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697,分114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典故(续上)
草庐无人顾
绿罗裙带草(又作:草媚罗裙 ...)
威名留草木(又作:江淮草木知名 ...)
草色遥看近却无
带草(又作:书带草 ...)
草盛苗稀
草堂
草头垂露(又作:草头露)
腐草(又作:草为萤 萤分草)
草檄
草檄雄盾鼻
偃草(又作:草偃)
淮南春草赋
芳草生三径
长安道,马无草
典故
草庐无人顾


《三国志》卷三十五〈蜀书·诸葛亮传〉~99~
三年春,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军资所出,国以富饶,乃治戎讲武,以俟大举。五年,率诸军北驻汉中,临发,上疏曰:「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閒,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昭明文选》卷三十七〈表上·出师表〉~672~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閒,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唐·李善注引《汉晋春秋》曰:「诸葛亮家于南阳之邓县。」《荆州图副》曰:「邓城旧县西南一里,隔沔有诸葛亮宅,是刘备三顾处。」
典故
绿妒轻裙
 
绿罗裙带草
 
草媚罗裙
 
蔓草记罗裙
 
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花间集》卷五〈生查子〉
春山烟欲收,天淡稀星小。残月脸边明,别泪临清晓。语已多,情末了,回首犹重道。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典故
威名留草木
 
江淮草木知名
 
草木声名
 
草木要知名


《旧唐书》卷一百五十二〈张万福列传〉~4074~
张万福,魏州元城人。……寻真拜寿州刺史、淮南节度副使。为节度使崔圆所忌,失刺史,改鸿胪卿,以节度副使将千人镇寿州,万福不以为恨。许杲以平卢行军司马将卒三千人驻濠州不去,有窥淮南意。圆令万福摄濠州刺史。杲闻即提卒去,止当涂。陈庄贼陷舒州,圆又以万福为舒州刺史,督淮南岸盗贼,连破其党。大历三年,召赴京师,代宗谓曰:「闻卿名久,欲一识卿面,且将累卿以许杲。」万福拜谢,因前奏曰:「陛下以一许杲召臣,如河北诸将叛,欲以属何人?」代宗笑谓曰:「且与吾了许杲事,方当大用卿。」以为和州刺史、行营防禦使,督淮南岸盗贼。至州,杲惧,移军上元。杲至楚州大掠,节度使韦元甫命万福追讨之。未至淮阴,杲为其将康自劝所逐。自劝拥兵继掠,循淮而东,万福倍道追而杀之,免者十二三,尽得其虏掠金帛妇人等,皆送致其家。元甫将厚赏将士,万福曰:「官健常虚费衣粮,无所事,今乃一小赖之,不足过赏,请用三之一。」代宗发诏以劳之,赐衣一袭、宫锦十双。……德宗以万福为濠州刺史,召见谓曰:「先帝改卿名『正』者,所以褒卿也。朕以为江、淮草木亦知卿威名,若从先帝所改,恐贼不知是卿也。」复赐名万福。
典故
天街小雨润如酥
 
小雨如酥
 
微雨如酥
 
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全唐诗》卷三百三十四〈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其一:「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绝胜花柳满皇都】。」
典故
带草
   
索带草
 
草生书带


《后汉书》志第二十二〈郡国四·青州·东莱〉
唐·李贤注引《三齐记》曰:「郑玄教授不其山,山下生草大如薤,叶长一尺馀,坚刃异常,土人名曰康成书带。」

例句

空馀书带草,日日上阶长。 李群玉 经费拾遗所居呈封员外

典故
草盛苗稀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晋诗》卷十七〈陶潜·归园田居诗五首〉~992~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典故

《旧唐书》卷一百六十六〈白居易列传〉~4345~
居易儒学之外,尤通释典,常以忘怀处顺为事,都不以迁谪介意。在湓城,立隐舍于庐山遗爱寺尝与人书言之曰:「予去年秋始游庐山,到东西二林间香炉峰下,见云木泉石,胜绝第一。爱不能舍,因立草堂。前有乔松十数株,修竹千馀竿,青萝为墙援,白石为桥道,流水周于舍下,飞泉落于檐间,红榴白莲,罗生池砌。」居易与凑、满、朗、晦四禅师,追永、远、宗、雷之迹,为人外之交。每相携游咏,跻危登险,极林泉之幽邃。至于翛然顺适之际,几欲忘其形骸。或经时不归,或踰月而返,郡守以朝贵遇之,不之责。
《全唐文》卷六百七十六〈白居易二十一·草堂记〉~6900~
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
典故
草头垂露
 

