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五线补衮
 
探囊取
 
胸中五纹线
 
补舜衣裳


《全唐诗》卷五百二十〈郡斋独酌〉【案:黄州作。】
前年鬓生雪,今年鬓带霜。时节序鳞次,古今同雁行。甘英穷西海,四万到洛阳。东南我所见,北可计幽荒。中画一万国,角角棋布方。地顽压不穴,天迥老不僵。屈指百万世,过如霹雳忙。人生落其内,何者为彭殇。促束自系缚,儒衣宽且长。旗亭雪中过,敢问当垆娘。我爱李侍中,标标七尺强。白羽八扎弓,髀压绿檀枪。风前略横阵,紫髯分两傍。淮西万虎士,怒目不敢当。功成赐宴麟德殿,猿超鹘掠广毬场。三千宫女侧头看,相排踏碎双明珰。旌竿幖幖旗㸌㸌,意气横鞭归故乡。我爱朱处士,三吴当中央。罢亚【案:稻名。】百顷稻,西风吹半黄。尚可活乡里,岂唯满囷仓。后岭翠扑扑,前溪碧泱泱。雾晓起凫雁,日晚下牛羊。叔舅欲饮我,社瓮尔来尝。伯姊子欲归,彼亦有壶浆。西阡下柳坞,东陌绕荷塘。姻亲骨肉舍,烟火遥相望。太守政如水,长官贪似狼。征输一云毕,任尔自存亡。我昔造其室,羽仪鸾鹤翔。交横碧流上,竹映琴书床。出语无近俗,尧舜禹武汤。问今天子少,谁人为栋梁。我曰天子圣,晋公提纪纲。联兵数十万,附海正诛沧。谓言大义小不义,取易卷席如探囊。犀甲吴兵斗弓弩,蛇矛燕戟驰锋铓。岂知三载几百战【岂知三载凡百战】,钩车不得望其墙。答云此山外,有事同胡羌。谁将国伐叛,话与钓鱼郎。溪南重回首,一径出修篁。尔来十三岁,斯人未曾忘。往往自抚己,泪下神苍茫。御史诏分洛,举趾何猖狂。阙下谏官业,拜疏无文章。寻僧解忧梦【寻僧解幽梦】,乞酒缓愁肠。岂为妻子计,未去山林藏。平生五色线,愿补舜衣裳。弦歌教燕赵,兰芷浴河湟。腥膻一扫洒【腥膻一洒扫】,凶狠皆披攘。生人但眠食,寿域富农桑。孤吟志在此,自亦笑荒唐。江郡雨初霁,刀好截秋光。池边成独酌,拥鼻菊枝香。醺酣更唱太平曲,仁圣天子寿无疆。
典故
不见娇姿真悔著单衣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北周诗》卷四〈庾信·梅花诗〉~2398~
当年腊月半,已觉梅花阑。不信今春晚,俱来雪里看。树动悬冰落,枝高出手寒。早知觅不见,真悔著衣单。
典故
布襦裙
 
幼安漂泊
 
皂帽辽东客
 
短衣皂帽
 
管宁投老
 
管宁栖辽海
 
管宁皂帽
 
老辽东
  
辽东漂泊
 
辽东管幼安

相关人物
管宁


《三国志》卷十一〈魏书·管宁传〉~354~
管宁字幼安,北海朱虚人也。年十六丧父,中表悯其孤贫,咸共赠赗,悉辞不受,称财以送终。长八尺,美须眉。与平原华歆、同县邴原相友,俱游学于异国,并敬善陈仲弓。天下大乱,闻公孙度令行于海外,遂与原及平原王烈等至于辽东。度虚馆以候之。既往见度,乃庐于山谷。时避难者多居郡南,而宁居北,示无迁志,后渐来从之。太祖为司空,辟宁,度子康绝命不宣。中国少安,客人皆还,唯宁晏然若将终焉。黄初四年,诏公卿举独行君子,司徒华歆荐宁。文帝即位,徵宁,遂将家属浮海还郡,公孙恭送之南郊,加赠服物。南朝宋·裴松之注引《傅子》曰:「宁在辽东,积三十七年乃归。」自宁之东也,度、康、恭前后所资遗,皆受而藏诸。既已西渡,尽封还之。诏以宁为太中大夫,固辞不受。……自黄初至于青龙,徵命相仍,常以八月赐牛酒。诏书问青州刺史程喜:「宁为守节高乎,审老疾顿邪?」喜上言:「宁有族人管贡为州吏,与宁邻比,臣常使经营消息。贡说:『宁常著皂帽、布襦裤、布裙,随时单复,出入闺庭,能自任杖,不须扶持。四时祠祭,辄自力强,改加衣服,著絮巾,故在辽东所有白布单衣,亲荐馔馈,跪拜成礼。宁少而丧母,不识形象,常特加觞,泫然流涕。又居宅离水七八十步,夏时诣水中澡洒手足,窥于园圃。』臣揆宁前后辞让之意,独自以生长潜逸,耆艾智衰,是以栖迟,每执谦退。此宁志行所欲必全,不为守高。」

