起,武臣略定赵地,号武信君。通说范阳令徐公曰:「臣,范阳百姓蒯通也,窃闵公之将死,故吊之。虽然,贺公得通而生也。」徐公再拜曰:「何以吊之?」通曰:「足下为令十馀年矣,杀人之父,孤人之子,断人之足,黥人之首,甚众。慈父孝子所以不敢事刃于公之腹者,畏秦法也。今天下大乱,秦政不施,然则慈父孝子将争接刃于公之腹,以复其怨而成其名。此通之所以吊者也。」曰:「何以贺得子而生也?」曰:「赵武信君不知通不肖,使人候问其死生,通且见武信君而说之,曰:『必将战胜而后略地,攻得而后下城,臣窃以为殆矣。用臣之计,毋战而略地,不攻而下城,传檄而千里定,可乎?』彼将曰:『何谓也?』臣因对曰:『范阳令宜整顿其士卒以守战者也,怯而畏死,贪而好富贵,故欲以其城先下君。先下君而君不利之,则边地之城皆将相告曰「范阳令先降而身死」,必将婴城固守,皆为金城汤池,不可攻也。为君计者,莫若以黄屋朱轮迎范阳令,使驰骛于燕赵之郊,则边城皆将相告曰「范阳令先下而身富贵」,必相率而降,犹如阪上走丸也。此臣所谓传檄而千里定者也。』」徐公再拜,具车马遣通。通遂以此说武臣。武臣以车百乘,骑二百,侯印迎徐公。燕赵闻之,降者三十馀城,如通策焉。唐·颜师古注:「金以喻坚,汤喻沸热不可近。」

例句

金汤既失险,玉石乃同焚。 孔绍安 别徐永元秀才

尧行道德终无敌,秦把金汤可自由。 李山甫 上元怀古二首

君臣忍瑕垢,河岳空金汤。 杜甫 八衡州

莫取金汤固,长令宇宙新。 杜甫 有感五首

汤池虽险固,辽海尚填淤。 杜甫 秋日荆南送石首薛明府辞满告别奉寄薛尚书(景仙)颂德叙怀斐然之作三十韵

何必金汤固,无如道德藩。 沈佺期 初冬从幸汉故宫青门应制

藩屏无俊贤,金汤独何力。 韦应物 经函谷关

短绠讵能垂玉甃,缭垣何用学金汤。 韦庄 天井关

金汤里面境何求,宝殿东边院最幽。 齐己 荆州新秋寺居写怀诗五首上南平王

典故 
九皋唳
 
九鹤
 
九鹤唳
 
皋通鹤


《诗经·小雅,鹤鸣》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汉·毛氏传:「皋,泽也。言身隐而名著也。」

