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91,分20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语词
辞言
觜吻
铦锷
巽词
口辞
断辞
逆辞
说章儿
秋霜
德音
微言
上言
玉音
生花
《國語辭典》:语词(語詞)  拼音:yǔ cí
1.指语法中「述语」、「说明语」、「表语」或「谓语」。
2.词或词组的合称。可作为句子的结构成分。也作「语辞」。
《漢語大詞典》:语辞(語辭)
(1).诉讼之辞。 三国 蜀 诸葛亮 《便宜十六策·考黜》:“或有纵罪恶之吏,害告诉之人,断絶语辞,蔽藏其情。”
(2).文言虚字。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音辞:“案诸字书,‘焉’者鸟名,或云语辞,皆音於愆反。” 金 王若虚 《谬误杂辨》:“论语称夫子‘便便言,唯谨尔’。‘唯’,语辞也。” 清 俞樾 群经平议·论语一:“诗·大东篇‘睠言顾之’,荀子·宥坐篇作‘眷焉’,后汉书·刘陶传作‘睠然’,‘焉’与‘然’皆语辞,则‘言’亦语辞。”
《漢語大詞典》:辞言(辭言)
言辞。韩非子·八奸:“为人臣者,事公子侧室以音声子女,收大臣廷吏以辞言,处约言事,事成则进爵益禄,以劝其心,使犯其主。”三国志·魏志·陈羣传:“夫人之所欲,莫不有辞,况乃天王,莫之敢违……若必作之,固非臣下辞言所屈。”
分類:言辞
《漢語大詞典》:觜吻
(1).某些动物(如鱼、狗等)头部向前突出的部分,包括嘴、鼻子等。 宋 梅尧臣 《拟韩吏部射训狐》诗:“凭凶自异立屋角,潜事觜吻欲我惊。”
(2).言辞;口气。《南齐书·刘休传》:“里失乡党之和,朝絶比肩之顾,覆背腾其喉脣,武人厉其觜吻。” 宋 沈辽 《和宋平叔莫子谣》:“诸公所赋虽甚美,盛道觜吻良见欺。”
《漢語大詞典》:铦锷(銛鍔)
(1).锋利的刀刃。 唐 金厚载 《昆吾切玉剑赋》:“剸犀莫比其銛鍔,斩马难齐于利刃。”
(2).比喻犀利的言辞或峥嵘的气概。 康有为 《故候选主事亡弟广仁》诗:“英姿禀金精,神锋挺銛鍔。”
《漢語大詞典》:巽词(巽詞)
亦作“ 巽辞 ”。
(1).委婉的言词。 宋 洪迈 《夷坚丙志·聂从志》:“﹝ 李氏 ﹞语之曰:‘我几入鬼録,赖君復生,顾世间物无足以报德,愿以此身供枕席之奉。’ 聂 惊惧,但巽词谢。” 清 顾炎武 日知录·赵盾弑其君:“子为正卿,亡不越境,反不讨贼,此 董狐 之巽辞也。”
(2).指柔媚的言辞。 清 钱大昕 十驾斋养新录·史通:“耻巽辞以諛今,假大言以蔑古。”
《漢語大詞典》:口辞(口辭)
言辞。论语·公冶长“御人以口给” 何晏 集解引 汉 孔安国 曰:“佞人口辞捷给。”
《漢語大詞典》:断辞(斷辭)
亦作“ 断词 ”。
(1).中决断吉凶之辞。易·繫辞下:“夫,彰往而察来,而微显阐幽,开而当名,辨物正言,断辞则备矣。” 孔颖达 疏:“决断於爻卦之辞则备具矣。” 李鼎祚 集解引 干宝 曰:“断吉凶也。”
(2).泛指决断吉凶的言辞。《水浒传》第一○二回:“尊官莫怪,小子直言,屯者,难也,你的灾难方兴哩,有几句断词,尊官须记着。”
(3).今甲骨学家亦称 殷墟 卜辞中决定吉凶之辞为断辞。
《漢語大詞典》:逆辞(逆辭)
指违背礼数的言辞。《穀梁传·僖公二十八年》:“壬申,公朝于王所。朝于庙,礼也……言曰‘公朝’,逆辞也。” 范宁 注引 郑嗣 曰:“若公朝于庙,则当言‘公如京师’,而今言‘公朝’,是逆常之辞也。虽逆常而曰公朝王所,是尊天子。”
《国语辞典》:说章儿(说章儿)  拼音:shuō zhāng ér
1.言辞。
2.条件。如:「这宗交易咱们俩得有个说章儿。」
分类:言辞条件
《國語辭典》:秋霜  拼音:qiū shuāng
1.秋天的霜。《史记。卷八七。李斯传》:「故秋霜降者草花落,水摇动者万物作。」《文选。曹植。朔风诗》:「繁华将茂,秋霜悴之。」
2.比喻节操清高峻严。《晋书。卷九一。儒林传。范弘之传》:「志厉秋霜,诚贯一时。」
3.比喻威势强大。《文选。潘岳。西征赋》:「弛秋霜之严威,流春泽之渥恩。」
4.比喻白发。唐。李白 秋浦歌一七首之一五:「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宋。陆游〈秋兴〉诗:「起行百匝几叹息,一夕绿发成秋霜。」
《國語辭典》:德音  拼音:dé yīn
1.美言、善言。《汉书。卷五六。董仲舒传》:「陛下发德音,下明诏。」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谐讔》:「曾是莠言,有亏德音,岂非溺者之妄笑,胥靡之狂歌欤。」
2.好名声。《诗经。豳风。狼跋》:「公孙硕肤,德音不瑕。」
3.来信。如:「倾奉德音」。
《國語辭典》:微言  拼音:wéi yán
1.精妙的言论。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论说》:「昔仲尼微言,门人追记,故仰其经目,称为论语。」唐。李白〈别韦少府〉诗:「多君枉高驾,赠我以微言。」
2.隐微讽谏的言辞。《宋书。卷六九。范晔传》:「熙先素有等嘧,尽心事之,晔遂相与异常,申莫逆之好,始以微言动晔,晔不回,熙先乃极辞譬说。」
《漢語大詞典》:上言
进呈言辞。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王登 为 中牟 令,上言於 襄主 曰:‘ 中牟 有士曰 中章 、 胥己 者,其身甚修,其学甚博,君何不举之?’” 唐 韩愈 《荐士》诗:“上言愧无路,日夜惟心祷。” 清 侯方域 《太常公家传》:“会当祭祀,中人 魏忠贤 欲代行礼。公知之,乃先期上言曰:‘天坛寅清之所……窃谓刑餘不宜近至尊,而况天神饗祀之地乎。’”
《國語辭典》:玉音  拼音:yù yīn
尊称对方的言词、训示或书信。《文选。曹植。七启》:「将敬涤耳,以听玉音。」《文选。司马相如。长门赋》:「愿赐问而自进兮,得尚君之玉音。」
《國語辭典》:生花  拼音:shēng huā
比喻文笔美妙,有杰出的写作才能。参见「梦笔生花」条。明。叶宪祖《鸾鎞记》第一○出:「只是你们这样的人,我偏不肯轻易一个字儿。休喳,谩思量代笔生花。」
《國語辭典》:生花笔(生花筆)  拼音:shēng huā bǐ
比喻文笔美妙,有杰出的写作才能。参见「梦笔生花」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