简释

辽东帽:指清高,有操守;或喻隐居不仕。宋文天祥《正气歌》:“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

典故
曹国麻衣


《诗经·曹风·蜉蝣》
「蜉蝣掘阅,麻衣如雪。」东汉·郑玄笺:「麻衣,深衣。诸侯之朝朝服,朝夕则深衣也。」唐·孔颖达疏:「麻衣者白布衣。如雪,言甚鲜絜也。」
《昭明文选》卷十三南朝宋·谢惠连《雪赋》
曹风以麻衣比色,楚谣以幽兰俪曲。

例句

色欺曹国麻衣浅,寒入荆王翠被深。 胡宿

典故
二京尘
  
京尘梦
 
京洛化衣
 
京洛土
  
京洛红尘
 
京洛缁尘
 
京洛衣尘
 
京洛风尘
 
京华多尘土
 
京路尘
 
困尘缁
 
尘起洛阳风
 
帝京尘
 
染缁尘
 
洛城尘
 
洛阳尘
 
洛阳尘土
 
素衣化缁
 
素衣尘
 
素衣尘染
   
衣化客尘
 
西京尘
 
长安尘
 
风尘化客衣


《昭明文选》卷二十四〈诗丙·赠答二·为顾彦先赠妇二首〉~49~
辞家远行游,悠悠三千里。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脩身悼忧苦,感念同怀子。隆思辞心曲,沈欢滞不起。欢沈难克兴,心乱谁为理?愿假归鸿翼,翻飞浙江汜。

例句

我怀京洛游,未厌风尘衣。 孟郊 梦泽中行

楚泪滴章句,京尘染衣裳。 孟郊 张徐州席送岑秀才

始知吴楚水,不及京洛尘。 孟郊 江邑春霖奉赠陈侍御

江调难再得,京尘徒满躬。 孟郊 送陆畅归湖州因凭题故人皎然塔陆羽坟

晚逐旌旗俱白首,少游京洛共缁尘。 李益 答许五端公马上口号

衣挥京洛尘,完璞伴归人。 顾况 送友失意南归

典故
河如带
 
衣带中分
 
长江衣带水


《南史》卷十〈陈本纪下·后主〉~307~
隋文帝谓仆射高颎曰:「我为百姓父母,岂可限一衣带水不拯之乎?」命大作战船。人请密之,隋文帝曰:「吾将显行天诛,何密之有!使投于江,若彼能改,吾又何求。」及纳梁萧瓛、萧岩,隋文愈忿,以晋王广为元帅,督八十总管致讨。乃送玺书,暴后主二十恶。又散写诏书,书三十万纸,遍喻江外。
典故
晁错和衣东市

相关人物
晁错


《汉书》卷四十九〈爰盎晁错列传·晁错〉~2302~
后十馀日,丞相青翟、中尉嘉、廷尉驱劾奏错曰:「吴王反逆亡道,欲危宗庙,天下所当共诛。今御史大夫错议曰:『兵数百万,独属群臣,不可信,陛下不如自出临兵,使错居守。徐、僮之旁吴所未下者可以予吴。』错不称陛下德信,欲疏群臣百姓,又欲以城邑予吴,亡臣子礼,大逆无道。错当要斩,父母妻子同产无少长皆弃韨。臣请论如法。」制曰:「可。」错殊不知。乃使中尉召错,绐载行韨。错衣朝衣斩东韨。

《史记》卷一百一〈袁盎晁错列传·晁错〉~2747~
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地,收其枝郡。奏上,上令公卿列侯宗室集议,莫敢难,独窦婴争之,由此与错有却。错所更令三十章,诸侯皆諠哗疾晁错。错父闻之,从颍川来,谓错曰:「上初即位,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别疏人骨肉,人口议多怨公者,何也?」晁错曰:「固也。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庙不安。」错父曰:「刘氏安矣,而晁氏危矣,吾去公归矣!」遂饮药死,曰:「吾不忍见祸及吾身。」死十馀日,吴楚七国果反,以诛错为名。及窦婴、袁盎进说,上令晁错衣朝衣斩东市。

简释

东市朝衣:指大臣被杀。清吴伟业《鸳湖曲》:“东市朝衣一旦休,北邙杯土亦难留。”