例句

九皋千里,其声不忒。 元希声 赠皇甫侍御赴都八首

皋著通鸣鹤,津应接斗牛。 吴融 御沟十六韵

驰情望海波,一鹤鸣九皋。 唐彦谦 樊登见寄四首

谁料羽毛方出谷,许教齐和九皋鸣。 孟球 和主司王起

秋风吹却九皋禽,一片闲云万里心。 李远 失鹤

独步四十年,风听九皋唳。 杜甫 八哀诗赠秘书监江夏李公邕

山横万古色,鹤带九皋声。 殷尧藩 游王羽士山房

九皋宁足道,此去透絪缊。 章孝标 闻云中唳鹤

典故
事伯鸾
 
伯通隐
  
伯鸾去国
 
伯鸾寄食
 
伯鸾志
 
伯鸾携德耀
 
伯鸾舂
 
南适梁叟
  
孟光意
 
孟光案
 
孟光眉
 
孟光举案
 
孟光贤
 
庑下舂
 
操舂举案
 
杵臼得梁鸿
     
梁鸿隐
    
避地梁鸿
  
鸿舂
 
齐眉食

相关人物
孟光
 
梁鸿

参考典故
齐眉


《后汉书》卷八十三〈逸民列传·梁鸿〉~2765~
梁鸿字伯鸾,扶风平陵人也。……埶家慕其高节,多欲女之,鸿并绝不娶。同县孟氏有女,状肥丑而黑,力举石臼,择对不嫁,至年三十。父母问其故。女曰:「欲得贤如梁伯鸾者。」鸿闻而娉之。女求作布衣、麻屦,织作筐缉绩之具。及嫁,始以装饰入门。七日而鸿不荅。妻乃跪床下请曰:「窃闻夫子高义,简斥数妇,妾亦偃蹇数夫矣。今而见择,敢不请罪。」鸿曰:「吾欲裘褐之人,可与俱隐深山者尔。今乃衣绮缟,傅粉墨,岂鸿所愿哉?」妻曰:「以观夫子之志耳。妾自有隐居之服。」乃更为椎髻,著布衣,操作而前。鸿大喜曰:「此真梁鸿妻也。能奉我矣!」字之曰德曜,名孟光。……遂至吴,依大家皋伯通,居庑下,为人赁舂。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
《东观汉记》卷十八〈梁鸿传〉
梁鸿乡里孟氏女,容貌丑而有节操,多求之,不肯。父母问其所欲,曰:「得贤女如梁鸿者。」鸿闻之,乃求之。梁鸿妻椎髻,著布衣,操作具而前。鸿大喜曰:「此真梁鸿妻也,能奉我矣。」字之曰德曜,名孟光。梁鸿适吴,依大家皋伯通庑下,为人赁舂。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伯通异之,曰:「彼佣赁能使妻敬之如此,非凡人也。」

简释

鸿舂:指生活清贫。唐贾岛《送令狐绹相公》:“鸿舂乖汉爵,祯病卧漳滨。”