《乐府诗集》卷二十七〈和歌辞·相和曲中·薤露〉
薤上露,何易晞,露晞明朝更复落,人死一去何时归。
《古今注》卷中〈音乐〉
薤露、蒿里并丧歌也,出田横门人。横自杀,门人伤之,为之悲歌,言人命如薤上之露,易晞灭也。
典故 
腐叶
 
草为萤
 
萤分草


《礼记注疏》卷十六〈月令〉~38~
其祀灶,祭先肺。温风始至,蟋蟀居壁,鹰乃学习,腐草为萤。

例句

已将心变寒灰后,岂料光生腐草馀。 司空曙 酬张芬有赦后见寄

腐草众所弃,犹能化为萤。 姚合 寄杨茂卿校书

幸因腐草出,敢近太阳飞。 杜甫 萤火

景集青山外,萤分碧草前。 温庭皓 观山灯献徐尚书

还同冰出水,不共草为萤。 王季文 青出蓝

腐叶填荒辙,阴萤出古沟。 卢纶 卧病寓居龙兴观枉冯十七著作书知罢摄洛阳赴缑氏因题

萤光起腐草,云翼腾沉鲲。 钱起 初黄绶赴蓝田县作

典故
孔璋书檄
 
琳檄
  
陈琳檄书

相关人物
陈琳


《三国志》卷二十一〈魏书·王粲传·徐干陈琳阮瑀应玚刘桢〉~600~
琳前为何进主簿。进欲诛诸宦官,太后不听,进乃召四方猛将,并使引兵向京城,欲以劫恐太后。琳谏进曰:「《易》称『即鹿无虞』。谚有『掩目捕雀』。夫微物尚不可欺以得志,况国之大事,其可以诈立乎?今将军总皇威,握兵要,龙骧虎步,高下在心;以此行事,无异于鼓洪炉以燎毛发。但当速发雷霆,行权立断,违经合道,天人顺之;而反释其利器,更徵于他。大兵合聚,强者为雄,所谓倒持干戈,授人以柄;功必不成,祇为乱阶。」进不纳其言,竟以取祸。琳避难冀州,袁绍使典文章。袁氏败,琳归太祖。太祖谓曰:「卿昔为本初移书,但可罪状孤而已,恶恶止其身,何乃上及父祖邪?」琳谢罪,太祖爱其才而不咎。瑀少受学于蔡邕。建安中都护曹洪欲使掌书记,瑀终不为屈。太祖并以琳、瑀为司空军谋祭酒,管记室,军国书檄,多琳、瑀所作也。琳徙门下督,瑀为仓曹掾属。
《昭明文选·》卷四十四〈檄·为袁绍檄豫州〉~966~
左将军领豫州刺史郡国相守,盖闻明主图危以制变,忠臣虑难以立权。是以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后立非常之功。夫非常者,固非常人所拟也。曩者,强秦弱主,赵高执柄,专制朝权,威福由己;时人迫胁,莫敢正言;终有望夷之败,祖宗焚灭,污辱至今,永为世鉴。及臻吕后季年,产禄专政,内兼二军,外统赵梁;擅断万机,决事省禁;下陵上替,海内寒心。于是绛侯朱虚兴兵奋怒,诛夷逆暴,尊立太宗,故能王道兴隆,光明显融:此则大臣立权之明表也。司空曹操:祖父中常侍腾,与左棺、徐璜并作妖孽,饕餮放横,伤化虐民;父嵩,乞丐携养,因赃假位,舆金辇璧,输货权门,窃盗鼎司,倾覆重器。操赘阉遗丑,本无懿德,僄狡锋协,好乱乐祸。幕府董统鹰扬,扫除凶逆;续遇董卓,侵官暴国。于是提剑挥鼓,发命东夏,收罗英雄,弃瑕取用;故遂与操同咨合谋,授以裨师,谓其鹰犬之才,爪牙可任。