典故
天香满袖
 
惹御香
 
朝衣染御香
 
满袖疑香雾

相关人物
贾至


《全唐诗》卷二百三十五〈早朝大明宫呈两省僚友〉
银烛熏天紫陌长【银烛朝天紫陌长】,禁城春色晓苍苍。千条弱柳垂青琐,百啭流莺绕建章【百啭流莺满建章】。剑佩声随玉墀步,衣冠身惹御炉香【衣冠身染御炉香】。共沐恩波凤池上【共沐恩波凤池里】,朝朝染翰侍君王。
《全唐诗》卷二百二十五〈奉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案:贾至。洛阳人。与父曾俱为中书舍人。】
五夜漏声催晓箭,九重春色醉仙桃【九天春色醉仙桃】。旌旗日暖龙蛇动,宫殿风微燕雀高。朝罢香烟携满袖,诗成珠玉在挥毫。欲知世掌丝纶美【案:原注。舍人先世尝掌丝纶。】,池上于今有凤毛【池上于今得凤毛】【池上如今有凤毛】【池上如今得凤毛】。
典故  

《楚辞补注》卷一〈离骚经·王逸序〉~6~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脩吾初服。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脩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女媭之婵媛兮,申申其詈予。曰?婞直以亡身兮,终然夭乎羽之野。汝何博謇而好脩兮,纷独有此姱节。薋菉葹以盈室兮,判独离而不服。众不可户说兮,孰云察余之中情。世并举而好朋兮,夫何茕独而不予听。
《楚辞补注》卷二〈九歌·少司命〉~7~
秋兰兮麋芜,罗生兮堂下。绿叶兮素枝,芳菲菲兮袭予。夫人自有兮美子,荪何以兮愁苦!秋兰兮青青,绿叶兮紫茎。满堂兮美人,忽独与余兮目成。入不言兮出不辞,乘回风兮载云旗。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荷衣兮蕙带,倏而来兮忽而逝。夕宿兮帝郊,君谁须兮云之际?与女游兮九河,冲风至兮水扬波。与女沐兮咸池,晞女发兮阳之阿。望美人兮未来,临风恍兮浩歌。孔盖兮翠旌,登九天兮抚彗星。竦长剑兮拥幼艾,荪独宜兮为民正。

