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12,分28页显示  上一页  3  4  5  6  7  9  10  11  12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庚辛
边海
族帐
颛臾
卫河
马服
蕃戎
柏梁台
牛口
三海
阌乡
青盐
戎羯
下牢
戎落
《国语辞典》:庚辛  拼音:gēng xīn
1.西北方。《史记。卷二七。天官书》:「风从西北来,必以庚辛。」
2.神话传说中主杀的鬼神。《史记。卷二七。天官书》:「秋,日庚辛,主杀。」汉。王充《论衡。订鬼》:「故病人且死,杀鬼之至者,庚辛之神也。」
《漢語大詞典》:边海(邊海)
(1).靠海,临海。南齐书·刘善明传:“郡境边海,无树木。”南史·萧勱传:“ 广州 边海,旧饶,外国舶至,多为刺史所侵,每年舶至不过三数。”
(2).近陆地的海。 唐 刘恂 岭表录异卷上:“ 廉州 边海中有洲岛,岛上有大池。”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四:“岂復欲观神仙於 瀛洲 ,求 安期 於边海,释金輅而顾云舆,弃文驥而求飞龙哉?”
(3).海边。 唐 武元衡 《送严绅游兰溪》诗:“ 剡岭 穷边海,君游别岭西。” 唐 张乔 《望巫山》诗:“边海故园荒后卖,入关玄髮夜来衰。”
(4).指我国西北靠近 青海湖 地方。后汉书·西羌传·羌无弋爰剑:“至 王莽 辅政,欲燿威德,以怀远为名,乃令译讽旨诸 羌 ,使共献 西海 之地,初开以为郡,筑五县,边海亭燧相望焉。”
(5).边远。 三国 魏 曹植 《泰山梁甫行》:“剧哉边海民,寄身於草野。” 黄节 注:“尔雅:九夷八狄,七戎六蛮,谓之四海。疏引 孙炎 云:海之言晦,晦闇於礼义也。荀子·王制篇 杨倞 注曰:海谓荒晦絶远之地,不必至海水也。然则此诗言边海,谓边远耳。” 明 冯梦龙 《风流梦·二友言怀》:“先祖 柳州公 ,与你家 昌黎公 ,俱是饱学才子,却也时运不利,一箇贬在 潮阳 ,一箇贬在 柳州 ,都是边海烟瘴地方。”
《漢語大詞典》:族帐(族帳)
(1).指我国古代北方和西北少数民族聚族而居的帐幕。 宋 苏轼 《答李琮书》:“去年, 乞弟 领兵至 罗介牟屯 ,杀害兵官 王宣 等十二人,其地去 寧远 安夷寨 至近,涉歷诸夷族帐不少,自来自去,殊无留难。”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十二:“ 嵎 等於二日起兵,有众二千餘人,刦掠村社族帐。”宋史·真宗纪一:“壬戌, 环庆 部署 张凝 袭诸蕃,焚族帐二百餘,斩首五千级,降九百餘人。”
(2).指我国古代北方和西北设帐聚族而居的部族。宋史·寇準传:“帝因命 準 使 渭 北,安抚族帐,而徙 仲舒 凤翔 。”续资治通鉴·宋英宗治平四年:“ 谅祚 累年用兵,人心离贰,尝欲发 横田 族帐尽过 兴州 ,族帐皆怀土重迁,其首领 嵬名山 欲以 横山 之众取 谅祚 以降。”
《漢語大詞典》:颛臾(顓臾)
古国名。故址在今 山东省 费县 西北。左传·僖公二十一年:“ 任 、 宿 、 须句 、 顓臾 、 风 姓也,实司 大皥 与 有济 之祀,以服事诸夏。” 杜预 注:“ 顓臾 在 泰山 南 武阳县 东北。” 清 曹寅 《过沂水有怀芷园弟》诗:“寒事 顓臾 早,征軺 沂水 初。” 章炳麟 《封建考》:“ 於周 亦有 任 、 宿 、 须句 、 顓臾 ,实祀 有济 ,盖佌诸侯。”
《国语辞典》:卫河(卫河)  拼音:wèi hé
河川名。源出河南省辉县西北苏门山百泉,东北流经河北、山东二省,至山东临清县与运河会。也称为「永济渠」。
《漢語大詞典》:马服(馬服)