至乃愚佻短略,轻进易退,伤夷折衄,数丧师徒;幕府辄复分兵命锐,修完补辑,表行东郡,领兖州刺史,被以虎文,奖蹙威柄,冀获秦师一克之报。而操遂承资跋扈,恣行凶忒,割剥元元,残贤害善。故九江太守边让,英才俊伟,天下知名;直言正色,论不阿谄;身首被枭悬之诛,妻孥受灰灭之咎。自是士林愤痛,民怨弥重;一夫奋臂,举州同声。故躬破于徐方,地夺于吕布;彷徨东裔,蹈据无所。幕府惟强干弱枝之义,且不登叛人之党,故复援旌擐甲,席卷起征,金鼓响振,布众奔沮;拯其死亡之患,复其方伯之位:则幕府无德于兖土之民,而有大造于操也。后会銮驾返旆,群虏寇攻。时冀州方有北鄙之警,匪遑离局;故使从事中郎徐勋,就发遣操,使缮修郊庙,翊卫幼主。操便放志:专行胁迁,当御省禁;卑侮王室,败法乱纪;坐领三台,专制朝政;爵赏由心,弄戮在口;所爱光五宗,所恶灭三族;群谈者受显诛,腹议者蒙隐戮;百僚钳口,道路以目;尚书记朝会,公卿充员品而已。故太尉杨彪,典历二司,享国极位。操因缘眦睚,被以非罪;榜楚参并,五毒备至;触情任忒,不顾宪纲。又议郎赵彦,忠谏直言,义有可纳,是以圣朝含听,改容加饰。操欲迷夺时明,杜绝言路,擅收立杀,不俟报国。又梁孝王,先帝母昆,坟陵尊显;桑梓松柏,犹宜肃恭。而操帅将吏士,亲临发掘,破棺裸尸,掠取金宝。至令圣朝流涕,士民伤怀!操又特置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所过隳突,无骸不露。身处三公之位,而行桀虏之态,污国害民,毒施人鬼!加其细致惨苛,科防互设;罾缴充蹊,坑阱塞路;举手挂网罗,动足触机陷:是以兖、豫有无聊之民,帝都有吁嗟之怨。历观载籍,无道之臣,贪残酷烈,于操为甚!幕府方诘外奸,未及整训;加绪含容,冀可弥缝。而操豺狼野心,潜包祸谋,乃欲摧挠栋梁,孤弱汉室,除灭忠正,专为袅雄。往者伐鼓北征公孙瓒,强寇桀逆,拒围一年。操因其未破,阴交书命,外助王师,内相掩袭。会其行人发露,瓒亦枭夷,故使锋芒挫缩,厥图不果。今乃屯据敷仓,阻河为固,欲以螳螂之斧,御隆车之隧。幕府奉汉威灵,折冲宇宙;长戟百万,胡骑千群;奋中黄育获之士,骋良弓劲弩之势;并州越太行,青州涉济漯;大军泛黄河而角其前,荆州下宛叶而掎其后:雷震虎步,若举炎火以焫飞蓬,覆沧海以沃熛炭,有何不灭者哉?又操军吏士,其可战者,皆出自幽冀,或故营部曲,咸怨旷思归,流涕北顾。其余兖豫之民,及吕布张杨之余众,覆亡迫胁,权时苟从;各被创夷,人为仇敌。若回旆方徂,登高冈而击鼓吹,扬素挥以启降路,必土崩瓦解,不俟血刃。方今汉室陵迟,纲维弛绝;圣朝无一介之辅,股肱无折冲之势。方畿之内,简练之臣,皆垂头拓翼,莫所凭恃;虽有忠义之佐,胁于暴虐之臣,焉能展其节?又操持部曲精兵七百,围守宫阙,外托宿卫,内实拘执。惧其篡逆之萌,因斯而作。此乃忠臣肝脑涂地之秋,烈士立功之会,可不勖哉!操又矫命称制,遣使发兵。恐边远州郡,过听给与,违众旅叛,举以丧名,为天下笑,则明哲不取也。即日幽并青冀四州并进。书到荆州,便勒现兵,与建忠将军协同声势。州郡各整义兵,罗落境界,举武扬威,并匡社稷:则非常之功于是乎著。其得操首者,封五千户侯,赏钱五千万。部曲偏裨将校诸吏降者,勿有所问。广宜恩信,班扬符赏,布告天下,咸使知圣朝有拘迫之难。如律令!