例句

诏书徵拜脱荷裳,身去东山闭草堂。 刘长卿 喜朱拾遗承恩拜命赴任上都

豸冠亲谷弁,龟印识荷衣。 司空曙 奉和张大夫酬高山人

草堂开药裹,苔壁取荷衣。 岑参 送梁判官归女几旧庐

且泛朝夕潮,荷衣蕙为带。 崔国辅 石头滩作

十载声沉觉自非,贱身元合衣荷衣。 张蠙 言怀

知君始宁隐,还缉旧荷裳。 戴叔伦 和河南罗主簿送校书兄归江南

草座留山月,荷衣远洛尘。 戴叔伦 送张南史

魏朝难接采,楚服但同披。 李峤

都忘虎竹贵,且与荷衣乐。 李白 博平郑太守自庐山千里相寻入江夏北市门见访却之武陵立马赠别

餐霞断火粒,野服兼荷制。 李颀 渴张果先生

他年会著荷衣去,不向山僧说姓名。 杜牧 寄题甘露寺北轩

应须枉车歇,为我访荷裳。 王昌龄 送欧阳会稽之任

会有徵书到,荷衣且漫裁。 卢象 送綦毋潜

数片荷衣不蔽身,青山白鸟岂知贫。 秦系 山中赠耿拾遗湋兼两省故人

荷衣半破带莓苔,笑向陶潜酒瓮开。 秦系 山中赠诸暨丹丘明府

逋客未能忘野兴,辟书翻遣脱荷衣。 秦系 献薛仆射

长策胸中不复论,荷衣蓝缕闭柴门。 秦系 闲居览史

一笛迎风万叶飞,强携刀笔换荷衣。 许浑 祗命许昌自效居移就公馆秋日寄茅山高拾遗

不闻砧杵动,应解制荷衣。 许浑 题韦隐居西斋

桂棹为渔暇,荷衣御暑新。 钱起 赠汉阳隐者

荷衣垂钓且安命,金马招贤会有时。 钱起 送邬三落第还乡

吾当挂朝服,同尔缉荷衣。 钱起 酬陶六辞秩归旧居见柬

书箧将非重,荷衣著甚轻。 陈孙 移耶溪旧居呈陈元初校书

茅宇宁须葺,荷衣不待缝。 灵一 送陈允初卜居麻园

典故
一冠神武悬
 
挂冠神武
 
挂神武冠
 
挂衣冠神武
  
神武衣冠
 
衣冠挂神武
 
衣冠神武门

相关人物
陶弘景


《南史》卷七十六〈隐逸列传下·〉~897~
未弱冠,齐高帝作相,引为诸王侍读,除奉朝请。虽在朱门,闭影不交外物,唯以披阅为务。朝仪故事,多所取焉。家贫,求宰县不遂。永明十年,脱朝服挂神武门,上表辞禄。诏许之,赐以束帛,敕所在月给伏苓五斤,白蜜二升,以供服饵。及发,公卿祖之征虏亭,供帐甚盛,车马填咽,咸云宋、齐以来未有斯事。于是止于句容之句曲山。
典故 
尘冠挂
 
挂官辞朝
 
挂两梁冠
  
挂冠侣
 
挂冠服
 
挂冠裂冕
 
挂冠贞白
 
挂朝衣
  
挂触邪冠
 
华阳挂冠
 
逢萌解冠

相关人物
逢萌


《太平御览》卷九百四十八〈虫豸部五·蜘蛛〉~4339~2~
《金楼子》:「楚国龚舍初随楚王朝,宿未央宫,见蜘蛛焉。有赤蜘蛛大如栗,四面萦罗网,有虫触之而死者,退而不能得出焉。舍乃叹曰:『吾生亦如是耳,仕宦者人之网罗也,岂可淹岁。』于是挂冠而退。时人笑之,谓舍为蜘蛛之隐。」
《后汉书》卷四十四〈邓张徐张胡列传·胡广〉~504~
胡广字伯始,南郡华容人也。六世祖刚,清高有志节。平帝时,大司徒马宫辟之。值王莽居摄,刚解其衣冠,县府门而去,遂亡命交阯,隐于屠肆之閒。后莽败,乃归乡里。父贡,交阯都尉。
《后汉书》卷八十三〈逸民列传·逢萌〉~2759~
逢萌字子康,北海都昌人也。家贫,给事县为亭长。时尉行过亭,萌候迎拜谒,既而掷楯叹曰:「大丈夫安能为人役哉!」遂去之长安学,通春秋经。时王莽杀其子宇,萌谓友人曰:「三纲绝矣!不去,祸将及人。」即解冠挂东都城门,归,将家属浮海,客于辽东。

简释

挂冠:咏辞官归隐,唐杜甫《赠王二十四侍御契四十韵》:“客则挂冠至,交非倾盖新。”