例句

伯鸾游太学,中夜一相望。 储光羲 洛中贻朝校书衡朝即日本人也

元淑命不达,伯鸾吟可叹。 储光羲 贻刘高士别

料得孟光今日语,不曾春尽不归来。 元稹 望驿台

张翰鲈鱼因醉忆,孟光书信近春稀。 刘兼 偶闻官吏举请辄有一篇寄从弟舍人

蜀笺都有三千幅,总写离情寄孟光。 刘兼 江楼望乡寄内

送君卮酒不成欢,幼女辞家事伯鸾。 刘长卿 送子婿崔真父归长城

君学梅福隐,余从伯鸾迈。 孟浩然 适越留别谯县张主簿申屠少府

试逐伯鸾去,还作灵均行。 孟郊 下第东南行

郢曲怜公子,吴州忆伯鸾。 张南史 送朱大游塞

伯鸾甘寄食,元淑苦无钱。 张籍 赠殷山人

颜氏岂嫌瓢里饮,孟光非取镜中妍。 徐夤 人事

绿鬓先生自出林,孟光同乐野云深。 徐夤 绿鬓

陶令辞彭泽,梁鸿入会稽。我寻高士传,居与古人齐。 李白 口号赠徵君鸿

梁鸿德耀会稽日,宁知此中乐事多。 李白 和卢侍御通塘曲

不堪风雨夜,转枕忆鸿妻。 权德舆 中书夜直寄赠

不厌梁鸿贫,常讥伯宗直。 权德舆 酬南园新亭宴会璩新第慰庆之作时任宾客

莺里花前选孟光,东山逋客酒初狂。 段成式 嘲元中丞

寂寞梁鸿病,谁人代夜舂。 温庭筠 雪二首之二

孟光傥未嫁,梁鸿正须妇。 王绩 山中叙志

今宵始觉房栊冷,坐索寒衣托孟光。 白居易 冬至夜

梁鸿不肯仕,孟光甘布裙。君虽不读书,此事耳亦闻。 白居易 赠内

唯我到来居上馆,不知何道胜梁鸿。 皮日休 皋桥

一旦悲欢见孟光,十年辛苦伴沧浪。 窦群 初入谏司喜家室至

伯鸾常去国,安道惜离群。 萧颖士 越江秋曙

鸿舂乖汉爵,桢病卧漳滨。 贾岛 送令狐绹相公

他日诏书下,梁鸿安可追。 钱起 送张五员外东归楚州

今来未必非梁孟,却是无人断伯通。 陆龟蒙 和袭美咏皋桥

梁鸿夫妇欲双飞,细雨轻寒拂雉衣。 陆龟蒙 闻袭美有亲迎之期因以寄贺

疏家父子错挂冠,梁鸿夫妻虚适越。 顾况 洛阳行送洛阳韦七明府

徒怀伯通隐,多谢买臣归。 骆宾王 夕次旧吴

登高北望嗤梁叟,凭轼西征想潘掾。 骆宾王 畴昔篇

典故
孔李通家
 
通家文举过

相关人物
孔融


《后汉书》卷七十〈孔融列传〉~226~
融幼有异才。年十岁,随父诣京师。时河南尹李膺以简重自居,不妄接士宾客,敕外自非当世名人及与通家,皆不得白。融欲观其人,故造膺门。语门者曰:「我是李君通家子弟。」门者言之。膺请融,问曰:「高明祖父尝与仆有恩旧乎?」融曰:「然。先君孔子与君先人李老君同德比义,而相师友,则融与君累世通家。」众坐莫不叹息。太中大夫陈炜后至坐中以告炜。炜曰:「夫人小而聪了,大未必奇。」融应声曰:「观君所言,将不早惠乎?」膺大笑曰:「高明必为伟器。」
《三国志》卷十二〈魏书·崔琰传〉~370~
南朝宋·裴松之注引晋·司马彪《续汉书》曰:「融,孔子二十世孙也。高祖父尚,钜鹿太守。父宙,太山都尉。融幼有异才。时河南尹李膺有重名,敕门下简通宾客,非当世英贤及通家子孙弗见也。融年十馀岁,欲观其为人,遂造膺门,语门者曰:『我,李君通家子孙也。』膺见融,问曰:『高明父祖,尝与仆周旋乎?』融曰:『然。先君孔子与君先人李老君,同德比义而相师友,则融与君累世通家也。』众坐奇之,佥曰:『异童子也。』太中大夫陈炜后至,同坐以告炜,炜曰:『人小时了了者,大亦未必奇也。』融答曰:『即如所言,君之幼时,岂实慧乎!』膺大笑,顾谓曰:『高明长大,必为伟器。』」

例句

不是通家旧,频劳文举过。 李端 赠神童

通家殊孔李,旧好即潘杨。 柳宗元 弘农公以硕德伟才屈于诬枉左官三岁复为大僚天监昭明人心感悦宗元窜伏湘浦拜贺末由谨献五十韵以毕微志

典故
蒯通言

相关人物
韩信
 
蒯通


《史记》卷九十二〈淮阴侯列传〉~2623~