《昭明文选》卷四十四〈檄·檄吴将校部曲文〉~976~
年月朔日,子尚书令彧,告江东诸将校部曲及孙权宗亲中外:盖闻祸福无门,惟人所召。夫见机而作,不处凶危,上圣之明也;临事制变,困而能通,智者之虑也;渐渍荒沈,往而不反,下愚之蔽也。是以大雅君子,于安思危,以远咎悔;小人临祸怀佚,以待死亡。二者之量,不亦殊乎!孙权小子,未辨菽麦,要领不足以膏齐斧,名字不足以洿简墨。譬犹鷇卵,始生翰毛,而便陆梁放肆,顾行吠主。谓为舟楫足以距皇威,江湖可以逃灵诛,不知天网设张,以在纲目,爨镬之鱼,期于消烂也。若使水而可恃,则洞庭无三苗之墟,子阳无荆门之败,朝鲜之垒不刊,南越之旌不拔。昔夫差承阖闾之远迹,用申胥之训兵,栖越会稽,可谓强矣。及其抗衡上国,与晋争长,都城屠于勾践,武卒散于黄池,终于覆灭,身罄越军。及吴王濞骄恣屈强,猖猾始乱,自以兵强国富,势陵京城。太尉帅师,甫下荥阳,则七国之军,瓦解冰,濞之言未绝于口,而丹徒之刃以陷其胸。何则?天威不可当,而悖逆之罪重也。且江湖之众,不足恃也,自董卓作乱,以迄于今,将三十载。其间豪桀纵横,熊据虎跱,强如二袁,勇如吕布,跨州连郡,有威有名,十有馀辈。其馀锋捍特起,鹯视狼顾,争为枭雄者,不可胜数。然皆伏鈇婴钺,首腰分离,云散原燎,罔有孑遗。近者关中诸将,复相合聚,续为叛乱,阻二华,据河渭,驱率羌胡,齐锋东向,气高志远,似若无敌。丞相秉钺鹰扬,顺风烈火,元戎启行,未鼓而破。伏尸千万,流血漂,此皆天下所共知也。是后大军所以临江而不济者,以韩约马超逋逸迸脱,走还凉州,复欲鸣吠。逆贼宋建,僭号河首,同恶相救,并为唇齿。又镇南将军张鲁,负固不恭。皆我王诛所当先加。故且观兵旋,复整六师,长驱西征,致天下诛。偏将涉陇,则建约枭夷,旌首万里;军入散关,则群氐率服,王侯豪帅,奔走前驱。进临汉中,则阳平不守,十万之师,土崩鱼烂,张鲁逋窜,走入巴中,怀恩悔过,委质还降;巴夷王朴胡賨邑侯杜濩,各帅种落,共举巴郡,以奉王职。钲鼓一动,二方俱定,利尽西海,兵不钝锋。若此之事,皆上天威明,社稷神武,非徒人力所能立也。圣朝宽仁覆载,允信允文,大启爵命,以示四方。鲁及胡濩皆享万户之封,鲁之五子,各受千室之邑,胡濩子弟部曲将校为列侯将军已下千有馀人。百姓安堵,四民反业。而建约之属,皆为鲸鲵;超之妻孥,焚首金城,父母婴孩,覆尸许市。非国家钟祸于彼,降福于此也,逆顺之分,不得不然。夫鸷鸟之击先高,攫鸷之势也;牧野之威,孟津之退也。