例句

设醴降华幡,挂冠守空谷。 丘丹 经湛长史草堂

圣朝思直谏,不是挂冠时。 储嗣宗 送顾陶校书归钱塘

挂却衣冠披薜荔,世人应是笑狂愚。 刘商 寄李辅

名在仪曹籍,何人肯挂冠。 厉玄 送顾非熊及第归仍山

迟尔同携手,何时方挂冠。 孟浩然 题云门山寄越府包户曹徐起居

即事遂幽赏,何心挂儒冠。 孟云卿 新安江上寄处士

君子满清朝,小人思挂冠。 岑参 太一石鳖崖口潭旧庐招王学士

誓将挂冠去,觉道资无穷。 岑参 与高适薜据登恩寺浮图

挂冠东都门,采蕨南山岑。 张九龄 在郡秋怀二首

挂冠谢朝侣,星驾别君门。 张说 杂诗四首

客来不用呼清风,此处挂冠凉自足。 施肩吾 玩友人庭竹

自于南国同埋剑,谁向东门便挂冠。 李咸用 依韵修睦上人山居十首

昔人怀井邑,为有挂冠期。 李德裕 秋日登郡楼望赞皇山感而成咏

挂冠知止足,岂独汉疏贤。 李林甫 送贺监归四明应制

博平真人王志安,沉吟至此愿挂冠。 李白 观博平王志安少府山水粉图

常称挂冠吏,昨日归沧洲。 李颀 题綦毋校书别业

有计冠终挂,无才笔谩提。 杜牧 朱坡

故国何年到,尘冠挂一枝。 杜牧 裁竹

看著挂冠迷处所,北山萝月在移文。 杜牧 送故人归山

客则挂冠至,交非倾盖新。 杜甫 赠王二十四侍御契四十韵

惆怅都南挂冠吏,无人解向此山居。 杨鸿 晴望九华山

即事遂幽赏,何心挂儒冠。 权德舆 新安江路

借问檐前树,何枝曾挂冠。 泰系 题石室山王宁所居

南北东西无所羁,挂冠目在胜分司。 白居易 初致仕后戏酬留守牛相公并呈分司诸寮友

挂冠顾翠緌,悬车惜朱轮。 白居易 秦中吟十首不致仕

七旬才满冠已挂,半禄未及车先悬。 白居易 达哉乐天行

卧忆郊扉月,恩深未挂冠。 许浑 病中二首

每挹挂冠侣,思从初服旋。 韦嗣立 偶游龙门北溪忽怀骊山别业因以言志示弟淑奉呈诸大僚

行当挂其冠,生死君一访。 韩愈 岳阳楼别窦司直

典故
一曲金衣
 
一曲黄金缕
 
一舸姑苏逐鸱夷
 
吹紫萧
 
无花空绕枝
 
秋娘金缕
  
金衣莫惜
 
相关人物
杜牧
 
秋娘
 
范蠡


《全唐诗》卷五百二十〈杜秋娘〉
京江水清滑,生女白如脂。其间杜秋者【其间杜秋娘】,不劳朱粉施。老濞即山铸,后庭千双眉【后庭千蛾眉】。秋持玉斝醉【秋持玉斝饮】,与唱金缕衣【案: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须惜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李锜长唱此辞。】。濞即白首叛,秋亦红泪滋。吴江落日渡,灞岸绿杨垂。联裾见天子,盼眄独依依。椒壁悬锦幕,镜奁蟠蛟螭。低鬟认新宠,窈袅复融怡。月上白璧门,桂影凉参差。金阶露新重,閒捻紫箫吹【案:晋书。盗开凉州张骏冢。得紫玉箫。】。莓苔夹城路,南苑雁初飞。红粉羽林仗,独赐辟邪旗。归来煮豹胎,餍饫不能饴。咸池升日庆,铜雀分香悲。雷音后车远,事往落花时。燕禖得皇子,壮发绿緌緌。画堂授傅姆,天人亲捧持。虎睛珠络褓,金盘犀镇帷。长杨射熊罴,武帐弄哑咿。渐抛竹马剧【渐抛竹马戏】,稍出舞鸡奇。崭崭整冠佩,侍宴坐瑶池。眉宇俨图画,神秀射朝辉。一尺桐偶人,江充知自欺。王幽茅土削,秋放故乡归。觚棱拂斗极,回首尚迟迟。四朝三十载,似梦复疑非。潼关识旧吏,吏发已如丝【毛发已如丝】。却唤吴江渡,舟人那得知。归来四邻改,茂苑草菲菲。清血洒不尽,仰天知问谁。寒衣一匹素,夜借邻人机。我昨金陵过,闻之为歔欷。自古皆一贯,变化安能推。夏姬灭两国,逃作巫臣姬【逃作巫臣妻】。西子下姑苏,一舸逐鸱夷。织室魏豹俘,作汉太平基。误置代籍中,两朝尊母仪。光武绍高祖,本系生唐儿。珊瑚破高齐,作婢舂黄糜。萧后去扬州,突厥为阏氏。女子固不定,士林亦难期。射钩后呼父,钓翁王者师。无国要孟子,有人毁仲尼。秦因逐客令,柄归丞相斯。安知魏齐首,见断箦中尸。给丧蹶张辈,廊庙冠峨危。珥貂七叶贵,何妨戎虏支。苏武却生返,邓通终死饥。主张既难测,翻覆亦其宜。地尽有何物,天外复何之【天高复何之】。指何为而捉,足何为而驰。耳何为而听,目何为而窥。己身不自晓,此外何思惟。因倾一樽酒,题作杜秋诗。愁来独长咏,聊可以自怡。
典故
帝衣溅血
 
待中血
 
嵇绍血
 
赤心嵇绍

相关人物
嵇绍
 
晋惠帝


《晋书》卷八十九〈忠义列传·嵇绍〉~2300~
绍以天子蒙尘,承诏驰诣行在所。值王师败绩于荡阴,百官及侍卫莫不散溃,唯绍俨然端冕,以身捍卫,兵交御辇,飞箭雨集,绍遂被害于帝侧,血溅御服,天子深哀叹之。及事定,左右欲浣衣,帝曰:「此嵇侍中血,勿去。」
《资治通鉴》卷八十五〈晋纪七·孝惠皇帝中之下·永兴元年〉~2695~
徵前侍中嵇绍诣行在。侍中秦准谓绍曰:「今往,安危难测,卿有佳马乎?」绍正色曰:「臣子扈卫乘舆,死生以之,佳马何为!」……己未,石超军奄至,乘舆败绩于荡阴,帝伤颊,中三矢,百官侍御皆散。嵇绍朝服,下马登辇,以身卫帝,兵人引绍于辕中斫之。帝曰:「忠臣也,勿杀!」对曰:「奉太弟令,惟不犯陛下一人耳。」遂杀绍,血溅帝衣。帝堕于草中,亡六玺。石超奉帝幸其营,帝馁甚,超进水,左右奉秋桃。颖遣卢志迎帝;庚申,入邺。大赦,改元曰建武。左右欲浣帝衣,帝曰:「嵇侍中血,勿浣也!」
典故 
垂衣天下治
  