武涉已去,齐人蒯通知天下权在韩信,欲为奇策而感动之,以相人说韩信曰:「仆尝受相人之术。」韩信曰:「先生相人何如?」对曰:「贵贱在于骨法,忧喜在于容色,成败在于决断,以此参之,万不失一。」韩信曰:「善。先生相寡人何如?」对曰:「愿少閒。」信曰:「左右去矣。」通曰:「相君之面,不过封侯,又危不安。相君之背,贵乃不可言。」韩信曰:「何谓也?」蒯通曰:「天下初发难也,俊雄豪桀建号壹呼,天下之士云合雾集,鱼鳞櫜鹓,熛至风起。当此之时,忧在亡秦而已。今楚汉分争,使天下无罪之人肝胆涂地,父子暴骸骨于中野,不可胜数。楚人起彭城,转逐北,至于荥阳,乘利席卷,威震天下。然兵困于京、索之閒,迫西山而不能进者,三年于此矣。汉王将数十万之众,距巩、雒,阻山河之险,一日数战,无尺寸之功,折北不救,败荥阳,伤成皋,遂走宛、叶之閒,此所谓智勇俱困者也。夫锐气挫于险塞,而粮食竭于内府,百姓罢极怨望,容容无所倚。以臣料之,其势非天下之贤圣固不能息天下之祸。当今两主之命县于足下。足下为汉则汉胜,与楚则楚胜。臣愿披腹心,输肝胆,效愚计,恐足下不能用也。诚能听臣之计,莫若两利而俱存之,参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势莫敢先动。夫以足下之贤圣,有甲兵之众,据彊齐,从燕、赵,出空虚之地而制其后,因民之欲,西乡为百姓请命,则天下风走而响应矣,孰敢不听!割大弱彊,以立诸侯,诸侯已立,天下服听而归德于齐。案齐之故,有胶、泗之地,怀诸侯以德,深拱揖让,则天下之君王相率而朝于齐矣。盖闻天与弗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行,反受其殃。愿足下孰虑之。」韩信曰:「汉王遇我甚厚,载我以其车,衣我以其衣,食我以其食。吾闻之,乘人之车者载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吾岂可以乡利倍义乎!」蒯生曰:「足下自以为善汉王,欲建万世之业,臣窃以为误矣。始常山王、成安君为布衣时,相与为刎颈之交,后争张黡、陈泽之事,二人相怨。常山王背项王,奉项婴头而窜,逃归于汉王。汉王借兵而东下,杀成安君泜水之南,头足异处,卒为天下笑。此二人相与,天下至驩也。然而卒相禽者,何也?患生于多欲而人心难测也。今足下欲行忠信以交于汉王,必不能固于二君之相与也,而事多大于张黡、陈泽。故臣以为足下必汉王之不危己,亦误矣。大夫种、范蠡存亡越,霸句践,立功成名而身死亡。野兽已尽而猎狗亨。夫以交友言之,则不如张耳之与成安君者也;以忠信言之,则不过大夫种、范蠡之于句践也。此二人者,足以观矣。原足下深虑之。且臣闻勇略震主者身危,而功盖天下者不赏。臣请言大王功略:足下涉西河,虏魏王,禽夏说,引兵下井陉,诛成安君,徇赵,胁燕,定齐,南摧楚人之兵二十万,东杀龙且,西乡以报,此所谓功无二于天下,而略不世出者也。今足下戴震主之威,挟不赏之功,归楚,楚人不信;归汉,汉人震恐:足下欲持是安归乎?夫势在人臣之位而有震主之威,名高天下,窃为足下危之。」韩信谢曰:「先生且休矣,吾将念之。」后数日,蒯通复说曰:「夫听者事之候也,计者事之机也,听过计失而能久安者,鲜矣。听不失一二者,不可乱以言;计不失本末者,不可纷以辞。夫随厮养之役者,失万乘之权;守儋石之禄者,阙卿相之位。故知者决之断也,疑者事之害也,审豪氂之小计,遗天下之大数,智诚知之,决弗敢行者,百事之祸也。故曰『猛虎之犹豫,不若蜂虿之致螫;骐骥之跼躅,不如驽马之安步;孟贲之狐疑,不如庸夫之必至也;虽有舜禹之智,吟而不言,不如瘖聋之指麾也』。此言贵能行之。夫功者难成而易败,时者难得而易失也。时乎时,不再来。原足下详察之。」韩信犹豫不忍倍汉,又自以为功多,汉终不夺我齐,遂谢蒯通。蒯通说不听,已详狂为巫。……信入,吕后使武士缚信,斩之长乐钟室。信方斩,曰:「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遂夷信三族。
典故
一点犀通
 