今者枳棘剪捍,戎夏以清,万里肃齐,六师无事。故大举天师百万之众,与匈奴南单于呼完厨及六郡乌桓丁令屠各,湟中羌僰,霆奋席卷,自寿春而南。又使征西将军夏侯渊等,率精甲五万,及武都氐羌,巴汉锐卒,南临汶江,扼据庸蜀。江夏襄阳诸军,横截湘沅,以临豫章,楼船横海之师,直指吴会。万里期,五道并入,权之期命,于是至矣。丞相衔奉国威,为民除害,元恶大憝,必当枭夷。至于枝附叶从,皆非诏书所特禽疾。故每破灭强敌,未尝不务在先降后诛,拔将取才,各尽其用。是以立功之士,莫不翘足引领,望风响应。昔袁术僭逆,王诛将加,则庐江太守刘勋先举其郡,还归国家。吕布作乱,师临下邳,张辽侯成,率众出降,还讨眭固,薛洪樛尚,开城就化。官渡之役,则张合高奂举事立功。后讨袁尚,则都督将军马延、故豫州刺史阴夔、射声校尉郭昭临阵来降。围守邺城,则将军苏游反为内应,审配兄子开门入兵。既诛袁谭,则幽州大将焦触攻逐袁熙,举事来服。凡此之辈数百人,皆忠壮果烈,有智有仁,悉与丞相参图画策,折冲讨难,芟敌搴旗,静安海内,岂轻举措也哉!诚乃天启其心,计深虑远,审邪正之津,明可否之分,勇不虚死,节不苟立,屈伸变化,唯道所存,故乃建丘山之功,享不訾之禄,朝为仇虏,夕为上将,所谓临难知变,转祸为福者也。若夫说诱甘言,怀宝小惠,泥滞苟且,没而不觉,随波漂流,与熛俱灭者,亦甚众多。吉凶得失,岂不哀哉!昔岁军在汉中,东西悬隔,合肥遗守,不满五千,权亲以数万之众众,破败奔走,今乃欲当禦雷霆,难以冀矣。夫天道助顺,人道助信,事上之谓义,亲亲之谓仁。盛孝章,君也,而权诛之,孙辅,兄也,而权杀之。贼义残仁,莫斯为甚。乃神灵之逋罪,下民所同雠。辜雠之人,谓之凶贼。是故伊挚去夏,不为伤德;飞廉死纣,不可谓贤。何者?去就之道,各有宜也。丞相深惟江东旧德名臣,多在载籍。近魏叔英秀出高峙,著名海内;虞文绣砥砺清节,耽学好古;周泰明当世俊彦,德行脩明。皆宜膺受多福,保乂子孙。而周盛门户无辜被戮,遗类流离,湮没林莽,言之可为怆然,闻魏周荣虞仲翔各绍堂构,能负析薪。及吴诸顾陆旧族长者,世有高位,当报汉德,显祖扬名。及诸将校孙权婚亲,皆我国家良宝利器,而并见驱迮,雨绝于天,有斧无柯,何以自济?相随颠没,不亦哀乎!盖凤鸣高冈以远罻罗,贤圣之德也。鸋之鸟巢于苇苕,苕折子破,下愚之惑也。江东之地,无异苇苕,诸贤处之,信亦危矣。圣朝开弘旷荡,重惜民命,诛在一人,与众无忌,故设非常之赏,以待非常之功。乃霸夫烈士奋命之良时也,可不勉乎!若能翻然大举,建立元勋,以应显禄,福之上也。如其未能,量大小,以存易亡,亦其次也。夫系蹄在足,则猛虎绝其蹯;蝮蛇在手,则壮士断其节。何则?以其所全者重,以其所弃者轻。若乃乐祸怀宁,迷而忘复,闇大雅之所保,背先贤之去就,忽朝阳之安,甘折苕之末,日忘一日,以至覆没,大兵一放,玉石俱碎,虽欲救之,亦无及已。故令往购募爵赏科条如左。檄到详思至言。如诏律令。
典故 
楯鼻磨墨
 
