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695,分47页显示  上一页  3  4  5  6  7  9  10  11  12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群后
诸夏
散地
宗盟
赤舄
公族
朝会
公命
涂山
世子
三宫
神主
春朝
小君
君长
《國語辭典》:群后  拼音:qún hòu
公卿诸侯。《书经。舜典》:「觐四岳群牧,班瑞于群后。」《汉书。卷七三。韦贤传》:「庶尹群后,靡扶靡卫,五服崩离,宗周以队。」
《國語辭典》:诸夏(諸夏)  拼音:zhū xià
古代对中国的泛称。封建时代,天子之下,诸侯国很多,故称为「诸夏」。《左传。僖公二十一年》:「以服事诸夏。」《论语。八佾》:「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國語辭典》:散地  拼音:sǎn dì
1.閒散的地位。唐。岑参〈虢中酬陕西甄判官见赠〉诗:「微才弃散地,拙宦惭清时。」《资治通鉴。卷二四二。唐纪五十八。穆宗长庆二年》:「谏官争上言:『时未偃兵,度有将相全才,不宜置之散地。』」
2.士卒易于逃散的地方。《史记。卷九一。黥布传》:「布善用兵,民素畏之。且兵法,诸侯战其地为散地。今别为三,彼败吾一军,馀皆走,安能相救!」
分類:闲散官职
《漢語大詞典》:宗盟
(1).天子与诸侯的盟会。左传·隐公十一年:“ 周 之宗盟,异姓为后。” 杨伯峻 注:“宗盟者,犹言会盟也。” 三国 魏 曹冏 《六代论》:“内无深根不拔之固,外无盘石宗盟之助,非所以安社稷,为万代之业也。”
(2).同宗;同姓。 唐 骆宾王 《代徐敬业传檄天下文》:“君之爱子,幽之於别宫;贼之宗盟,委之以重任。”旧唐书·李密传:“宗盟之长,属籍见容;復封於 唐 ,斯荣足矣!” 唐 无名氏 《异闻集·韦仙翁》:“ 韦君 访老父何姓,答曰:‘姓 韦 。’ 韦 君曰:‘相与宗盟,合有继叙。’邀与同席。” 清 吴伟业 《读端清郑世子传》诗:“贤如 郑 世子,宗盟堪表率。”
《漢語大詞典》:赤舄
古代天子、诸侯所穿的鞋。赤色,重底。《诗·豳风·狼跋》:“公孙硕肤,赤舃几几。” 毛 传:“赤舃,人君之盛屨也。”《诗·大雅·韩奕》:“王锡 韩侯 ,淑旂绥章,簟茀错衡,玄衮赤舃。”周礼·天官·屦人:“掌王及后之服屨,为赤舃、黑舃、赤繶、黄繶、青句、素屨、葛屨。” 郑玄 注:“王吉服有九,舃有三等,赤舃为上,冕服之舃。云:‘王锡 韩侯 ,玄袞赤舃。’则诸侯与王同。” 孙诒让 正义:“赤舃最尊,故即以赤为饰,不以他采閒之。亦谓之金舃,以赤兼黄朱,近於金色也。”三国志·吴志·吴主传:“是用锡君袞冕之服,赤舃副焉。” 宋 曾巩 《京师观音院新堂》诗:“青鞋赤舃偶然尔,安用区区巧追逐!”