一点灵犀
 
心有灵犀
 
犀心
 
灵犀一点
 
灵犀心通
 
灵犀暗通
 
灵犀透


《汉书》卷九十六下〈西域列传下〉
遭值文、景玄默,养民五世,天下殷富,财力有馀,士马彊盛。故能睹犀布、瑁则建珠崖七郡,感枸酱、竹杖则开牂柯、越巂,闻天马、蒲陶则通大宛、安息。自是之后,明珠、文甲、通犀、翠羽之珍盈于后宫,蒲梢、龙文、鱼目、汗血之马充于黄门,钜象、师子、猛犬、大雀之群食于外囿。殊方异物,四面而至。唐·颜师古注引如淳曰:「文甲即玳瑁也。通犀,中央色白,通两头。」
典故 
鲁诸生

相关人物
叔孙通


《史记》卷九十九《叔孙通列传》
叔孙通者,薛人也。秦时以文学徵,待诏博士。数岁,陈胜起山东,使者以闻,二世召博士诸儒生问曰:「楚戍卒攻蕲入陈,于公如何?」……群臣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高帝患之。叔孙通知上益厌之也,说上曰:「夫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臣愿徵鲁诸生,与臣弟子共起朝仪。」

例句

尝闻藉东观,不独鲁诸生。 司空曙 送张弋

独有浅才甘未达,多惭名在鲁诸生。 司空曙 长安晓望寄程补阙

官称汉独坐,身是鲁诸生。 吉中孚 送归中丞使新罗册立吊祭

应将否泰理,一问鲁诸生。 张继 送邹判官往陈留

只似鲁诸生,通籍微班忝。 杜甫 奉送郭中丞兼太仆卿充陇右节度使三十韵

家承晋太傅,身慕鲁诸生。 权德舆 送谢孝廉移家越州

敢言当一干,徒欲隶诸生。 皇甫冉 上礼部杨侍郎

高义尽招秦逐客,旷怀偏接鲁诸生。 韩偓 隰州新驿赠刺史

典故
中原无鹿
    
失鹿年
 
失鹿狂秦
 
秦失鹿
  
逐中原鹿
   
鹿失嬴秦
 
鹿走山三

相关人物
蒯通


《史记》卷九十二〈淮阴侯列传·蒯通〉~2629~
高祖已从豨军来,至,见信死,且喜且怜之,问:「信死亦何言?」吕后曰:「信言恨不用蒯通计。」高祖曰:「是齐辩士也。」乃诏齐捕蒯通。蒯通至,上曰:「若教淮阴侯反乎?」对曰:「然,臣固教之。竖子不用臣之策,故令自夷于此。如彼竖子用臣之计,陛下安得而夷之乎!」上怒曰:「亨之。」通曰:「嗟乎,冤哉亨也!」上曰:「若教韩信反,何冤?」对曰:「秦之纲绝而维弛,山东大扰,异姓并起,英俊乌集。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蹠之狗吠尧,尧非不仁,狗因吠非其主。当是时,臣唯独知韩信,非知陛下也。且天下锐精持锋欲为陛下所为者甚众,顾力不能耳。又可尽亨之邪?」高帝曰:「置之。」乃释通之罪。南朝宋·裴骃《史记集解》:「张晏曰:『以鹿喻帝位也。』」
《汉书》卷四十五〈蒯伍江息夫列传·蒯通〉~265~
天下既定,后信以罪废为淮阴侯,谋反被诛,临死叹曰:「悔不用蒯通之言,死于女子之手!」高帝曰:「是齐辩士蒯通。」乃诏齐召蒯通。通至,上欲亨之,曰:「若教韩信反,何也?」通曰:「狗各吠非其主。当彼时,臣独知齐王韩信,非知陛下也。且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高材者先得。天下匈匈,争欲为陛下所为,顾力不能,可殚诛邪!」上乃赦之。
《昭明文选》卷五十二〈论二·王命论〉~2264~
唐·李善注引太公《六韬》曰:「取天下若逐野鹿,得鹿,天下共分其肉。」