横磨墨盾
 
盾鼻试残墨
 
磨楯鼻
  
草檄雄盾鼻

相关人物
荀济
 
萧衍(梁武帝)


《北史》卷八十三〈文苑列传·荀济〉~2786~
荀济字子通。其先颍川人,世居江左。济初与梁武帝布衣交,知梁武当王,然负气不服,谓人曰:「会楯上磨墨作檄文。」
《资治通鉴》卷一百六十〈梁纪十六·高祖武皇帝·太清元年〉~4960~
初,济少居江东,博学能文。与上有布衣之旧,知上有大志,然负气不服,常谓人曰:「会于盾鼻上磨墨檄之」。

例句

郡公楯鼻好磨墨,走马为君飞羽书。 韩翃 寄哥舒仆射

典故 
相关人物
孔子


《论语·颜渊》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例句

风变市儿惊偃草,雨晴郊薮谬随车。 李绅 拜三川守

草木承风偃,云雷施泽均。 卢纶 寄赠库部王郎中

清风时偃草,久旱或为霖。 窦常 奉使西还早发小涧馆寄卢滁州迈

偃草怀君子,移风念啬夫。 羊士谔 郡斋读经

典故
丛桂招隐
 
守桂丛
 
小山丛桂
 
小山志
 
小山招
 
小山招隐
 
小山桂
 
小山桂枝
 
小山碧芜春句
 
小山词
 
小山隐
 
小山高赋
 
山中有桂枝
 
山中桂树
 
山能招隐
 
招隐赋
  
攀桂枝
  
桂枝小山传
 
桂树游
 
桂树留人
 
桂树隐
 
淮南幽桂
 
淮南春草赋
 
淮南旧桂丛
 
淮阳桂
 
留人桂


《楚辞补注》卷十二〈招隐士〉~232~
〈招隐士〉者,淮南小山之所作也。昔淮南王安,博雅好古,招怀天下俊伟之士。自八公之徒,咸慕其德,而归其仁,各竭才智,著作篇章,分造辞赋,以类相从,故或称小山,或称大山。其义犹《诗》有〈小雅〉、〈大雅〉也。小山之徒,闵伤屈原,又怪其文升天乘云,役使百神,似若仙者,虽身沈没,名德显闻,与隐处山泽无异,故作〈招隐士〉之赋,以章其志也。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汉文》卷二十〈淮南小山·招隐士〉
桂树丛生兮山之幽,偃蹇连蜷兮枝相缭。山气巃嵷兮石嵯峨,溪谷崭岩兮水曾波。猿狖群啸兮虎豹原,攀援桂枝兮聊淹留。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岁暮兮不自聊,蟪蛄鸣兮啾啾。坱兮轧,山曲岪,心淹留兮恫慌忽。罔兮沕,憭兮慄,虎豹穴。丛薄深林兮,人上慄。嵚岑埼礒兮碅磳磈硊,树轮相纠兮林木茷骫。青莎杂树兮薠草靃靡,白鹿麔麚兮或腾或倚。状儿崟崟兮峨峨,凄凄兮漇漇。猕猴兮熊罴,慕类兮以悲。攀援桂枝兮聊淹留。虎豹斗兮熊罴咆,禽兽骇兮亡其曹。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