天子垂衣


《周易》卷八《系辞下》
「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唐·孔颖达疏:「垂衣裳者,以前衣皮,其制短小,今衣丝麻布帛,所作衣裳其制长大,故云垂衣裳也。」

简释

垂衣:喻帝王以德化治理天下。唐李适《磷德殿宴百僚》:“恭己临群后,垂衣御八荒。”


例句

垂衣临八极,肃穆四门通。 宋若昭 奉和御制麟德殿宴百僚应制

垂衣深共理,改瑟其咸若。 张九龄 奉和圣制送十道采访使及朝集使

恭己临四极,垂衣驭八荒。 李世民 元日

垂衣天下治,端拱车书同。 李世民 重幸武功

恭己临群后,垂衣御八荒。 李适 麟德殿宴百僚

端拱复垂裳,长怀御远方。 李隆基 送张说巡边

垂衣凝庶绩,端拱铸群生。 许敬宗 奉和行经破薛举战地应制

《國語辭典》:辽东帽(遼東帽)  拼音:liáo dōng mào
三国时魏国人管宁,清贫贤能,魏明帝欲礼聘为官,宁不为所动。居住辽东达二十年之久,常戴一顶黑帽,人称「辽东帽」。见《三国志。卷一一。魏书。袁张凉国田王邴管传。管宁》。后比喻能坚守清高操守的人。宋。文天祥〈正气歌〉:「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
《漢語大詞典》:京尘(京塵)
见“ 京洛尘 ”。
《漢語大詞典》:京洛尘(京洛塵)
亦作“ 京雒尘 ”。 晋 陆机 《为顾彦先赠妇》之一:“ 京洛 多风尘,素衣化为緇。”后以“京洛尘”比喻功名利禄等尘俗之事。 唐 司空图 《下方》诗:“三十年来往,中间 京洛 尘。” 清 钱谦益 《客途有怀吴中故人·李先辈长蘅》诗:“锁院文章 京雒 尘,篝灯每共话酸辛。”亦省作“ 京尘 ”。 唐 孟郊 《送陆畅归湖州因凭题故人皎然塔陆羽坟》:“江调难再得,京尘徒满躬。” 宋 苏轼 《次韵孙巨源见寄五绝》之五:“不羡京尘骑马客,羡他 淮 月弄舟人。” 明 高明 《琵琶记·官媒议婚》:“宦海沉身,京尘迷目,名韁利锁难脱。”
《漢語大詞典》:京洛尘(京洛塵)
亦作“ 京雒尘 ”。 晋 陆机 《为顾彦先赠妇》之一:“ 京洛 多风尘,素衣化为緇。”后以“京洛尘”比喻功名利禄等尘俗之事。 唐 司空图 《下方》诗:“三十年来往,中间 京洛 尘。” 清 钱谦益 《客途有怀吴中故人·李先辈长蘅》诗:“锁院文章 京雒 尘,篝灯每共话酸辛。”亦省作“ 京尘 ”。 唐 孟郊 《送陆畅归湖州因凭题故人皎然塔陆羽坟》:“江调难再得,京尘徒满躬。” 宋 苏轼 《次韵孙巨源见寄五绝》之五:“不羡京尘骑马客,羡他 淮 月弄舟人。” 明 高明 《琵琶记·官媒议婚》:“宦海沉身,京尘迷目,名韁利锁难脱。”
《國語辭典》:缁尘(緇塵)  拼音:zī chén
尘污。比喻世俗的污垢。《文选。谢朓。詶王晋安诗》:「谁能久京洛?缁尘染素衣。」唐。李益 答许五端公马上口号诗:「晚逐旌旗俱白首,少游京洛共缁尘。」
《國語辭典》:落尘(落塵)  拼音:luò chén
1.原子弹或氢弹爆炸,对大气造成污染后,降落至地球表面的放射性物质及被放射线污染的尘埃。往往引起严重的辐射污染。也称为「原子尘」。
2.除雨水外,一般由大气向地面降落之微细粒子,皆称为「落尘」。
《漢語大詞典》:朝衣东市(朝衣東市)
谓大臣就戮。典出史记·袁盎晁错列传:“上令 鼂错 衣朝衣斩东市。” 清 龚自珍 《行路易》诗:“朝衣东市甘於飴,玉体须为美人惜。”参见“ 朝衣 ”。
分類:大臣
《國語辭典》:朝衣  拼音:cháo yī