《國語辭典》:公族  拼音:gōng zú
1.诸侯的同族。《文选。曹囧。六代论》:「臣闻公族者,国之枝叶,枝叶落则本根无所庇荫。」
2.复姓。如汉代有公族进阶。
《國語辭典》:朝会(朝會)  拼音:zhāo huì
1.诸侯、群臣或外国使者朝谒国君。《史记。卷三。殷本纪》:「汤乃改正朔,易服色,上白,朝会以昼。」《南史。卷二八。褚裕之传》:「每朝会,百僚远国使,莫不延首目送之。」
2.中小学校中,清晨集全校学生于大操场,举行升旗典礼,并由校长训话,或其他人员报告事务,称为「朝会」。
《漢語大詞典》:公命
(1).诸侯的命令。仪礼·聘礼:“宾即馆,讶将公命。”左传·隐公元年:“夏四月, 费伯 帅师城 郎 。不书,非公命也。” 杜预 注:“传曰:君举必书,然则史之策书,皆君命也。”按,此指 鲁隐公 之命。
(2).官家使命。 汉 荀悦 申鉴·时事:“弗避而报者无罪,避而报之杀……凡以公命行止者,不为弗避。”
《國語辭典》:涂山(塗山)  拼音:tú shān
山名。位于安徽省怀远县东南,淮河东岸,与荆山相对。中夹淮河。也称为「当涂山」。
《國語辭典》:世子  拼音:shì zǐ
天子、诸侯的嫡子。《礼记。檀弓》:「晋献公将杀其世子申生,公子重耳谓之曰:『子盖言子之志于公乎?』」《三国演义》第三三回:「非世子不能保全妾家,愿献甄氏为世子执箕帚。」
《國語辭典》:三宫(三宮)  拼音:sān gōng
1.明堂、辟雍、灵台。《文选。张衡。东京赋》:「乃营三宫,布教颁常。」
2.诸侯的后宫。《礼记。祭义》:「卜三宫之夫人、世妇之吉者,使入蚕于蚕室。」
3.天子、太后、皇后。《汉书。卷八六。王嘉传》:「或物好,特赐其工,自贡献宗庙三宫,犹不至此。」唐。颜师古。注:「三宫,天子、太后、皇后也。」
《漢語大詞典》:三雍
亦称“ 三雍宫 ”。 汉 时对辟雍、明堂、灵台的总称。汉书·河间献王传:“ 武帝 时, 献王 来朝,献雅乐,对三雍宫及詔策所问三十餘事。” 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辟雍、明堂、灵臺也。雍,和也,言天地君臣人民皆和也。”后汉书·儒林传上:“ 中元 元年,初建三雍。 明帝 即位,亲行其礼。” 唐 张继 《河间献王墓》诗:“频求千古书连帙,独对三雍策几篇。” 清 唐孙华 《国学进士题名碑》诗:“肇建三雍陈礼乐,宫悬考击闻鸣鼉。”
《國語辭典》:神主  拼音:shén zhǔ
设位致祭所用的死者或祖先的灵牌。多为木制,狭长形,中书死者姓名。后泛指一切作为祭祀对象的牌位。《儒林外史》第四七回:「虞华轩进去拜了叔祖母的神主,奉主升车。」《红楼梦》第五三回:「收拾供器,请神主;又打扫上房,以备悬供遗真影象。」也称为「木主」、「神主牌」、「神座」、「神位」。
《漢語大詞典》:春朝
谓帝王春季接受诸侯、臣子朝见或诸侯、臣子春季朝见帝王。 宋 苏轼 《春帖子词·太皇太后阁三》:“仗下春朝散,宫中昼漏稀。”
春天的早晨。亦泛指春天。 汉 贾谊 《新书·保傅》:“三代之礼:天子春朝朝日,秋暮夕月,所以明有敬也。” 唐 元稹 《酬乐天三月三日见寄》诗:“独倚破帘闲悵望,可怜虚度好春朝。” 宋 刘子翚 《和李巽伯春怀》:“山寒古寺清,断续春朝雨。”
《國語辭典》:小君  拼音:xiǎo jūn
1.古时称诸侯夫人或诸侯的母亲为「小君」。《谷梁传。庄公二十二年》:「癸丑,葬我小君文姜。」
2.对尊长妻妾的敬称。《晋书。卷六六。列传。陶侃》:「小君,犹母也,安有父母之疾而不尽心乎!」
《國語辭典》:君长(君長)  拼音:jūn zhǎng
1.君王与长官。《周礼。秋官司寇。朝大夫》:「日朝以听国事故,以告其君长。」汉。郑玄。注:「君谓其国君,长,其卿大夫也。」《韩非子。忠孝》:「汤武自以为义而弑其君长。」
2.部落的酋长。《史记。卷一一○。匈奴列传》:「而晋北有林胡、楼烦之戎,燕北有东胡、山戎。各分散居溪谷,自有君长,往往而聚者百有馀戎,然莫能相一。」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当虏救死扶伤不给,旃裘之君长,咸震怖。乃悉徵左右贤王,举引弓之民,一国共攻而围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