例句

中原逐鹿罢,高祖郁龙骧。 吴少微 过汉故城

既迷秦帝鹿,难问贾生雕。 唐彦谦 咸通中始闻褚河南归葬阳翟是岁上平徐方大肆庆赏又诏八品锡其裔孙追叙风概因成二十韵

不应同逐鹿,讵肯比从禽。 张正元 临川羡鱼

楚踣争兕殪,秦亡角鹿愁。 李世民 冬狩

中原无鹿海无波,凤辇鸾旗出幸多。 李甘 九成宫

当君逐鹿时,臣等已枯槁。 李华 咏史十一首

汉氏昔云季,中原争逐鹿。 杨炯 广溪峡

抚运斯顺人,救焚非逐鹿。 权德舆 仲秋朝拜昭陵

下国卧龙空误主,中原逐鹿不因人。 温庭筠 过五丈原

中原逐鹿罢,高祖郁龙骧。 王绩 过汉故城

秦末家家思逐鹿,商山四皓独忘机。 蔡京 责商山四皓

中原初逐鹿,投笔事戎轩。 魏徵 从述怀

七泽钓师应识我,中原逐鹿不知谁。 齐己 湖上逸人

《漢語大詞典》:于陵子(於陵子)
即 於陵子仲 。 晋 张协 《杂诗》之十:“取志 於陵子 ,比足 黔娄生 。” 明 徐渭 《〈於陵子〉序》:“ 於陵子 自命出世者也。”参见“ 於陵子仲 ”。
《漢語大詞典》:于陵子仲(於陵子仲)
战国 时隐逸之士。或谓即 陈仲子 。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 於陵子仲 辞三公为人灌园。” 裴駰 集解:“《列士传》曰: 楚 於陵子仲 , 楚王 欲以为相,而不许,为人灌园。” 司马贞 索隐:“孟子云 陈仲子 , 齐 陈氏 之族,兄为 齐 卿, 仲子 以为不义,乃适 楚 ,居于 於陵 ,自谓 於陵子仲 。 楚王 聘以为相, 子仲 遂夫妻相与逃,为人灌园。《列士传》云字 子终 。”
《漢語大詞典》:逃相
战国 时 齐 於陵仲子 居 楚 , 楚王 闻其贤,欲聘为相, 仲子 不从,偕妻逃去,与人灌园为生。见 汉 刘向 《列女传·楚於陵妻》、 晋 皇甫谧 《高士传·陈仲子》。后因以为不仕之典。 唐 张九龄 《九月九日登龙山》诗:“灌园亦何为, 於陵 乃逃相。” 唐 李德裕 《近于伊川卜山居将命者画图而至欣然有感聊赋此诗兼寄上浙东元相公大夫使求青田胎化鹤》:“既非逃相地,乃是故侯园。”
《漢語大詞典》:寒谷
(1).山谷名。一名 黍谷 。在今 北京市 密云县 。相传为 邹衍 吹律生黍的地方。 汉 刘向 《七略别录·诸子略》:“ 邹衍 在 燕 ,有谷地美而寒,不生五穀, 邹子 居之,吹律而温至黍生,至今名 黍谷 。” 汉 王充 论衡·定贤:“夫和阴阳,当以道德至诚。然而 邹衍 吹律, 寒谷 更温,黍穀育生。推此以况诸有成功之类,有若 邹衍 吹律之法。故得其术也,不肖无不能;失其数也,贤圣有不治。” 晋 左思 《魏都赋》:“且夫 寒谷 丰黍,吹律暖之也;昏情爽曙,箴规显之也。”后以借喻夫妇之间的依存关系。 南朝 宋 颜延之 《秋胡诗》:“椅梧倾高凤, 寒谷 待鸣律。”
(2).常用以自比为对别人提携奖掖的谢词。 唐 柳宗元 《谢李吉甫相公示手札启》:“藻镜洞开,而秋毫在照;文律傍畅,而 寒谷 生辉。” 宋 曾巩 《襄州回相州韩侍中状》:“譬如 寒谷 ,幸蒙六律之吹;有若秋毫,遂借千钧之重。”
(3).阴冷的山谷。 唐 宋之问 《游法华寺》诗:“寒谷梅犹浅,温庭橘未华。” 唐 韩偓 《病中初闻复官》诗之二:“曾避暖池将浴凤,却同寒谷乍迁鶯。”
《漢語大詞典》:暖律(煖律)
古代以时令合乐律,温暖的节候称“暖律”。 唐 罗隐 《岁除夜》诗:“厌寒思暖律,畏老惜残更。” 宋 范纯仁 《鹧鸪天》词:“腊后春前暖律催,日和风暖欲开梅。” 明 方孝孺 《友筠轩赋》:“春之时也,暖律乍起,和风方刚。”
煖律:指温暖的节候。 宋 玉英 《浪淘沙》词:“塞上早春时,煖律犹微。”煖,一本作“ 暖 ”。
《漢語大詞典》:邹律(鄒律)
相传 战国 齐 人 邹衍 精于音律,吹律能使地暖而禾黍滋生。列子·汤问:“微矣子之弹也!虽 师旷 之清角, 邹衍 之吹律,亡以加之。” 张湛 注:“北方有地,美而寒,不生五穀。 邹子 吹律煖之,而禾黍滋也。”后因以“邹律”喻带来温暖与生机的事物。 唐 罗隐 《东归别所知》诗:“ 邹 律有风吹不变, 郄 枝无分住应难。” 宋 朱熹 《梅花》诗:“自欣 羌 笛娱夜永,未要 邹 律回春温。”
《漢語大詞典》:鸣律(鳴律)
犹吹律。《文选·颜延之〈秋胡诗〉》:“椅梧倾高凤,寒谷待鸣律。” 李善 注引 刘向 《别录》:“ 邹衍 在 燕 ,有谷,寒不生五穀, 邹子 吹律而温至,生黍也。”
分類:吹律
《國語辭典》:汤池(湯池)  拼音:tāng chí
1.汤,热水。汤池比喻险固的护城河。《汉书。卷四五。蒯通传》:「先下君而君不利,则边地之城皆将相告曰:『范阳令先降而身死。』必将婴城固守,皆为金城汤池,不可攻也。」汉。晁错 论贵粟疏:「有石城十仞,汤池百步,带甲百万,而亡粟,弗能守也。」
2.温泉。《旧唐书。卷四四。职官志三》:「温泉监掌汤池宫禁之事。」唐。李白〈安州应城玉女汤作〉诗:「神女殁幽境,汤池流大川。」
