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板升
蒙语“房舍”之意。源于汉语。 明 朝后期中原的汉族兵民迁徙到 俺答汗 统治的 土默特 地区,在那里修筑房舍,开垦荒地,建立村落,从事农、副、手工业生产,向 俺答汗 等领主交纳租税。当地蒙古族将这些房舍、村落和汉族百姓称为“板升”。后亦泛指土木建筑的房舍、城堡及周围的园田。 明 末, 后金 与 明 交接地带汉人建立的村舍也被称作“板升”。明史·鞑靼传:“时 富 ( 丘富 )等在敌,招集亡命,居 丰州 ,筑城自卫,搆宫殿,垦水田,号曰板升。板升,华言屋也。”
《漢語大詞典》:胁迁(脅遷)
迫使迁徙。文选·陈琳〈为袁绍檄豫州〉:“故使从事中郎 徐勛 ,就发遣 操 ,使缮脩郊庙,翊卫幼主。 操 便放志,专行胁迁,当御省禁。” 李善 注:“胁迁,谓迫胁天子而迁徙也。”
分類:迫使迁徙
《漢語大詞典》:逋迁(逋遷)
流亡迁徙。国语·晋语二:“君若惠顾社稷,不忘先君之好,辱收其逋迁裔胄而建立之,以主其祭祀。” 韦昭 注:“逋,亡也。迁,徙也。”
分類:流亡迁徙
《漢語大詞典》:迁飞(遷飛)
(1).飞向高处。比喻登第。 唐 王昌龄 《送刘昚虚归取宏词解》诗:“迁飞在礼仪,岂復泪如霰。”
(2).谓候鸟随季节变化而进行的往返迁徙飞行。 李学健 等《为什么要给鸟脚上环》:“十九世纪以后,许多学者从事鸟类迁飞的研究。”《新华日报》1990.4.20:“在南北方分界线和沿海候鸟迁飞路线上,鸟类资源最为丰富。”
《漢語大詞典》:驱徙(驅徙)
驱逐迁徙。宋史·奸臣传二·张觉:“ 金 虏恃虎狼之强,驱徙 燕京 富家巨室,止留空城以塞盟誓。”
分類:驱逐迁徙
《漢語大詞典》:迁诏(遷詔)
迁徙之诏令。魏书·任城王澄传:“及驾幸 洛阳 ,定迁都之策……既至 代都 ,众闻迁詔,莫不惊骇。”
分類:迁徙诏令
《漢語大詞典》:迁逼(遷逼)
亦作“ 迁偪 ”。 逼迫迁徙。文选·袁宏〈三国名臣序赞〉:“ 董卓 之乱,神器迁偪。” 吕向 注:“神器,帝位也。时 卓 偪迁帝於 长安 也。” 李善 注本作“迁逼”。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元顺帝:“虽迁逼太后,谋害皇弟,不无太忍,然较 唐敬宗 敬礼 陈宏敬 , 明 天啟 之不究詰 方从哲 、 崔文昇 ,反将劾奸诸臣屈陷成狱者,不啻霄壤矣。”
《漢語大詞典》:政治权利(政治權利)
公民依法在政治上享有的权利。如选举权、被选举权和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信、人身、居住、迁徙、宗教信仰及游行、示威等自由。
《漢語大詞典》:询迁询谋(詢遷詢謀)
谓国家的安危、国都的迁徙、国君的拥立,都要征求人民的意见。语本周礼·秋官·小司寇:“小司寇之职,掌外朝之政,以致万民而询焉。一曰询国危;二曰询国迁;三曰询立君。” 康有为 《上清帝第二书》:“尚书之四目四聪,皆由辟门;周礼之询迁询谋,皆合大众。尝推先王之意,非徒集思广益,通达民情,实以通忧共患,结合民志。”
《漢語大詞典》:一夕三迁(一夕三遷)
一夜之间,几次迁徙。谓居处不宁。左传·哀公八年:“ 微虎 欲宵攻王舍,私属徒七百人三踊於幕庭,卒三百人, 有若 与焉。及 稷门 之内,或谓 季孙 曰:‘不足以害 吴 ,而多杀国士,不如已也。’乃止之。 吴子 闻之,一夕三迁。”
《漢語大詞典》:移垦(移墾)
迁徙垦荒。 郭沫若 《归去来·前线归来》六:“此外也说到难民移垦的问题。”
分類:迁徙垦荒
《国语辞典》:社会调查(社会调查)  拼音:shè huì diào chá
对某一地区居民的生活方式、人群关系、政治态度、文化价值、家户收支、迁徙等社会状况,系统性地蒐集资料,以供特定研究目的或综观整体社会发展之用。
《国语辞典》:人口问题(人口问题)  拼音:rén kǒu wèn tí
一种社会问题,特指由于人口的数量、组成、分布与迁徙等现况与趋势,导致整体社会在资源供应与分配上陷入危机。
《国语辞典》:户籍登记(户籍登记)  拼音:hù jí dēng jì
于户政机关中所办理的本籍登记、身分登记、迁徙登记、行业职业登记、教育程度登记。
《国语辞典》:动物迁移(动物迁移)  拼音:dòng wù qiān yí
动物为食物、避寒暑或繁殖而做季节性、周期性的迁徙行为。如鱼的洄游、鸟的远渡外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