臣子朝见君王时所穿的礼服。《孟子。公孙丑上》:「立于恶人之朝与恶人言,如以朝衣朝冠坐于涂炭。」晋。张协〈咏史诗〉:「抽簪解朝衣,散发归海隅。」
《國語辭典》:东市朝衣(東市朝衣)  拼音:dōng shì cháo yī
汉代晁错因请削诸侯国封地引起七国之乱,遂于东市受死的故事。典出《史记。卷一○一。袁盎晁错传》。后用以指大臣被杀。
《國語辭典》:楚服  拼音:chǔ fú
盛服,盛大妆饰的美丽服饰。《战国策。秦策五》:「异人至,不韦使楚服而见。」汉。高诱。注:「楚服,盛服。」
《國語辭典》:荷衣  拼音:hé yī
1.荷叶制成的衣裳。喻指隐士的服装。《文选。孔稚圭。北山移文》:「焚芰制而裂荷衣,抗尘容而走俗状。」唐。张志和 渔父歌:「江上雪,浦边风,笑著荷衣不叹穷。」
2.荷叶。唐。李白〈赠闾邱处士〉诗:「竹影扫秋月,荷衣落古池。」
《漢語大詞典》:荷裳
(1).用荷叶做衣服,示其人之高洁。语本楚辞·离骚:“製芰荷以为衣兮,雧芙蓉以为裳。” 南朝 宋 傅亮 《芙蓉赋》:“咏 三閭 之披服,美兰佩而荷裳。”
(2).指隐逸者之服。 唐 刘长卿 《喜朱拾遗承恩拜命赴任上都》诗:“詔书徵拜脱荷裳,身去 东山 闭草堂。”
(3).借指高人隐士。 唐 王昌龄 《送欧阳会稽之任》诗:“应须枉车歇,为我访荷裳。”
《漢語大詞典》:神武挂冠
南朝 梁 陶弘景 “家贫,求宰县不遂。 永明 十年,脱朝服挂 神武门 ,上表辞禄”。见《南史·隐逸传下·陶弘景》。后以“神武挂冠”指辞官隐居。 清 王夫之 《石崖先生传略》:“故置吾兄於 箕山 吹瓢、 桐江 垂钓之间,而兄不受;置吾兄於 神武 挂冠、 华 顶高眠之间,而兄亦不受。”
《漢語大詞典》:冠挂
谓帽子被东西钩去。《淮南子·原道训》:“ 禹 之趋时也,履遗而弗取,冠挂而弗顾。” 汉 崔駰 《达旨》:“与其有事,则褰裳濡足,冠挂不顾,人溺不拯,则非仁也。”
分類:帽子东西
《國語辭典》:挂冠  拼音:guà guān
比喻辞去官职。参见「挂冠」条。唐。岑参〈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诗:「誓将挂冠去,觉道资无穷。」
《國語辭典》:挂冠(掛冠)  拼音:guà guān
汉王莽杀子,逢萌以为祸将累人,乃解冠挂东都城门而去。见《后汉书。卷八三。逸民列传。逢萌》。后比喻辞官。《南齐书。卷五四。高逸列传。杜京产》:「泰始之朝,挂冠辞世,遁舍家业,隐于太平。」宋。欧阳修 送襄陵令李君诗:「民淳政简居多乐,无苦思归欲挂冠。」《儒林外史》第八回:「看老世台这等襟怀高旷,尊大人所以得畅然挂冠。」也作「挂冠」、「挂衣冠」。
《國語辭典》:挂衣冠  拼音:guà yī guān
辞去官职。参见「挂冠」条。金。王寂〈日暮倚杖水边〉诗:「苍颜华发今如许,便挂衣冠已是迟。」
《國語辭典》:挂冠  拼音:guà guān
比喻辞去官职。参见「挂冠」条。唐。岑参〈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诗:「誓将挂冠去,觉道资无穷。」
《國語辭典》:挂冠(掛冠)  拼音:guà guān
汉王莽杀子,逢萌以为祸将累人,乃解冠挂东都城门而去。见《后汉书。卷八三。逸民列传。逢萌》。后比喻辞官。《南齐书。卷五四。高逸列传。杜京产》:「泰始之朝,挂冠辞世,遁舍家业,隐于太平。」宋。欧阳修 送襄陵令李君诗:「民淳政简居多乐,无苦思归欲挂冠。」《儒林外史》第八回:「看老世台这等襟怀高旷,尊大人所以得畅然挂冠。」也作「挂冠」、「挂衣冠」。