例句

小山宜大隐,要自望蓬莱。 储光羲 安宜园林献高使君

为惜淮南子,如何攀桂枝。 储光羲 河中望鸟滩作贻吕四郎中

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树小山词。 刘禹锡 杨柳枝词九首

虽攀小山桂,此地不淹留。 刘禹锡 酬李相公喜归乡国自巩县夜泛洛水见寄

小山桂树比权奇,上林桃花况颜色。 乔知之 羸骏篇

日日在心中,青山青桂丛。 姚合 酬张籍司业见寄

少留攀桂树,长渴望梅林。 崔备 清溪路中寄诸公

时攀小山桂,共挹大王风。 张易之 侍从过公主南宅侍宴探得风字应制

秋吟小山桂,春醉后堂萱。 李商隐 哭遂州萧侍郎二十四韵

我向淮南攀桂枝,君留洛北愁梦思。 李白 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

方从桂树隐,不羡桃花源。 李白 闻丹丘子于城北营石门幽居中有高凤迹仆离群远怀亦有栖遁之志因叙旧以寄之

佩兰长坂上,攀桂小山前。 杜淹 寄赠齐公

有喜留攀桂,无劳问转蓬。 杜甫 上已日徐司录林园宴集

人事伤蓬转,吾将守桂丛。 杜甫 自瀼西荆扉且移居东屯茅屋四首

露裛思藤架,烟霏想桂丛。 杜甫 遣闷奉呈严公二十韵

犹知小山桂,尚识大罗天。 杨炯 游废观

归去尘寰外,春山桂树丛。 权德舆 送李城门罢官归嵩阳

遥知小山桂,五马待邀欢。 权德舆 送梁道士谒寿州崔大夫

攀桂留卿月,徵文待使星。 皎然 同诸公奉侍祭岳渎使大理卢幼平自会稽回经平望将赴于朝廷期过故林不至

谁问乌台客,家山忆桂丛。 羊士谔 和窦吏部雪中寓直

誓息兰台策,将从桂树游。 陈子昂 入峭峡安居溪伐木溪源幽邃林岭相映有奇致焉

小山迷隐路,大块切劳生。 骆宾王 早发淮口望盱眙

典故
三径松筠
 
三径荒
 
三径荒芜
 
三径菊花丛
 
三径蓬蒿
 
元亮径
 
松荒三径
 
松菊尚存
 
松菊径
 
松菊荒
 
柴桑三径
 
渊明三径
 
渊明松菊
 
耘锄三径
 
旧径既荒
 
芳草生三径
 
荒三径
 
菊松三径
 
陶令三径
 
陶潜三径
 
陶潜菊径

相关人物
陶潜


《晋书》卷九十四〈隐逸列传·陶潜〉~246~
义熙二年,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其辞曰: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希微。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来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而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而流憩,时翘首而遐观。云无心而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其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例句