(1). 战国 赵 地,在今 河北省 邯郸市 西北。 赵 封其名将 赵奢 于此,赐号为 马服君 。后以“马服”指 赵奢 。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效卢谌〈感交〉》:“ 马服 为 赵 将,疆埸得清謐。” 元 张宪 《寄马将军》诗:“ 马服 古名将,孤军镇海壖。” 明 夏完淳 《大哀赋》:“恒落 鱼门 之胄,空夸 马服 之功。”
(2).指其子 赵括 。韩非子·用人:“故内无伏怨之乱,外无 马服 之患。” 王先慎 集解引 王先谦 曰:“ 马服 谓 赵括 。”
《漢語大詞典》:蕃戎
我国古代对西北边境各族的统称。蕃,通“ 番 ”。 唐 李翱 《厚边兵疏》:“方今中原无事,其虑者蕃戎与北虏也。” 唐 汪遵 《长城》诗:“ 秦 筑 长城 比铁牢,蕃戎不敢过 临洮 。” 明 王融 《〈李文公集〉序》:“厚边兵以息蕃戎侵掠之患。”
《國語辭典》:柏梁台(柏梁臺)  拼音:bó liáng tái
汉武帝时建立,以香柏为梁,故称为「柏梁台」。《汉书。卷六。武帝纪》:「元鼎元年夏五月,……。二年……。春,起柏梁台。」汉。服虔。注:「用百头梁作台,因名焉。」颜师古。注引《三辅旧事》:「以香柏为之。今书字皆作柏。服说非。」简称为「柏台」。
《漢語大詞典》:牛口
(1).见“ 牛口之下 ”。
(2).地名。在 河南省 荥阳县 西北。 唐 窦建德 被 李世民 所俘处。 宋 苏轼 《夜泊牛口》诗:“日落江雾生,繫舟宿 牛口 。”
《漢語大詞典》:牛口之下
史记·商君列传:“夫 五羖大夫 , 荆 之鄙人也。闻 秦繆公 之贤而愿望见,行而无资,自粥於 秦 客,被褐食牛。期年, 繆公 知之,举之牛口之下,而加之百姓之上, 秦国 莫敢望焉。”吕氏春秋·举难等又载有 宁戚 饭牛得到 齐桓公 赏识的事。后以“牛口之下”、“牛口”借指卑下的地位。 晋 葛洪 抱朴子·名实:“故明君勤於招贤……或举於牛口之下,而加之於羣僚之上;或拔於桎梏之中,而任以社稷之重。” 明 何景明 《蹇赋》:“ 寧戚 贱牧兮, 桓公 乃勃焉举於牛口。”参见“ 牛角之歌 ”。
《國語辭典》:三海  拼音:sān hǎi
在北平市旧皇城西苑内,原名「西华潭」,由玉泉山之水潴成。中有金鳖玉蝀桥、瀛台诸胜景,桥北称为「北海」,桥南称为「中海」,瀛台以南称为「南海」,合称为「三海」。也称为「太液池」。
《国语辞典》:阌乡(阌乡)  拼音:wén xiāng
县名。位于河南省境西北,西接陕西潼关,北渡黄河即山西省境。陇海铁路经此。
《國語辭典》:青盐(青鹽)  拼音:qīng yán
出自盐井或盐湖的盐。主要产于大陆西南、西北等地区,以纯净色青者为佳,故称。可食用,也可入药。凉血明目,可抹牙、漱口、洗眼。《红楼梦》第二一回:「宝玉也不理,忙忙的要过青盐擦了牙,漱了口。」也称为「羌盐」。
《漢語大詞典》:戎羯
戎 和 羯 。古族名。泛指西北少数民族。 南朝 梁 沈约 《齐故安陆昭王碑文》:“戎羯窥窬,伺我边隙。”新唐书·礼乐志十二:“帝常称:‘羯鼓,八音之领袖,诸乐不可方也。’盖本戎羯之乐。”
《漢語大詞典》:下牢
即 下牢关 ,在今 湖北 宜昌市 西北。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杂艺:“﹝ 刘岳 ﹞后随 武陵王 入 蜀 , 下牢 之败,遂为 陆护军 画 支江寺 壁,与诸工巧杂处。” 唐 杜甫 《春夜峡州田侍御长史津亭留宴》诗:“始知云雨峡,忽尽 下牢 边。” 清 钱谦益 《云间董得仲投赠三十二韵依次奉答》:“州移中土九,路失 下牢 千。”
《漢語大詞典》:戎落
戎族聚居地。泛指西北少数民族地区。新唐书·狄仁杰传:“出为 寧州 刺史,抚和戎落,得其欢心,郡人勒碑以颂。”资治通鉴·唐代宗永泰元年:“ 子仪 以 灵武 初復,百姓彫弊,戎落未安,请以 朔方 军粮使 三原 路嗣恭 镇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