《國語辭典》:金缕衣(金縷衣)  拼音:jīn lǚ yī
1.以金色丝线编织而成的衣服。南朝梁。刘孝威〈拟古应教〉诗:「书铺绿琐琉璃扉,琼筵玉笥金镂衣。」
2.古代皇帝和贵族死时穿用的葬服。参见「金镂玉衣」条。
3.诗名。七言绝句。乐府诗集题为唐李锜所作。李锜曾任节度使,其妾杜秋娘以善唱此曲著名,概因如此,唐诗三百首中径题作者为杜秋娘。
4.乐曲名。唐。杜牧〈杜秋娘〉诗:「秋持玉斝醉,与唱金镂衣。」
《國語辭典》:鸱夷(鴟夷)  拼音:chī yí
1.盛酒的革囊。《史记。卷六六。伍子胥传》:「吴王闻之大怒,乃取子胥尸,盛以鸱夷革,浮之江中。」《文选。扬雄。酒赋》:「鸱夷滑稽,腹大如壶,尽日盛酒,八腹借酤。」
2.春秋时范蠡因自称鸱夷子皮,故后人称为「鸱夷」。唐。杜牧〈杜秋娘〉诗:「西子下姑苏,一舸逐鸱夷。」
《漢語大詞典》:鸱夷子皮(鴟夷子皮)
春秋 越 范蠡 之号。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范蠡 浮海出 齐 ,变姓名,自谓 鴟夷子皮 ,耕于海畔,苦身勠力,父子治产。” 司马贞 索隐:“ 范蠡 自谓也。盖以 吴王 杀 子胥 而盛以鴟夷,今 蠡 自以有罪,故为号也。 韦昭 曰:‘鴟夷,革囊也。’或曰生牛皮也。”汉书·货殖传:“﹝ 范蠡 ﹞乃乘扁舟,浮江湖,变姓名,适 齐 为 鴟夷子皮 ,之 陶 为 朱公 。” 颜师古 注:“自号 鴟夷 者,言若盛酒之鴟夷,多所容受,而可卷怀,与时张弛也。鴟夷,皮之所为,故曰子皮。”
《漢語大詞典》:垂衣
见“ 垂衣裳 ”。
分類:垂衣
《漢語大詞典》:垂衣裳
谓定衣服之制,示天下以礼。后用以称颂帝王无为而治。易·繫辞下:“ 黄帝 尧 舜 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 韩康伯 注:“垂衣裳以辨贵贱,乾尊坤卑之义也。” 汉 王逸 《机赋》:“帝 轩 龙跃,庶业是昌。俯覃圣恩,仰览三光。爰制布帛,始垂衣裳。” 汉 王充 论衡·自然:“垂衣裳者,垂拱无为也。”亦省作“ 垂衣 ”、“ 垂裳 ”。 南朝 陈 徐陵 《劝进元帝表》:“无为称於华舄,至治表於垂衣。” 唐 高适 《古歌行》:“天子垂衣方晏如,庙堂拱手无餘议。” 前蜀 杜光庭 《贺圣体渐痊愈表》:“伏惟皇帝陛下深仁御宇,至道垂裳,惠匝万区,恩周品物。” 清 查慎行 《恩赐新刻御制诗集恭纪》诗之二:“畊凿万方民击壤,簫韶九奏帝垂裳。”
《漢語大詞典》:垂裳
见“ 垂衣裳 ”。
《漢語大詞典》:垂衣裳
谓定衣服之制,示天下以礼。后用以称颂帝王无为而治。易·繫辞下:“ 黄帝 尧 舜 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 韩康伯 注:“垂衣裳以辨贵贱,乾尊坤卑之义也。” 汉 王逸 《机赋》:“帝 轩 龙跃,庶业是昌。俯覃圣恩,仰览三光。爰制布帛,始垂衣裳。” 汉 王充 论衡·自然:“垂衣裳者,垂拱无为也。”亦省作“ 垂衣 ”、“ 垂裳 ”。 南朝 陈 徐陵 《劝进元帝表》:“无为称於华舄,至治表於垂衣。” 唐 高适 《古歌行》:“天子垂衣方晏如,庙堂拱手无餘议。” 前蜀 杜光庭 《贺圣体渐痊愈表》:“伏惟皇帝陛下深仁御宇,至道垂裳,惠匝万区,恩周品物。” 清 查慎行 《恩赐新刻御制诗集恭纪》诗之二:“畊凿万方民击壤,簫韶九奏帝垂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