草生元亮径,花暗子云居。 王绩 田家三首

典故
长安道,马无草


《全唐诗》卷二百六十五〈长安道〉
长安道,人无衣。马无草,何不归来山中老。
《漢語大詞典》:酥雨
指蒙蒙细雨。语出 唐 韩愈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郭沫若 《长春集·洪命熹副首相陪游金刚山赋诗见赠步原韵奉酬》:“霜叶醉酣酥雨里,银河拜倒彩霞边。”
分類:蒙蒙细雨
《漢語大詞典》:书带(書帶)
(1).束书的带。 唐 李白 《题江夏修静寺》诗:“书带留青草,琴堂幂素尘。” 唐 皎然 《哭吴县房耸明府》诗:“书带变芳草,履痕移緑钱。”参见“ 书带草 ”。
(2).犹书绅。 唐 白居易 《叙德书情四十韵》:“佩德潜书带,铭仁闇勒肌。”参见“ 书绅 ”。
《漢語大詞典》:书带草
草名。叶长而极其坚韧,相传汉郑玄门下取以束书,故名。《后汉书。郡国志四》"东莱郡"刘昭注引晋伏琛《三齐记》:"郑玄教授不其山,山下生草大如薤,叶长一尺余,坚刄异常,土人名曰康成书带。"
《國語辭典》:书绅(書紳)  拼音:shū shēn
语本《论语。卫灵公》:「子张书诸绅。」宋。邢炳。疏:「绅,大带也。子张以孔子之言,书之绅带,意其佩服无忽忘也。」把重要的话或事,写在衣服的大带上以示不忘。《文选。江淹。杂体诗。嵇中散》:「写怀良未远,感赠以书绅。」
《漢語大詞典》:书带草
草名。叶长而极其坚韧,相传汉郑玄门下取以束书,故名。《后汉书。郡国志四》"东莱郡"刘昭注引晋伏琛《三齐记》:"郑玄教授不其山,山下生草大如薤,叶长一尺余,坚刄异常,土人名曰康成书带。"
《國語辭典》:草堂  拼音:cǎo táng
1.隐士自称其居住的地方。如唐代杜甫的浣花草堂、白居易的庐山草堂。
2.草舍、草屋。《水浒传》第四回:「赵员外携住鲁达的手,直至草堂上,分宾而坐。」《儒林外史》第一回:「所以敬他,爱他,时时和他亲热,邀在草堂里坐著说话儿。」也称为「草庐」。
《國語辭典》:草头露(草頭露)  拼音:cǎo tóu lù
草上朝露易乾。比喻不能持久。唐。杜甫〈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诗:「惜君只欲苦死留,富贵何如草头露?」
《國語辭典》:腐草  拼音:fǔ cǎo
腐烂的草。比喻不堪一击。《三国演义》第一七回:「吾观七路之兵,如七堆腐草,何足介意!」
分類:腐败卑微
《國語辭典》:草檄  拼音:cǎo xí
起草作檄文。《南史。卷六八。蔡景历传》:「部分既毕,召令草檄,景历援笔立成,辞义感激,事皆称旨。」唐。岑参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诗:「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漢語大詞典》:楯墨
北史·文苑传·荀济:“ 济 初与 梁武帝 布衣交,知 梁武 当王,然负气不服,谓人曰:‘会楯上磨墨作檄文。’”后因以“楯墨”为文人从军研墨草檄的典故。 宋 苏轼 《送曹辅赴闽漕》诗:“诗成横槊里,楯墨何曾乾。” 清 周亮工 《丙申寒食同张玄洲暨诸同社重登诗话楼凄然有感》诗之二:“莫向层城听剑戟,空从楯墨感人琴。”
《漢語大詞典》:磨盾
(1).见“ 磨盾鼻 ”。
(2).犹磨练。儿女英雄传第三五回:“这半月之中,凡是下场的最好过也最不好过,好过的是磨盾三年,算完了一桩大事,且得消閒几日。”
分類:磨练
《漢語大詞典》:磨盾鼻
在盾牌把手上磨墨草檄。典出《北史·荀济传》。后因以称在军队里做文书工作为“磨盾鼻”。 宋 刘克庄 《满江红·夜雨凉甚忽动从戎之兴》词:“磨盾鼻,一挥千纸,龙蛇犹湿。”亦省作“ 磨盾 ”。 宋 岳珂 桯史·吴畏斋谢贽启:“或可执鞭,愿供磨盾。” 清 曹寅 《一日休沐歌》:“ 程君 磨盾亦奇才,一挥万汇驱风埃。” 清 江藩 《汉学师承记·王昶》:“先生从征九年,虽羽书旁午,然磨盾之暇,马上吟咏,穹庐诵读,无一日废也。”
《國語辭典》:偃草  拼音:yǎn cǎo
1.草覆倒。《晋书。卷六○。索靖传》:「举而察之,又似乎和风吹林,偃草扇树。」
2.语本《论语。颜渊》:「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比喻人民为居上位者所感化。《晋书。卷五五。潘岳传》:「学犹莳苗,化若偃草。」
《漢語大詞典》:偃风(偃風)
(1).比喻教化普及。语本论语·颜渊:“草上之风,必偃。”《南齐书·乐志三》:“偃风裁化,暅日敷祥。”
(2).草倒伏于风中。 清 赵翼 《右手忽患风痹食指中指不能把笔将成痼疾矣》诗:“离披偃风草,槎枒触眼刺。”
《國語辭典》:草偃  拼音:cǎo yǎn
风吹草倒。比喻声威壮盛,所向披靡。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檄移》:「移宝易俗,草偃风迈。」
分類:德化化民
《國語辭典》:攀桂  拼音:pān guì
比喻科举中第。参见「折桂」条。唐。杜甫 八月十五夜月诗二首之一:「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四:「今试期日近,若但迷恋于此,不惟攀桂无分,亦且身躯难保。」
《國語辭典》:折桂  拼音:zhé guì
晋代郤诜曾以「桂林之一枝」对晋武帝比喻自己举贤良对策的才能,为天下第一。见《晋书。卷五二。郤诜传》。后人遂以折桂比喻科举及第。唐。温庭筠 春日将欲东归寄新及第苗绅先辈诗:「犹喜故人先折桂,自怜羁客尚飘蓬。」也作「攀桂」。
《漢語大詞典》:桂丛(桂叢)
(1).桂树林。多指隐居之地。 明 林云凤 《题申维久蕉隐》诗:“招隐曾闻有桂丛,君今何事隐蕉中。”
(2).指月宫。 唐 李商隐 《和友人戏赠》之一:“殷勤莫使清香透,牢合金鱼锁桂丛。” 冯浩 注:“桂丛,指月殿。” 清 洪升 《长生殿·重圆》:“听何处奏钧天,想近着桂丛边。”