《國語辭典》:金汤(金湯)  拼音:jīn tāng
比喻防守严密,无懈可击。参见「金城汤池」条。《后汉书。卷一。光武帝纪下。赞曰》:「金汤失险,车书共道。」宋。陆游〈江上对酒作〉诗:「胡来即送死,讵能犯金汤。」
《國語辭典》:金城汤池(金城湯池)  拼音:jīn chéng tāng chí
金城,金属造的城。汤池,如滚水的护城河。金城汤池形容坚固不易攻破的城池。语出《汉书。卷四五。蒯通传》:「皆为金城汤池,不可攻也。」后比喻防守严密,无懈可击。《北史。卷八二。儒林传下。辛彦之传》:「帝尝令彦之与沉重论议,重不能抗,避席而谢曰:『辛君所谓金城汤池。』」也作「固若金汤」。
《國語辭典》:九皋  拼音:jiǔ gāo
水泽深处。《诗经。小雅。鹤鸣》:「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文选。赵至。与嵇茂齐书》:「徘徊九皋之内,慷慨重阜之巅。」
《漢語大詞典》:伯鸾(伯鸞)
(1). 汉 梁鸿 的字。 鸿 家贫好学,不求仕进。与妻 孟光 共入 霸陵山 中,以耕织为业。夫妇相敬有礼。见后汉书·逸民传·梁鸿。后因以“ 伯鸾 ”借指隐逸不仕之人。 唐 孟郊 《下第东南行》诗:“试逐 伯鸞 去,还作 灵均 行。” 宋 苏轼 《哭王子立次儿子迨韵》之二:“非无 伯鸞 志,独有 子云 悲。” 王十朋 集注:“‘非无 伯鸞 志’,以言 王子立 有与妻共隐之意。”
(2).作为贤丈夫的代称。 唐 刘长卿 《送子壻崔真父归长城》诗:“送君卮酒不成欢,幼女辞家事 伯鸞 。” 明许自昌《水浒记·联姻》:“念伊少年,影形弔处,相依有 伯鸞 。”
《國語辭典》:孟光  拼音:mèng guāng
人名。生卒年不详,字德曜,平陵(今陕西省咸阳县西北)人,东汉贤女,梁鸿的妻子。貌丑而黑,举案齐眉以事夫,夫妇因相敬如宾。见《后汉书。卷八三。逸民传。梁鸿传》。后比喻贤妻。
《漢語大詞典》:梁叟
吕氏春秋·疑似载, 梁 北 黎丘 有奇鬼,善效人之子姪昆弟状。一人之市醉归,鬼效其子,扶而道苦之。归家酒醒,责其子不敬,子泣辩,乃悟为奇鬼所为。明旦又之市而醉,其真子恐父不能返,往迎之,其人望见,误奇鬼又来,拔剑刺死其子。后以“梁叟”为不察疑似之迹而铸成大错的典型人物。 唐 骆宾王 《畴昔篇》:“登高北望嗤 梁 叟,凭軾西征想 潘 掾。”
《國語辭典》:梁孟  拼音:liáng mèng
原指东汉梁鸿与孟光夫妻二人守贫高义,相敬如宾。见《后汉书。卷八三。逸民列传。梁鸿》。今用为称美人夫妇之词。如:「他们夫妇二人感情之笃,梁孟无以过之。」唐。李商隐 重祭外舅司徒文:「纻衣缟带,雅贶或比于侨、吴;荆钗布裙,高义每符于梁孟。」
《漢語大詞典》:梁鸿案(梁鴻案)
东汉 梁鸿 家贫好学,不仕,与妻 孟光 隐居 霸陵 山中,以耕织为业。后避祸去 吴 。居人庑下,为人舂米,归家, 孟光 为之备食,举案齐眉。世传为嘉话。见后汉书·逸民传·梁鸿。后以“梁鸿案”概叙其事,寓夫妻恩爱之义。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他人行别样亲,俺根前取次看,更做到 孟光 接了 梁鸿 案。” 明 梅鼎祚 《玉合记·参成》:“我虽惭 司马 之琴,愿举 梁鸿 之案。”红楼梦第四九回:“那‘闹简’上有一句説的最好,‘是几时 孟光 接了 梁鸿 案?’这五个字不过是现成的典,难为他‘是几时’三个虚字问的有趣。”
《漢語大詞典》:梁氏夫妻
指恩爱夫妻。 唐 刘禹锡 《赴苏州酬别乐天》诗:“‘二南’风化承遗爱,‘八咏’声名躡后尘。” 梁 氏夫妻为奇客, 陆 家兄弟是州民。参见“ 梁鸿案 ”。
《漢語大詞典》:梁鸿案(梁鴻案)
东汉 梁鸿 家贫好学,不仕,与妻 孟光 隐居 霸陵 山中,以耕织为业。后避祸去 吴 。居人庑下,为人舂米,归家, 孟光 为之备食,举案齐眉。世传为嘉话。见后汉书·逸民传·梁鸿。后以“梁鸿案”概叙其事,寓夫妻恩爱之义。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他人行别样亲,俺根前取次看,更做到 孟光 接了 梁鸿 案。” 明 梅鼎祚 《玉合记·参成》:“我虽惭 司马 之琴,愿举 梁鸿 之案。”红楼梦第四九回:“那‘闹简’上有一句説的最好,‘是几时 孟光 接了 梁鸿 案?’这五个字不过是现成的典,难为他‘是几时’三个虚字问的有趣。”
《國語辭典》:梁鸿(梁鴻)  拼音:liáng hóng
人名。字伯鸾,扶风平陵人(今陕西省咸阳县西北)。生卒年不详。东汉隐士。家贫,好学,耿介有节操。以世道混乱,不愿事权贵,与妻子孟光隐居霸陵山。后改姓运期,改名耀,字侯光,居齐、鲁间,为人佣工舂米,卒于吴。
《漢語大詞典》:梁鸿案(梁鴻案)
东汉 梁鸿 家贫好学,不仕,与妻 孟光 隐居 霸陵 山中,以耕织为业。后避祸去 吴 。居人庑下,为人舂米,归家, 孟光 为之备食,举案齐眉。世传为嘉话。见后汉书·逸民传·梁鸿。后以“梁鸿案”概叙其事,寓夫妻恩爱之义。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他人行别样亲,俺根前取次看,更做到 孟光 接了 梁鸿 案。” 明 梅鼎祚 《玉合记·参成》:“我虽惭 司马 之琴,愿举 梁鸿 之案。”红楼梦第四九回:“那‘闹简’上有一句説的最好,‘是几时 孟光 接了 梁鸿 案?’这五个字不过是现成的典,难为他‘是几时’三个虚字问的有趣。”
《國語辭典》:举案齐眉(舉案齊眉)  拼音:jǔ àn qí méi
东汉孟光送饭食给丈夫梁鸿时,总是将木盘高举,与眉平齐,夫妻互敬互爱的故事。典出《后汉书。卷八三。逸民传。梁鸿传》。后比喻夫妻相敬如宾。《儒林外史》第一○回:「席终,归到新房里,重新摆酒,夫妻举案齐眉。」也作「孟光举案」、「齐眉举案」。
《漢語大詞典》:赁庑(賃廡)
租借房屋。亦指租借的房屋。 清 沈秉钰 《〈香畹楼忆语〉跋》:“迁寿母以同居,桥边赁廡。” 潘飞声 《移居横浜桥》诗之一:“一椽虽赁廡,岂曰非吾庐。”
分類:租借房屋
《漢語大詞典》:赁舂(賃舂)
受雇为人舂米。东观汉记·吴祐传:“ 公沙穆 游太学,无资粮,乃变服客佣,为 祐 赁舂。” 宋 欧阳修 《尚书都官员外郎欧阳公墓志铭》:“县民 王明 与其同母兄 李通 争产,累岁, 明 不能自理,至贫为人赁舂。” 郁达夫 《毁家诗纪》之九:“亦欲赁舂资德曜,扊扅初谱上鯤弦。”
《漢語大詞典》:鸿妻(鴻妻)
后汉书·逸民传·梁鸿载: 梁鸿 之妻 孟光 ,有贤德, 鸿 食, 光 举案齐眉。后以“鸿妻”借指贤德之妻。文选·任昉〈刘先生夫人墓志〉:“既称 莱 妇,亦曰 鸿 妻。” 张铣 注:“ 老莱子 妇, 梁鸿 妻,并古之贤妇人也。言夫人復有善德,一与二妇人齐德也。” 唐 权德舆 《中书夜直寄赠》诗:“不堪风雨夜,转枕忆 鸿 妻。” 清 厉鹗 《声声慢·题符幼鲁风雪归舟图》词:“正 鸿 妻,相候柴门,待岁晚,酌椒花,全未是贫。”
《國語辭典》:诸生(諸生)  拼音:zhū shēng
1.众儒生。泛指在学的人。《史记。卷五四。曹相国世家》:「参尽召长老诸生,问所以安集百姓。」《汉书。卷四三。叔孙通传》:「臣愿徵鲁诸生,与臣弟子共起朝仪。」
2.老师对众多弟子的称呼。唐。韩愈〈进学解〉:「国子先生晨入太学,招诸生立馆下。」
3.科举时代对秀才的通称。《聊斋志异。卷二。聂小倩》:「宁疑为赴试诸生,而听其音声,殊不类浙。」
4.众生物。《管子。水地》:「地者,万物之本原,诸生之根菀也。」
《國語辭典》:中原逐鹿  拼音:zhōng yuán zhú lù
比喻群雄并起,争夺天下。唐。温庭筠 过五丈原诗:「下国卧龙空误主,中原逐鹿不因人。」
《漢語大詞典》:亡鹿
汉书·蒯通传:“ 秦 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颜师古 注引 张晏 曰:“以鹿喻帝位。”后因以“亡鹿”比喻失去政权。 宋 苏轼 《次韵张安道读杜诗》:“尘闇人亡鹿,溟飜帝斩鼇。”
分類:失去政权
《國語辭典》:失鹿  拼音:shī lù
比喻天下无主。语本《汉书。卷四五。蒯通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漢語大詞典》:秦鹿
指 秦国 的帝位。鹿,喻帝位。 宋 王安石 《范增》诗之一:“中原 秦 鹿待新羈,力战纷纷此一时。” 金 元好问 《萧贡·楚歌》:“只贪衣绣荣 楚 猴,岂识金刀得 秦 鹿。”《三国演义》第十四回:“ 秦 鹿逐翻兴社稷, 楚 騅推倒立封疆。” 清 陈维嵩 《满江红·汴京怀古》词之三:“ 秦 鹿詎为 刘季 死, 楚 猴甘受 周苛 卖。”
分類:秦国帝位
《國語辭典》:逐鹿  拼音:zhú lù
语本《史记。卷九二。淮阴侯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鹿为猎取的对象,比喻帝位,逐鹿意指争夺政权。如:「逐鹿中原」、「群雄逐鹿」。也作「争鹿」。
《國語辭典》:逐鹿中原  拼音:zhú lù zhōng yuán
比喻争夺天下。《儿女英雄传。缘起首回》:「暴秦无道,群雄并起,逐鹿中原。」
分類:争夺天下
《國語辭典》:逐鹿  拼音:zhú lù
语本《史记。卷九二。淮阴侯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鹿为猎取的对象,比喻帝位,逐鹿意指争夺政权。如:「逐鹿中原」、「群雄逐鹿」。也作「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